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大花灯
浙江温岭石桥头的上王村一带,传承着一种特大型的彩灯扎制技艺,每隔四年的元宵佳节举行迎灯活动时,它就登场亮相,那就是名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王氏大花灯,又叫做龙凤花灯。那么今天的民俗节日就为你介绍这一代代相传的民俗技艺——王氏大花灯。
王氏大花灯也叫龙凤花灯,是温岭市石桥头镇上王村代代相传的工艺花灯,也是浙江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技艺属于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大花灯主要用于元宵迎灯活动,早在清末民国初就以“高、大、精”而名闻台州六县。
王氏大花灯的制作历史悠久,据传始于康熙二十年,当时王氏公宗颂扬帝德圣恩浩荡,制作八角大灯一盏在元宵夜供人观赏;尔后又制作了一盏六角大灯,从此,王氏中就有了六角、八角两盏大灯,六角大灯代表男性,花纹以龙为主;八角大灯代表女性,花纹以凤为主。
其邻族小家桥蒋氏公宗,以睦其邻,亦以精巧独具手艺制作出荷花灯一盏同贺。每逢迎灯时,都要施放焰火鞭炮、还要耍流星等,场面热闹非凡,民间有段顺口溜:上王桥头迎大灯,小家桥头雪流星,杨家桥头芥菜剥见茎,下黄桥头度娘抢走无处寻。
嘉庆十六年(1811),王氏公宗惟恐后世遗忘花灯而使花灯得以稽考,在本族建宗祠立碑《两保碑文》,现存于上王后山大花灯纪念堂内,碑上还留有清晰的“嘉庆十六年”、“迎灯”字样,以勉世人将有关制作资料记载立册,得以完整收藏于内。
王氏大花灯分为龙、凤两盏宝塔式的大花灯,形似宝塔,塔身有七层,每一层的蚤檐上下和灯壁四周都贴有各色各样的凿纸作品和人物花鸟画,灯顶还有打开的宝伞与特别夸张的葫芦状宝刹。灯体高度初为12—16米,后来发展到超过20米。
王氏大花灯的整灯由灯脚、灯身、沿池、胡罗、蓝荷等五部分组成,灯体特高,劈篾、扎制、凿纸、剪纸,技术性要求高。灯骨的选材用料特别讲究,选生长期2—3年的杠竹(此竹产地是黄岩宁溪)而且杠竹要连根挖起,稍作修剪,放在室内阴干,时间需一个月后方可用来扎架,耐火性极强。
缠绕绑扎大灯竹架骨干的苎麻绳,全部不打结,依据的古法是:先将糯米煮熟,放在毛竹筒等容器内,捣糊搅烂,使之成为糯米糨糊,再将苎麻丝成束涂抹上,作为绳子缠绕粘贴在“扛竹”要绑扎的地方,等糯米糨糊干后,这种绳子还有收缩功能,非常牢固。
王氏大花灯手工制作工序复杂,以牛磨盘为脚,加压石块,外架竹制,苎麻系扎,架外表贴剪纸,灯架内设置游龙斗狮、丹凤白鹤之类工艺实件。由于王氏大花灯形体庞大,属手工艺术,两盏灯8个人仅扎制灯架需要50天完成,糊、贴、剪、刻画30人需40天,所以两盏灯40人参加需90天完成。每盏灯重达1000多公斤,在迎灯活动中,每盏扛灯24人,四角拉撩风绳12人,还要候补人员若干人。
王氏大花灯代表了群众佛教信仰观。花灯属宝塔式花灯,塔身就有七重,依照佛塔制作,取其镇妖避邪保平安的功用。同时也蕴含着乾坤和谐的人生观。上王王氏大花灯每四年制作一次,从正月十四到十六向人们巡游展示。按照当地传统风俗,元宵节过后,就把大花灯焚烧掉,呈献给“天庭”,以祈求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你可能也喜欢:
节日大全: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与郑成功有关,体现民族气质的建瓯挑幡
闽南地区传统民间庆丰年:赛大猪
相偷为戏,另类的元宵小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