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除夕习俗大不同
老话说的好“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也不例外,视除夕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佳节。客家人很早就开始准备过除夕,“冬至”左右,开始蒸酒供除夕用,年近三十日,炸豆腐等。今天就看看客家人的除夕习俗大不同!
闽西:大年三十吃“腕子筒”、“长命菜”
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
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而年饭中“腕子筒”与“长命菜”是闽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腕子筒”就是红烧猪蹄;“长命菜”其实就是整只的鸡或整块的猪肉放进锅中烹煮,再将整个大萝卜和整棵的芥菜加进去,这里面的含意很深刻。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进食也还有一番讲究。鸡头由长者吃,翅膀给出门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臂(腿)。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看作会添丁,掉落了筷子当作有食缘。守岁,也称点岁火。客家人要用特制的三盏油灯分别点在厅、门、灶上,直到天亮。如一夜通明,这将意味来年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三明:吃“甜头”、考头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据说是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宫保平安”。“送灶”时家家还点盏竹制的“八卦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陆川:无鹅不像年
陆川客家人喜欢吃鹅肉,鸡肉反成其次,有“无鹅不像年”之说。据老一辈人说,从前客家人颠沛流离,生活比较贫困,而鹅个头大,生长速度快,耐饥少病,没有饲料时还可用青草喂养,非常适合客家人迁徙时带在身边。而且鹅大肉多,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体现客家人豪爽的性格,走亲戚时带上一大块肉也有面子。
四川:舞鸡、舞春牛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在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轻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赣南:诸多禁忌
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
你可能也喜欢:
中秋节为了纪念什么
关于中秋节的笑话集锦
中秋节不吃月饼的国家
日本中秋节怎么过:吃江米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