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却因为商鞅的光芒被人们所遗忘

06-18 探索解密 投稿:恰似旧人归
秦孝公: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却因为商鞅的光芒被人们所遗忘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孝公时代制订的一系列战略方针,秦国是不可能夺取天下的。秦孝公时期秦国是如何发展的?商鞅为何选择重农抑商?

说起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强盛的原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商鞅变法。的确,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从原本的积贫积弱的现状中走了出来。并逐渐蜕变成一个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实力非常强劲的大国。也许是因为商鞅功劳太过耀眼。他的光芒甚至容易让人忘掉那个真正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的人。他就是当时的秦国国君秦孝公。


1、秦孝公接手的秦国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从贾谊的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孝公这个人也是一位有着极大的政治抱负和锐意进取的国君。但是在看到这些之余,我们不能忘了秦孝公接手时候的秦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局面都非常糟糕。

当时的战国形势非常混乱,中原地区除了传统六大战国以外,在淮、泗之间还有数十个小诸侯国,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讨伐征战。当时秦国和楚国、魏国接壤,而这两个国家无一例外都对秦国采取了进攻的方针。在东方各国看来,秦国地处西隅,基本上与蛮夷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文化上他们放弃了秦国,而在军事上他们对秦国进行侵略。诸侯之间的会盟更是跟秦国没有丝毫关系,其他各个诸侯国如果不会盟一起攻打秦国,那对秦国来说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2、秦孝公继位后的政策


秦孝公继位之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与魏国大战战败的问题。那场战争秦国战败之后,已经无力再次征战。无奈之下,秦孝公只得割让河西之地给魏国以换取秦国的和平。这对于刚刚年过20岁的秦孝公来说,无异于国耻。想要改变秦国的命运,其他各个诸侯国是指望不上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秦孝公只能靠自己。

于是他公开颁布求贤令,他在求贤令中写道:“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的人才已经不限于自己的国别,基本上都是自由流动的。但是像秦孝公这样公然向天下求贤。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并且在求贤令当中,秦孝公不仅指出了秦国昔日的光辉,更是痛数秦国四代国君无能而导致秦国衰落。我国自古强调君主统一的权威性,作为一国之君自夸自强的可谓是不胜枚举,但是像秦孝公这样公开自责、自污的则是史上罕见。放眼天下以求才,痛说国耻以自励,充分体现了秦孝公是一个胸襟宽广君主。

而在他的秋贤令最后,他明确表示如果这个人才能让秦国变得富强,他愿意与这个人共同治理秦国,甚至还愿意与他共享秦国。从这里我们就看的出来,秦孝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胸襟宽广的君主了,我们从他的求贤令中看到更多的是秦孝公自强图存、一心想要强大秦国的坚定决心。而他的这篇求贤令,也被称作千古雄文!

求贤令颁布之后,商鞅的到来使秦孝公的雄心壮志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而在秦孝公启用商鞅之后,他对商鞅十分信任。这份信任也使得秦国从他的时代开始变得富强起来。后人在提到商鞅变法的时候,徙木立信以及商鞅对公子虔的刑罚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更是从中看到了商鞅执法不避权贵的坚定,但是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的是商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的背后有一双强有力的双手在支撑着他,而这双手就是秦孝公。

战国时代,大臣变法是需要国君的有力支持的,否则便法制会收到一时的奇效,甚至可能连一时的效果也没有。比如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当时韩昭侯的懦弱导致申不害变法失败。最终韩国变法失败,申不害也以身殉法。而在秦国,可以说没有秦孝公的求变魄力,那么商鞅也就没有机会一展自己所学。

同样,没有亲孝公的支持,商鞅也无法在秦国摆脱老世族的纠缠,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商君之法,毫无疑问是富国强民之法,但是没有秦孝公的明锐魄力和坚定的支持。那么秦国就不可能走上变法图强的这条路。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秦始皇扫六合,统一天下的壮举。所以说秦孝公才是真正开启秦国强盛之门的人,是他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秦朝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提到秦朝我们都会想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并且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创立了大好河山,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以皇权为中心,并把权力逐渐下放,北极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成为抵御外侵的屏障,可以说是秦朝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每一个朝代更替和繁荣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兴盛繁荣。

秦朝从建立到衰亡一共有37位君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变革中,秦国建立到发展强盛,也是经历不断的改革和政策变更,不断征战扩扩大疆土,最后才达到秦国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阶段,百家争鸣,人才济济,各个诸侯国群雄纷争,不断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的领地,在如此正当的时代想要有立足之地就要不断发展强盛,然而到了秦孝公时期国力逐渐走向衰落,必须要通过一些发展策略使国力更加强盛。


一、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个诸侯国混战不休,秦国在最早期是东周的开国诸侯,在秦穆公时期秦国相对来说比较强大,称霸西戎威震四方,一度成为当时比较强盛的一个诸侯国,然而在秦穆公之后由于当时环境的原因使得各个诸侯之间不间断的征战,由于战争会劳民伤财,秦国的国力因此越来越颓废,周围一些兴起的诸侯国不断地吞并秦国的领土。

秦献公勇猛好战,由于秦国的部分领土被魏国占领,所以秦国和魏国一直在征战不休,使得秦国的国力逐渐衰落,经历十几年的征战不但没有将失去的领土夺回来,反而有了国家灭亡的危机,所以到了秦孝公时期,秦国就由一个强国变成逐渐走向衰退的小国,秦孝公就非常迫切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来改善强国兴兵兵。

秦孝公继位之后,六国联合想要灭掉秦国,此时的秦孝公必须要和其他诸侯国示弱,才能够保证秦国不在短时间内被吞并,因此秦孝公求贤若渴,并且颁布了《大秦求贤令》,希望能够及天下才子的智慧共同强大秦国。

而此时法家学子卫鞅,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商鞅,进入了强大秦国的阵营,卫鞅采取一系列的变法政策,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奖军功等一系列政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使秦国的经济得到繁荣发展。

秦孝公变法政策还通过各种奖励措施,吸引各国的能人志士投奔秦国,《商君书•徕民》:“今利其田宅,而复之三世,此必与其所欲,而不使行其所恶也。然则山东之民无不西者矣。” 投奔秦国的人多给田地,减少赋税,使秦国人口逐渐增加,提高生产力,由于当时实行爱田制度推行发展使秦国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富强的国家。


二、重农抑商对秦孝公改革的影响


秦孝公时期秦国的一度处于没落时期,由于常年的征战导致秦国的国家经济落后、人口变少、军事力量逐渐下滑,各个诸侯国之间也相互吞并,使得秦国迫切需要一种方法可以使国家强盛,秦孝公就选择了卫鞅所提出的变法政策,但是在这一段时间改革创新也是相当艰难的,在接受商鞅变法的新思想的情况下安抚当时国家的旧势力。

秦孝公改革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农抑商,首先废除了自西周以来实行的井田制度,重视农桑,通过改革不断的重视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保障百姓的正常生活,农民不断开垦田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不断提高经济水平,同时并不支持商业发展,虽然这种政策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对对当时的秦国发展有重要意义,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

《垦草令》的实施就是秦国变法政策的开始,《垦草令》就是以粮食生产为根本进行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围绕粮食生产所发布一系列的法令,从税收、粮食价格、保护粮食,积极发展生产等各方面提高农业和副业的产量,有利于农民的休养生息,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商鞅在第二次变法的时候就废除了以王权为主的井田制,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政策,使得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经济体制得到一定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休养生息,秦国成了当时战国时期实力最强比较强的国家。秦孝公时期曾有过徙木立信这样的典故,当时推行的废除井田制和重视农业等政策有一些百姓并不相信,所以通过搬木头过城门可以到奖励的方法,让民众得以信服,才能够使各项的策略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奖励军功、奖励农耕等方法使得全国逐渐强盛,《史记•商君列传》记商鞅的政策:“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提高劳动和作战的积极性,使得秦朝的国力逐渐强盛。

重农抑商制度以“农战”为中心采取一系列变革,还包含了一些“奖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地由国家所有转化为个体私人所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当时的经济进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其他诸侯国的农业方面落后于秦国,秦国经过几年的国力调整之后顺利灭掉韩国,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三、重农抑商对秦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农抑商就是重视农业和抑制经商的意思,秦孝公时期秦国的国力衰弱,在进行农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是以重视农业、发展农业为主,是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增强了生产积极性和提高生产力,国家通过地租的形式征收一部分粮食,通过农业制度改革,使得当时的秦国得以休养生息,一度扭转了秦国衰败的局面。

秦朝早期属于农耕时代,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提高国家粮食产量,对秦国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秦孝公时期由于国力并不强盛,在首页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发展创新,才能够达到是秦国兵强马壮,扭转颓废局面。

秦朝的几位君主都能征善战,秦孝公自然也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过秦论》中写到“秦孝公据肴函之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志”!有了发展全国的志向之后才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国家实力,达到一定的统一局面,重农抑商就是秦孝公强国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发展农业抑制经商,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对秦国的强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重农抑商主要通过重视农业来提高生产力,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鼓励农民开垦荒田,不断促进当时秦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是秦国有比较衰弱的小国一度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重农抑商政策使得秦国逐渐强大,鼓励农民劳动提高农业生产,为以后的国家统一和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是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折,在春秋战国时期每一个国家强盛都和思想改革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不断推翻旧的不合理的制度下才能够有所创新,秦孝公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使得全国不断强盛最终达到全国统一。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