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

01-09 探索解密 投稿:用情深至到无情
《徐霞客游记》: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他的旅行,并详细记录了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的校注本。已出版38次,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39篇,让人刮目相看。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徐霞客游记》中涉及到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名词: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历史遗迹。为此,后人不但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对于原文中出现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释中将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准确标示出来,减少了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碍,更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后,后人按照整部书的风格选取了精美古朴的木版画,配合图说,或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书中出现的风景名胜,或是介绍徐霞客当年途经之处的人情风物,呈献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种文化和艺术美感上的提升。


1、《徐霞客游记》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2、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