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瓢饮的典故
箪食瓢饮的意思是什么?箪食瓢饮是出自《论语·雍也》中的一个成语,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食”有两音:1.sì意思是喂养,提供食物;2.shí意思是动词吃,食用,或名词食物。“食”此处应读sì,词性与"饮"相对。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箪食瓢饮的故事:
孔子一生共收了三千名学生,其中得意门生有七十二个。而在这七十二人中,他最喜爱和器重的是颜回。颜回身材不高,性格内向,沉静寡言。
颜回对孔子十分尊敬。他对孔子的教诲身体力行,有了错误就努力改正,从不再犯第二次。孔子曾经说过:“自从我收了颜回这个学生,其他的学生对我更亲了。”
孔子对颜回的德行也很尊敬。仁爱是儒学的核心精神,孔子对于颜回的仁爱曾给予高度的肯定:“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意思是“颜回这个人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这样”。
有一次,孔子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在路过匡邑的时候,突然遭到匡人的围困。颜回和其他几个跟着孔子一起周游的学生被冲散了,等到危险过去,颜回赶到孔子身边。孔子说:“颜回,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回认真地说:“先生在,我做学生的怎么敢死呢!”孔子听了非常感动。
又一次,孔子问颜回道:“颜回,你家里穷,房子也小,为什么不去求个一官半职呢?”颜回回答说:“学生有些薄田,虽然收入不多,但吃穿已经够了,而且还有琴瑟可以娱乐。只要能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出去做什么官呢?”听了颜回的回答,孔子感叹地对学生们说:“颜回吃的是一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那么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他却十分乐观。他真是一个贤德的人呀!”
遗憾的是,颜回二十九岁时,即头发全白,不久便与世长辞。死时,家中贫穷得竟买不起棺木,其父央求孔子卖掉马车来葬颜回,孔子未许,原因是有才无才,都是我的弟子,别人死的时候我没有这样做,那么在颜回身上,我也不该例外。后来众同窗中有家境显赫者欲厚葬颜回,孔子也不许,然而终究还是厚葬了,孔子因此而叹息:颜回视我如同父亲一般,我却不能拿颜回当儿子,这不是我的原因啊,是你的同学们要这样做的啊。由此可见,颜回不单是为孔子所器重,在同窗中也是极被敬重的。
后来,人们根据孔子所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颜回)也不改其乐”,引申出“箪食瓢饮”的成语。
基本信息:
【名称】箪食瓢饮
【拼音】dān sìpiáo yǐn[1]
【解释】箪:古时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筐饭,一瓢水。[2]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事例】而又有~,足以不死。★唐·韩愈《与李翱书》
【近义词】节衣缩食、粗茶淡饭
【反义词】大吃大喝、穷奢极侈、大快朵颐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生活简朴
【英文】poor<live simply on a bamboo dish of rice and a gourd of drink>
成语解释: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成语举例: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唐韩愈《与李翱书》)
常用程度:正常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生活简朴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春秋战国
成语辨形:瓢,不能写作“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