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货币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 唐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黄巢之乱和藩镇战争,户数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开通玄宝”是唐代最后一种钱,直径2.2厘米,大小和乾元重宝小平钱相似,钱文隶书,光背无文。据史书记载为桂阳钱监所铸,数量极少。因其钱文为“玄宝”,一般认为是功德钱,是为讨信佛的唐懿宗欢喜所铸。 开元通宝是唐朝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铸行了近三百年,时间长,数量大,版别也较多,但绝大多数为小平钱,大钱非常罕见,也有争论。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德宗建中初,掌判度支(财政官员)赵赞采连州(今广东连县)白铜钱大钱,一当十,以权轻重。这里说的当十大钱,未见过实物。陕西去年曾发现一种开元通宝大钱,径长3厘米,不是新出土的,铜质非今日所见之白铜。在《历代古钱图说》中有一种唐代开元大钱拓本,钱径4.2厘米,钱文笔画清秀,隶书体,不知是否为史料中所说的白铜大钱。关于开元大钱应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