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结庐东林寺 子瞻题咏西琳壁
佛教自东汉明帝67年左右传入中土以来,如绿树根植沃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分蘖发棵,由西晋286年至唐803年五百多年,渐次形成禅、净、律、密、性、相、台、贤八大主要宗派,其中禅、净对中国影响最在两大支派。有一梵偈浅而概之其特点: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方便净”其意为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修学不必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寻常坚守持戒诵经,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广行众善以作助行,只要信愿具足,心神一处,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即便犯五逆恶罪,若命终时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十声,命终亦能下品下生至西方极乐净土。相比其他宗派,净土宗简单易行,三根普被,大众均可修持。由于法门简便,其它宗法学者,也多兼修此法,以净土为归,因而使净土法门在内地得到广泛的流行。
净土宗祖庭有两地分别是庐山东林寺和西安香积寺,其创始人分别为慧远(远公,334-416)和善导大师(613-681),一为东晋人,一是隋唐人,用心分辨查证,慧远大师应是开山鼻祖,东林寺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而使净土形成系统仍是善导大师愿力,是中国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为世界各国净土宗信徒共同认可的祖师。
东林寺开基、净土业发韧离不了慧远,而慧远承业赓续于道安。道安虽非净土鼻祖,但华夏佛教的显名却不次于慧远。“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揭示了帝王与佛祖主次,刀枪与经义的主从,“强权胜公理”颠扑不破的丛林规则,“三武一宗”灭佛其中就隐藏着这层因由。道安却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把这分扰看得清楚明白。道安对佛教另一贡献是统一了梵门姓氏---不管男女穷富年齿族类都仅取唯一“释”姓。
魏晋南北朝是时道浇漓,天下板荡,民众苦不聊生时期。佛门岂又度外,东晋378年慧远告别师傅道安,随“衣冠南渡”世家大族、缙绅官宦一起裹挟,渡黄河逾长江,辗转来到柴桑匡庐脚下,结庐卜居,息心敛影,静修弘法。从此浔阳周遭,长江两岸,佛灯高擎,荷莲飘香,汤去三面,黎民百姓心生光明,启迪心智,就有了信仰、崇拜和敬畏,在未知和迷惘中生出寄托和守望,朴素的生存之路便有了些许滋味和慰藉。
东林寺位于长江南岸,庐山之阴,南面正对庐山香炉、天地诸峰,北倚灵竹山,西北有香谷,东南有乌龙潭。寺前明堂开阔,香炉峰呈趋拜之势,千年紫烟不断,虎溪具眷恋之情,万载常流。山不甚高,为庐山之外廓,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古木葱茏,梵音缭绕,人间净境,灵秀庐山。
缁白僧俗珠壁相辅,净土宗这枝佛国妙香,在娑婆世界根深叶茂、福田远播。此后,庐山之下传出了陶渊明、慧远和陆修静儒释道“虎溪三笑”至今萦绕不去谑笑,苏东坡游东、西林寺“题西林壁”千古佳话。
历史上,与东林寺结缘的名流高士不乏其人,如佛陀跋陀罗尊者、智者大师、鉴真大师、李世民、刘遗民、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韩愈、白居易、柳公权、王安石、苏东坡、李白、陆游、杜甫、杜牧、杜荀鹤、刘长卿、王昌龄、李邕、王阳明、黄庭坚、周敦颐、岳飞、范成大、朱熹、康有为等等。寺内文物甚多,从东晋远公与西域经师译经驻锡的译经台,到清末康有为题刻的《柳公权残碑记》,时间跨度千余年,每一处古迹都寄寓着一段历史典故,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
唐大书法家柳公权曾写下“流泉匝寺”四字,盛赞此寺之妙。寺内建筑恢弘,兼之布局合理,负阴抱阳,松竹密植,石径苔合。
4月18日早,丽日晴空,朝阳金辉。7:30用过酒店丰盛早宴,上车赶往18千米外东林、西琳寺。
乘座车辆泊好,从侧门进入东林寺(山门正在重建。停车、入门均不收费,赞!)。
入得东林佛刹,第一座佛迹就是觉贤(跋陀罗尊者)塔园。这位与佛祖同梓(迦毗罗卫国)高僧,是当时唯一与鸠摩罗什齐名大师,早年来庐山与慧远共同谈经论道,翻译佛经,71岁圆寂。翠林幽境中的有一座石质窣堵坡,墓前《跋陀罗尊者传》碑第九条:尊者不忘慧远大师知遇之恩,遗嘱骨灰安放庐山东林寺,并建舍利塔供养。
在寺院和觉贤喇嘛塔西北面,穿过“果一公塔院”,在遍布花盆碉栏玉砌中是果一大师灵塔。果一上人是位僧腊、坐腊各50年,1994年73世岁时示寂,一生为中兴东林香火呕心沥血,启建48米东林大佛是其终生夙愿的高僧大德。再西进,从“佛手樟”与“晋远公祖师塔”、“深山道远”碑中走过,眼前是一幢赭色髹壁三间平房,门额上题“远公塔院”。正房中是一不多见的底部六面石台,上部用鹅卵石嵌压成半圆荔枝皮状的坟冢。面前的介绍牌上说的是416年远公坐化,后人建塔供奉。
寺院西南是“香光讲坛”、“大念佛堂”与正南山门均在修葺装点。山门后身广场偏东侧,是啧啧称羡的“东晋古樟”或称“虎溪樟”,一说此树1500个春秋,掐指仍是南北朝萧梁时期,二说1700个寒暑,推算当在东晋末年。傍依古樟,枝柯虬曲,叶繁柳茂;盘桓环绕,疤节密布,树皮皲裂。“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静听,树杪风来有声,凝注,绿叶日照婆娑。“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寓目过天竺式“青莲塔”,且绕行远公亲植白色荷花的“白莲池”,便面对黄色琉璃瓦覆顶五开间“天王殿”,左右两侧是三层六角绿色琉璃瓦钟鼓楼亭。由天王殿侧门进入,正面是东林寺的大雄宝殿即“神运殿”,殿中供奉的是“三世佛”。
我拱身而过,穿过右面石桥穹窿,眼见的是东墙边的“六朝松”。据传此松为远公亲莳。自东晋而越刘宋、萧齐、萧梁、陈、南宋、明至民国1600多载,其实何止江东六朝。此株颇具灵性,与东林祖庭兴衰枯荣相依,而今仍是本固枝繁,勃勃生机。
与六朝松相伴有一石栏相围的矩形观池,名曰“出木池”。话说当年慧远大师缔葺篷竂时,为如何建修精舍而踌躇愁眉时,某夜忽梦神人告知:“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夷为平地,池中涌出良木,故此建寺有材有址。故有“出木池”得名,大雄宝殿也得福荫又称神运殿。“出木池”身后的“远公堂”当是后世弟子檀主们祭拜慧远山人之所。“远公堂”之东隔着一道院墙是“白莲旧社”,西面是“藏经楼。”
“聪明泉”位置在“藏经楼”后方。有载:东晋名将殷仲堪拜见慧远大师,二人临溪面山,踞于山林翠竹下,听泉谈《易》。殷将军博学多才,崇论闳议,如泉水滔滔汩汩,慧远大德欣喜之余,随叹:君侯聪明,若斯泉矣!皮日休赞曰:一勺如琼液,将愚拟望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聪明泉”由此扬名今昔。我本愚拙,也用旁边的瓢勺,舀取牛饮,既解渴又治昧。
“聪明泉”之右又有“菩萨泉。”其名取义想来当然有故事,可惜没能找到出处定名的记载,徒留叹息。
接着,拾级攀缘上山台阶游观“文佛塔”,沿途上见过多位老少居士信众,满脸庄重严谨,笃行三步叩拜礼仪,且行且鞠,那份居心那份虔诚,仿佛把心中那份难言的期许祈望都附着于飘渺香火和仪轨之中,此为,不谈对身体的磨折和损耗,不知能否博取佛祖的恩泽与赐福。反念一想,也许人有了这份期盼或信仰,就能把尘世间的纷纷扰扰、徬徨、失意涤除干净,让人沉静、畅达,有了追求和指望,倘若如此佛祖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文佛塔”又名上方塔,六面七级,姿态雄伟。成因是晋代初,西域佛跋陀罗尊者自其国持舍利五粒埋瘗于此。在东林寺上方,故曰上方塔,而远公墓,在东林寺下方,又名下方塔。
佛塔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14世纪以后,佛塔逐渐世俗化,后来也有安放出家人圆寂后的遗体的。其实都是修行的地方,见到塔就会想到大师前辈,就会增进信教之人潜心功力,这就是修行。
文佛塔北首的“译经台”是跋陀罗尊者当年游化匡庐译经之地。遥遥千年,弹指之间,睹物思人,平添一股幽情。
拜谒过远公墓,步出东林寺,行不出千米,就是西琳寺。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那一世》描述了一个浪漫多情青涩喇嘛心中无奈的菩提之路。这天我就在西琳寺佛塔前目睹了一队30多人的操鸟语的南方信士团在转千佛塔。他们的那种潜心、诚笃、物我两忘的定力和专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知信人们默念、冀盼与心中的人梦中相聚还是祈望、憧憬那西方极乐净土,抑或兼而有之。
西林寺1989年前称西林寺,1989年觉海法师更名西琳寺。昔为比丘寺,今为比丘尼庵。
其实,西琳寺是一座具有1640年悠久历史,比东林寺建寺还早17年,是庐山佛教之始的历史名寺。据江西佛教史:东晋时先有竺昙在庐山西北香炉峰下结茅,寂后慧永继之。慧永是竺昙早期的徒弟,后又是道安的弟子.慧远的师兄。376年江洲刺史陶范(陶侃之子)为慧永建寺,名曰西林寺。慧永建西林石塔,3丈高。我想此仍是千佛塔的前身今世吧。
今儿所见的西琳寺是1989年底觉海法师带回从美国、台湾筹措的巨额资金1600余万元(此款全为觉海法师家人变卖家产和儿女们的积蓄),修复千佛塔、新建慧永塔、大雄宝殿、左右寮房、山门、天王殿、阿弥陀佛殿、地藏殿、观音殿、藏经楼,三圣殿、僧舍楼、五观堂、沙弥楼、念佛堂、玉佛殿、伽蓝殿、大客堂、大斋堂、放生池、接待室、膳厅、广场、塑装金佛像48尊,千佛塔供奉佛像1080尊。
觉海法师当年营建重修时郑重立下规矩:不化缘、不攀缘、不求援、不赶经忏,不卖门票。不仅如此,我还从西琳寺隐几上免费取回了五本佛学典籍,备作闲时受教。长老后嗣接过慈训,善施教化,行微却慧深,如春风化雨,度化众生于无形之中,领教了!
看过王水照、崔铭《苏轼传》。1084年应是公历7月14,即苏轼探访石钟山前,游过东林寺的第二天,东坡先生在东林寺长老常总和尚相伴下游览了西琳寺,相谈甚欢时,见有一面素墙,顿时兴起,操觚染翰吮墨而就,把在庐山半个多月的所观胜概和着心中油然而生的妙想附注于笔端。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气磅礴,力透纸背,在更仆难数题咏庐山诗词中,《题西林壁》我以为最是显要。佛国香风,仙山妙境借这则名篇,将西琳寺声名传遍长江两岸。
西林寺小巧紧凑,秀丽严谨,场面上建筑规制上自不能与东林寺壮阔与铺排比肩,也没有东林寺信徒盈门香火旺盛。持戒不在庙深,心诚当能悟道。
今儿个的《题西林壁》由庵主觉海法师在一扇绿色照壁上握管落墨。金钩铁划,游龙走凤,全然想像不到是位曾经是饱读儒书的名商闺秀所书。另一勒石上的《题西林壁》就不知是那位高人书家所撰了。
东林、西琳一趟,行过、见过,沐浴佛辉,当转化为启悟、正觉,潜化于行,冥化于心,滋养丰富人生,福荫光耀尘途。
时近午晌11时,收拾情绪,携着佛典,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