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林氏开基袓是林恪公,不是林茂公。

12-10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莆田林氏开基袓是林恪公,不是林茂公。

林氏族史记载莆田林氏开基袓是林茂公,现在看了林凤粦先生得 【莆田市林氏族谱】才清楚莆田林氏开基袓是林恪公。【莆田市林氏族谱】列出得族史资料有:

(1) 恪公;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授郎中令,率兄弟、子侄入蒲口(现在得莆田) ,居沥浔山沥浔村(今霞林村 ) ,建宗庙立祠堂,建有凰门(入凰门、在霞林上林,),(出凰门、在下宅),建厝院(分顶宅、中霞堂、下宅),建上观月亭、下观月亭。金紫光禄大夫安葬得山峰叫金紫(公)峰;西向木兰坡叫西山浔,西北叫碱池浔;北叫浔里;东南方近棠坡即原来得沥浔溏,“旧时官道”建有劝亭,建有下马亭,村口立碑禁止在霞林行乞,此碑现放原祠堂口。还建有景亭、寺庙(今景亭寺) 。西北有太子山(葬有阙下孝子公)、九龙山;西有蛇头山、葫芦山(葬有恪公及九代子孙:恪公、靖之公、遂之公、遁民公、玉珍公、原次公、既公、律公、文慎公,称“九代墓”)。恪公祖祠在“文革”中被用于修建学校而拆毁,官道上得下马亭、劝亭等均已被毁。

(2) 恪公入蒲口(现在得莆田)居沥浔村世系:

1世:恪公,由福州大义村迁居蒲口(现在得莆田) 沥浔村。

2世:初之公,恪公长子,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任功曹。子孙居沥浔村。

2世:昌之公,恪公次子,南北朝宋时授吉安郡庐陵县主薄。子孙居沥浔村。

2世:根之公,恪公三子,南北朝宋时补功曹。迁居樟林村。

2世:靖之公,恪公四子,南北朝宋朝(423年)授雄战将军,终建阳令,居沥浔村。

2世:充之公,恪公五子,南北朝宋时补泰州功曹。子孙分迁广东潮州、淅江湖州。

3世:佥之公,靖公之长子,子孙迁居石步村。

3世:蔼之公,靖公之次子,子孙居淅江台州。

3世:熙之公,靖公之三子,宋任侍郎。

3世:遂之公、靖公之四子,南北朝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年)任郡三礼主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349年) 晋太元十二年》迁东莞郡南海县令。

3世:伟之公,靖公之五子,宋北朝齐时任定平将军。子孙后代回居福州大义村。

3世:涛之公,靖公之六子,子孙后分居大加村、桃枝村、莫子村、石鼓村、延寿村。

4世:肖史公:遂之公长子,南北朝宋时授右殿将军(居任上)。

4世:长宾公:遂之公次子,南北朝宋时授右殿将军(居任上)。

4世: 安仁公:遂之公三子,南北朝宋时授象洲武令郎、武仙令(居任上)。

4世:权祚公:遂之公四子。

4世:兆真公:遂之公五子。

4世:国容公:遂之公六子。

4世:堪时公:遂之公七子。

4世:遁民公:遂公之八子,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任郡功曹,转授给事郎中,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授兵科给事(回居沥浔村)。

5世:玉童公:遁民公长子,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授安远将军。

5世:玉质公:遁民公次子,子孙居长乐,是长乐开基祖。

5世:玉琦公:遁民公三子,子孙居延寿,是延寿开基祖。

5世:玉象公:遁民公之四子,梁天监年间(502---519年)任西平将军。

5世:玉容公:遁民公五子,梁武帝大通年间(527---529)为征北将军。

5世:玉珍公:遁民公六子,宋明帝太始元年(465年)为主薄,入梁大通间授兵曹郎中,传梁建安令。

6世:原显公:玉珍公长子,

6世:原周公:玉珍公次子,子孙由沥浔村衍梨岭乌石,(今埭头镇英田村)。

6世:原次公:玉珍公三子,南朝梁武天监十年(511年)补功曹,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480)任功曹,太清三年(549年)入梁任建安县令,为金紫林、辜氏、九牧林、阙下林、钱塘林、龙溪林得共同始祖。

6世:鹰 公:玉容公子,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官彭州贵平县令

6世:延坚公:玉象公长子,子孙衍百棕村、百梭村。

6世:延翼公:玉象公次子。

6世:延欣公:玉象公三子;补郡功曹

6世:楷 公:玉童公次子。

6世:彬 公:玉质公长子。

6世:佛进公:玉质公次子。

6世:迈 公:玉童公长子,南北朝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授安远将军。

7世:惠朗公:迈公长子,南北朝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7年)为郡功曹。

7世:惠朝公:迈公次子。

7世:惠期公:迈公三子。

7世:林英公:子孙自沥浔村迁居洪州。

7世:道诱公:原显公长子。

7世:道梁公:原显公次子。

7世:道明公:原周公长子。

7世:道高公:原周公次子。

7世:道宏公:原周公三子。

7世:既公:原次公长子:官梁彭州主薄,子孙官金紫光禄大夫,称辜氏、金紫林氏。

7世:茂公,原次公次子:茂公官隋右中丞,其后裔部分迁居莆田北螺村。九牧阙下林氏始祖。

7世:诜公,原次公三子,其后裔部分迁居钱塘,为钱塘之祖,后再迁尤溪及龙溪。

8世:林辜,既公长子,后裔于唐初改辜姓,开族于闽,后子孙迁居莒溪。

8世:林律:既公次子;官朝列大夫,知化州事。

8世:国深公:惠期公长子。

8世:国宁公:惠期公次子。

8世:林辜,既公长子

8世:德在公:惠朗公之子。

8世:孝宝公:茂公子,官泉州刺史。

9世:文强公:孝宝公长子。

9世:文济公:孝宝公次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官除侍御史,奉命安抚广州、洛州等地

9世:文干公:孝宝公三子。

9世:广公,辜公之长子。

9世:孝公,辜公之次子。

9世:士弘公:惠朗公长子,士弘公、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士弘攻陷豫章郡(虔州“今赣州”)(今江西省南昌),建立楚国,称太平皇帝(楚皇帝),历时7年,声势日盛,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禹(今广州)得广大地区。武德五年(622年)战败。士弘得十三世孙柴守礼胞妹嫁于后周太祖郭威,被立为皇后,柴守礼之子柴荣被后周太祖郭威收为义子,封晋王,立为太子,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继位,为周世宗,周世宗病故后儿子宗训继位,称周恭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迫恭帝禅,建立宋朝。

9世:士成公:惠朗公次子。

9世:文慎公:律公子,陈宣帝太建八年(576年)官义曹长史。

10世:大材公:士弘公长子,随叔父林士成(威),隐匿淅江武林山中,改林姓为柴姓。

10世:大栋公:士弘公次子,随叔父林士成(威),隐匿淅江武林山中,改林姓为柴姓。

10世:国都公,文济公四子,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为建安郡,官常侍参军,迁河北省献县。

10世:世饶公:文慎公子,隋大业二年(606年)任功曹刺史。

11世:君融公:世饶公长子。

11世:仕融公:世饶公次子,唐内教博士。

11世:玄泰公,官瀛州刺史,国都公子,居河间郡。

12世:万宠公:玄泰公子,官唐饶州刺史,迁山西省晋城市。

12世:仁待公:仕融公子,唐高宗永隆九年(680年)补太宁监、有功授骑都尉。

13世:韬公:万宠公长子,韬之后称阙下孝子林。

13世:披公:万宠公次子,披生九子俱为州牧,称九牧林。

13世:昌公:万宠公三子。

13世:大谌公:仕待公三子:任漳州录事参军,由北螺村迁吕溪,大谌之后称金紫林。

14世:法幔公:大谌公子:唐末宋初明经登第,官户部尚书,安史之乱后隐居五候山。

14世:尊公:韬公之子。

14世:苇公:披公长子,任端州刺史,支派分布莆田、惠安、南安、长乐、永泰、明溪、东山及广东饶平、蕉岭、海南琼州等地。

14世:藻公:披公次子,任殿中御史、容州刺史、居岭南(今广州市),终江陵陵府史,

14世:著公:披公三子,任横州(广西横县)刺史。

14世:荐公:披公四子,任韶州刺史,后裔居莆田石亭、沙县、永安、浦城和龙岩等地。

14世:晔公:披公五子,任通州刺史。

14世:蕴公:披公六子,任邵州刺史。

14世:蒙公:披公七子,任循州刺史,其裔居闽县、永泰、长乐。

14世:迈公:披公八子,任雷州刺史,后裔居闽县、古田、宁德、安溪、同安、龙海和广东、台湾等省。

14世:既公:披公九子;任福唐刺史,后裔分布闽南安溪、长泰、广东海丰、潮阳、潮州、惠来、饶平以及新加坡等地。

15世:松公:尊公长子,嗣九牧著公迁横州。

15世:栩公:尊公次子,迁淅江永嘉。

15世:攒公:尊公三子,以孝至白乌甘露,称孝子公,贞元中,诏立双阙以旌之故称阙下林家,葬沥浔山,称孝子公墓。

15世:恕公:苇公长子。

15世:应公:苇公次子。

15世:惠公:苇公三子,过继弟藻。

15世:悫公:晔公长子。

15世:志公:晔公次子。

15世:愿公:蕴公长子。

15世:同公:蕴公次子。同之裔五郎徒居永安,其四世孙千一外出居皖鄂,今湖北黄冈、安徽省金寨林氏皆千一公之后裔。

15世:圉公:蕴公三子,居莆田忠门,子孙居贤良港,为祖姑林默出生地。林默即妈祖,累封天妃、天后,在当代被誉为海峡女神。

15世:逊公:蒙公子,其裔居闽县、永泰、长乐,九传至林从世,宋治平年间倾家财于莆田修筑木兰陂,遂由长乐迁居莆田瑶台。

15世:逾公:迈公子。

15世:思公:既公子,官晋安县令,为仙游林氏祖。

15世:林沙公:法幔公子:举省元,任台州,知州,宣州同知。

16世:昌公:法幔公长子,迁居黄石国清塘上。

16世:宝公:法幔公次子,居长城。

16世:林昱公:林沙公三子:官承事朗泉州通判、秉义郎,建宁节度推官。

16世:羽公:惠长子,官大理寺评事。

16世:王羽公:惠次子,任摄巡官。

16世:翘公:惠三子,任晋安令。

16世:翊公:惠四子,授校书郎。

16世:翱公:惠五子,大理寺丞。

16世:翔公:惠六子。

16世:延鲁公:攒公长子。

16世:延吉公:攒公次子。

16世:延宾公:攒公三子。

16世:林昱公:林沙公三子:官承事朗泉州通判、秉义郎,建宁节度推官。

17世:宪孙公:昱公长子。

17世:贵孙公:昱公次子。

17世:德孙公:昱公三子:唐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刑部尚书。

17世:彝谏公:延鲁公之子。(录事房)

17世:彝注公:延吉公长子。(员外房)

17世:彝训公:延吉公次子。(朗中房)

17世:彝赞公:延吉公三子。(御史房)

17世:彝评公:延宾公之子。(校书房)

18世:惟正公:彝谏公长子。

18世:惟肃公:彝谏公次子。

18世:弼公:德孙公长子,位十三,进士,官宣令郎。

18世:辅公:德孙公次子,位十六,唐天复二年戊戍(902年)明径进士,官承事郎太常寺太祝,妣夫人郭氏:生子,徽。德公为梨岭开基祖。

18世:林晖公:贵孙公子:唐末仕朝议郎,迁湖州长史,赠金紫光禄大夫。

19世:徽:辅公长子,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蔡齐榜进士,官承事郎大理寺评事。

19世:谊公:晖公长子,官将士郎,刑部尚书检覆官。

19世:谠公:晖公次子,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充殿中待御史。

19世:读公:晖公三子,官宣德郎工部员外。

19世:智吉公:惟正公之子。

20世:渥公:智吉公子,迁安溪、安溪金子祖。

20世:琨公:谠公长子;官漳州龙溪县尉。

20世:珑公:谠公次子;官通直郎,知州太事。

20世:英(悦)公:金紫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

21世:慎微公:琨公长子;官将士郎恩州助教。

21世:慎福公:琨公次子。

21世;先公:渥公长子,其后迁居安溪。

21世:及公:渥公次子。

22世:杞公:及公长子,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大、景元、景贞、景享、景瑞(称宋九牧)。

资料证明,晋安林四世孙林恪公于晋宁康元年(373)就率兄弟、子侄入蒲口(现在得莆田) ,居沥浔山沥浔村(今霞林村) ,比晋安林十世孙林茂公迁居莆田尊贤里北累村早约180年,林恪公入蒲口(现在得莆田)后,建宗庙,立祠堂,建厝院,还建有凰门、景亭、观月亭、劝亭,下马亭等建筑,这宗庙、祠堂在“文革”中因用于修建学校才拆毁,凰门、景亭、观月亭、劝亭,下马亭等建筑才被破坏,所以林凤粦先生得【莆田市林氏族谱】尊晋安林四世孙林恪公为莆田林氏一世袓是正确得,林凤粦先生据族史资料把莆田林氏开基时间上推了约180年,莆田林氏世系也由韬、披、昌、名下得”阙下”、”九牧”、 ”漳浦”三个基本世系扩大到恪公二世孙充之公后裔得广东潮州林氏、淅江湖州林氏。五世孙玉质公开基得长乐林氏。五世孙玉琦公开基得延寿林氏。六世孙原周公衍裔得梨岭林氏(今埭头镇英田村林氏)。七世孙诜公为始祖得钱塘林氏和龙溪林氏。七世孙既公后裔林英(悦) 得金紫林氏。八世孙林辜公后裔林正公于唐初由唐帝赐辜姓迁居莒溪得辜氏。九世孙士弘公改林姓为柴姓得柴林及复林姓得済南林氏。十三世孙大谌公由北螺村迁居莒溪得莒溪林氏。十六世孙昌公开基得黄石国清塘林氏。十六世孙宝公开基得长城林氏。这样,莆田林氏恢复了他得真实面貌,莆田林氏第壹次有了自已得世系谱,林凤粦先生为莆田林氏作出了重大贡献。

标签: # 次子 # 长子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