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却有着合理的经济学解释
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荒谬的事情,却暗含着深奥合理的经济学道理。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一窥究竟。
01class【二人套餐】
曼昆经济学有一道很经典很简单的习题:
你和你女票花了大价钱在一家高级餐厅订了一顿特别好的二人套餐,但是你吃了一点你就吃不下了,是吃回本还是不吃呢?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你花在这顿饭上的钱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决策的时候不需要过多考虑沉没成本。如果你继续吃下去,你可能会胃疼,还有可能送医院,那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家还是会说“来都来了”......
02class【愚蠢的诈骗短信】
比如我们会经常收到一些假的不能再假的诈骗短信,有时候自己都会笑出声来,这么假的中奖信息或是银行催款等消息,怎么可能会有人信啊,这些骗子也太傻了,他们就不能出一些高明的信息来发吗?事实上,这恰巧是骗子的精明之处,用极为简易的骗术来从茫茫人海中挑拣出最有可能受骗的人,从而大大减少了后期进一步实行诈骗的难度,极大地降低了操作成本。
03class【为什么我们会做一些明明对我们有害的事情】
跑得快的羚羊遇见狮子了,非但不跑,反而一边慢跑一边弹跳,故意浪费逃跑的时机——反正即使这样浪费,一旦狮子追过来还是可以轻松跑过狮子。这样狮子就知道,这个羚羊牛逼,有恃无恐,看来我是追不上它,所以算了。跑的慢的羚羊呢?如果他们也敢这么做,狮子过去就把它们吃了。
所以这些动物故意做一些有害的动作,是想释放一个信号,我都这样了还活着,可见我有多牛逼,你不服,你敢吗?
这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呢?这其实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里的信号释放模型。而这种模型也大规模出现在经济学中。
例如斯宾塞讨论了文凭作为信号释放的功能:我们都知道高学历能够带来高工资,这是因为学历能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吗,还是高学历的人本身生产力就高?斯宾塞证明,即使学历本身不能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它也可以起到把高能力人和低能力人分别出来的作用。
前提是学习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逻辑也是一样的。如果学习是有害的,那么能力高的人比能力低的人能够承受更大量的学习,就像跑的快的羚羊比跑的慢的羚羊能够承受更长时间的弹跳。这样能力高的人总能选择一个学习量,使得能力低的人选不起——即使他为了假装自己能力高选择了这个学习量,学习带给他的负效用如此之高,以至于他由于假装而获得的高工资也弥补不了因为学习而带来的损失。
这样的现象在经济学里是非常普遍的。例如一个厂商一旦获得了垄断地位,就想要阻止其他厂商的进入,一个阻止方式就是打价格战,也就是威胁说,一旦你进入,我就降低价格,从而整个市场价格也就降低了,让你进来也无利可图。
然而这种威胁有可能是不可置信的,有可能新厂商进入了,老厂商发现,我打价格战的成本太高,还不如和它共存呢。这取决于什么?取决于老厂商的成本,如果老厂商成本低,就有打价格战的余地。
人们观察到,现实生活中垄断厂商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垄断厂商理论上的最优价格,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要做明明对自己有害的事情?答案是这些厂商要给想要新进入的竞争者释放一个信号:我是低成本厂商,我有跟你打价格战的余地,你可千万别进来。
04class【钻石毫无用处却比不可或缺的水贵那么多】
人需要水来维持生存,而钻石并非不可或缺,但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如此昂贵?
原因是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边际利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而边际利益又取决于一个人拥有多少这种物品。
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增加一杯水的边际利益微不足道,因为水太多了。与此相反,并没有一个人需要钻石来维持生存,但由于钻石太少,人们认为增加一单位钻石的边际利益很大。
这也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05class【为什么牛奶宁可倒掉也不愿低价出售或直接送人】
在每当供过于求(严重点说通货膨胀)的时候,奶农就会将牛奶倒掉。
从常人认知中,牛奶都是有价值的,即使这价值很低,为什么奶农宁可倒掉牛奶,也不愿意低价出售或者直接送人呢?
因为牛奶如果供应过多,则会导致奶价下降,奶农的整体收益率会降低,当这个收益率为负的时候,奶农就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持续亏损,就必须将牛奶浪费掉——因为无论送人还是低价出售,都是在供给!倒掉牛奶的本意是为了恢复供需的平衡!
06class【茅于轼和廉租房】
茅先生早先建议廉租房不应该有独立卫生间,这一观点很大的冲击了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底线,茅先生的在微博上也被骂的非常惨,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政策建议。
廉租房作为解决低收入打工者的暂居方案,是的福利项目,因此租金必须低于市场租金,比如说廉租房月租1000,商品房月租2500。但如果廉租房和商品房是一样的家具设施配置,那么廉租房和商品房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两者的租金差就形成了一定的套利空间。比如说我1000拿到的房子,转手2500租给其他人,套利1500/月。
有人可能说,那你自己不是没地方住吗?幼稚,你怎么知道我是低收入人群?我可能连房都买了。而且我手里的廉租房不止一套哦!
哪里有利益哪里必有钻营,租房监管也是一笔财政投入,而且不可保障监管方不会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套利活动,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方面,廉租房的很多名额被一小撮人把控,然后以等同于市价的租金出租,或者略低于市价的租金出租,那么到那时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何在?另一方面,那一撮人对于租房名额的挤占也让真正需要的人难以申请。
所以,与其加大力度监管,不如从根本上杜绝这种苗头,降低住房品质,直接扼杀套利空间,才能保证低收入人群的普遍利益。
众所周知,廉租房解决的可是“有地方住”的问题,只要提供的设施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即可。不给厕所只是方案之一,还可以限制供电,限时供水,等等等等。只要降低住房品质,才能把廉租房真正给到需要它的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