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德国为何不联手攻苏联
金戈铁马、炮声隆隆,权力角逐、文明兴衰。
NO.452 - 联手攻苏
作者:潘前芝
编辑:冷小军 / 出品:冷热军事史
二战期间,轴心国的日本、德国曾先后对付过一个敌人——苏联。按常理说,他们有一万条理由去联手夹击攻苏,就像盟军后来对付他们那样。
但整个战争期间,他们所有的协作、互助基本停留于口头和理论层面,连一次最低规模的军事合作行动都没有展开过。为何?
▲ 二战苏军
日本将苏联列为主要假想敌
▼
日本并非不想对苏战争,无论是大的战略构想还是现实动机,日本都不缺乏。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占领满洲,与苏军在边境对峙。满苏边境多年来未曾明确划界,苏、日无法达成一致,纠纷不断。苏联不断向远东增兵。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着手扩充国防力量。陆军拟定了《国防国策大纲》,提出「以苏联为主敌论」,即「北进论」。与此同时,海军部也拟了份纲要,主张「北守南进」。日军内部在进攻方向上各持己见,难以统一。
▲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1936年8月,广田内阁综合陆、海军的意见,把南进作为正式国策,同时也决定要消除苏联对日本在军备上的威胁,阻止赤化的发展。
为贯彻这一国策,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在秘密附件中明确以苏联为对象。在军备上,陆军制定了为期六年的军备扩张计划。这一时期,至少日本的陆军部一直在准备同苏联的战争。
两次边境冲突,日本认清现实
▼
1938年、1939年,日本和苏联在苏满、苏蒙边境的张鼓峰和诺门罕发生两起军事冲突,双方投入兵力超过万人,结果互有胜负。
▲ 诺门罕战役中的苏军
在中国战场一直顺风顺水的日军见识到了与苏军的实力,主动示弱,与苏联议和,私下里却进一步加紧对苏战备。
一直高举反共反苏大旗的德国,却在此时与苏联搞起了谈判。希特勒,为避免在欧洲东西两线作战,决定暂时调整对苏关系。
▲ 希特勒
1939年8月23日,诺门罕的战斗临近尾声时,苏、德双方代表在莫斯科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侵略行为或者攻击。
消息传来,日本朝野震惊,责怪德国背信弃义,平沼内阁被迫下台。正在商谈的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搁浅。
尽管说德、苏签约时,轴心同盟还没建立,之前的反共协定约束力有限,德国人不算太过分,但这对敏感的日本人的伤害还是挺大的。他们的报复很快就来了。
日苏签订中立条约
▼
1939-40年,德军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其辉煌战果让陷于中国战场泥潭,同时对苏战备毫无希望的日军看到了转机。
随着法国、荷兰的投降,英国无力东顾,这些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成为日军眼中的肥肉,对南进还是北进的纠结被更加明确的「北守南进」方针取代。为免除北方的后顾之忧,日本开始谋求与苏联订立合约。
1941年初,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访问苏、德、意三国,其构想是先缔结三国同盟,然后通过德国与苏联的关系,订立日、德、意、苏四国协约,以此迫使美国退出亚洲,为日本南进政策铺路。
但此刻德国已经拟制好了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松冈的这一构想根本无实现可能。在回国途中,他再度访问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缔结国一方遭受第三国军事攻击时,他方保持中立。
当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或许以为与苏签约是日本的权宜之计,就像他当年一样。
▲ 苏日签订中立条约
但日本人严格地遵守这一条约,在德国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在远东按兵不动。
德国对苏开战,日本选择南进
▼
日本国内得到德国准备对苏开战的消息是在1941年的6月份初。国内在讨论对策时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乘机进攻苏联,一派主张趁机南进。
刚与苏联签约的松冈极力主张对苏开战。然而,大本营-联席恳谈会拒绝了松冈的提议,通过了避免立即介入德苏战争的提案。随后的御前会议确定了帝国国策要纲,决定加快向南扩张,视形势变化解决北方问题。
不过,日本对苏联并未死心,还是在《国策要纲》里加上了一句「秘密进行对苏武装准备」,并以「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名义,秘密从国内向满州和朝鲜输送了大量兵员、马匹和武器,关东军数量激增到70万左右。
▲ 二战日军
日军参谋本部的想法是,如果苏联远东部队减少一半,就发动进攻。8月,当得知苏联远东地面部队向西开拔,飞机和坦克数量都大幅减少时,日军甚至拟制了8月下旬开始作战的日程表。
不过,日军的这一行动被苏联间谍佐尔格获悉并报告给了莫斯科。苏联在日军准备进攻的几个重要据点加强了防卫力量。
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决定,不管德苏战争进展如何,也要放弃1941年内解决北方的想法,而集中力量做好在南方对英、美的战争准备。
▲ 二战美军
日本拒绝德国攻苏的请求
▼
对于盟友,希特勒的态度是日本与意大利一样,不过是德国实现野心的工具,所以他强调不能让日本得知「巴巴罗萨计划」。
希特勒深信德军能在那个夏天消灭苏联,与其说不相信日本,不如说怕日本在战争中抢了他的风头。
▲ 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德军
但是,战争发动后的第六天,希特勒的态度却有了三百六十度大转变,德国反而催促日本迅速从背后袭击苏联。但日本对此反应冷谈。
此后,德国再度要求日本尽早参加对苏战争,德日两国的目标是在动机到来之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会师。
这样炫目的前景依然没能打动日本。此前热衷于联德攻苏的松冈被排挤出内阁。日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南进上面。
▲ 二战德军
尽管希特勒对日本出兵苏联满怀希望,但东京总是以「兹事体大,需三思后行」、「正在准备、需要一些时间」来应付搪塞。
日本为何最终选择南进
▼
日本拒绝德国、选择南进,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国策本就有南进之意;二是两次边境冲突后日本缺乏对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三是德国之前一直鼓动日本参加对英作战,占领英国在亚洲的领土。
从作战对象来说,打东南亚肯定比打苏联要轻松;从获利角度看,东南亚的资源比西伯利亚对日本更有用,更能实现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但另一个现实问题是,进攻东南亚,美国是绕不开的坎。
▲ 二战美军
实际上,日本海军一直在对美备战,美国也是整个30年代日本的主要假想敌。希特勒曾向日本保证过,一旦日美两国发生冲突,德国将立即参加。很难说,这个所谓保证对日本最终南进产生多大影响。
不过,德国的真实想法是日本不要去惹美国,而是去打英国,这样就把美国的一部分注意力和力量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去,从而减轻德国的压力。
但日本的考虑是没有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之前,不敢放手在东南亚对英、荷发动大规模进攻。
▲ 日本偷袭珍珠港
就这样,德、日两国在军事实力最鼎盛时,由于互不信任以及各自战略的南辕北辙,始终没有在二战战场上形成合力,后期实力减弱自顾不暇时,这种合作连理论层面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