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权贵妥协,向穷人征税!
前文讲到,帝国的崩溃:大明是如何被皇族玩死的,在大明被自己人玩死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有有志之士力图匡扶社稷、力挽狂澜的,比如大明王朝最后的一位改革家——张居正!
张居正变革,我们不好评价其成功或失败:从其变法的初衷来看,张居正生前的确实现了部分富国强兵的小目标,但是随着张居正死去、新法被废,大明王朝再也无力进行自我革新,只能等着惨淡淡大厦将倾,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一个王朝的辉煌!
既然讲到张居正变法,我们不得不提张居正变法的全部构思,这体现在一篇《陈六事疏》中,在这篇奏折中,张居正提到了六件改革举措: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
一、省议论,换而言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凡改革者,必革固有之规章旧制,必动既有之食利集团,如果一定要公开辩驳,改革者往往会理屈词穷,最终导致变法不了了之。当年商鞅变法,禁止老百姓议论新政,把700户跑来讲新法好的人,以刁民之名一股脑的发配边疆;王安石变法则是将所有反对的声音一律封杀,苏轼就差一点被弄死;再后来,设计师创造出了一个词语叫做:摸着石头过河,说白了就是不争论,干了再说!
二、振纲纪,换而言之:整顿吏治,严明法令!张居正上台之前,贪腐之风肆无忌惮,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如果吏治不整,法令不明,变法就缺少一个可靠的执行队伍,说到底,变法需要通过整顿吏治来组建自己的班子成员,否则,你只能仰别人之鼻息,到头来,变法还是会不了了之,原因再简单不过:后继无人!
三、重诏令,换而言之:依法治国,令行禁止!变法,必然是新法取代旧法,而新法的效力归根结底体现在于毫不动摇的落实上来,如果新法不能落地,那么,新法就不具备与旧法抗衡之实力,这也是张居正在变法中尤其注重各级官吏执行力的原因所在!通过树立新法的权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全方位的推进新法,张居正变法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四、核名实,换而言之:考核人才,赏罚分明!只有一套有效的考核机制,才能够为基层有才华的人提供一个上升通道,这样的人跻身朝野之上,整个帝国才能焕发活力。想一想为什么全国上下唯GDP是从?因为“GDP竞标赛”的考核机制决定了GDP是与官帽子直接挂钩的,所以各地才会开足马力搞基建;等到绿色GDP的考核指标问世,官员们又开始爱护起绿水青山来,这是同样的道理。
五、固邦本,换而言之: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张居正变法的本意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为此,他还主持了一项抗日持久的工作,那就是丈量全国的田亩数,按照实际占有的田亩征税——这是张居正变法中最最戳中要害的地方,只可惜,天不假人以时年,张居正去世之后,昏聩的万历皇帝竟然废除了这个,公开向权贵阶层妥协,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帝国的重税,依然由最穷的人所负担,而权贵们则继续大鱼大肉!
六、饬武备,换而言之:整饬武备,激励士气!张居正操刀变法的时候,北部边患已经和平解决,南部倭寇也被荡平扫尽,张居正把兵力重点布防在东北,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先见之明,最终灭亡了大明王朝的力量,确实是从东北打过来的。不过当时有戚继光、谭纶这样的名将镇守,东北平安无事,短暂的和平环境,给张居正提供了绝佳的戮力革新的外部环境!
行文至此,才发现历史并没有新鲜事!
张居正苦心经营的变法事业,随着他的死,一股脑的死去了——他曾经寄希望于丈量全国田亩,来阻止民间豪强对农民的土地兼并,并通过对权贵征税来缓解阶级矛盾,遗憾的是,当昏聩的万历帝朱翊钧独揽大权之后,头一个废除的就是丈量全国田亩的办法——朱皇帝,同权贵妥协了,最终他们共同把手伸向了穷人!
清查田亩,按占有土地的多寡征税,意味着损害了达官贵人、豪商富贾的利益,所以,张居正死后被抄家、被抹黑,被大明王朝的君臣们钉在了王朝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超生,你能说,这是偶然的现象吗?后来也有人真刀真枪的清查田亩,努力致力于天下人耕者有其田,结果,也是被人骂得死后都不得超生,你能说,这也是偶然现象吗?
所以后来的人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丈量田亩多么的不容易了吧?也大概应该明白,为什么不动产联网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了吧?撼动利益比撼动灵魂还难,因为你要面对的敌人,有时候比你强大千倍万倍,而尤为寒心的是,你所一心希望帮助的穷人反而不领你的情,反而认为抢他们的奶酪不是达官贵人、豪商富贾们,而是——你!
张居正死后,张居正变法被万历皇帝正式“阉割”,大明帝国就此拉开了一场末日的狂欢,达官贵人、豪商富贾更加肆无忌惮的向穷人征税,越来越不堪重负的穷人们,最终在李自成的一声怒吼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踏着《国际歌》雄浑的音律中,李自成的部队高喊着:起来,饥寒交迫的穷人;起来,全大明受苦的人……
他们,要进京赶考了!
友情链接:
1.帝国的崩溃:大明是如何被皇族玩死的
2.改革者之殇:跳不出的王朝周期律!
3.刘公岛的记忆:外敌不可怕,家贼最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