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基层乱象,重塑优化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
一、 基层反反腐(贪腐)乱象
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实施,一场全面正风肃纪惩腐集结号已吹响,面对腐败行为的日益隐蔽化、多样化,目前反腐败工作已经不再限于对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的查处,基层反腐工作也已进入了查处“隐性腐败”的“深水区”。从目前基层反反腐(贪腐)情况调查与观察来看,呈现出隐性化、地下化、深耕化乱象,主要梳理如下:
1、 反复性,主要取决于基层“腐败”太有诱惑力。主要表现为十八大以后仍有一些基层部门或单位贪官、腐官以身拭法闯纪溅纪,不收手、不收敛,不怕“爷”,民主生活会照开、党风廉政考核照过,被称之为酒肉穿肠过,“腐”在心中留,还是稳坐钓鱼台。
(1)赞(贪)腐性:首先要练腐功,念腐经关。某某老公真行,没有识得几个字,读过几本书,没喝过墨水,就是能放下架子,先当孙子,后当老子,在某县出现了秘书、司机选县长奇特政界怪现象。某某官儿不大,实权派,审计经审科、纪委监察办案室、财政行财科、预算科、人社局养老保险、教育局职称、师训科科,这些人,不是买车子,到省城买房子。参加工作不长,不贷款,家境不很好,有能耐,几年时间富了起来,活得人样,生活非常滋润,某某二级局一把手发了财,出现不愿当一般单位副职,却愿当二级局一把手,管人管钱,明说一把手不管钱,而是交给心腹管钱,公家车,变成私家车,专车专用,司机变家丁。有些基层个别单位领导一边组织收看反腐警示题材《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一边从公家单位借现金公款,从培训班开支,以虚报人数、就餐次数,套取资金对冲借款,花样翻新,与时俱进,屡“闯'屡“金'。
(2)羡(贪)腐性:贪官、腐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社会上倒认为,自己有板眼、有能耐,没有办不成事,没有过不去的坎。从与本单位利害关系承包商“借款”、“公款”私存,公共资金转移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借从培训费冲账等“曲线”生财、发财,被人称之为“有板眼”。对某某被举报者,进行遣责,围攻,谩骂,反逆现象,却对贪腐分子被查处认为上面背景不硬,或说是后台不行,靠山不铁,钱开路未到位。同情贪腐分子,黑白颠倒,甚至说,某某被举报贪官、腐官是遇到对头人,或者是分赃不均,贬低,丑化举报人,不以贪腐为耻,反以为荣。在某些地方或部门或单位,已形成贪腐小气侯、并演变为一种贪腐文化,清廉人被打击、打压、排挤,这种反腐拉锯战还在路上。
(3)恋(贪)腐性:不吃公家饭不够味(与周边县进行友好“交流”,相互乱开邀函,报销吃喝送礼开支发票),不拿公家东西没板眼(调离单位将公家手提式电脑变成家庭用品),官白当,礼白送,白巴结了领导,当官就是求回报、求把行贿本钱捞回来,求把官昧玩足,过上人上人生活,走起八字路,双手划划,一副官么样。某县某单位“一把手”,以单位名义从财政要回来的钱全部用于开支自己专车专用,一年汽车消费开支达十多万,全家平时清客送礼烟酒、付食,节日(春节年货)各种开支、侄儿升学都付食品全包销,因反腐风头上,将单位资金转账给合作单位,设立小金库,上有政策、党规政纪,下有妙计对策,暗渡陈仓。在一些地方或部门或单位贪腐致昏人仍在采线腐,隐性腐,地下腐,抢着腐、争着腐,边升边腐。
2、 反弹性:主要取决于基层反腐无强制力。表现为一些基层纪委监察查处贪官、腐官不认真、不彻底,凑人数、向上抵指标。而反腐信息成纪委监察、审计“孤岛”,让外人不得知“查处或审计处理结果”,弱化查处功能。归结为公信力被弱化、泛化、虚化。
(1)“有礼有为”现象: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会来事的,善于送礼人占便宜,与政纪党规躲猫昧,遵守纪律人,吃亏上当;做事人,常与好处无缘,不沾边,提拔重用无望。让好人伤心,让贪腐人得利,让贪腐者更贪更胆大妄为。反腐只对“关系不硬”说的,倒霉只属于后台不硬的人“专利品”。
(2)“天高皇帝远”现象:反腐“每周一星”现象,被百姓拍手称好。然而,天火难烧小寺庙。(县市)基层反腐,被查处贪腐分子被社会上称为“倒霉鬼”,“替罪羊”。无官场地震,社会无反应。政协副主席之类人物被抓,大鱼、大鼠还在逍遥法外。据调查,某某县有“一把手”五毒俱全,早已被提拔重用至正厅级,现已离休,民愤太大,群众向省级巡视组举报,省巡视组已过期,不予受理。某县被媒体披露,有三位局级“一把手”,因查某县副书记“千万”之案,然而,他们丝毫未损,照样在硬局当局长,有的还被重用提拔,反腐对官场上有关系背景的,“腐”而不“败”。
(3)“一阵风”现象:前十多年前,查处某县副书记,牵涉面太宽,当地95%以上行政干部,为了升官提拔,大送当大委局为官、有油水岗位为官,有好委局、好乡镇领导位置安排到位,出现某书记家门口停车排队送礼,因为官行贿人太多,法不责众,只通报了几个人,而且不了了之。有的行贿者说,他有讲信用,礼没白送,优钱有礼必保,够义气。甚至,出现了人在牢中坐,利用当地人到牢里看他,来回送信,还遥控、管制、干预当地官场事。送礼由明送变暗送,花样翻新,每年春节打点,照送不误。
3、 反逆性:主要取决于基层反腐无腐威慑力。主要表现为基层纪委监察部门反腐呈现摇摆不定,时紧时松,无计划,不彻底,不系统,处于被动、观望状态,群众反腐举报贪官、腐官不是常态化,未形成基层反腐大气侯,无反腐威慑力和惩戒度,降低了规纪公信力,甚至一些部门或单位出现贪官、腐官反攻、清算、逆袭反腐举报人。
(1)隐性报复:投票报复。利用本单位腐圈腐网,社会腐败圈,进行各种形式猎杀,比如,在单位里年度考核、晋级考核、廉政考核、任用提拔等方面,进行投票,让你走投无路。逆向“举报“。当人事调整期,清廉人被贪官、腐官“举报',往往以清白收场,而错过提拔重任档期,让清白人为'清白“买单。
(2)威协性报复。有的利用花钱顾用黑社会打手,对本人或家人实行吭吓、家里居住场所骚扰,让你不得安宁。举报贪官、腐官,需要很大勇气,面临各种潜在不可知的风险,甚至个人家庭政治和家庭生命风险。这不是一般人所作所为。要么是逼得走头无路,要么是分赃不均,至于所谓为反腐主张正义、良心、责任来举报反腐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对腐败分子现象和信息,大多数人选择沉默、认腐,予以回避。据最新11月2日媒体报道,广西前高官被举报,女婿家族骗贷近600亿涉雇凶伤人。
(3)剿杀性报复。信访举报件,往往向上举报,最终落到当地纪委监察或检察部门(内鬼),通风报信,甚至举报信件送到被举报人手上,一旦知晓,就会变相“修理”,给穿小鞋,让你无法正常工作,举报人还要被无端造谣诽谤,在社会上无法正常生活,甚至其人身生命、健康和财产权利都要受到伤害。当今社会,逆天现象,反而遭到社会谩骂,围攻。
二、 重塑优化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
当下反腐,基层广大群众对市州盟、县市旗一级反腐有期待,在百姓眼中好像未破局,未形成高压反腐态势。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反腐,应从市州盟、县市旗惩治贪官、腐官开局,再向乡镇延伸,让基层百姓有着获得感,让反腐高压层层传导,释放强烈反腐信号,形成层层震慑力。为了强化基层反腐效应,惩治贪官、腐官是案例教育最好教材,是直接反腐教育的“杀手锏”,是依法依纪监督最高形式;是严肃政治生活、严加党内监督、严明责任追究、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的重要集成最有力展示。可见,以严查反反腐乱象抓手,重塑优优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
建议实行综合绝策,整体推进:
1、依法审计,必须建立终身问责制。
有的地方或单位“一把手”,有利用纪委监察、审计部门“内鬼”,提前“补课”公关,打“预防针”,做足“功课”,财政监督局社会关系,提前“预审”,以“整改”名义调单位财务账目,以期毁灭贪腐证据,规避党规政纪惩处,借助届满离任审计,充分利用社会关系,进行关照式“二次”再审,让腐败证据,消灭得无影无踪。这样导致届中审计、平时审计,离任审计。有的开发商以“资本'为网络,网络纪委监察或审计领导及办案人员或曾经两部门担过领导精准“公关',“水漂“审计或“过惯“审计,由不合法化变成合法化,甚至纪委监察不再查处,让腐败分子逍遥于法纪之外。客观暴露了审计工作机制上漏洞,成为阳光下的黑洞或黑障区。
建议对即将离任或换届县市,对县市的委局“一把手”要实行由上一级纪委监察部门牵头,抽调各县市审计人员,实行各县交叉审计,对已审过的县市要实行重审,并由上级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回头看”审计,要彻底改变现阶段“一审定终身”。从机制上坚决杜绝假审计走过场、走程序,“审计结论”代替纪委监察短视现象,防止规避纪委监察查处。让贪腐分子无法遁形,处在惊弓之鸟,皇皇不可终日,形成终身问责反腐威慑力。
在审计期间,要向上级纪委监察部门举报,要依法保护举报人。三令五申强力反腐,但有的基层单位不收手不收敛,我行我素,铤而走险,一个根本原因,离任审计打水漂,走程序,过家家,人人过“惯”,老好人审计,作秀审计,关系(在离任审计通知前期,利用腐圈人与审计局“一把手“内定业务不熟,老好人人员定向审计;期间,宴请审计局班子成员,对审计人员放风“请审计局领导吃饭'暗示审计)审计,致便基层贪腐愈演愈烈,方法越隐蔽,手段越巧,花样越多,决不可掉以轻心。有的单位,编造成单位基建项目财经监督,从来未开过会,名单人员却不知晓,明目张胆的期骗上级纪委监察、审计、财政监督局,让监督流于形式。
经观察,之所以基层委局贪腐分子腐有恃无恐,不收手,不收敛,一个根本原因是离任审计形成虚设,举报制度不健全,反腐文化未形成,羡腐、赞(赏)腐、恋腐在基层有一定的市场,反腐利剑未真正高悬,腐败形式由明变暗,反腐与反反腐一直在博弈与较量中前行。经过近年来反腐实践证明,反腐举报常态化、推行“终身监禁”制度是当下反腐最直接最有效的“杀手锏”利器。人人参与反腐举报之时,就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日。鉴于近年来,反腐举所人屡屡遭打击报复或甚至遭报复,人身安全受到威协,有的丢了性命等恶性事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举报法或条例,以期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法律保障。
2、依纪依规,实行党内监督问责制。
近年来,一些基层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干部任用考察走过场,流于形式,不但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反而释放出假反腐信号,助长了贪腐,往往组织考核考察,只听单位“一把手”意见,根本不听副职,不听反对意见,你好我好大家好。要管控特殊资金,要对移民资金、扶贫资金,民政救灾,福利院资金、残疾人保障金、残疾人、民政捐赠资金、残疾人、民政救助资金。要对将福利院养老资金、民政救灾资金等公用公款私自存在银行不用,超过半年者,纪委监察办案时银行部门协助弄虚作假者或作伪证,应视为违规违法论处,追究其银行当事人和分管领导党规政纪法律责任。
3、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实行信息披露问责制。
涉及公共、公益资金我和对审计、监察查处结果但仍然存在公开随意性大的问题。想公开就公开,对无关系背景的就公开,有关系背景的就不公开,这些方面缺乏硬性约束。加大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的一项重要制度。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让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时代,更要让“权在用、云在看”,破除个人信息碎片化和“数据孤岛”,打破依权行使时的小算盘。为此,建议推行电子监察系统,高风险点的公共、公益资金支出流向进行实时监控、在线监察,确保公开透明。着手建设预防腐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比对筛查功能寻找反腐线索。让隐性权力和资金使用变得可控、可查、可纠,压缩了权力滥用的空间。
一是,对涉及移民资金、扶贫资金、民政救助资金、残疾人保障金[减免](各单位征收【包括企业、公司、学校、医院】名单及其额度确定、收支明细)、民政、残疾人捐赠(物品)资金(收支明细)、省级残疾项目拨款等公共、公益资金收支实行晒网公开,让公开成为惯例,不公开成为例外。对涉及相关部门的权力清单、权力的运行一律上网,让其留下痕迹,这样既可以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又可加大贪腐成本,压缩贪官腐官作案空间。
二是,对涉及公共、公益资金查处的监察部门或审计部门,实行查处结果在网站公示,接受社会质疑和监督。对徇私舞弊的,对涉及查处监察、审计人员人员和分管领导要依规依纪处理,对包庇其大案要案的,做假账、毁证据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要实行监察、审计人员办案或(经济)审计责任终身问责制。对涉及公共、公益资金,要设立高压线,加倍严厉惩治,以儆效优。
4、实行、省两级巡视,直达基层(乡镇)县市执纪巡视。
市县党委巡察工作是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根本性举措。要被侵害群众的诉求、反映,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着落,可收到巡察的利剑警示效应。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重大问题,要回应群众诉求,重点盯住基层部门尤其是与群众打交道部门及其处事不公、以权谋私,雁过拔毛、简单粗暴、执法执纪(包括纪委监察 、审计、财政监督部门人员)人员徇私枉法枉纪等突出问题,使其直指各类(变相)“啃食”(贫困救助人员、残疾人员、乡村福利院孤老人员)群众利益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受益感。
一是建议强化省级县市巡视主体责任。建议对县市反腐情况一次全面的‘政治体检’。”按照要求,借鉴巡视经验,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市县巡察工作,综合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巡视与巡察相结合,提高精准性。推动巡视监督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市县巡察,已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把利剑。积极探索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的工作模式,从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专业人员开展审计,这样确保审计结果直接向巡察组组长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这一方式既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打破了长期人情关系干扰。
二是建议巡视履行抽查督察责任。据调查,长期以来,纪委监察部门习惯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与会对象往往是县市机关从事文秘人员,这些人不敢讲真话、讲实话,况且不是第一手资料,而是二手资料,水面打棍资料,毫无实际参考意义,仅仅是从文字到文字,玩起办公室文字游戏,花俏文字材料,好听不中用,专门用于向上级及领导文字材料汇报交差,缺乏第一手真实资料,误导上级及领导反腐决策和反腐法规制定、完善,毫无参考价值。建议巡视组到省,深入县市(第一线乡镇),实行抽查巡视,防止省巡视组走过场,防止省级巡视组或人员压制信件不报、不受理、不移交,更要防止县市和省巡视组筛访、选访、漏访、压访,人为造成进京上访,形成刚性执规执纪威慑力。
(作者系研究员,现为智库战略研究学者
(作者系研究员,现为智库战略研究学者;来源:昆仑策网,根据作者来稿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