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还能不能当首相得看老天爷“脸色”
日本在战后对中国的态度有其规律,比如注重观察中国政局的稳定度,以便制订有效的对华政策。其实日本如此,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
野田佳彦政权后期努力向中国示好,但中国方面却没有给出任何积极的回应,舆论认为便是因为已经准确判断出这位“泥鳅首相”执政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与他打交道对改善双方关系没什么帮助。
当时日本保安厅营救了一条遇险的中国渔船,据说当天首相的幕僚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新闻,主要便是等待报道中出现“感谢”的镜头,便可以借此展示野田已经稳定了摇摇欲坠的中日关系,从失分困境中解脱出来。
中方的确在新闻联播中报道了这一事件,但令幕僚们遗憾的是,直到最后一刻,中方也没有按照惯例说出“感谢”二字。
不久,野田便黯然离去,其中没有得到中国对两国关系的背书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今天在中日关系出现缓解的同时,一个重要的话题便是——安倍这次还撑得下去吗?如果撑不下去,他做出的若干抛橄榄枝动作(当然也有用于讨价还价的某些反向举动)对中方来说是否还有意义呢?
这也是笔者颇为好奇的事情。安倍能不能撑下去是日本人民的事儿,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不是个事儿,但老萨一个中国人,还真是有些不能确定。
参加智库会议,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因为与会的日本人多半在其国内有较大影响,比如日本外务省的报道官丸山则夫,日本综合研究所的高桥邦夫、大平正芳首相的外孙女渡边满子等,和他们的交流对了解日本有着重大的价值。
找丸山先生问安倍首相还能不能撑下去……向这样的职业外交官问如此话题,结果可想而知,既不理智,也没准被他忽悠到富士山南边去。不过,向在场的民间专家问一下,倒应该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回答。
其中有一位老先生答复得挺有意思的,说安倍能不能再次当选,关键在天气。
“如果天气好,安倍先生估计就够呛了,如果天气不好,他还是满有机会的。”老先生看出我的不满,慢吞吞地补充道。
看来,所谓“天气影响安倍当选”的理论,人家是有自己的逻辑。
按照这位日本专家的说法,安倍如今面对的土地丑闻案件,在日本战后的政治环境中是相当致命的。
由于战争中日本给国家造成的重大伤害,严重影响了“”两个字的威信,日本战后在民意面前基本是夹着尾巴做人。再加上曾经经历黑金政治的时代,日本的选民对于政治家的品德要求严格,是有政治洁癖的,一些比安倍更有威信和基础的政治家,比如田中角荣,一旦掉进经济问题的陷阱中,也难以逃脱被打下台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现在安倍面对的这个丑闻已经死了人,而且地位颇高,但调查还在继续,如果有新的证据,很可能会造成安倍在是否放弃夫人的问题上做出抉择。
这对安倍来说是一个怎么选都很糟糕的事情——放弃,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家伙肯定不适合做首相,安倍差不多死定了;不放弃,那如何切割自己与丑闻的关系?也差不多死定了。
在日本战后的政治家中,几乎没有人能从这样的困难处境中逃脱。
那么,既然安倍已经死定了,大家还讨论什么呢?
“然而,时代已经变化了……”老先生不由自主地对着玻璃看了看自己的满头华发,大概也是颇有感慨的,“日本的年轻人今天已经没那么有原则啦。”
这并不是日本的年轻人退步了,而是他们的政治洁癖在前安倍时代受到了较大打击。在2010年前后,因为对日本传统政治家的不信任和缺乏信心,“万年执政党”日本自民党在选举中失败,日本政坛发生了地震。
然而这个“革命性”的改变结果并不圆满。尽管民主党的三位首相鸠山、菅和野田都没有什么贪污的问题(鸠山太有钱,犯不着,而另外两位则是租房子住的穷人,家里多几百块钱很容易被发现),但领导日本国家的时候多有缺陷。
鸠山是过于理想主义,而另外两位则尽管清廉,却出身于街头政治家,缺乏处理重大问题的能力,以至于面对纷繁的国内国际形势无法控制局面。中日关系也在野田执政期间降到谷底。
因此,日本的选民,特别是头脑比较灵活的年轻选民,感到清廉也许并不是一个政治家最重要的品质,能力也很重要。安倍的第二次当选,其实是日本民众无奈下重新选择门阀政治的结果。
这几年,日本的股市一直不错,虽然这可能属于经济的正常波动,但首相大人的团队宣传这是“安倍经济学”的成果,也让不少日本人觉得安倍的能力还不错。他只要不倒,则自民党内暂时还没有太强大的竞争对手。
所以,日本年轻选民可能不会对安倍的丑闻太当回事,而更看重他的能力。而日本老年选民则比较传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把安倍干掉。
这个,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吗?我有些茫然。
“天气好,老年人投票的会多一些嘛,安倍就危险了。”老先生笑道。
我忽然发现掉进了一个陷阱——无论安倍在选举中胜或者负,老先生都不能算错,这位哪里是老媒体人,干脆是个铁嘴算命的嘛。
“那么,您个人倾向于他能当选还是不能当选呢?”干脆图穷匕首见,单刀直入问他的个人看法吧。
看看没机会躲掉,老先生最后还是说了点儿实话:“我觉得啊,安倍先生不一定会输。”
熟悉日本表达的特点,才会明白他说的是安倍赢面较大。
“为什么呢?”
“我们日本人啊,习惯于按着惯性做事的,所以,要换首相,就一个连着一个地换,直到谁也受不了才不换了;若是不换,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安倍已经当了好几年的首相,或许会有不少人觉得就让他继续当下去好了。”
原来如此。
无论如何,安倍掉到井里的可能还是挺大的,这会对中日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可能才是中国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是从中方参会代表中得到了一个比较有逻辑的结论。一名长期在东京工作的代表说出他的看法:“换谁都一样。”
之所以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日本有自己的政治传统,那就是首相通常是执政党政策的执行者,而不是强力的领导者。尽管安倍面临着执政危机,但因为原来的竞争者民主党此前政绩太差,这一危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并不会造成日本执政党的更换。
安倍最近释放出的所谓善意,其实是日本整体意志而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日本的政策惯性比选举的惯性更大,而中日之间经济互动的巨大量额使日本方面很难遏制改善两国关系的迫切性。因此,换一位首相,哪怕是换安倍的二舅上来,其对华政策也会沿着预先设计的道路前进。
另一位同样在东京长期工作的长者则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我们不怕上来的日本首相是左的还是右的,相处几十年,无论他们是怎样的思路,我们都有的是办法和他们打交道。只要……不要换一个没有原则,不按常理出牌的便好。
应该不至于吧,日本这么多人,总不至于连一个靠谱点儿的首相都找不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