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中医药国际化艰辛历程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对外交流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2003年控制“非典”暴发到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学奖,中医药的有效性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同时中医药作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行业,目前已经传播到168个国家和地区。
据澳洲移民统计局(ABS)公布的数据,来自中国大陆移民人口从1996年的118 640人增长至2013年427 590人,排在全部移民国家的第三位。这还不包括港澳台以及常驻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和劳工 。迈年来,大量的华人移民使得澳大利亚中医药需求激增,传播更为迅速。通过研究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期能为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发展提供思路。
一、澳洲中医药发展辛路历程
1848年,随着中国第一批劳工进入澳大利亚,中医药也随之传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而中医药治疗以及中医师在澳洲争取合法性的历程充满艰辛。1880年,禁止华人劳工入境议案通过,使得中医药发展陷入低谷。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新南威尔斯州悉尼出现第一所针灸学院。1972年中澳建交,中医药才开始缓慢复苏。1989年,澳联邦通过了《药物管理法》,于1991年2月实施,该法将中草药列入辅助药类管理,与维生素、矿物元素、植物等同列。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一个承认中药为药物的西方国家。
1995年8月,维多利亚州卫生与社会服务部决定,对有关中医在澳大利亚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开始对中医药如何立法管理进行论证。1998年8月,维州宣布:将在澳大利亚首先立法管理中医。2000年5月,维州议院终于通过了《中医药管理法》,成为西方国家第一部中医法。中医行医的合法地位从此获得与西医同样的法律保护,中医师同样被称为医生,并可以加入澳大利亚医疗保险体系。2012 年7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完成注册全国中医师,中医在澳大利亚获得法律认可与保护,这也是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及对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的思考25海外中医中医首次在西方国家获得正式承认及注册。
二、中医师澳大利亚注册现状调查
截止到2016年1月,澳大利亚卫生局公布最新中医师注册人数:4588人,其中包括了178人允许注册,但不能行医。中医师注册人员年龄在35~60 岁之间,其中绝大部分人同时完成针灸师注册。中医师行医地点主要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昆士兰州(见表1,图1、图2)。
然而不少在澳大利亚执业多年的中医师对的管理条例也提出质疑,比如注册条件比较苛刻,需要提供医保注册、英语能力、无犯罪记录证明、继续教育学分、一个注册周期内临床工作不得少于152小时等等,而且审批过程冗长复杂。但主要的抱怨则集中在中医药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上。根据相关注册标准,针灸师和中医师的雅思考试从开始每科达到6分提升至7分,使得一些临床经验丰富、年纪较大、英语一般的大陆中医师很难注册,往往英语较好的华人(澳大利亚、香港、马来西亚等)和西方人容易注册,但这群人中有一部分人并未长期全面系统地接受中医教育,临床经验有限,甚至只把中医或针灸作为辅助或盈利手段之一。
因此有部分澳洲中医协会的人士认为,将中医纳入立法管理本身是对中医地位的确认,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限制中医的发展,澳大利亚如何管理,才是中医药在澳洲前途的决定性因素。
三、澳大利亚中医药教育现状调查
澳大利亚中医药教育除了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RMIT)、维多利亚科技大学(VUT)、悉尼科技大学(UTS)和西悉尼大学(UWS)以外 ,还有一些教育机构承担中医教育工作,如悉尼中医学院、悉尼东方医学院、新南威尔斯自然疗法学院等等。获得澳大利亚卫生部官方认可的共有14个院校和机构累计可提供28个中医药专业教育文凭。
另外,澳大利亚没有设立中医专业的不少大学也正在开展中医相关研究,例如悉尼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健康科学系等开展了与中医药相关的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澳大利亚中医院校的教育课程设置并不相同,还没能完全统一。西悉尼大学健康科学院提供中医学本科专业,并于2014年11月在中国习近平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见证下,西悉尼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成立集医疗服务、教育、研究与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中医中心。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是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完全采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的教学大纲,教材以五版教材为蓝本,自行编译为英文,中医课程占50%~ 65%,西医课程占35%~ 40%。中医课程师资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选派,学生的临床实习也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悉尼科技大学针灸系是1994年由针灸学校私立形式转入该大学进行正规教育的,经教育部评估承认授予学士学位,学制4 年。课程设有解剖、生理、微生物、药理、临床技能、经络、疾病的临床特征、按摩等。悉尼科技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结成姊妹大学,学生可于最后一年申请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实习。
澳大利亚卫生部要求中医师注册还需完成一系列教育课程,包括澳大利亚医疗环境,限制性中药,内科学和临床实践共四个方面。被认证的教育机构是分别是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RMIT)、西悉尼大学(UWS)、维多利亚科技大学(VUT)、悉尼科技大学(UTS)、奋进自然健康学院(ECNH)、南方自然疗法学院(SSNT)、 悉尼中医学院(SITCM),各院校按照这四个方面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见表2)。
四、对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和传播的建议
1.加快中医药国际化教育理论化向实践化转变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医学认知疾病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为基础,采用整体观、天人合一,应用取类比象等方法认识世界,是辨证思维的模式。西方人多以逻辑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所以在学习中医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时,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也往往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但对中医疾病治疗方法和具体技术操作如推拿手法、针刺技术等积极性更高。所以对外教授中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中医基础理论有抓手,不应纯粹地传播基础概念,应将抽象的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与具体的问题分析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完成基础理论教育向实践化转变。
2. 完善中医药英语课程体系标准化建设目前,澳大利亚的中医院校的课程体系架构已经完成,但由于不同院校合作单位不同,课程体系和教材分别参照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中医院校。从教学大纲和考试试卷,尚无一套统一规范的中医对外教育系列教材。鉴于这种局面,全国中医学校应形成构建标准化对外教育中医英语课程的共识,尤其是中药学、经络腧穴学、推拿功法学等中医各学科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以免在国外传播以讹传讹。仅“点穴”一词,在笔者国外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多种翻译,有用“acupressure”“acupoint pressing”“pointing therapy”、汉语拼语音译“Dian xue”,也有粤语音译 Dim Mak。规范化的中医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不是一日之功,很多术语翻译需要经过多次推敲和讨论才能取得共识,全国中医院校应尽早共同组建中医药英语课程体系标准化构建工作,并与外语院校开展合作。为加快建设速度应鼓励高校教师从事中医英语的教学工作,并对教师进行绩效奖励,激发他们积极性。
3. 增强中医药市场化运作与宣传,推进与世界知名大学的合作共建,提升中医药专业地位澳大利亚的悉尼科技大学、西悉尼大学等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本科学生数量较少,研究生时常有生源不足的情况。招生和今后就业前景、兴趣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现在遇到的情况调整,进行市场调查,调整研究方向,更应该与世界知名大学开展中医相关的研究合作,目前以太极拳、针灸研究最为广泛。鼓励国内顶尖中医研究专家与国际知名大学学院或教授合作,逐步提高世界人民对中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认识。国家应成立中医药文化对外教育传播机构,将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人员集中培训,开展对外中医药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充实海外师资队伍,派遣国内优秀中医药教师赴澳中医机构任教进行指导,改善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4. 中澳双方应建立官方卫生合作关系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澳大利亚卫生部直接建立合作关系,以提升澳洲中医师技术水平,保障澳大利亚患者利益。可直接从国家层面由中国派遣高水平中医师赴澳从事医疗工作,并组织培训澳洲中医师。目前,绝大部分澳洲中医师都是单干,尚未形成正规的中医医院 ,国家可帮助卫生部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医医院,也可与感兴趣的西医医院共同组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同时要注重市场化运作,要让澳洲老百姓得到益处,以群众需求为根本保障。例如,中医院与绝大部分医保挂钩,在检查和治疗方面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定期举行公益性的常见病中医保健讲座,提高中医在澳洲老百姓中的认识度。
5.“一带一路”的建设文化需先行,扩大中医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澳大利亚是英联邦体系国家,所以在政治军事上密切依靠英国、美国,而在经济上依赖中国。随着中国的崛起,提出“一带一路”构想,除了经济上对外经贸合作,要想使两国关系更稳固,需不断提升中国软实力,重要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让中医药文化先行。回顾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明传播史,中医药文化是先驱力量。有史可查的范例,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9年,即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东渡扶桑,首次将中医药带出国门。从公元6世纪起,针灸学开始传向国外,先是朝鲜、日本,17世纪后传入欧洲 。
因此,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播作用,才能扩大中国影响力。可为澳大利亚优秀学生提供中医和传统文化奖学金,使其来到中国学习进修,感受传统正规的中医药文化,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将来成为中医文化的传播的推广者和话语者。也可让中医药进入澳大利亚小学生课堂,根据澳洲当地生长植物特点介绍相关的草药和作用功效,从小就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