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从零粉丝的写作新人,到简书签约作者,我是如何做到的
“这不是一篇鸡汤文,也没有什么写作秘笈。这不过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中年人,对自己过往的回顾。”~经年鲤
图片发自简书App2017年的最后一天,接近午夜十二点。孩子们都已经沉睡,先生也进入了梦乡。唯有我,被内心的冲动左右着,总想要写点儿什么、说点儿什么。
刚刚度过的这一年,对我而言十分艰难。家里几个人相继生病、住院、手术,本来活得随性自由的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之处。当然了,养育子女、照顾家庭,也是一种成就。但很显然,我想要得更多。
在这样一种欲望驱使下,我在“简书”发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文章,写给自己的文章“风火轮,飞起来”。想以此来告诫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踏踏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不要浮躁、不要纠结,给自己一些压力,改变现在随遇而安的生活。
记得我当时是一咬牙才把文章发到朋友圈的,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我打算码字,更不知道“经年鲤”是何许人也?看了文的几个朋友,也都是有感而发这个喧闹而浮躁的社会,和我共勉要学着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就这样,我开始了悄悄的写作,开始了我在“简书”的生活。不记得过了多久,终于有朋友发现了每周三更文的那个“鲤鱼大婶儿”原来就是我,于是各种惊讶纷纷而至。
不用猜,我相信那时候认识我的人除了吃惊,大概就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吧。反正我从父母的眼中,看到了明显的怀疑。或许他们觉得,这只是我的一时胡闹而已。
一,选择写作,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一度是我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也是我一直自问的问题,直到现在,我还是会悄悄地问自己。我想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想要一个不那么平庸的人生吧!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学医出身的,那时候算是纯理工科吧。而且,我还是那种数理化明显好过语文、外语等文科的学生。也就是说,像我这样一个人,应该和写作没有任何交集,再怎么要“与众不同”,似乎也不应该往这条路上走吧?
说实话,我开始有这样的打算真是纯属偶然。移民澳洲以后,脱离了医科,为了糊口而卖过房子、开过小铺,到后来就全职在家,做了家庭主妇。人是安定了下来,可心却一直浮躁。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也不记得是看一本什么书,我和先生闲聊着,随口说了一句,“我肯定比这书的作者写得好!”一句稀疏平常的玩笑话,听的人没注意,可说的人大吃一惊!就好像一块投入平静湖水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我的心突然就动了,从那一刻开始。
然而,对于如何写作、写什么样的文章、投放到哪里、市场需求是什么、个人定位又是什么,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再加上移民澳洲有十几年了,早已远离了国内的文化市场。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仅仅凭借着一腔热血,在2017年写了一部有十万字的神话小说。
十月份回国,我傻乎乎地投稿到十几家出版社,也通过朋友介绍和其中一家的编辑见了一面。在这种无知的状态下,那部作品的下场可想而知。
熟悉我的亲朋好友,婉转地劝我放弃,被我追问多了,就会讪笑着说,“故事挺好的,就是还不够吸引人……”我心里清楚,这大概的意思是“不咋的”。
倒是通过朋友介绍的两位编辑,出于礼貌给我回复了长信,有很多中肯的意见和批评,更重要的是有肯定和鼓励。而这些肯定和鼓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剂绝对的良药。
失望是肯定的,希望也看到了一点点,回到澳洲后,我开始苦思冥想要怎么办?写长篇小说是我的梦想不假,可我真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了吗?答案显而易见,还没有!
于是乎,我给自己制定了三个目标:第一个是先寻找一份写作的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第二个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先从小篇幅的文章开始,逐渐拓宽自己的写作领域和写作能力;第三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始学习。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一定都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在写作这条路上尤为如此。
第一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我给澳洲时尚杂志《菁友汇》发了一篇影评,获得了主编Vian的认可。听到她决定采纳我的稿件,并邀请我正式加入杂志编辑行列时,我激动不已。终于的,我算是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二,与“简书”的结缘,偶然中的必然。说到我的第二个目标,则没有那么顺利。如上所说,出国久了,对国内的文化市场早就没有了感觉。自己的文章究竟应该投放到哪里?我甚是困惑。
传统的网文平台,我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本人也是读者。至于究竟选择哪一家,怎么注册?这些统统不知道。在简单研究了一下后,发现要想在这些平台上发展,最少也得能够完成几十上百万字的作品,我于是悄悄离开。
然后呢,我想要不试试公众号吧,费了半天劲注册了一个,很快就被其编辑器弄得崩溃。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我想要完善自己的界面,便会提示我,“现在系统更新中,请稍后再试。”艾玛,这是要折磨死人吗?
说来也巧,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读到了一篇从“简书”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文章,文章的具体名称和内容都已经不再记得,但是其页面的简洁明了,让我一下子对“简书”这两个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注册“简书”是2017年12月的事情了,我几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的编辑器,于是乎,就把我的那篇影评放在了上面。但是,因为杂志还没有发表,我也就没有在“简书”公开。
一晃就到了2017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有了我的“简书”第一篇。
从那之后,我便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对于和“简书”的这一次偶遇,我满怀激动。因为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简书”的成长,它对于写作者的友好和关心,它对自身建设的不断要求和提高。所有这些都让我相信,选择“简书”是对的,和它的这份结缘是必然的。
三,你一定要努力,但是千万别着急。这句“简书”名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无论是觉得它有理的,还是忍不住吐槽的,细想起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在今年年初,我大概做了一个计划。我想如果每天写一千字,一年写300天,就是30万字,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字数。这是我对自己最初的要求,当然了,我并不赞成日更,可是赞成每天都坚持。可以是写文、可以是阅读、可以是构思,可以是任何和写作有关系的事情。
然后呢,我计划每个星期三更新一篇文章,我希望以此让自己形成一个写作习惯,给自己一些压力。还有就是,通过固定时间的更文来累积喜欢我文字的读者。
至于写文的类型,我也颇有野心,不给自己设限,只要是用字来表达的,统统都可以尝试。也是想借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学会写不同类型的文章,让自己的写作风格变得更加丰富。
有了计划,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的完成。真正实践起来,一点儿都不困难。很快的,在“简书”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那就是征文!通过征文,不但可以锻炼自己,还有机会学习其他人的文章,更有可能获得编辑的点评。
于是,我开始寻找自己喜欢并且有想法的征文,陆续参加了数次活动。在“综艺咖”的征文中,我的“Dr. W的自杀史~《最强大脑》绝密档案”获得了二等奖,在“时差党”的春节征文中,我的“海外春节 l 我的海外中国年”获得了一等奖。
陆续的,我的文章开始被推首,开始被一些专题收录,并进入如精选专刊一类的文集中。我也开始慢慢地收获读者,我的粉丝从最开始的一位,发展到几十位。
每周三的固定更文,成了我的习惯,也成了我和读者建立友情的机会。我曾经听很多写友顾虑分享文章,尤其不敢在亲朋好友面前公开自己写作者的身份,对此我表示遗憾。
作为一个写作者,大胆地把自己推荐给别人,无论收获的是喜爱、赞赏,亦或是不屑、冷漠,都不应该影响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在这方面,我感受最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记得很多年前,我还是医院的实习生,当时在神经内科上班,有一个一岁的小男孩患上了神经麻痹,住进了病房。那个时候的医院条件有限,家长是不能陪床的,可想而知,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恐惧的事情。
他因为咽喉麻痹,不能正常吞咽,甚至哭泣也会导致咳嗽和呕吐,作为他的主管医生,只要我有空,就会去安慰他、陪伴他,即便他会吐脏我的白大褂。
后来,他的病治愈出了院,我也就淡忘了这个小男孩。过了大概一个月吧,我在门诊上班,刚好他那天复查,在走廊里和他偶遇。当时的他也还不会说话,估计对于医院的环境仍旧恐惧,总之,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躲在妈妈的怀里哭着。可是,他一下子看到了我,居然挣脱了妈妈的怀抱,欢笑着朝我跑来。我还在惊讶中,他已经撞进我的怀里,紧紧地抱住了我!
在我行医的短短几年里,那个画面时常在我眼前出现,每每都让我的眼眶湿润。之所以在这里提及,只是想说,任何时候,只要慢慢付出,就一定会收获喜爱和支持!于我,写作的快乐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此。
一晃儿,在“简书”已经过了三个多月,我也陆续发表了三十几篇文章,累计有十几万字,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预想。如前所述,我的文章很杂,包括了游记、散文、随想、社会热点讨论、诗歌、杂文等,投稿的专题更是多达十几二十个。
在不断的练笔中,我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发现自己最擅长的是故事类的小说。大概在三月底,短篇小说的主编“苏小飞”邀请我参加“短篇小说读写训练营”,这算是对我故事类写作能力的第一个认可。
在此期间,我已经开始了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地安门”的创作,只不过那时候的预计是六万字的中篇,由此可见,我对于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还是不够的。
4月25日,我正式开始在“简书”上发表这部作品,力求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它成为一部值得人们花时间阅读的作品。在更新到第三章的时候,我获得了“优质连载”的标签,有了独立的文集,这又是“简书”给我的一个小小的惊喜。
从那之后的四十四天,我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这部小说的创作之中。每天花费在写作上的时间超过了五个小时,尤其是进入五月下旬,那时候已经和“简书”签约。一方面,获得认可自然是让我欢欣鼓舞,而另一方面,更大的压力让我茶饭不思、寝食难安,我写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写错了、写得不够好,让一直追随这部作品的读者失望。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我的生活也在改变。我变得更加精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更加注意身体健康,在最开始承诺日更的前提下,再忙、琐事再多,我也会按时发表,这是一个承诺,一旦决定,就一定要坚持!
44天过去了,我的长篇小说终于完成,累计20.2万字,收获了2.6万的阅读量,更收获了众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无论是简友,如“任真”、“Athlon_BE”、“微尘_4644”,还是读者Lily、Cherrie、Ivan龙,等等,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朋友太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月底,我在“简书”发表的文章已经达到了82篇,35.7万字,回首过往,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有付出,才有可能收获!
四,全情投入,做个“简书”人。说到这里,我在“简书”的成长已经一目了然。而我愿意再多花费一些口舌,来说说我对“简书”的认识。
我不知道大家选择“简书”是怎么样的理由,对于我来说,在第二部分已经做了介绍。除此之外,我也花费了一些时间,对这个平台做了一点儿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这里不再啰嗦。
我加入“简书”的时候,正是“首页”改革的前夕。其实,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抱怨“首页”,抱怨自己的文章不被赏识?对于专题拒稿、首页拒稿,我真的是从来没有纠结过。因为如果文章足够好,自然会得到赏识。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让自己更优秀!
然后呢,在“简书”里被大家诟病最多的大概就是阅读量,我也失望过,这是实话。自己辛辛苦苦码好的字,在“简书”里面的阅读量几十而已。可是话说回来,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这同样也是“简书”最大的优点和潜力所在。那么,归根结底一句话,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根本!
我没有在其它平台呆过,没有发言权,可是听说过不少其它平台的傲慢故事。在“简书”,在我曾经接触过的所有编辑、讲师、签约作者、简书工作人员中,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傲慢之人。
这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有争论、有建议,有的是诚心诚意。所以,我也不明白,那些对“简书”骂骂咧咧的人,你是为了一时痛快?还是为了哗众取宠?你一边对“简书”嗤之以鼻,一边又黏在这里不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作为一个运营仅五年的企业,“简书”的不断自省、改革和创新,远比它的不足重要的多。我不是因为和“简书”签约,才在这里为它高歌。我感恩与“简书”的结缘,我也相信对于如我这般的写作新人,这里是成就我们最好的摇篮。
前不久,“简书”版权中心总裁黄一琨在故事驱动大会上的演讲“出版社会死,出版业会长久”,把“简书”的定位和发展说得清晰而透彻,听完之后,我更加庆幸自己选择了“简书”,更加感谢“简书”选择了我。
五,学习写作,是一门学问。因为自己的背景,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需要努力和提高的地方太多了。在2018年的最开始,我就打算花一半的精力学习写作,再花另外一半的时间磨练自己的笔。
虽然有了这样的计划,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对于学习写作,我的态度可以说相当的谨慎。虽然我不敢说自己的文章有多么高明,但毕竟那是我自己的风格。例如,我很少写通篇的一行行的对话,那如果讲课的老师说,就这样生动清晰。要不要改?我的回答是,不要!
每一个写文章的人都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学习写作是为了提高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改得面目全非。那你或许要问,上写作的课有没有用?我的回答是,有用。但上完课会不会一定提高,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因为只有学以致用,才有可能改变。
无论在“简书”,还是在其它平台,都有非常多的关于写作的文章和培训,也有很多的质疑甚至批评。对于这些,我始终以一种清醒的态度来对待。
举例而言,我一直处理不了小说的开头,不能从开始抓住读者的眼球,我的文章过于冗长,不善于制造冲突,等等。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在“简书”,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其中更是有大量的免费资源,至于怎么用,这真的要看个人的修行。我从“韩大爷的杂货铺”学到了写故事的“情景模拟方法”、从“李陌”的长篇小说结构布局中学到了“用侧枝来推衍主线”、从“一鸣”的长篇小说类型分析中学到了“类型写作的注意点”,等等。所有这些或许都是一趟课程中的一部分,但对我有用,能够实打实地帮助到我,已经足够。
除了这些,最最重要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就是“读书”!没错,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活到现在四十几年,我读书也有四十几年!这是我个人最大的生活乐趣,也是真正的无形中获得的财富。
六,签约之后,我还是那个爱写作的大婶儿。是的,我还是我,一切和以前没有两样。如果一定要总结什么,两点而已。
一是要更加努力,要更加踏实地学习,要让自己变得更强,让自己的笔能够勾勒出更美好的故事。
二是要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写作于我,是莫大的欢喜,是我的最爱;但家庭,是支撑这一切的根本,是我可以做好自己的根本,这一点从未改变!
最后,借“简书”名人,粉丝超过二十万的“太湖浪子”曾经说过的话,“这些不算什么,还是要一如以往地写字。”来结束我对“简书”五个月生活的回顾。
谢谢所有支持我的你们,谢谢“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