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曾经很爱我,为什么在一起之后却百般挑剔

11-24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Ta曾经很爱我,为什么在一起之后却百般挑剔

最近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刚认识的时候,Ta对我一见钟情,觉得我们很般配。在Ta热烈的追求下,我们在一起了。可渐渐地,Ta不再觉得我是那个可以陪伴Ta终生的人,也常常对我百般挑剔,有时候甚至很多天都不和我联系。尽管我在也试着按照Ta的要求改变自己,但这似乎也无法让我们的关系回到最初的样子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Ta不爱我了?还是我原本就没有Ta想象中的那么好?和Ta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我变了很多,可我并不喜欢自己现在的这个状态,我该怎么办?”

 

如果你和这位留言的小伙伴有类似的感受,又或者:

 

你觉得自己在关系里如履薄冰,害怕自己一旦哪里做的不够好,Ta就会苛责你,或者好多天不联系你;

你发现你已经开始把Ta的需求凌驾于你的需求之上。任何时候,你都会优先选择满足对方、迁就对方,只为了让对方满意;

然而,无论你多么为Ta着想,Ta也并不觉得感激。Ta对你的一切付出都看作理所应当;

Ta永远不记得你做对了什么,只会记得你所错的一切。你觉得Ta像个完美主义者,因为不管你怎么做都无法达到Ta的要求;

你们的关系里出现了第三者,你发现自己需要和对方“争夺”另一半的注意力,而你的另一半还会不断拿你和对方做比较;

像Ta挑剔你一样,你开始挑剔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段关系甚至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虚弱”。

 

那么,很有可能你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是一个自恋者(narcissists)(Arabi, 2017)。

 

自恋者,即那些具有“自恋型人格特质”的人。我们曾在很多文章中提到,有些人的自恋特质会表现出自负(又被称为膨胀型或浮夸型自恋者,下文所指的自恋者均为此类),而另一些人则会表现出自卑(又被称为沮丧型或脆弱型自恋者)。相比之下,前者(膨胀型)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有魅力的、优秀的,且也更愿意与之发展恋人关系(Jauk, et al., 2016)。

 

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爱上一个自恋者。


爱上自恋者,

你们的关系会是什么样的?


学者们认为,当关系中的另一半是自恋者时,人们的亲密关系似乎总是陷入这样的模式:追逐——改造——贬低(Moscovci, 2011; Grey 2013; Greenberg, 2017)。


追逐“独角兽”(Chasing the unicorn)

 

在你们确立关系之前,一旦自恋者认定你是Ta心目中的“独角兽”(独特而优秀),Ta便会竭尽所能地追求你。

 

Ta常常会把对你的称赞挂在嘴边,认为你很完美、独一无二,是Ta此生唯一的理想伴侣。甚至当你主动展示脆弱的时候,Ta也会将这些都视作你与众不同的一面,倍加珍惜。不仅如此,Ta也会表现得非常在意你,频繁地联系你,随时随地响应你的需求,给予你所需要的关注,即使再忙,Ta都会无条件迁就你的时间安排和喜好。

 

通过以上种种,Ta让你相信——(只有)Ta是真正懂得欣赏你、真实的你,无论是你好的还是坏的一面;并且,Ta对这段感情充满诚意,全身心地投入和在乎你。

 

改造(Construction project)

 

在你们确立了关系之后,逐渐地,Ta开始挑剔你身上所有令Ta感到不满的部分,甚至会声称,“你怎么变了那么多,和我刚认识你的时候完全不同了”。Ta也会不断“建议”你做出改变。尽管Ta说这都是“为你好”,然而实则却很可能是为了让你不断接近Ta心目中“完美伴侣”的样子——他们是极度自我中心的。

 

诚然,在亲密关系的磨合期,伴侣双方都会试图改变对方。不同的是,当了解改变并不是你想要的或是会让你感到痛苦时,自恋者并不会停止建议,相反Ta擅长把自己的回应当做筹码,迫使你改变,比如,当发现你不愿意做出某些改变时,Ta会表现出“对你丧失兴趣”,并开始减少与你的联系,也时常很久都不回复你的消息。

 

不仅如此,Ta还会对你不接受Ta的建议而感到愤怒或失望。对于自恋者而言,拒绝Ta的建议就意味着对Ta自我价值与自尊感的贬损和攻击。

 

贬低(Devaluation)

 

随着关系的深入,你们之间并没有因为之前的“磨合”而变得彼此亲密、互相包容,相反,你发现占据大多数时间的已经不是Ta对你的“赞美”而是“指责”。这些指责也不再“伪装成”建议,Ta对你的挑剔也变得近乎刻薄。在争执时,Ta甚至开始言语攻击你,肆无忌惮地伤害你。

 

不仅如此,你们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复杂——开始出现“第三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可能是Ta的新欢也可能是前任。Ta不断在你面前强调对方有多好,让你感到卑微和“比不上”。

 

最终,Ta可能会突然消失在你的生活中。“幽灵式”被认为是自恋者最常“使用”的分手方式。Ta们不告而别,留你在关系中不知所措——“我们是分手了吗?”,“为什么?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我哪里又让Ta不满意了吗?”,“Ta真的爱过我吗?”


Greenberg(2017)还认为,自恋者擅长于追逐,却不知道如何拥有真正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很多时候都仅止于追逐的阶段,即一旦关系确立,他们便会忍不住想要迅速结束,以便开始下一场追逐。换言之,当你主动要求分开或是长时间不联系Ta时,Ta便有可能再次回到对你百般呵护的状态之中(因为你们的关系又恢复到了Ta需要追逐的状态)。


可是,

为什么自恋者

总是会陷入这样的感情模式呢?

 

“理想化”是致命的吸引力

 

自恋者在追求另一半时,往往会将对方理想化。不过,这种理想化最终是为了回落到他们自己身上的(McWilliams,2011)。他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别人是他们的“延伸体”,别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是他们的自恋最好的“供给”。也就是说,自恋者努力追求一个理想化的伴侣,其实是为了证明他们自身是有魅力的。

 

在他们眼中,往往越是优秀的人也就越有吸引力。而咨询师们在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中也发现,被自恋者“选中”的对象,的确在社会地位、学识等方面更为出众,或在社交圈内更受欢迎(Grey, 2013),因而,这对自恋者而言,“追求并得到”这样理想化的对象,就会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

 

所以,他们会在追求的过程中毫不吝惜自己对对方的赞美,称对方为自己的命中注定(theone),那个最特别的、不可替代的,完美的伴侣。而“被理想化”,对于那些被追求的人而言,无疑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然而,这种理想化却也可能是“致命的”。一旦双方确立关系,即自恋者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对自我的肯定”时,这种理想化,便会转化成一种对伴侣的要求和期待。他们无法忍受伴侣是“不完美的”——“一个完美的你,才能配得上这样完美的我”,他们就会希望伴侣不断地改变以满足自己对于完美伴侣的期待。

 

从某种程度上说,把另一半“理想化”是这些自恋者们在情场上总能“求仁得仁”的原因,同时也是他们在确立关系之后,总会百般挑剔另一半的原因。

 

他们极度需要维护自尊感

 

McWilliams(2011)指出,自恋型人格的人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内心脆弱的自尊感。而他们获得他人认可、维护自尊感的方式,主要是自我提升(self-promotion)与自我保护(self-protection)(Wurst, et al., 2017)。

 

具体而言,他们一方面会不断向他人展示能力与成就(自我提升),维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并获得他人的崇拜或尊敬(admiration);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压制或贬损(rivalry)其他人来衬托或彰显自己的优秀(自我保护)(Wurst, et al., 2017)。

 

这就意味着,当他们在追求另一半时,他们不仅会显得自信、迷人(自我提升的结果),还善于使自己在对方的其他追求者中脱颖而出(自我保护的结果)。然而,当双方确立关系之后,对方不再是Ta需要争取和追求的对象,此时,出于维护自尊感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们便也会去贬损那个他们曾经竭尽所能去追求的对象。


他们缺乏客体恒常性(Object Constancy)

 

心理学家Margaret Mahler认为,发展出“客体恒常性”表现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或相信自己生命中的一些人或事物是持续会出现的、值得信赖的、可靠的;并且当受到了这些人或事物的伤害时,尽管自己会感到愤怒、受伤或失望,但仍然可以对他们抱有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结(positive emotional bond)(as cited in,Dodgson, 2017)。

 

她认为,这种客体恒常性的形成与母亲在婴儿时期能否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有关。而自恋者就被认为是缺乏客体恒常性的(Dodgson, 2017)。

 

他们无法理解“无论你是否按照Ta的想法做事情,你都可能是爱Ta的/是完美的”。在自恋者眼中,当你让Ta满意时,Ta就觉得你是完美的,而当你让Ta不满时,Ta就会认为你不爱Ta/是不够好的。因此,只要你令Ta感到不满,Ta就会试图苛责你或是改变你。

 

另外,也由于缺乏客体恒常性,在与另一半出现分歧或争吵而感到不满、失望或愤怒时,他们往往会如同短暂性失忆一般,“忘记”彼此仍然是爱着对方的,导致他们最终不顾分寸地伤害到对方。

 

他们缺乏共情的能力

 

Christopher Lasch(1991)在《自恋主义文化》中说,对自恋者而言,世界是一面镜子,而他们永远只能从镜中看到自己,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建议(苛刻要求)怎么会让另一半感到痛苦,这在他们眼中明明是为了对方的利益,因此,他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对方并且对此毫不知情;又或者他们能在认知上明白自己的要求会让对方感到不适,但他们并无法感同身受对方情绪上的痛苦,于是他们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毫不在意,也无所顾忌(因为感觉不到究竟有多痛)。

 

* 沮丧型与膨胀型自恋的人更容易陷入这样的关系模式

 

沮丧型与膨胀型自恋的人更容易相互吸引。我们曾提到过,在自恋者中,自卑与自负其实是互为表里的,沮丧型自恋的人将自负的部分隐藏,而膨胀型自恋的人则是将自卑的部分压抑。而他们都试图将这些被自己压抑、隐藏的部分投射到他人身上,此时,另一半作为对方投射性认同接受的“容器”,就需要能够表达他们不敢表达的部分(McWilliams, 2011)。

 

因此,沮丧型自恋的人,就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自信”的、有魅力的(作为他们被压抑的“自负”的表达),膨胀型自恋的人也会被一些沮丧型自恋者吸引(作为被隐藏的“自卑”的表达),尽管膨胀型自恋的人仍然会贬低或苛责对方,但这使得他们对于自己体内自卑部分的嫌恶得以抒发和表达。

 

可以说,自恋者自身的一些特质,使得他们的关系总是陷入这样的模式之中,并且常常无法持久。那么,


如果伴侣是自恋者,该怎么办呢?

 

的确,爱上一个自恋者无疑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因为无论你多么爱Ta(或者Ta多么爱你),Ta人格中自恋的部分都会让你们的关系变得十分困难(Prior, 2017),这有时候也会令你忍不住怀疑自己的爱会不会是一场独角戏。为此,你需要(Prior, 2017):

 

了解Ta(自恋的伴侣)看似莫名其妙地、不分轻重地伤害你的行为,很多时候与Ta的自恋——Ta内心对于维护自尊感的渴望、缺乏客体恒常性或是缺乏共情能力有关。不要过分在意(don't take it personal)Ta在伤害、指责、贬低你时,所使用的言辞及其内涵。

 

时常和自己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对话,告诉自己“我是值得被爱的”、“我很好”,不要因为Ta对你的伤害就自我怀疑或自我否定。

 

学会自我坚定。你自己需要明确也需要让Ta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有怎样的后果;什么样的伤害是绝不容许的;以及,什么时候是你改离开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他们,但你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选择离开。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是自恋者,而是这个世界上,你想要凭自己的力量改变任何一个其他人都是十分困难的。

 

与你身边值得信赖的人分享,讨论你在这段关系中的感受。他人不仅可以给你一些包括情感在内的支持,还可以帮助判断你是否为了留在这段关系中,为Ta找借口,委曲求全,自我欺骗。

 

最后,你需要学会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去满足你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成天为了Ta的需求奔忙。


标签: # 你的 # 的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