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让我说完金句再死|大象公会
死也要死得最体面的日本人民。
文|朱不换
1948 年 12 月 23 日 0 时 10 分 30 秒,日本战犯东条英机在东京都巢鸭监狱执行绞刑。行刑前,他留下一段绝命诗,其中甚至有这样哀婉的金句:
再会,我在青苔之下,静候大和岛的花开。
さらばなり 苔の下にて われ待たん 大和島根に 花薫るとき
▍二战后被捕时自杀未遂的东条英机
其实,不仅是东条英机,被处决的其他日本战犯也在死前写了绝命诗。不仅这些战犯写绝命诗,你所能想到的日本历史人物,大多都流传下了名为「辞世诗」的临终金句。一段段辞世诗,几乎能连缀起半部日本史。
▍战国枭雄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被叛军围攻,据说在自焚前吟诵戏曲《敦盛》中的戏词,以此为遗言「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织田信长的接班人丰臣秀吉经过九州征伐等战役,实现日本战国时代首次政治统一,临终写下辞世诗「随露珠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
▍丰臣秀吉在侵略朝鲜期间突然逝世,其忠臣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在关原决战,石田三成战败被处决,留下辞世诗「吾身就如筑摩江芦间点点灯火,随之消逝而去。」
胜利者德川家康开启了江户幕府时代,晚年食用鲷鱼天妇罗中毒身亡,官方文献《徳川実紀》记载了家康的辞世诗「高兴啊我还能再度醒来,浮生之梦,有如拂晓时的天空。」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爱写临终金句?吟诗作赋总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日本战国群雄都是些大老粗武士,怎会写得出这么细腻婉转的句子?这些都要从古早说起。
辞世诗,宫斗失败者的悲鸣
最早的日本辞世诗,是皇室斗争失败者在受戮前的慨叹。
皇室权力斗争残酷而血腥,各国皆然。皇子们都受过同时代第一流的精英教育,吟诗作画、舞文弄墨当然不在话下。宫斗失败大难临头之时,这些天潢贵胄的悲鸣,往往不乏文采。
公元 7 世纪,武则天次子李贤眼见宫廷倾轧之酷烈,就曾做过一首《黄台瓜辞》讽喻武则天「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诗以四只瓜比喻武则天所生四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的命运,劝诫武则天对亲生子女不要太毒辣绝情。然而,因为挡了武则天的帝业之路,李贤仍然被逼自杀。
同一时间,在隔海相望的日本,皇位的争夺也伴随着喋血的斗争。
公元 658 年,孝德天皇之子有间皇子卷入了反对中大兄太子的政争,年仅 18 岁即被处决。在被逮捕的路上,有间将两条松枝打结在一起,写下悲歌「如果命运眷顾,我愿回到岩代之滨,重见我所结的松枝。」
二十多年后,类似的命运又降临在大津皇子身上。天武天皇刚刚去世,大津即被控谋反,敕令赐死,留下遗诗「这是最后一次,我见到水鸭在湖上鸣叫,而我将消逝在云中。」
▍日本奈良县大津皇子纪念碑
这一时期,辞世诗只是皇子权贵在政治倾轧中的零星哀鸣,数量并不多,也没有固定的主题。后来,日本派遣到中国学习佛教的留学生陆续回国。佛教文化的涌入,改变了辞世诗潮水的方向。
▍日本派赴中国的遣唐使回国
死亡的「正确姿势」
12 世纪,日本僧人明庵荣西两次赴南宋学习,将佛教临济宗传入日本。明庵荣西临终时,决定以自己的死,教会世人如何正确地死亡。
传说,明庵荣西在大庭广众之中端坐诵经,随后以坐禅姿势圆寂。他的弟子们小声抱怨师父去世得太快,让人来不及看清楚。没想到,荣西竟然又缓缓复活,向众人温和教导,之后才以更从容的姿态缓缓死亡。
明庵荣西的传说,让很多笃信佛教的日本人相信,贤人大德能预知自己的死亡,在死亡前进入宁静寂灭的心境。这心境能使人觉悟,让人跳出悲苦的六道轮回。
在这种宗教气息的熏染下,日本上层贵族学会了面对死亡的临终仪式感。标准的程序是,当事人在临终前正襟危坐,在长卷上写下辞世诗,然后放下毛笔,从容端坐,静候死亡。
▍幕末画家、「最后的浮世绘师」大苏芳年遗像。画像中临终的芳年手握毛笔,正在构思自己的辞世诗:「以其皎皎光辉,拦住夜色的,正是夏之月。」
标准、庄严的辞世诗往往以四季为背景,感慨风、花、雪、月、雨、露的转瞬即逝,以此表达佛教的无常、无我的意境。
日本古典文学名著《太平记》中,以逼真的笔触描摹了在日本南北朝贵族心目中,什么才是最正确、最理想的死法。
例如,日野俊基因为参加颠覆镰仓幕府的运动而被处决。在临刑时:
日野俊基从他的长袍中拿出一轴白纸,用纸角擦了擦脖子,然后把白纸展开,写下了他的辞世诗:古来一句,无死无生,万里云尽,长江水清。写完之后,俊基把毛笔平放,用手理了理头发。就在这一瞬间,行刑者的长剑从后方倏然一闪。俊基的头颅向前倒下,身躯也随之倒下。
▍日野俊基之墓
次年,日野俊基的族兄日野资朝也面临同样的命运。临刑时:
日野资朝端坐在一块兽皮上,执笔写了一首佛教辞世诗:五蕴假成形,四大今归空。将首当白刃,截断一阵风。写完诗后,他在纸上写下了日期,署上名字,然后把毛笔轻放在自己旁边。接着行刑者从后面挥刀,日野资朝的头颅掉落在兽皮上,而他的身躯仍然保持端坐。
▍新泻县妙宣寺日野资朝墓旧址,每年在资朝的忌日表演能剧《日野公忌例祭奉纳能》
不过,早期辞世诗多来自僧人和勋贵,要么是以汉诗写就,要么是以篇幅较长的旧式和歌写就。日本人懂汉语的很少,懂汉诗的就更少,因此辞世诗的数量仍然很少。
辞世诗成为风潮,乃至成为传统,要等俳句这种极度精简的诗歌形式兴起,大大降低辞世诗创作的门槛。
只要会喊麦,就能体面地死
日本和歌原本主要是短歌,长歌和旋头歌三种形式。短歌分成五小句,每句分别含有 5、7、5、7、7 个音节。长歌句数不限,依照 5、7、 5、7……的顺序循环,而旋头歌则是按照 577577……的顺序循环。
▍平安时代公卿藤原定赖的短歌汉译
不过,短歌,长歌等形式,对大老粗的武士还是太难了些。到了 16 世纪平安时代末期,俳句这种形式流行开来。
▍「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往奈良路上》,林林译
俳句一般只包含三小句,每句依次含有 5 个音节、7 个音节和 5 个音节,总共只需要 5+7+5=17 个音节。日语的词大多具有多个音节,这样一首俳句常常只有 5 到 8 个词,也就是一句金句的长度。精短俳句的流行,大大降低了日本人吟诗的门槛。
此前,写诗吟诗还只是极少数书香门第的贵族、僧侣的专利。有了俳句之后,俳句意境虽有高下之分,但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写出。无论是大老粗的军人武士,还是寻常的商贩富农,只要粗通文墨,都不难把日常生活中灵光一现的金句转变成一句俳句。
与文人相比,武士阶层的绝命诗往往更直爽一些。被柴田胜家打败的武士竹田在最后一刻,留下这样一首绝命诗:
阿修罗岂能将我制服?
来世我要重生,
砍掉胜家的头!
也有人在绝命诗里大声哭泣,哀叹我还没活够。武士源赖政在宇治川交战中败给平氏后,在绝命诗中叹道:
▍日本大河剧《平清盛》中的源赖政
担心死前没灵感?不要紧
临终写辞世诗这件事,就这样变成了日本贵族和武士人人效仿的潮流。然而不管怎么说,竞相写辞世诗,总有点故意作态之感。日本人自己也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可笑。
早在 15 世纪,就有日本人在书中质疑,「大部分僧人文人都是在身体健康无恙的时候,就提前把辞世诗写好,到快死时再向世人假装是自己的临终开悟。有人还会要求名人为自己和亲友代写绝命诗。这样一种装模做样、阿世媚俗的做法,难道不违反佛教的本意吗?」
日本老百姓还编了一个「方丈游魂」的故事讽刺这个现象:吉津镇的小和尚在寺庙午睡时,忽然遇到了去世多年的方丈的鬼魂。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出现。方丈叹道,唉,我死的时候对我的临终姿态正不正、辞世诗美不美过于执着了。我的执念不散,无法轮回转世,只能在着附近游荡。小和尚为老方丈久久念经,才把老方丈超度。
还有一位叫鸣岛的中年人,才五十出头,就提前写好了辞世诗,并央求诗人冷泉帮他改诗:
年已五十多,
感谢首长与爹娘。
我内心宁静,
徜徉花月间。
此后每过几年,鸣岛都找到冷泉帮他修改这首老干体辞世诗。鸣岛 80 多岁时,又找到冷泉。冷泉这次已不耐烦,对鸣岛说:等你九十岁的时候,把第一行的「八」字改成「九」字就行了,不用来找我了。
还有一些人,反感传统辞世诗的一本正经、故弄玄虚,于是在自己的辞世诗中,用幽默和逗乐来反叛传统。
辞世诗都是骗人的
死,就是死
——东光(1710-1795)
因为我出生了
所以我得死
就这样
——纪势(1688-1764)
我本想活两百岁
或者三百岁
但死亡却让我早夭
我才八十五呢
——花房(?-1843)
在幽默流的辞世诗中,要数僧人一休哥(一休宗纯)的辞世诗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
▍中国人熟悉的一休哥,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伶俐睿智的小和尚
成年后的一休以狂放不羁著称,87 岁临终前的遗言是「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一休有两首辞世诗,一首汉诗,一首和歌。在汉诗中,一休把自己的祖师爷虚堂智愚鄙视了一番:「须弥南畔,谁会我禅;虚堂来也,不值半钱。」另一首和歌,洋溢着屁崩老天爷的豪迈「此刻,在我将死之时,我的大肠蠕动,为梵天献上我的供奉。」
不过,一休这些看似豪迈叛逆的句子,其实都是表达禅宗看破名相虚妄的主题,并不超纲。
一休所信奉的临济宗源自中国,其祖师临济义玄就有过如下名言:
「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
▍
现代计算图形学根据一休画像(右)复原了一休的立体面庞(左)
谁能为辞世诗续命
二战后,日本步入现代社会,会写俳句的人变少了,写辞世诗的人自然更少了。
不过,辞世诗却在日本动漫和电子游戏中传承了下来。在动漫中,热血人物们会在胜利时爆金句、失败后爆金句、紧要关头爆金句。而那些最震撼人心的金句中的金句,往往会保留到人物生命的最后一刻。
▍动漫《北斗神拳》中,拳王拉奥被主角拳次郎击倒后,咆哮出「我的生涯一片无悔!」的绝命句。此名句后来也在网剧《万万没想到》等媒体中反复出现。
在电子游戏中,游戏角色的临终遗言,则可以放大角色的感染力,令玩家对角色顿生代入感。例如游戏《太阁立志传》中,就以或写实或虚构的方式,展现了诸多日本战国豪雄的辞世诗。
在中国人熟悉的网络游戏中,对人物绝命金句用得最溜的,无疑要数卡牌游戏《三国杀》。
古典辞世诗的传统也许会成为尘埃下的往事,人们对金句的爱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