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赵构登基时,其他的宋朝宗室在做什么
文/晚风暮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国掳走,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作为徽宗唯一免于被掳往北国的嫡子,康王身登大宝可谓顺应民心、名正言顺,登基过程虽然一帆风顺,无任何悬念,但还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一位宗室拥兵6000,试图争夺九五之尊的宝座,这位觊觎皇位的宗室是谁呢?他最后又落得什么下场呢?
金军从东京北撤之前,以太宰张邦昌为帝,扶持建立了伪楚政权,但张邦昌无意称帝,请出宋哲宗废后孟氏(元祐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并派人献出玉玺,准备还政于康王,同时,孟氏也派侄子孟忠厚携带密信向康王劝进。
宋高宗画像
康王“大元帅府”的汪伯彦、黄潜善、宗泽、耿南仲等人也纷纷劝进,后来位列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也以“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为由劝康王立即登基。
康王赵构“避席呜咽,掩面流涕,辞逊不受”,反复推辞了几次,最终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身登大宝。
靖康之变时,留在东京城内的宋朝宗室,几乎被金国一网打尽,掳往北方,宗室成员虽然元气大伤,但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大有人在,绝不仅仅只有一个康王在外。
影视剧中宋高宗形象
被金国掳走的宗室成员基本上都是宋太宗一系子孙,但并不是全部,因为一部分太宗子孙到各地为官从而幸运的躲过这次劫难,比如太宗的六世孙赵不试,当时为相州知州,建炎二年死守相州城三个多月,城破后,全家投井而亡。
同为太宗后人的赵士㒟(niǎo),时年44岁,按照辈分来计算的话,还是康王的叔叔,历任忠州防御使、郑州观察使等职,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而且为官期间期间口碑甚佳,广有贤名,是康王最有力的竞争者,但赵士㒟不仅没有和康王去争夺皇位,反而支持康王继承大统。
第一次绍兴和议后,赵士㒟奉诏前往祭扫北宋皇陵,途径岳家军驻地鄂州(今湖北武昌),发现岳飞治军有方,岳家军兵强马壮,纪律严明,是宋朝能够依仗的劲旅,岳飞蒙冤入狱后,赵士㒟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岳飞无罪,却被宋高宗和秦桧罢官,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岳飞的性命,看到宋高宗自毁长城,不知道赵士㒟有没有后悔当年支持其登基的举动?
宋高宗画像
与没有野心的赵士㒟不同,魏王赵廷美的后人赵叔向则有出问鼎之志,赵叔向曾被金军包围在东京城内,在外城被攻破之时,趁机逃出,跑到京西北路一带,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聚集起7000兵马,然后带领这只队伍去救援都城,可惜到达之时,金军已经退走。
掌握兵马并进入故都的赵叔向对帝位起了觊觎之心,但康王有元祐皇后、张邦昌,还有王渊、张俊、刘光世等统兵将领的支持,当时,康王的“大元帅府”有兵马数万人,数量是赵叔向的几倍,二者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赵叔向无法阻止康王登基,也无力与康王拼争,做了不久的皇帝美梦,至此宣告破灭。
赵叔向有意归附新朝廷,又不甘心将兵马交给朝廷掌握,就盘算着带领兵马去归附宗泽老英雄,谋士陈烈建议:“大王若归朝廷,则当以其兵与朝廷。不然,即提兵过河,迎复二圣。”
赵叔向反复权衡之后,决定带领兵马归附朝廷,宋高宗也对其进行了嘉奖,后来赵叔向被部将于涣上告企图叛乱,宋高宗派刘光世“捕诛之”。
影视剧中宋高宗形象
赵叔向颇有才学,编著有《肯綮录》四卷,流传至今。(《肯綮录》作者一说为赵叔问,尚有争议)
另一位宗室,太祖六世孙赵子崧,时为淮宁(今河南淮阳)知府,对皇帝一直由太宗后人来担任非常不满,认为太祖打下来的江山,已经被太宗后人坐了一百多年,时间足够久了,而且现在天下大乱,大宋的江山应该重新回到太祖后人手中,于是与门人傅亮等人歃血为盟,并传檄称:“艺祖造邦千龄,而符景运。皇天佑宋,六叶而生眇躬。”
檄文中的艺祖即宋太祖,眇躬(miǎo、gōng)则是皇帝皇后自谦之词,赵子崧公然以继承人的身份自居,可见其觊觎皇位的野心昭然若揭!
很快,赵子崧就发现康王支持者甚众,自己仅凭借一个淮宁府,无力与之竞争,就转而支持康王,派其妻弟陈良翰奉表劝进,康王登基后,也对赵子崧进行嘉奖,授予其延康殿学士,镇江知府。
宋高宗画像
赵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过节,辛道宗找到了赵子崧当时发布的檄文上呈给皇帝,宋高宗阅后大怒,将赵子崧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免,恢复为集英殿修撰,但赵子崧已经死于贬所。
康王登基,虽然出现一些小插曲,但总体顺利,康王即位后改元“建炎”,庙号高宗,成为南宋首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