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战力爆表的「奇葩」猛将,一个比一个搞笑!

11-16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历朝历代战力爆表的「奇葩」猛将,一个比一个搞笑!



(图)电视剧《兰陵王》剧照


杨大眼


杨大眼,氐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大眼”这个名字,确实很奇葩。但他的本名并不叫这个,而是因为其打仗十分勇猛,率军与南朝军队作战时常打得南军落花流水。南军将士对他十分畏惧,大家盛传北军有一杨姓将军,怒目睁圆时双眼大如车轮,所以称其为“杨大眼”。每有战事,南军一听说对手是杨大眼,还没开打呢,士气就先降了一大截。久而久之,杨大眼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而至于他的真名叫什么,反而无人知晓了。而且由于史料缺乏,我们今天也无法得知杨大眼的真名,殊为可惜。


这位大眼将军的本事如何?了不得!当时正值北魏孝文帝准备南征,令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杨大眼毛遂自荐。但由于他无甚名气,李冲很是看不起他,并予以拒绝。没想,这一拒绝激怒了杨大眼,他拿出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面,快步奔走,绳子竟被扯得直如箭矢,连马跑起来都赶不上他!李冲大惊,呼为奇人,立即将其招为将军。从军之后,杨大眼很快就展现出了他超群的战斗力。景明元年(500年),南齐南兖州刺史裴叔业因遭齐帝萧宝卷猜忌,举寿阳(今安徽寿县)降魏。萧宝卷闻讯后,即刻遣大军征讨裴叔业,得到裴叔业求救的北魏让杨大眼率两千兵马前往救援。杨大眼奋勇冲杀,指挥官兵大败齐军数万,寿阳之围遂解。



正始三年(506年)四月,南梁江州刺史王茂率军数万人进攻北魏荆州(今河南邓州东南)。魏宣武帝以杨大眼为武卫将军,督军抗击。杨大眼又是一马当先冲杀在前,大败王茂,斩梁辅国将军王花和龙骧将军申天化,梁军伤亡七千余人。紧接着,杨大眼乘胜追击,攻入河南城(今河南新野东北),迫使王茂北逃。杨大眼一路穷追不放,直至汉水,连陷五城,勇冠三军。正始三年(506年)五月,南梁攻徐州(治彭城,今属江苏),魏宣武帝命杨大眼为平东将军,反击梁军。杨大眼挥军疾进,连破梁军十余阵,俘斩梁军数以万计。每次作战时,杨大眼穿着戎装,雄伟挺拔,穿上盔甲,腾挪跳跃,灵活自如,被世人称道。《魏书》:“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连关羽、张飞都不如他,真乃虎将也。


那么,杨大眼的眼睛究竟大不大?史籍记载,将军王肃从南朝回归北魏,见到杨大眼后,笑着对他说,我在南边,久闻将军眼大如车轮,今日开来,其实与常人无异啊!杨大眼也笑着说,我把双眼使劲一睁,就足以使南兵不敢直视,又何必要大如车轮?如此看来,其实杨大眼并非眼大,这个名号,乃是被他吓坏了的南军将士以讹传讹而已。


(图)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史万岁


古时候能称万岁的只能是天子,其他人不管有多大权势,最多也只能称九千岁。不是天子而称万岁,乃是大逆不道。可是,在隋朝,偏偏就有这么一位将军,也不知道他父母是怎么想的,就给他起了这个极其容易招忌讳的名字——史万岁。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其父史静为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少时英俊威武,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凶悍,敏捷如飞,且喜读兵书,可谓文武双全。15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开始了戎马生涯。大象二年(580年)六月,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讨伐当时的北周丞相、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史万岁随行军总管梁士彦前往平叛。路上,有群雁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请允许我射下那一行中的第三只雁。”于是发弓射去,雁应弦而落。三军将士见其射技如此高超,无不心悦诚服。军至河北,与叛军相遇,史万岁每战必为先锋,勇冠三军。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之战,周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十分危急,史万岁身先士卒,驰马奋击,连斩敌数十人,周军士气大振,迅速扭转了战局。平叛后,史万岁因功拜为上大将军。


数年后,突厥犯边,当时已经称帝的隋文帝命随军反击突厥。开皇三年(583)五月二十四日,隋军与突厥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地区相遇。双方苦战良久,均伤亡惨重。史万岁此时因获罪被贬,遂自投军门请求报效,要求立功赎罪。隋军主帅窦荣定闻其骁勇,便派人向突厥提出:“士兵有什么罪过,何必让他们互相残杀呢?只在两军中各选一位勇士决斗,比个胜负吧!”突厥可汗阿波应允,遂派一名勇将挑战,窦荣定派史万岁应战。史万纵马迎击,交马只一合,便砍下突厥勇将的头得胜而回。突厥大惊,不敢再战,即请议和而退,史万岁由此留下了“一骑退突厥”这一佳话。


史万岁屡立战功,引起了当朝宰相杨素的嫉妒。后来,杨素多次在隋文帝面前谮言史万岁,还诬陷其与废太子杨勇有勾结,惹怒隋文帝,最后含冤被杀。看来,被称为一代明君的隋文帝,也干过自毁长城的糊涂事,而史万岁这个名字,最后还是终结在了真正万岁的手上。


郭虾蟆


郭虾蟆,本名郭斌,金朝名将。关于“郭虾蟆”这个名字的由来,一说是其女真名的汉语音译,一说是因为他眼睛奇大,睁眼时竟能从眼眶中突出来,和虾蟆一样,故名为郭虾蟆。至于哪一种说法靠谱,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郭虾蟆虽然名字奇葩,但战斗力却甚是强悍。兴定五年(1221年)年,西夏步骑万余人来犯,郭虾蟆仅率千余人前往迎战,竟大获全胜,斩首700余,威震三军。元光二年(1223年), 西夏又出动二十万大军攻打凤翔(今属陕西)。当时,郭虾蟆跟从金军元帅赤盏合喜巡城,看到护城河外一名西夏将领坐在胡床上,以为弓箭射不到他,便故意向金军挑衅。赤盏合喜问郭虾蟆能否射杀这个人,郭虾蟆说:“这有何难!”说罢便开弓搭箭,一箭将他那名西夏将领射杀,西夏军顿时大骇,士气大为沮丧。


(图)蒙古铁骑,孙立新(绘)


当然,比起和西夏军作战,郭虾蟆更为出名的,还要数和人类历史上最能打的军队——蒙古铁骑的血拼。当时,在蒙军强大兵锋的连番打击下,金国几乎全部国土均被攻占,只有河南、西北还有区区数州仍在金军手中。其中,郭虾蟆率军固守巩州(今甘肃陇西),接连打退蒙军多次进攻。最后,连金国最后的国都蔡州(今河南汝南)都被攻占、金国末代皇帝金哀宗都自缢而死,郭虾蟆仍率孤军坚守巩州,绝不向蒙军屈服。后来,蒙军大举攻城,郭虾蟆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但仍决意死战到底。他集城中所有金属,熔化后铸炼为箭矢和炮子,用以反击蒙军,又杀牛马慰劳战士,烧毁自己的房子和积蓄,以示必死决心。城内军民被他的忠义所感动,纷纷拿起武器和蒙军死磕。然而,随着城内军士死伤越来越多,眼看城破在即,郭虾蟆召集家人,关在一间屋里,并让人在门外堆积柴草,打算城破之时放火焚之。不久后,蒙军攻入城中,郭虾蟆亲手点燃柴草,而后率领将士在大火前面拉满弓等待蒙军攻到。蒙军蜂拥而至,郭虾蟆以门板为掩护,连射二三百箭,百发百中,杀死蒙军无数。箭射完了,他就把弓和箭扔到火中,而后自己也跳入火中自焚而死。面对如此忠义和勇敢的对手,即便凶悍如蒙军,也不得不对其肃然起敬。至今,郭虾蟆殉国处的城郭残骸仍在,见证着这位英雄的不朽史诗。


王保保


保保这个名字,着实比较萌,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与其谐音的宝宝。如果一个男人起这么个名字,确实够奇葩的了。但在元朝,还恰恰就有一位猛将起了一个这么萌的名字。


王保保,蒙古人,本名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王保保是其汉名。史籍记载,王保保有远略,能骑射,才力过人,堪称文武全才。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反元武装风起云涌。王保保和父亲一起编练乡勇组织自保,并积极配合元军与各地义军作战。王保保作战极其勇猛,每次上阵,均斩杀敌军数以百计。一个人就能干掉对方一个营。义军惧其威名,见其旗号便望风而逃。正因如此,焦头烂额的元朝视其为顶梁之柱,授予其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负责节制中原各路军马,进剿红巾军。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一月,王保保大破中原地区红巾军,斩杀统帅田丰、王士诚,因功被拜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中原平定后,王保保驻兵于汴梁、洛阳一带,元廷倚赖他为安全屏障。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平定中原之后,王保保并没有携得胜之余威,一鼓作气大举南下,将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朱元璋、陈友谅两路义军一锅端,而是积极投身于元朝中枢的党争之中,失去了扭转乾坤的大好机会。随着党争愈演愈烈,元朝最后的力量在内讧之中被极大地消耗了。王保保虽然在党争中胜出,坐上了丞相的高位,但却迎来了徐达、常遇春率领的明朝北伐大军,元朝就这样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然而,退居漠北之后,王保保并没有消沉,他以光复大元为己任,率领北元军队与明军展开连番恶战。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初,王保保派军南击明军大将汤和,在韩店大战,竟然打得汤和招架不住,明军惨败。次年,王保保又带兵包围兰州,并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将明军派出的援军全部歼灭。此役震动了明太祖朱元璋,这位自视甚高的皇帝也不得不称赞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并调第一名将徐达前往迎战。后来,徐达在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使用“疲敌之计”使王保保军不得休息,最终发兵突袭,才击败王保保。然而,没过多久,王保保又杀退明军大将李文忠的北伐军,再一次力挽狂澜,并最终保住了北元政权,使得山河日下的蒙古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为伴随大明一生的心腹大患。


(图)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鄱阳湖


猛如虎


猛如虎,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哥们确实够猛的。其真名不详,原来是从塞外过来归附明朝的降人。明朝末年,猛如虎加入明军,随同督师杨嗣昌在山西、陕西一带进剿义军武装,屡立战功。崇祯五年(1632),他在高平攻打邢红狼部,解除了义军对高平的围困。第二年,他又在寿阳黑山铲除了姬关锁部的义军。后来,他跟随大将曹文诏在西偃、碧霞村与义军激战,斩杀了混世王、九条龙义军首领。不久,按照巡抚许鼎臣的命令,他又率军进剿山贼、土匪,前前后后立下了累累战功。就这样,靠着猛如虎,山西境内的义军武装基本被平定,没平定的也都自行逃窜到临近省份,不敢再待在山西了。


猛如虎为人骁勇、果断,善打硬仗,历任山西巡抚都将其倚为长城。连续几年,猛如虎在防守黄河以及援助南岸剿贼方面,战功十分显著。威名远扬的他由此成为大明王朝的“救火队员”,哪里有危险,那里就会有猛如虎的身影。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京师周围发生战事,猛如虎率兵前去勤王;后来,朝廷又调他随杨嗣昌去四川,和势如破竹的张献忠部义军作战。然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日薄西山,猛如虎就算再猛,也无法一个人将大明拉出泥潭。在四川,他被义军的游击战术弄得不知所措,屡遭败绩。而且,他率领的只有六百多骑兵是自己部下,剩下的都是左良玉的官兵,他们骄悍成性,无法管制,所过之处只会烧杀抢掠。不久,明军大败,猛如虎的儿子也阵亡了。猛如虎只好北撤,率军退守南阳(今河南南阳),结果被李自成部义军团团包围。崇祯十四年(1641年),南阳城破,猛如虎力战殉国,大明又少一良将,国运亦可知矣!


*作者:林森,字天俊

标签: # 虾蟆 # 大眼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