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究竟怕什么

11-09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山东人究竟怕什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辈子被蛇咬,忠孝传家远。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早已作古,小鲁也已安息,唯有泰山,由皇家禁地向天下开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的游客,韩国人特别多。


有种说法是韩国人源自泰山,敬仰儒家文化,来泰山是为了寻根。韩国游客太多了,为此,当地还特意开发了一条“韩国登山线路”,供韩国游客使用。


韩国与山东的关系很密切,韩国是山东的最大进口来源国,在韩国的华侨中,90%以上是山东人。


虽然韩国的领导不怎么样,要么贪污,要么受贿,韩国的经济却很旺,跃居“四小龙”之首。娱乐产业更是红红火火,电影、电视剧、综艺,样样引领潮流。国内一些演员就喜欢去韩国镀金,沾点“韩气”,就容易火起来。


沾了最多“韩气”的山东,明星尤其多,女有范爷,男有黄渤,还有一位咖位更高的,几十年前就红遍大江南北,影响遍及世界,老外争相睹其芳姿,无不折服。诸位应该猜到了,这位大咖就是巩俐。


巩俐因《红高粱》一炮而红,原著作者莫言,多年后也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人。首个诺奖被山东人拿走,也算是对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致敬吧。


《红高粱》讲述了一个山东老百姓反抗日本鬼子的故事,巩俐扮演的九儿,恨透了鬼子,制造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故事很带劲,让山东人出了一口恶气,那段日本鬼子的历史,压在山东人的心头,是多年挥之不去的心病。



根据哈佛研究员矮大紧老师的研究,韩国人好斗却不善战,别看电影中的韩国人动辄就打群架,一副脸红脖子粗的狠劲;但每逢外敌入侵,常常是一触即溃,只能喊大哥帮忙。


但大哥也有不中用的时候。


甲午战争,大哥败了,从朝鲜一路溃逃,朝鲜半岛归了日本。


九一八,与朝鲜半岛相邻的东北不战而退,东北三省落入敌手。


七七事变,南下的日军长驱直入进山东,十万守军在韩复榘率领下,抵抗不力,仓皇而逃。


身材魁梧,豪爽仗义的山东大汉,在小日本面前,没起到好榜样,惹全国耻笑,丢尽了脸面,这股闷气,憋得紧。


韩复榘消极抵抗是真,南京不管山东也是真。由此,山东人对南京就有怨气,官老爷闻风丧胆不抵抗,祸水全落到老百姓头上,这样的官老爷,谁肯拥护?


虽然正规军跑了,但民间的抗日武装,山东人尤其活跃,比如铁道游击队。小日本战败后,来到三年解放战争,怀着对南京的长久怨气,山东人最先调转了方向。


都知道三大战役,最先从东北打响,但在此之前,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济南战役:打下济南城,活捉王耀武。济南成为第一个被解放的大城市,吴化文起义,王耀武被俘,领袖赞为“伟大的胜利”。


济南战役,捧出了我军的一位战神:许世友大将;而国军方面的战神张灵甫,也是殒命于山东孟良崮。山东人,年轻的参军上前线,年老的推小车支援前线,淮海战役把国军彻底打垮。70年前的这场较量,山东人的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


忠心耿耿,功在社稷。山东人抱定自己的选择,紧紧追随。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几十年来,功勋山东,奉献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前30年的大建设,工业放在东北和西北,山东被定位成农业大省,输出粮食支援兄弟省份的建设。水草丰茂的大山东,由于输血太重,在那一段莫名其妙的荒年里,成了重灾区。


后30年的大开放,几个圈圈要么广东,要么福建;到了九十年代,上海也跟着开放了,山东还在“立正稍息”。地理条件上,山东与日韩最近,胶东地区自古重商,可惜却总被“保守治疗”。


九十年代的远华大案,人尽皆知,其实那些年份里,胶东半岛也是私货横行。穷了几十年,不给政策,就只能自己干了,管仲的后代,哪有不会干买卖的道理。


这股风气,直到全面开放的那一天到来,才渐渐止住。


山东人倔,虽然受了委屈,依然坚守当初的选择。



比赛GDP的时代到来了,山东人马上响应号召,挖矿修路,耗尽人力,大干快上。


广东虽是多年第一,但既有政策上的先发优势,又汇集了全国的人力资源,外省劳动力涌进广东,献身于广东GDP。而山东呢,政策没优势,靠的也是本省的力量,干到第三,着实不易。


控制人口的时代一起到来,山东人又是严格执行,这才有了莫言的获奖小说《蛙》,这部小说,估计是没人敢拍成电视剧的。而广东人呢,才懒得理会呢,潮汕地区的老百姓,照样是兄弟姐妹七八个,谁管的住?


援藏援疆,山东人冲在前面;西部大开发,山东人积极奉献;如今又到了东北振兴,山东人想继续掏腰包,却发觉自己也穷了,欠了一屁股债。


真以为GDP高,自己就富了吗?瞧瞧人家浙江,GDP差山东不少,可是富翁已经遍布世界。


山东人也许是真信了那句话:让大哥先富起来,富起来的大哥,不会忘记穷兄弟的。


这句话的妙处,是可以“层层嵌套”:村民把村长奉为大哥,村长把乡长奉为大哥,乡长把县长奉为大哥......直攀到珠穆朗玛峰。这种嵌套,用一个流行的词,就是“官本位”。


小弟追随大哥多年,如今吃不上饭了,大哥帮忙安排个工作吧。


山东人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大哥不理自己。



有人会笑话山东人,一副当小弟的命,但这又怪谁呢?


从祖宗那里数,曾经的山东人,可是大哥中的战斗机。


想当年,孔夫子孟夫子周游列国,见到大哥从不溜须拍马,巴结逢迎。言语不合?拍拍屁股就走,大哥又怎么样,爷不伺候。


到了两汉,喜欢在大哥面前唠里唠叨的儒家被扶成了正统,孔孟成了万世楷模,被历代大哥争相膜拜。别以为儒生是乖孙子,骂起人来,大哥也怕。


接下来的魏晋南北朝,前有诸葛亮羽扇纶巾,让大哥求了三次才肯出山。后有“王与马共天下”,王导王敦王羲之,山东琅琊榜,全是大哥。


衣冠南渡后,山东人少了斯文,但硬气依旧。


唐有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宋有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一言不合掀翻桌子就干起来。


可惜的是,北宋跑了,山东落入金国之手,一通屠戮;金灭元兴,山东又是战场;元末大乱,夹在北京和南京之间的辽阔山东,继续倒霉。


元末明初,据统计,山东的总人口仅剩126万人、38万户,多是无人之地。


走的走,杀的杀,剩下的山东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战战兢兢,但求保命。


从此,山东丢掉了大哥气质,成了小弟,可怜的是,还是一位屡被抛弃的小弟。



明朝跑了,崇祯上吊后,朝廷直接跑到了南京,把山东抛给了大清铁骑。


清朝跑了,八国联军打进来,老佛爷跑到了西安,拥护老佛爷的山东义和团惨被屠杀。


清朝之后呢,北洋签密约,山东从德国转给日本;南京不管山东,任由韩复榘率军逃窜,山东沦陷。


直到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山东人终于有了大哥,甘为大哥洒热血,唯愿大哥不抛弃。


大哥,求求你了,我那么听话,千万别抛下小弟啊。


唉,孔孟若在,怕是要用鞭子抽这帮孙子:堂堂正正做人,怕什么怕?


唉,孔孟的孙子,可不仅仅是山东人啊。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大头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标签: # 山东 # 山东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