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家族之“八会穴”
人体“脏、腑、气 、血 、筋 、脉 、骨、髓”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
有诗云:
脏会章门,腑中脘;
气会膻中,血膈俞;
筋会阳陵,脉太渊;
骨会大杼,髓绝骨。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一、“脏之会穴”--“章门穴”
“章门穴”隶属于肝经,因“五脏皆禀于脾”,“章门穴”又为脾之“募穴”,“募穴”是能直接与脏腑相通的穴位;也就是说五脏之疾都与“章门穴”有关。
1、位置(见图1):
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便是此穴。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的功效。
2、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
(2)其他疾病:
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
3、针灸法:
(1)斜刺0.5--0.8寸;
(2)艾灶灸5~9壮,艾条灸10 --20分钟。
二、“腑之会穴”--“中脘穴”
本穴为“胃之募,腑之会”,又是“手太阴、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所,故可用治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又因“六腑皆禀于胃”,所以便以治疗胃的疾患为先,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疏理中气之效。
1、位置(见图2):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神阙穴)上4寸。
2、主治:
(1)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
(2)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
(3)胁下坚痛,虚劳吐血,产后血晕。
3、针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三、“气之会穴”--“膻中穴”
隶属于任脉的“膻中穴”不但是心包的“募穴”;还是人体八会穴之一,“气”的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如果发生胸闷憋气或者呼吸困难时可取此穴,功效类似“丹参滴丸”。
1、位置:(见图3):
位于胸部,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人体的要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男子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2、主治: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
3、针灸法:
针平刺0.3~0.5寸;可灸。
四、“血之会穴”--“膈俞”
“膈俞”在胸腹之间,主化生气血,所以称作“血会”。
1、位置(见图4):
“膈俞(Géshù)穴”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两指宽),刺灸该穴可起到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
2、主治: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荨麻疹、神经性呕吐、皮肤病等。
3、针灸法:
刺灸法:斜刺0.5-0.8寸。
五、“筋之会穴”--“阳陵泉”
“阳陵泉”隶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胆经“五俞穴”的“合穴”,位于膝旁,医书云:“膝者筋之府也”,故称“筋会”。
1、位置(见图5):
屈膝,在膝盖外侧有一突骨,就在骨头下面的凹陷处,属土。
2、主治:
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能碰上几回抽筋、扭筋的现象,这时赶快用手拨动“阳陵泉”穴,痛苦就会很快过去;如果因心脏不好引起的抽筋可配合“神门”穴(它是心经的“输穴和原穴”)一起治疗;晚上抽筋可配合“后溪”穴(小肠经的“输穴”)一起治疗。
因生气而出现的两肋胀满或胀痛,先点按“足三里”穴,再拨动“阳陵泉”后会打嗝排气,气排出后就舒服了,这就体现了它的作用:降浊除湿。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再敲敲胆经让肝火有个释放的出路疗效会更好。
它配合“曲池”穴还能治疗半身不遂,并对“落枕、肩周炎、肩颈发紧”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总之,穴位是不变的;思路是可变的,灵活运用治疗手段才能将不变的因素变为可变的因素,做到“病万变而药(穴)万变”。
3、针灸法:
(1)直刺0.8~1.2寸。
(2)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六、“脉之会穴”--“太渊穴”
“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输穴),在寸口动脉,故称“脉会”。它不但是占了肺经的“输”、“原”两穴;同时还是“交会穴”之一的“脉之会穴”;是名副其实的“三冠王”。
1、位置(见图6)
仰掌、腕横纹桡骨侧的凹陷处。有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之效。
2、主治:
“太者,无限也;渊者,深水也”,水就是代表血管里的血液和体内的氧气,说明此穴有补血和供气之效。
它除了能治疗“心脏早搏、房颤、气短、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与血脉相关的病症外,还能治疗“咳嗽、呃逆”等肺部本经与气相关的疾病。
3、针灸法:
(1)刺灸法避开血管直刺0.3寸,不可伤及桡动静脉;
(2)禁用直接灸以免损伤桡动静脉,艾条灸3-5分钟。
七、“骨之会穴”--“大杼穴”
“大杼穴”在脊柱大椎之旁(椎骨又称杼骨),是背俞之首,故称“骨会”。
1、位置(见图7):
在背部,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主治:
咳嗽、发热、头痛、颈项拘急、肩背痛。
3、针灸法: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可灸。
八、“髓之会穴”--“悬钟穴”
“悬钟穴”也称“绝谷穴”,“诸髓皆属于骨”,故称“髓会”。
1、位置(见图8):
隶属于足少阳胆经。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2、主治:
(1)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
(2)高血压、高脂血、小儿舞蹈病。
3、配穴:
(1)颈项强痛:配“天柱、后溪”穴;
(2)眩晕、耳鸣:配“风池穴”;
(3)高脂血:配“丰隆穴”。
4、针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骨病取“大杼与悬钟”;筋病取“阳陵”;各种出血病证取“膈俞”等。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