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树上吊死的崇祯,到底有多不靠谱
崇祯在歪脖子树上吊死之前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朕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亡国是因为大臣不争气,我自始至终都是天纵英名的,没什么错。一句话,就把亡国的责任撇的干干净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影视剧中上吊自杀的崇祯皇帝,资料图。
崇祯的反复无常是出了名的。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崇祯是天启的弟弟,在登上帝位之前只是个住在宫外的王爷,完全不懂文臣武将之间的尔虞我诈。只因天启临终没有儿子,皇位意外的落到了崇祯的头上。天启忙着干木匠活,从来没有教过这个弟弟当皇帝是怎么一回事儿。
所以,崇祯办事时,就有点冒冒失失,像个毛头孩子。政令已经发出去了,崇祯发现自己被人忽悠了,事儿办的不靠谱,于是就再发一道圣旨赶紧收回。可是,皇帝这么反复无常,让人看起来傻乎乎的,有损颜面。崇祯于是干脆把具体执行的大臣砍了,给自己背锅。
类似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大臣消极怠工,君臣之间越来越不信任,明朝加速走向了下坡路。
崇祯十一年修宛平城时,工部、顺天府、河道御史等最初估算的工料银是三十二万两。崇祯让太监武俊核算,仅需十四万九千五百两;竣工后实际仅费十二万五千多两,节余两万三千多两归到国库。结果武俊遭政敌弹劾说偷工减料、从中渔利。
今日之宛平城楼。
崇祯震怒,把他革职查办。武俊给国家省了钱,又办了事,这么一个有功劳的人就这样被崇祯不分青红皂白的斩了……
崇祯标榜节俭,他每个月和皇后一起吃十次素,却又嫌素斋无味,于是就让太监们把整只鹅从后腔掏去内脏,塞入蔬菜,煮沸后取出蔬菜用酒洗净,再用香油烹饪。崇祯大喜,对这种“素斋”赞不绝口。实际上,如此奢侈地吃素,还不如直接吃肉。
由于与满洲的战争不利,崇祯终于认清现实,同意议和。他秘密地让兵部尚书陈新甲议和,结果事情败露,一帮大臣们纷纷上奏抗议,说我大明朝怎么能向蛮夷乞求和平呢?崇祯果断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直接让陈新甲背锅,削去官职,秋后问斩。
崇祯活着时,下了六道罪己诏,表面上是承担责任、反思自己,而实际上每次下诏之后,都要出于心理平衡杀大臣泄愤甩锅。
崇祯在选人用人上也非常折腾。
崇祯一点儿胸襟度量都没有,几乎全凭个人好恶。他任用的第一任兵部尚书是阎鸣泰,阎鸣泰对后金作战是有战功的,可他一被御史们举报是魏忠贤一党,崇祯立刻将其发配边疆,阎鸣泰就再也没有回来。
崇祯启用前朝辽东败将王在晋,很喜欢他。皇太极见打不过袁崇焕,就绕过坚固的关宁锦防线。从蒙古喜峰口入关。王在晋早得知消息,却未在喜峰口布置相应兵力,放后金军入关。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可崇祯因为喜欢他,没有杀他,只给了个“削籍归”的惩罚。而千里驰援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却被怀疑谋反,凌迟处死。
清人所绘袁崇焕像。
后来王洽接任兵部尚书,还是打不过后金。崇祯的策略依旧是找兵部尚书出气。
崇祯当时就把王洽关起来准备杀掉,王洽却幸运地在斩首之前病死。崇祯又任用熊明遇,后金兵要打宣府,巡抚沈棨出了点钱让后金退兵。崇祯听说后暴怒,杀之。熊明遇在崇祯面前为沈棨辩护了几句,崇祯立刻罢了熊明遇的官。
崇祯任用剿匪干将傅宗龙,傅宗龙在云南镇压奢安起义很有一手。他进京后对崇祯说,民穷财尽,要体恤民情,结果立刻琅珰入狱。后来崇祯把他放出来去打李自成,他不幸成了李自成的俘虏。起义军逼他骗开项城城门,他因拒绝被杀。
傅宗龙在昆明碧鸡山绝壁上的草书:“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茵。”
崇祯一朝最能治军的三个人分别是:卢象升(培育天雄军)、袁崇焕(培育关宁军)、孙传庭(培育秦军)。崇祯猜忌多疑,皇太极从喜峰口攻入京畿,兵部尚书卢象升引天雄军来救,却因崇祯的疑心得不到兵权,结果兵少被围,战死河北。
屡败后金军的袁崇焕因为被崇祯怀疑谋反,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
曾剿灭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的孙传庭,因谏阻秦军北上蓟辽,就被崇祯以“恃骄”之罪革职下狱三年之久。正是这三年里,李自成有了坐大的机会。无人可用的崇祯将狱中的孙传庭放出来,但崇祯只给他五千残兵去抵挡李自成的50万农民军。孙传庭捐躯报国后,崇祯居然疑其诈死,家无抚恤,人无谥号。
影视剧《大明劫》中的孙传庭。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等功臣良将却直接或间接地被崇祯一一整死。文武百官人人自危,还有多少人愿意为大明王朝卖命?
崇祯把满朝文武得罪个遍,却心怀理想主义,想要一个清廉官场。
可是,明朝官员的俸禄很低,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不贪的。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结成团伙联合蒙骗、孤立这个衣服打补丁的皇帝,大臣们都惟妙惟肖的假装清廉,一个个成了超级影帝。
后来打仗需要用钱,百官们纷纷选择了沉默,没一个愿意出钱的。捐了钱就说明这名官员贪污了,而贪钱是要杀头的。崇祯在国家财务困难时,向皇亲国戚、朝廷大臣们借钱,结果是皇后的父亲勉强捐了1万两,其中5000两还是皇后给的。
崇祯自杀之前,斩杀妻女。
难道大臣们真的没钱吗?
当然不是,李自成进京后,在各京官家里抄家超出的白银都以“万两”为单位。大家不愿出银子的真正原因是心里早已经对崇祯充满了怨恨,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混日子。
崇祯死后,逃到江南的东林党评价崇祯:“独夫民贼,何足道哉!”
回顾中国历史,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关系闹到这般田地的还真不多见。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众叛亲离,死到临头了还在感叹,“都是大臣误朕,朕真的是一点儿责任也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