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的自信真的太简单了,刚好你每天都在做!
说起自信,小编看过一个故事,今天分享给大家,看的过程中,你可以猜猜故事描述的主人公是谁
上世纪60年代,一个混血男孩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他的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来自美国的一个中产家庭。
男孩因为肤色问题的困扰,在班上少言寡语。每当老师提问时,他的双腿就开始不停颤抖,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
老师无奈地告诉男孩的母亲,这个孩子连自己都不相信,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男孩的母亲并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她为男孩找了一份差事——课余时间在街区里挨家挨户订报纸。
在母亲的鼓励下,男孩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他敲开了邻居家的门,努力地与他们沟通,征订报纸出人意料的顺利,几个邻居都成了他忠实的订户。有了挣“第一桶金”的经历,男孩从此说话不再结巴了。
多年以后,男孩才知道,他童年时获得的“第一桶金”浸透了深深的母爱。原来,母亲早就安排好了,她自己出钱请邻居们订报纸,目的就是给儿子一份自信。
是童年那份宝贵的自信,让他一步步地走下来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就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可见,无论在学校里,生活中,帮孩子建立起自信,是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和科学的教育理念。
1、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就是指不管孩子健康还是病弱、漂亮或是丑陋、成绩好还是成绩差,父母都会永远爱着他们。
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们心里会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经常在爱上无形地附加上一些“条件”:“只要你考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你要是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会让孩子认为爱他是有条件的,从而缺乏自信,并且父母更关注这些条件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没有尊重和理解孩子。
其实孩子的求学之路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他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他的学习信心也会不时地受到挑战,这时候家长应当义不容辞地培养和保护他的自信心。
2、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呢?
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可以这么做!
01、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来自自尊。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要尊重他,并且帮助他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也许孩子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孩子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孩子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
02、适当地赞赏使孩子更自信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
批评可以有,但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他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03、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
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这样孩子会有种被信任的感觉,才会越来越自信。
04、尽量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有研究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一半以上充满自信,成绩差的学生接近90%缺乏学习自信心。父母无法在学校里帮助到孩子,而课堂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成绩并不突出的孩子不容易受到老师的“关照”,进而失去信心和对学习的热情。
我们的家长总是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行?
很多时候就是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兴趣和自信心不足。
为了避免一步差,步步差,家长应该有紧迫感,对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培养不容忽视。同时,给孩子分享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他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