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三)
当我独自忍受着失恋、骨质梗生、电脑崩溃的痛苦时,一本叫《绝地逢生》的书给我带来了曙光,这本书介绍了一千种野外生存技巧,它八爪鱼般玲珑和庞大的生存意志强烈地刺激着我,更重要的是,它盛过总统就职宣言100万倍的热烈鼓励:
到野外去!不要错过任何与大自然的险恶和美艳单独相处的机会,在1000年后,当你面对不堪目睹的地球悔不当初时,你已死去!刻不容缓,我由超级大懒虫兼变态网鄂迅速变成了一只孤独却骄傲的高原狼。我在家里的垃圾堆和烟头里找到了我的常温型盗版日高睡袋和一只没有金属钢架的廉价旅行包,在决定两个月不臭美的情况下,我只带了一瓶50UV的SUNCUT防晒油,还有什么?剩下的就是头脑啦,马上就是检验我的头脑装备的时刻啦!?我决定信马由僵走哪是哪,原因有三:一是我不善CI的个性和口袋里为数不多的 妈米 ;二是有的地方不是我这种城市赤贫可以想去就去的,像喜马拉亚和后藏,我付不起昂贵的包车费;还有就是关于 旅行的真正目的 ,比如我弟弟去年来广州玩,发现广州没什么好玩的,为了安慰自己,就在越秀公园门口照了张相片。旅行呢,有的人想烧香拜佛招财进宝,有的人想炫耀,有的人找自杀的仙境,有的人想取回真经菩度众生 照我看,带着目的旅行的人好比带着家伙装修旅馆,那个累呀!现在我就是一发可爱的子弹,胡乱发射在匍匐着列车的大地上。从广州坐硬座到云南昆明,云贵高原几度出现在梦中,醒来的时候,我的视野被巨大的山脉环绕,到处弥漫着大山沉重的呼吸,吃力蟠延的梯田和枯黄的植被使我对4月的春天产生怀疑,在不绿的春色里,连我都要枯竭了。列车在28个小时后终于进入了云南,它用它特有的清新一扫我在拥挤的车厢里无法直立行走的疲惫。30多个小时后,我下了车,宝石一样的蓝天扑来,我忘了自己是谁。
从昆明到大理,我像任何一个游客一样被形形色色的商贩大肆追杀,玩得有点烦有点累。在大理的四季客栈短暂逗留之后,我发现那种漂亮得有点艳俗的云南扎染和手工钱包无法吸引我,便迅速上了去丽江的客车,行程3小时,我身边一直坐着一个像《龙狼传》漫画里的英俊小日本,他对独自旅行的女孩崇拜不已,而我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流口水——工作两个月,旅行一年。我相信这是未来的主流,但同时我也为自然资源担忧,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亲舔自然,它总是做出心有余而力不从的样子,我们在车上看到以流泪的方式一年一年消融的雪山,就禁不住担心岩井俊二的《情书》到了未来,还有没有拍摄外景的场地。在这一点上,小日本和我的心痛是没有国界的。
告别小日本,我一个人在丽江街头瞎逛,幸运之极,我在古城的四方街上遇到了几个当地纳西族的小伙子,他们朝气蓬勃,在一番对大江南北的抒发之后,我们遂成老友,决定一起徒步旅行虎跳峡。我们确定了大致方位和5天行程,就动身了。我们的队长叫杨凡,野外生存能力像猿猴般几乎与生俱来,在丽江经营户外日高用品专卖店。他的哥们,我们此次旅行的指导教官——在丽江出租户外用品的重量级专业人士——王德熹对各种品牌的户外用品如数家珍且极其挑剔,他将他的野外旅行俱乐部的装备借给我们,据说光防风帐篷的钉子都比我值钱,这使我这个穷鬼幸福无比。但当车子行进到我们将要抛开车子的地方,永无止境的山路像毒蛇般朝我蜿蜒而来时,我隐约感到到害怕了。杨凡回头朝我奸诈一笑,不难看出对一个被城市养得膘肥体胖的网虫而言这种奸笑的险恶用意。
从桥头到第二虎跳石21公里,我们从中午1点钟出发,必需赶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到那里。我们行走在悬崖和江面落差2000米之间,江底怪兽乍醒,江面怒浪涛天,状如莎乐美的落石在我们的头颅上发出女巫的暗笑,正好是多雨季节,有的地段落石已经封杀路面,许多地方我们必需100米冲斥,因为任何一块幼石都可以让我们成为肉酱。我从未如此为了活命竭斯底里地奔跑,也从未像今天那样难以形容那种夺命狂奔的快乐。坐在山腰里,看着最高海拔5000多米的群山和悬崖峭壁,遥想几亿年的电闪雷鸣、仙鹿神踪、烟消云淡 啊!横断山脉、玉龙雪山、长江第一弯,加上走了21公里的如灌铅的双脚和20多斤重的装备,我要晕倒了!
我们终于到了大山深处的核桃圆,著名的山白脸旅馆像菩萨一样耸立眼前,而天色早已黄昏。那一晚杨凡破例让我们住进旅馆。山白脸旅馆以几十年如一日接待徒步旅行虎跳峡的中外旅客威名天下,旅馆的老板是当年逃日本兵的西南农民后裔,其貌不扬却有一种大山子弟的豪气,他说,在80年代,还没有中国人徒步旅行到达这里,90年代才开始有黄种人光临,大多数时候他赚的是老外的钱。我们是今年他见到的第一批中国人,因此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馍馍加自产的蕨菜和大山里昏黄的灯花温暖着我们的胃。我们和他留影纪念,他那种澹泊的大山人的表情和不为外面的世界所动的固执的敬业精神,将永远留在我卑微蜗居的记忆里。
天刚拂晓,我们继续上路。攀着荆棘和陡险的泥泞小路,我们走到江边,坐着橡皮伐渡江,然后翻过数座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到了大具。这一天的行程是35公里翻山路。黄昏的时候,漫天的落霞到我的面前,遥望那座叫 滑石板 的陡壁,我还真的以为自己是仙女飞过万重江山。接下来,我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挣扎,有时候,到了海拔4000米的地方,呼吸便被一股巨大的时间上升气流阻碍,像是有一个魔鬼在掐着我的脖子要我偿清一比冤债。晚上,虽然是睡在进口的防风帐篷和零下10℃的睡袋里,我依然被寒冷侵袭,无法入眠。一连两天,我没有一件干燥的衣服,露水和汗臭加上森林植物过敏,我身上奇痒无比。杨凡和其队员发扬了野外旅行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以协调一致的精神度过挑战。表现在实际行动上是大家纷纷帮我拿了睡袋、水壶和防潮垫及食物,扬凡给我讲关于这株植物和那个村庄的典故,并聊到了西藏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和他不朽的情歌,靠着这位纳西族队长滔滔不绝的演讲和大家的各色幽默,我得以在缺氧的绝境中分散对生理病痛的注意力。感谢杨凡,感谢热情友好的纳西民族。
由于体力不支,我终于没有完成这次徒步旅行,不得不在队员的搀扶下爬到公路搭顺风车回丽江。我和他们招手告别的时候,连绵的大山都在动摇,云层的阴影像古老的游牧部落般缓慢地在群山中迁延,太阳几乎把我照成瞎子,这使我难以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道一声祝福吧!朋友。
杨凡勾起了我对进藏的野心,我回到丽江休息了一个晚上,就决定从滇藏公路进藏。我进藏的路线是丽江——中甸——德庆——梅里雪山——盐井——芒康——左贡——邦达——白马——波密——八一——墨竹贡卡——拉萨。全长2000公里左右,沿途所经99 为悬崖,落石和雪崩随时发生,且需翻越20座雪山不等,林芝地区最高海拔5000-6000米,没有直达车和客车,必须靠运气搭货车,原计划走11天,白天行驶,晚间露宿。在这11天之内,我的手机不会有任何信号。我打电话给广州的朋友,他们纷纷向我告别:梆梆,此去路途遥远,祖国栽培一朵鲜花也不容易,别一不留神成野花了!还有特别关心我的问我有没有买色狼喷雾剂,我口述了遗嘱,告诉他们我爱他们,情真意切,但我还是上路了。
一个人旅行不在于去哪,而在于在路上,这种很爽的感觉即将开始了。
长途中巴到了德庆,我就面临着无车的危险,到西藏的货车除了拉木头就是拉羊皮,但不拉女人。任凭我使尽迷魂大法,也没有司机停车。我只好在街头乱逛,买了一顶二手的翻皮帽和一把牛角藏刀。刀锋雪刃,心想,实在不行,我就以死相逼,看你停不停车。(其实每天顶多只有一到两辆货车经过。)我把在中甸买的喇叭护身符挂在脖子上,怀揣藏刀,死守路边。一个年轻的藏族大哥开车经过,他是忠诚的藏传佛教徒,看了我胸前黄闪闪的东西,很高兴。他对我说可以拉我到盐井,那里进藏的车多,我可以在那里交上好运。于是我就在一只黝黑的大手的招呼下,跳上了车。我变着花样给他讲广州故事,家伙听得不亦乐呼,在几千米的石头悬崖上竟然用单手开车,原因是学外国人手脚并用讲并不流畅的汉语,害得我几乎没有勇气朝车窗外看。沿途碰上大雪和死车,我们只能停下来,坐在路边,喝他自带的酥油茶。他随身带着一只祖传的打茶壶,一上一下,把渣滓从过滤器倒出来,然后从羊皮囊里掏出青稞,在黑手里揉成鸡蛋大小的糌粑,送着藏刀刮下的生阉牛羊肉,唱着:撒瓦加罗!(一种朝奉用语,相当于拉萨文的扎西得勒,意思是吉祥如意。)藏族大哥问我,吃吗?吃呀!为什么不吃,我就咬牙切齿地咽了下去。晚上,夜像鬼魅来临,山寂静得只有我们和想象中的高原狼的呼吸。我有三个地方可以睡,一个是雪山旁的山洞里,但可能会被冻死;二是驾驶仓,一样冻,且不能平躺,而我已经好几天没有酣梦了;三是和藏族大哥睡他自备的睡袋,他的睡袋分几层,蓑编织袋、破棉絮、军用大衣、几乎没有加工过的羊毛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可容纳两人。我穿了自己的睡袋钻进他的睡袋,刚开始藏族大哥还不习惯,毕竟是异族人,但很快他就同情起我,并轻轻地搂着我,哼着悠远的游牧民族的藏歌,我不知道他唱什么,那种抑扬和蜿蜒,不是听觉能单纯地享受的,盛过伯拉姆斯的小夜曲 我渐渐入梦,山和大雪像梦里的天使带着光环,给我以最深最沉的祝福,我们在路边的树底下睡到黎明,雪山耀眼的光辉把我唤醒,藏族大哥已经在生火、打酥油茶,做美好的有阳光芬芳的早餐。现在,我有资格告诉世人,藏族大哥有多纯洁。
我们依依惜别之后,我的好运来了。在一个道班,我搭上了一辆满载藏民的大卡车。这使我原本计划11天的行程缩小一半。他们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去拉萨朝圣,我只需要400元就可以到达目的地。车上总共有二十五个人,其中的两个摸样怪异,比任何人都要白,再一看,眼睛是蓝的!我赶紧叫了一声: HI! 同样的回声响彻山谷,原来是两个英国人,六目相对,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同是路上人,虽然都又饿又脏貌似乞丐,但眼神的光彩都可以与高原上的太阳媲美。男孩叫PA,女孩叫CU,分别比我大10到20岁,从伦敦南部开始5000美金旅行世界,走过太平洋和印度洋,爬车兼步行,到了无数国家,在路上已经6年了,当我们在颠簸得足以让心脏呕吐出来的峭壁上撤着嗓门谈论凯鲁亚克的时候,我的心激动得几乎流出眼泪。我们将糖果、香烟、照相机与朴实的藏民一起分享,我间或充当藏民与PA和CU的翻译,这使本来肮脏不堪,满是汗臭的、被雪水浸泡又被太阳蒸发的拥挤车厢,突然间成了快乐之鸟的天堂。沿途我们经过化雪的蓝色小溪,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我们卷起裤脚跳了下去,清醇冰凉的雪水诱惑我们的每一寸肌肤,如果时间可以停留,我们愿是雪水里千年沉寂的白色石头。?敞棚大卡车平静而艰难地在高山峻岭中前进,像一只俯伏在地球心脏的甲壳虫,我们唯有歌唱才能感觉时间流动。藏族姑娘阿姬唱起了牧歌,CU哼着《UNDERWORLD》,我唱圣母颂。高寒和强烈的紫外线使我和我的两个英国朋友不住地发抖,停车休息时,揭下围在脸上的围巾会顺带揭下一层面皮,我们的皮肤遭到了严重的损害,酱红色且无一完整,更糟糕的是,没有可以入口的食物,刚开始,我们还能咽下藏民的糌粑,但后来,远远闻到酥油茶和糌粑的味道就想呕吐,头疼像蟒蛇般盘卷着我们的脑袋,到邦达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巧克力和我随身带的阿司匹林及雪水。我们饿得比狼还要凶狠,却没法像狼那样嚎叫。五天五夜,我们的胃除了呼之欲出的胃酸一无所有。有一天晚上遇到磅礴大雨,我被淋了全身,因为我几乎没有力气从睡袋里爬起来。藏民体贴我们的苦,一个劲地给我们说笑话,但说实在的,藏语比英文还难懂,我们只看到一张张友好的嘴巴。幸好我的两个英国朋友是摇滚乐的顶级发烧友,他们DIS给我放《CAN》、《FRANK
ZAPPA》等等最好的音乐,现在,我有资格说,音乐是可以吃的。
终于穿过了茫茫雪山,穿过一望无际的断岩残壁,穿过雪盲般的恐惧。
当卡车平坦地驶入柏油马路时,我看到耗牛和绵羊在高原上悠然地吃草,就好比看到母亲在向我招唤,此刻,我想给她打电话,这种即将实现的想象让我的等待有了不朽的色彩。藏民的帐篷和描绘着吉祥图案的民宅像高原上尚未盛开的野花,朝我们透露着人的温热的气息。不断有人在卡车经过的地方向我们招手,我们也鼓起吃奶的劲向他们招手,我们没有遇到泥石流和塌方,也许就和这种心心相应的招手方式有关。
卡车到达墨竹贡卡,因为车上有外国人的原因,我们被迫下车,在路上拦截顺风车很不容易,我们苦苦等待了一个下午,眼看天要压下来,PA饿得要将写有中文食谱的字典吃下去,当时,我的愿望已经降为一块饼干,CU是个乐观的女人,她唱沐浴歌想象洗澡的乐趣,我们蹲在草地上,还剩最后两支藏民给我们的廉价香烟,我和CU分别点燃,并把星星之火朝向老鹰翱翔的血红天空。这时候,几辆豪华房车朝我们使来,在我的招手下徐徐停下,我告诉车中衣裳显赫的男人,我从广州来,走了16天,我的两个朋友从英国伦敦来,走了一年,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想看看西藏。他马上让我们上了车,他豪爽地说,我是拉萨市市长,欢迎你们到西藏!
在拉萨的八郎学旅馆,我洗澡的时候照了一下久唯的镜子,我很高兴,因为我很快认出了自己。
新华社记者9月底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乡启程,开始踏访茶马古道的万里征程。这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全程聚焦茶马古道。
几乎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发表消息:中印将重开乃堆拉山口边贸,恢复中印茶马古道
媒体的关注只是近年来茶马古道热的冰山一角。
2002年,一张百年前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图被意外发现,这张迄今发现最完整的茶马古道地图,引起中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2004年,《图说晚清民国茶马古道》、《九行茶马古道》等图文并茂的书籍出版,掀起不小的 茶马古道冲击波 ;田壮壮执导的纪录片《茶马古道拉姆》引起巨大轰动,他借此夺得中国最佳导演奖;
今年7月,电视台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热播;8月,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成立。
这一年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雅安市还联合开展了首次大规模茶马古道科学考察活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修复了茶马古道上云南驿的马帮文化博物馆,借此打出旅游牌
在专家学者眼中,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然而,在专家眼中与 丝绸之路 同等重要的茶马古道,却在时光的荏苒中沉寂过许多年。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
在丝绸之路受到世界关注,被学者、专家们争相研究,并引发旅游热潮的时候;在丝绸之路已名满天下时,茶马古道却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 专门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木霁弘说,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的僻远艰险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
虽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马古道 热 起来并不是没有它的理由。
茶马古道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木霁弘分析说, 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且不说,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文化差异,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 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藏茶文化、商贸文化,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 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茶马古道热 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围绕茶马古道源头、线路、形成时期等等问题,争论仍然不断。专家提醒,在基础性调查工作还未完成、大众对茶马古道的认知仍不清楚的情况下,应避免盲目开发,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木霁弘等专家认为,由于茶马古道具有重要意义,一旦遭受破坏,将给相关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带来巨大损失。
他们认为,今后在开发茶马古道时,鉴于相关的川滇藏三省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为了充分利用茶马古道的自然、文化优势,三省区应联合成立省一级的合作机构;茶马古道穿越的一些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容量有限,开发过程中应编制总体规划,避免低层次的破坏和雷同的项目开发;开发过程中要做好发掘、整理、研究、保护沿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沿途应统一推出茶马古道的旅游品牌,避免混战一抄
2005年国庆长假期间,"茶马古道"成为旅游者中炙手可热的名词,沿线的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拉萨等地,残存的古道上,挤满了徒步探险的"背包客"。
一条"因茶而盛,为马而生"的古道,在沉寂了千年之后,为何突然"热"起来?
沉寂千年的茶马古道
在专家学者眼中,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茶马古道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云南大学教授木霁弘告诉记者,1990年他和几位学者到滇西北做方言调查时,偶然得知有一条通往西藏的神秘古道,并在当地人的引领下见到了一条石板铺就的道路,寸许的马蹄印,茂密的森林,厚厚的落叶,石壁上的崖画,让人惊叹不已。随后他在一本书的序言里首次提出了"茶马古道"的概念。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旭认为,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在唐朝时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则成为大西南后方运送物资的主要通道。
"在丝绸之路受到世界关注,被学者、专家们争相研究并引发旅游热潮的时候,茶马古道却备受冷落,默默地藏在深山密林之中。"木霁弘分析说,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它的僻远艰险可能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李旭则分析,茶马古道可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地势最高、最为险峻的一条古道。
茶马古道"热"的背后
仅仅在2004年,《图说晚清民国茶马古道》《九行茶马古道》等图文并茂的书籍出版,掀起一阵冲击波;此后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引起了巨大轰动,导演田壮壮则借此夺得中国最佳导演奖。而今年5月,一支由30多个赶马人、120匹马组成的云南马帮,驮着约4吨普洱茶,在"贡茶"传统中断160多年以后再度进京;7月,电视台热播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期的《焦点访谈》
千年古道,在被学者意外发现后,突然掀起一股热潮,并不是没有理由。
专家们认为,茶马古道在民族交流、商业价值、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等方面有特殊意义。
"茶马古道是多民族大交流、不同民族文化大融合大贯通的传送带。"李旭分析,茶马古道给了沿途区域各民族及其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影响的机会。特别是借茶马古道,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必需的茶和其他物品,大量的汉、回、蒙古、纳西等民族的商人进入了藏区,又将西藏的一些土特产带进内地,因此,"茶马古道对促进藏、汉的民族团结,推动藏区与祖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木霁弘则说:"现在的人见多识广,口味都挺'刁'。而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和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对旅游爱好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近几年,已有不少旅游、探险爱好者踏上茶马古道,沿途寻访体味。因此,茶马古道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普洱茶文化、商贸文化,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 "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人们关注、探究。"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借鉴学习的精神特征。"李旭分析,马帮的赶马人身上最明显的是冒险精神,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土匪强盗的威胁和生意的风险;其次是勤勉精神,他们必须埋头苦干,风餐露宿;再次是宽容亲和精神,商业群体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宽容忍让,共同面对困难增加了彼此间的亲密团结;以及守信用的精神,马帮必须有良好的信誉才能维持生意;还有爱国精神,马帮在抗日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驮运物资就是证明;赶马人还有创新意识,他们四处游历,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善于创新。
热潮之后的冷思考
茶马古道"热"意味着什么?有人说,热起来去的人就多,容易遭到破坏;有人说,热了沿途的地方经济才能发展,茶马古道才真正发挥了作用。但专家详细分析后认为,目前对茶马古道的探寻和研究刚刚起步,在基础性调查研究工作还未完成、大众对茶马古道的认知仍不清楚时,对茶马古道"热"的开发利用应本着谨慎态度冷静对待,"小心别被烫着"。
应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自从茶马古道有了一定知名度,重走茶马古道、运茶进藏等活动也越来越多。可有人认为,类似做法对宣传茶马古道、推动旅游发展并不能起到什么实质的作用,只是一些地方和企业的商业炒作手段。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推广茶马古道,是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
茶马古道的保护问题也亟须提上日程。云南省知名茶马古道研究专家何仕华向记者透露,思茅市三家村麻栗坡曾经有一段茶马古道,但当地村民却将上面的石条、石板撬挖起来,运下山后用于建盖房屋,几年工夫,古道已不复存在。木霁弘等专家认为,茶马古道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一旦遭受破坏,将给相关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带来巨大损失。专家们提议,茶马古道的开发应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如川滇藏三省(自治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为了充分利用茶马古道的自然、文化优势,应联合成立省一级的合作机构;茶马古道沿途有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开发过程中应编制总体规划,避免低层次的破坏和雷同的项目开发;开发同时要做好发掘、整理、研究、保护沿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应统一推出茶马古道的旅游品牌,避免"内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