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黔西南大开发(1)
(二○○六年四月/黔西南州委党校)
各位好,我昨天在Google输入“西部大开发”搜索,找到的信息有6,090,000条;输入和我们今天题目完全相同的“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找到的信息有1,150,000条。如此巨大的信息量说明,西部大开发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营造出浓厚的发展氛围,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已经非常深入人心。我能够给大家提供的新信息可能不多,准备讲两个问题:一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二是就我州的西部大开发工作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2002年11月,江泽民代表所作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因此我想可以用三条二十四个字来概括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一是发展经济,扩大市场;二是安定社会,团结民族;三是繁荣边疆,巩固国防。
(一)发展经济,扩大市场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邓小平在1988年就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第一个大局”是要让条件好的地区先富起来,“第二个大局”是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实施第二个大局是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可以说经过上世纪最后二十个年头的努力,“第一个大局”的发展战略已经取得成功,“第二个大局”怎么办呢?跨世纪的和在世纪之交适时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扩大内需、培育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首先要有市场,如果一个地方很穷,它会有市场吗?我们不可想象,一个未来在经济、政治、外交、国防上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它还有12个省、区、直辖市,占全国71%的国土和30%的人口是贫穷的。美、日、欧盟这些世界强国,你说它哪个地方是贫穷落后的?美国持续了差不多100年的西进运动(有人把它叫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带来了美国东西部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实现了美国的强国之梦。可是我们要走强国之路的中国,它的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战略位置重要的西部,在实施大开发前的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的40%。东西部差距不仅使西部发展水平相对降低,而且也制约了东南沿海的发展;西部巨额的社会需要与极低的购买力,导致市场需求不匹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南地区产品的内销,制约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从市场供给方面看,西部的资源优势和区域性特色生产,更是会影响东部和全国的经济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电视台刚播放一个精彩的历史剧叫《大清御史》,讲述清朝乾隆年间云南铜矿发生的一起大案,在两百年前那个时候,西部地区的铜矿生产就影响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西部的旅游市场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势必造成国人自然和人文知识的重大缺陷。我有个北京的朋友,他来我们黔西南旅游之后,惊叹跑了三十多个国家,没有见过像双乳峰、马岭河、万峰林这样的自然生态奇观。他说等女儿高考结束之后,一定要带她来兴义看看,否则在生活质量和知识结构上会是一个缺憾,我因此还写了一篇文章,叫《一生必有之地——马岭河》。
无论是为了扩大西部、东部乃至整个全国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或是为了东、西部经济可持续和协调发展,都必须进行西部大开发。如果西部长期落后,全国一盘棋就会变成死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最终完善不起来。《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在谈到区域协调发展时就指出: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我们西部大开发还应有一个长远和更大范围的着眼点,就是利用西部在整个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把西部大开发与拓展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在长期中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问题了,这个工作做得好,西部大开发就必将产生非常现实和直接的国际意义。
(二)安定社会,团结民族
东西部差距不仅在经济上制约了东部和全国的发展,而且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是民族问题。我们党和历来重视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问题,无论制定什么重要政策,操作任何大事,都要把民族团结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和价值取向。我给大家讲个故事,2002年我去青岛参加人事部的“WTO与公务员队伍建设研讨会”,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会上讲到一件事情,1994年他作为中国复关入世谈判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在日内瓦谈判,当时的打算是力争中国在1994年底以前复关,1995年顺利成为WTO的创始成员。中国谈判代表团制定了非常周密的战略部署,准备从易到难,首先解决比较简单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问题,然后中小国家,然后欧盟,最后打美国这个中心。可是大家都希望并且有把握的“首战告捷”却“告输”了。为什么呢?为的就是一个民族团结和安定的问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常支持中国结束谈判、早日复关,他们只有一条,就是中国必须解决进口羊毛的配额问题。羊毛是他们最重要的经济产品,但却是中国政治上最敏感的产品。当时给谈判代表团的授权是每年进口14.9万吨,澳大利亚、新西兰坚决要求他们的出口量不低于18万吨。后来经过艰苦谈判,对方好不容易把18万吨的要价降为17万吨。谈判代表团连续向国内发了好几封电报,建议国内同意17万吨的进口量,结果没有同意。因为国内羊毛的主产区是内蒙、新疆,如果进口太多羊毛,会冲击国内市场,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于是中国代表团就死死顶住14.9万吨的底线,一吨都不增加。这样就得罪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是他们就马上翻转身来成为美国最坚定的同盟者,和我们一搞到底,使谈判一开始就陷入被动的局面。这个事情后来闹了一个大笑话,谈判代表团1994年底失败而归回到北京,1995年1月份海关的统计数字出来,1994年中国实际进口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羊毛是31万吨,远远超过人家要求的18万吨和17万吨水平。原来羊毛一般贸易是国家计委管,加工贸易是外经贸部管,其他一些特殊羊毛进口由其他部门管,各个部门分兵把口、互不通气、互不协调,结果就搞出了一个荒唐的14.9万吨的底线来。但是同志们,大家不要笑话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只是错在具体的工作细节和技术上,我国当局的思想意识和宏观决策是正确的,那就是宁愿谈判不成功,宁愿中国不复关入世,也不能牺牲民族的安定团结。
世界上民族斗争千百年来从未间断过,有的国家甚至是很小的国家,因民族斗争长期打得四分五离。成立以来,搞好民族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一直是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国家近六十个民族半个多世纪以来团结在祖国大家庭里,说明我们重视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实际经验和宏观决策是成功的,而且现在面对各种潜在和已有的分离势力和复杂国际形势的挑战,民族团结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西部大开发的宗旨就是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一个民族聚居地区,如果长期贫穷落后,就必然会产生尖锐的民族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邓小平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和都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解决民族问题也是这样。1999年江泽民视察西部时明确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西部开发办2002年制定的《“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在“前言”中就明确写到:世纪之交,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构想、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加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决策。
(三)繁荣边疆,巩固国防
我国陆上边界线总长22800多公里,同周边15个邻国接壤,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情况最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边境地域广袤,有着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意识形态。有人形容我国边疆是辽阔的草原、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江河、幽深的峡谷、茂密的丛林、荒凉的戈壁。由于偏僻遥远和特殊的边境管理制度,我国边疆地区常年人迹罕至,我们对复杂的边境地区几千年来都缺乏深入调查和细致的专业研究,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知识结构中,对边境地区一直是个盲点。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西部六省区,边境线长达2万公里,如果不算内蒙,剩下也还有1万多公里。除开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小国弱国,剩下的国家在不高兴的时候,都是有力量可以和我们搞两下子的。有人说现代战争不在乎边境安全,导弹可以从地球那边打过来。我说这个不怕啊,你从那边打过来,我也可以从这边打过去。关键是边境要安全,边境不安全,领土被人家占领了,你打过去的基础在哪里呢?国家是以领土为基础的,你的领土不安全,就总是要留下无穷的忧患。
西部大开发,把边疆逐步建设好了,边疆人民安居乐业,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的条件就改善了。如果我们不搞西部开发,不繁荣边疆,我们的国防始终是有安全漏洞的。2000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是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以上说了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战略意义,实际上不止这些,比如还有事关东南沿海和全国发展大局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这个也是战略问题。中国内陆最大的珠江、长江、黄河三大水系,源头都在西部,西部的开发、建设搞不好,就是东部和整个国家的破坏源和污染源。我们兴义到广州读书的大学生,有人告诉我一个顺口溜:“君住珠江头,我住珠江尾,我的下水道,是你的饮用水。”这说明什么啊,环境生态是一盘棋,而且西部是控制性源头。就中国的民富国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讲,如果不搞西部大开发,中国要建立统一大市场、搞好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以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等这些大事,最终会一件都做不好。
最近几年有一些怪论和怪想,第一种怪论和怪想是怀疑西部大开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个别经济学家认为投资西部是一种非理性和违背市场原则的行为,他们说按照经济学原理,同等资金投入东部的效率和效益都要比投入西部高得多,因此开发西部不合算。第二种怪论和怪想是怀疑和担心今后国家会放松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国家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一下子变成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之后的东部经济“第四增长极”。不少专家学者和国家公务员对东北振兴的热情忽然高涨起来,有的学者甚至公开提出:西部大开发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加之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在短期内不明显,于是“国家现在淡化西部大开发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风压倒了西部大开发的西风”、“政策变化太快了”之类的议论就流传开来,给人们带来不安。
从全局战略来讲,这些怀疑和担心是没有充分理解和的战略意图。、确定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百年工程和伟大战略,既然是战略,就不是可以朝令夕改的。、始终从战略高度上来看待西部大开发,绝不是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2004年温家宝总理就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全国发展是互动的一盘棋啊,怎么能把它分开来看呢?《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五篇就讲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第十九章第一节的标题就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用词都跟五年前一模一样。《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它的顺序是: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第二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第三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第四节“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第五节“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大家看,在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规划纲要中,西部大开发是排在首位的,而且最后的“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也是关系到西部大开发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