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认识你的邻居|大象公会

11-03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你为什么不认识你的邻居|大象公会

为什么中国城市居民互相隔绝,连常年相邻者的名字都无法叫出?我们是否注定只能如此孤独?


文|伍雩


你的邻居姓什么?做什么工作?


多数中国大城市居民都回答不出。在一般的居住小区里,「不着火不见面、不漏水不相识」已普遍成为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


▍2006 年春晚,讲述因邻里互不认识而引发的一系列误会的小品《邻居》


乍看上去,这似乎是现代化大都市的固有弊病,如纽约、伦敦、巴黎等都是流行文化中冷漠大都市的象征,与小地方密切温暖的社会关系构成鲜明对比。


然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城市社区似乎还是要冷酷得多——正如影视作品反映的那样,在欧美国家,社区中来了新邻居,大家总会互赠糕点甜品,路上见面笑脸相迎,还会定期举办聚会联络感情。


▍生活大爆炸第一集,Penny 搬来后主动和邻居打招呼,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绝望的主妇》中,主妇们是邻居,也是闺蜜



▍印度也是一样,无论是在贫民窟还是在高端社区,《起跑线》中的主角一家始终和邻居们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关系。


为什么中国的都市居民之间如此隔绝,即使相遇于高层电梯,也只能在漫长的沉默里保持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我家小区中,人民如潮涌


事实上,从规划的角度看,今天的商品房小区所贯彻的「邻里单元」观念,本来也是从美国引进而来,一度也是 20 年代至 90 年代美国小镇的设计模板,并未让人们的生活淡漠到今天北上广的地步。


▍1929 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了「邻里单元」(Neibourghhood Unit)模型,邻里单元的核心思想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家庭生活,以一个小学的合理规模来控制社区人口规模,一般在 1000 户左右


▍今天的中国小区和老式的单位大院,都是「邻里单元」规划思想的不同实践形式


为什么在中国,生活在这种社区里的居民总是老死不相往来?


答案在于尺度和规模——中国小区里住的人太多,而给他们交往的空间少之又少。



中国的小区规划,除了学习美国「邻里单元」,也吸收了苏联的「大街坊」思想,从而奠定了中国式宽马路、稀路网的城市交通结构。


根据道路设计规范,中国的城市主干道间距一般为 800-1200 米,路幅宽度普遍在 60 米以上。


如此大尺度的道路系统极不利于人际交往,使得小区外的街道无法成为「城市的神经网络」,反而更像是社区生活的隔离墙。


▍简·雅各布斯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和街道上的各种小店铺,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从而增强街道的安全感


即使是小区内的道路,由于没什么小店铺和公共服务设施,多数生活设施都在小区之外,人们通常也只会匆匆走过,不会停留。


因此,无论小区内外,道路(Road)都空有交通功能,并不具备街道(Street)的公共交往功能,如所谓「街道眼」,在封闭的中国小区根本无从谈起。


「街道眼」指邻里间可以从日常的相互照面中区分熟人和陌生人,潜在的「坏人」一旦出现,便会感到来自邻居的目光监督


更要命的是,在巨大而稀疏的主干道之间,难免包围着过于巨大的居民区,居住人口因此远超规划学界眼中的合理范围。


在「邻里单元」模型中,以一所小学服务的规模确定的理想人口是 1000 户左右。而实际上,美国的社区规模更小,平均在 300 户左右。


中国的人口密度有很大不同,小区建设普遍以高密度高层住宅住宅为主,一般 10 公顷左右的小区,会住上 3000-5000户,居民之间连「脸熟」的关系都无法确立,更不可能建立有安全感和认同感的社区。


▍虽然平面形态相近,但是中国小区的高楼和美式小镇容纳的人口数量有本质的区别


不过,中国居民区的基本格局已经定形,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否注定要彼此隔离,没有彼此连接的指望?


在哪里相遇相识相互琢磨


不幸的是,邻里间的情况可能确实如此。


除了人口众多,中国小区还普遍是「门禁社区」,物业管理公司通过门禁保护住户的私有财产,阻止小区内的环境和设施不会被外人「搭便车」。


这种模式下,职业物业管理的服务进一步取代了邻里互助的需要,松弛了邻里关系。


▍相比于美国约 6% 的家庭居住在门禁社区,中国目前 80% 以上的城市新建社区都采取了这种管理模式


此外,人群内部的「同质度」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根据霍曼斯的情感-互动假设, 互动的基础是友爱、尊敬、同情和相互喜欢的情感。越是同质性人群多的小区,越会促进互动,进而有助于形成邻里网络。


而大城市的高流动性,加上巨大的小区规模,显然不利于邻里关系的建设——既不稳定又严重异质化的邻居,互相认识交往的概率自然大大降低。


▍虽然有阶层隔离的嫌疑,但是美国在郊区化的过程中基本是按照收入水平区分空间,因而同住区的居民更容易志趣相投。


不过,「社区」并非必然要重合于居住区,更不必局限于邻里,尤其是在人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大城市中。




标签: # 中国 # 邻里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