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是帝国衰落前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由贸易与贸易壁垒,是一对孪生兄弟,从资本主义萌芽到繁荣阶段,这对孪生兄弟就是各国贸易摩擦起因。
18世纪到20世纪初(一战期间),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是大英帝国,当帝国走向衰败时,为了挽救这种趋势,英国祭出了贸易保守主义。
为了尽早接过全球贸易主导权,美国则举起了自由贸易这面大旗,不断敲打英国身上的贸易保护主义龟壳。
冥冥中,仿佛真的轮回这种事。现在,轮到美国死死抓贸易保护主义这根救命稻草,拼尽全力抵住门板,在外面用力踹门的变成了中国。
英美两国,都是在具有一定贸易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了贸易保护主义,但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最终还是沉没在英吉利海峡,沦为泛泛之辈。
贸易观
国际贸易出现前,市场还是最原始概念,所谓市场就是集市,人们出于本能需求聚集在某处,进行消费品交换,英国从12世纪到18世纪这段时间,所谓市场就是农产品市场,所谓价格波动就是粮食价格起伏。
古代中国亦是这种市场经济状态,与英国,法国一样,农产品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出现了第三者,他们就是商人。
中国古代,商人虽然拥有经济地位,但社会地位相当低下。
英国,法国的商人地位比中国更低,称之为“獾”,到16世纪,商人的社会地位还不如妓女。1563年,英国《国会法案》限定经商者条件:
一,三位地方治安官的批准。
二,必须已婚
三,必须是户主
四,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上
五,在经商地居住时间不得少于三年。
可见原来经商者的信用度,但有一群人却打造了欧洲商业网络,促进了国家间贸易事业,这就是犹太人。
对商人的歧视以及对异教徒的憎恨,犹太人在欧洲基督教国家内的声誉可想而知。犹太人在经商同时,还操纵欧洲的信贷和银行,不过,本文不是说犹太人历史,略过。
国际贸易产生后,出现了国与国之间贸易盈亏问题,在欧洲特别严重,中国几乎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直到鸦片战争之前,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金银源源不断流入,商品源源不断输出
聪明的知识分子最先发现了国际贸易奥妙,1549年,剑桥大学副校长,英国枢密院顾问托马斯.史密斯在《论英格兰公共福利》一书写到:
“我们应始终注意,与外国人做生意,买进不能超过卖出”。
根据这个理论,英国要求所有在境外英国商人的国外销售所得,必须以金银形式带回国内。而在英国经商的外国人,离开英国前,必须将他们的金银用于购买英国商品,才能离开。
然而,随着贸易,结算,劳动力流动,资本进出,国际支付,债务清算等领域出现,古老而简单的奥妙,显然跟不上时代节奏。
重商主义理论取代了简单的金银观念,但本质没有变化,只是功能和手段复杂化了。
从1700年开始,英国与法国互相指责对方占了自己贸易便宜,各有各的算法,英国人认为法国葡萄酒大量进入,会使英国破产,1713年6月18日,英国国会以195票对185票否决与法国的自由贸易协定。
英国民众在伦敦张灯结彩,庆祝法国佬的商品滚蛋,也就是说,贸易保护主义与民粹主义一直是紧密相伴的。
中国一些亲西方知识分子,可耻地指责中国闭关自锁导致鸦片战争,他们根本不顾18世纪全世界的贸易客观条件和思想状态。中国人什么时候会为了不买某国葡萄酒而张灯结彩?为侵略者洗地是不道德的。
四十年之后(1753年),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从全欧高度指出,贸易保护最终不利于英国商品输出,因为法国同样会报复英国。
工业革命后,英国制造业雄霸一方,休谟的观点得到认可。美洲殖民地的黄金白银不断通过西班牙人流入欧洲,金银不再是最大的问题。
殖民和贸易成为大英帝国经济腾飞的两支翅膀,殖民靠的是现代化武器的屠杀,贸易靠的是高效的工业制造能力。
所以英国一进入19世纪,就大力主张贸易自由,它恨不得全世界都拆除贸易壁垒,让英国货自由进入。
称霸全球
在东方,除了中国,印度在贸易上对欧洲也是有着顺差优势,但从1730左右,印度贸易收支被逆转,印度经济解体,接着英国用枪与炮以及安插在印度王公身边的顾问们,彻底殖民了这片土地。
印度沦为英国产品甚至纺织品的倾销地,同时作为提供原材料的殖民地,印度几乎为英国奉献了二百年。
接着,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最初是想用印度棉花作为工具,但中国不但自产棉花,还拥棉花定价权。
1780年,英国终于发现一件能给中国带来致命打击的武器---鸦片。
黑的进来,白的出去。
到了1820年,中英贸易也开始逆转,中国想以关门方式阻止鸦片进入,英国使用了武力。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整整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949年,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自由的新中国。
20世纪初,面对着德国,美国等工业国咄咄逼人的贸易进攻,英国制造业优势不断萎缩,美国则爆发力强劲,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英国悄悄收起了手中自由贸易大旗,一战期间走上了贸易保护之路。
1915年,议会通过了《马克凯恩》法案,定出了33.333333%的关税率,以保护它的汽车工业。美国,德国说你不能这样,英国不管。
1921年,议会又通过了《保护工业部门法案》,对进口的精密仪器,化学品,金属制品课征50%关税。
1923年,通过《进口关税法案》,至此,英国完全脱离了自由贸易原则,变成了一个贸易保护主义者。
英国主要收入从全球贸易变成了关税课征,无可救药滑向堕落。
权力交接
大英帝国衰败的根本原因:
一,工业垄断地位丧失。
二,英镑结算的金融主导地位丧失。
三,殖民地不断独立。
虽然英国这种措施,延缓了美国在贸易上的进攻节奏,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被取代的命运。
曾经所向无敌的造船业,铁路设备,纺织品全球份额,一跌再跌,1900年,英国纺织品占全球贸易量33%,1950年,只剩17%不到,二战创伤恢复后,还在不断下降,因为对手太强了。
除了将贸易阵地收缩在英联邦之内,英国无计可施。
不过,英国那时在汽车和飞机制造上还有很大优势,1950年英国汽车国际市场占比51%,飞机也大大超过美国,并向美国出口。
短短三年,英国汽车就降到38%,美国升到30%,西德追到15%,再看今天汽车市场,几乎就是美德日三家天下,英国顶多算个配角。
飞机,50年代后,尽是负面舆论,1958年2月6日,参加完欧洲冠军杯的曼联球员,他们乘坐的“大使”飞机,在慕尼黑机场起飞后坠毁,死伤惨重。美国大造舆论,攻击英国飞机安全性。
1968年7月3日,伦敦希思罗机场,又一架“大使”坠机。
1972年,英欧航空公司548航班,这架三叉戟坠毁在米德尔塞克斯,机上人员无一幸存。
就是这么巧,美国波音公司在六十年代全力转型民用客机制造,今天,哪里还有英国飞机市场?英国现在只能靠技术优势,做尖端零件业务,整机也不造了。
英联邦小圈子也被美国攻破, 加拿大叛变投入美国怀抱。
美国猛攻英国两个最后的贸易堡垒:
一,帝国特惠制(只对英联邦国家实施关税特惠)
二,英镑区。
美国举起三面红旗:自由贸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
当美国打造国际贸易和关税总协定体系时,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把自己彻底孤立起来。规则制定权,落到了美国人手里。
英国最后出路就是跟苏联,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但是这是触犯资本主义天条的行为。
1953年7月,英国工商代表团在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杰克·佩里率领下,绕道香港来到北京,跟中国签订三千万英镑贸易协定,中国想签的金额是一亿五千万英镑,但英国不敢。(照片是六十年代的)
美国舆论造谣这些人将被中国扣押,回去后,又诬蔑这些人是中国间谍,杰克·佩里上了FBI黑名单,被禁止入境美国。
1954年7月,中国贸易代表团前往伦敦,商谈中英贸易问题。
问题出在政治上,美国极力反对英国与中国接触,因为这意味封锁中国政策会出现缺口。
这样导致了一个古怪局面,愿意与中国贸易的英国企业,得不到英国颁发的许可证。
在中国代表团抵达伦敦后,英国贸易大臣桑尼克罗夫特飞往华盛顿,想说服美国同意英国与中国贸易。
无论从夺取贸易主导权,还是从封杀新中国来说,美国怎么可能同意英国在政治上脱离反共体系?
英国衰落无可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挽救英国,并且沦为美国附庸。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英美两国实力,此消彼长的必然结果。
六十年之后,美国却在扮演英国演过的角色。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真不知,今夕何夕?
历史会按着自己规律发展。美国的贸易壁垒,无非只是投入历史长河里的小石块,虽然会激起几朵水花,但终归还是徒劳的。
杰斐逊当年就想把美国打造成一个农业国家,田野牧歌,鸟语花香,特朗普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