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鼻 渊

11-01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急 鼻 渊

急  鼻  渊
  [概述]
  概念  鼻渊,以鼻塞,流脓涕,头痛,不闻香臭为主要症状。因脓涕自上而下不断:
渗流,故又有。脑崩”、“脑漏”、“脑渗”、“脑泻”之称。本病类似于急性鼻窦炎。
  急鼻渊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多见于肺、脾、胆之病变,多因受凉受湿一
或过度疲劳之后,为外邪侵袭而致病。急鼻渊如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则可转变为慢’
鼻渊。本病无季节性,自儿童至老人均可发病,以青少年较为多见。

  [病因病机]
  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交会处,鼻又为一身血脉所经,故鼻与脏腑经络有
着密切的联系。急鼻渊,在外虽表现于鼻,但却反映了体内脏腑、经络的病变。临床上,
多由于素体偏弱,加上生活起居失常,寒暖不调,受凉受湿或过度疲劳之后,外邪侵袭
引起肺、脾、胆之病变而发病。病属实证热证,现分述如下:
  一、外感邪毒.肺经热盛  多为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若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
风热上侵,首先犯肺,肺热壅盛,清肃失降,则邪热循经蒸灼鼻窦。若腠理疏松,风寒
之邪从皮毛而入,内犯于肺,久而化热.肺经郁热不散,肺失肃降,亦可致邪热上蒸鼻
窦而为病。

’  二、肝胆火热,蒸灼鼻鼻  胆为中精乏府.、其性刚烈.其病理变化多为火热上亢.
若平素嗜酒厚味.湿热蕴积;或因情志不邈,肝失疏泄;或肺热壅盛,内传肺胆,,则致
肝胆热盛,火热之邪循经上灼鼻窦,而致鼻渊流浊涕不止。
  三,温热困脾.浊荫不降  湿热之邪内犯,伤及脾胃/脾胃为湿热困郁.运化失常,
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之邪停聚鼻窦而为病。。另方面,、湿热困郁脾肾.;亦可聚湿成
痰.影响于肺.热邪壅阻于肺而为病。
  [临床诊断] 
  症状:鼻塞较甚,不闻香臭,鼻涕黄浊而量多;或涕中带血丝,鼻涕腥臭,头痛较
剧,其状痛苦难忍.或前额头痛,.或枕后头痛,或双侧太阳穴,痛。全身并见恶寒发热,
或但发热而不恶寒,烦躁不适,口干欲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胃纳欠佳等。
  检查:鼻窍肌膜红赤肿胀,尤以鼻腔上段,如中鼻甲,中鼻遣及嗅裂等处为明显。
中鼻遗或嗅沟处有脓涕流出,鼻底亦可见脓涕积留。前额或面部可有压痛。X线照片可
,见卖内粘膜增厚;透光度差;甚而浑浊,如窦内出现液平面,则表示窦内有积脓。
.,  鉴别诊断。急鼻渊应注意与伤风鼻塞相鉴别。伤风鼻塞,病程一股不超过2周,初
起鼻塞、喷嚏,鼻流清涕。鼻涕由清稀转为粘黄,由多茎少而消失,鼻窍肌膜虽见红肿.
但中鼻道及嗅沟并无脓涕; 
  [辨证论治] 
‘  一、辨证 
  1.外感邪毒,肺经热盛 
  证侯:鼻流多量粘涕,其色或黄或白,鼻塞较重,嗅觉减退,鼻甲肿胀红赤.鼻道
可见脓涕,全身并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多,1:3干欲饮,舌质红,苔薄白或微
黄,脉浮数或浮滑数。 
  病机分析:此型病者多见于病之初起,因肺经素有痰热,复受风热外邪的侵袭或感
受风寒,久而化热,以致肺经郁热,清肃失常,邪热循经上灼鼻窍,故鼻甲肿胀红赤而
鼻塞.邪热煎炼津液化为痰涕,则鼻涕黄白,浊涕粘稠而量多。由于外邪侵袭,皮毛闭
塞,肺气不能宣通,则可出现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咳嗽等外感表证。口干,舌质红,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数,均为外邪袭肺,肺经有热之证。 
  一2.肝胆火热,蒸灼鼻窍 
  一  证候: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或带血丝,有腥臭味,鼻塞重而持续,嗅觉消失,头
痛剧烈,患者或为前额目锐眦疼痛,或为头额两侧疼痛,、痛苦难忍.鼻甲肿胀红赤较甚。
全身并见发热.口苦咽干,面赤目眩,或有耳鸣耳聋,烦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
尖边红或舌质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或弦滑数。
。  病机分析:胆为刚脏,易化热化火厂若平素饮酒厚味,湿热蕴积,、或邪热壅盛;内
伤千胆,犯及于肝,则湿热之邪蕴蒸于肝胆,而成热盛气分之证。如肝胆火热上逆,火
热壅盛,故鼻窍肌膜红赤较甚。胆火盛.热蒸津液,则涕黄稠如脓。火热灼伤脉络,故涕
中带血。火热灼伤鼻窍肌膜,化腐生脓,一故脓涕秽臭。头为谱阳乏会,、胆为春升少阳之
气;与厥阴为表里,而上属于脑,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目锐眦,并行于人身之两侧,若
肝胆火热,.真暴逆上冲于脑,则使头痛剧芜,、尤以双侧额部及前额力甚,目锐眦疼痛。面
赤目眩,耳鸣耳聋,烦躁,舌尖边红或舌质红,口苦咽干等症状均为肝胆气分热盎之证。

  3.湿热困脾.浊阴不降
  证侯;鼻涕黄浊而量多.涓涓流出,或涕带臭味.鼻塞重,嗅觉消失,鼻内红肿胀
痛,以肿胀为甚,鼻道见脓涕。全身并见头痛剧烈.头重胀不适.肢体困倦,食欲不振,
脘腹胀满,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
  病机分析;脾性喜燥恶湿,若湿热之邪内犯,伤及脾胃,脾胃为湿热郁困,脾不化
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浊之邪停聚鼻窦,湿热盛,则涕稠而量多,故浊涕涓涓流
出。湿热之邪蒸灼鼻窦,则浊涕化腐秽臭。头力诸阳之会,若湿热之邪上犯于脑,则头痛
头重。此外.肢体困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均
为脾经湿热之证。
  :、治疗
  1.外感邪毒,肺经热盛  .
  治则:清肺散热,宣通肺窍。
  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宣肺祛痰;苍耳子散为宣
通鼻窍,治疗鼻渊之要药q因此,两方合用以加强银翘散之疏风散热之功,使肺气得清.
鼻窍得通。若患者头痛且胀,鼻涕多而黄浊,乃风热挟湿之候,可选加冬瓜仁。车前
子、地肤子等以清热利湿;若咳嗽痰多者,可选加杏仁。前胡、萎仁、贝母等清热止咳
化痰之品。  .
  2.肝胆火热,蒸灼鼻窍
  治则:泻肝胆热,利湿通窍。  ,
  方药: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加减,配合奇授藿香丸。龙胆泻肝汤为治疗肝胆经实火
湿热之主方,配合奇授藿香丸,以加强除胆热之:勺,又能芳香行气,辟浊化湿:若热甚
者,应去干地、当归,选加羚羊角、夏枯草、菊花,以加强清肝泻热之功j若体质壮实.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以釜底抽薪.泻热通便。 
  3。湿热困脾.浊阴不降 
  治则。清脾泻热,化浊通窍。 
  方药:以甘露消毒丹为主方。方中以滑石、绵茵陈、木通清热利湿.引湿热之邪从
小便而出:黄芩清热燥湿;连翘清热解毒;贝母、射干除湿散结.利湿排脓;石菖蒲、
白蔻仁、藿香、薄荷芳香化浊,行气悦脾。诸药配合,芳香化浊;利湿清热,气机调和
则鼻窍通利。  .
  急鼻渊的治疗,除按上述辨证用药外,可按病情加减用药。’若头痛剧烈者,可根据
头痛部位,适当选用清利头目而止痛的药物,如巅顶痛用藁本;前额眉梭骨痛用白芷、
蔓荆子;后枕疼痛及颈项背痛用葛根;双侧颞部疼痛用柴胡。鼻涕黄浊而量多,则可配
加冬瓜仁,生苡仁、瓜蒌仁、地肤子、马勃、鱼腥草、花粉,皂角刺.  以加强清热利湿
排脓之功。耳鸣耳聋较甚,则可加入芳香通窍的药物,如石菖蒲、佩兰、香薷等。咳嗽
痰多者,则加北杏、桔梗、瓜蒌匕等以化痰止咳。
  (一)外治法  包括吹鼻法、滴鼻法
  1.吹鼻  可选用瓜蒂散、清脑散、茶叶黄柏粉、冰连散等吹鼻内,每日3~4次,
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芳香通鼻窍。  、
  2.滴鼻  用清热解毒,芳香通窍的滴鼻药。可用滴鼻灵、葱白滴鼻液、25%牡丹皮

液滴鼻,每曰3~4次。  、  .
  (二)针刺疗法  以取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为主。并局部与
远端穴位相结合,辨证取穴。每次各选1-2穴,每天针刺1次,5~7天为一疗程。毫针
刺用泻法。
  主穴:巨戮、四白、迎香、风池、印堂。
  配穴:合谷、列缺、足三里。阳陵泉等。  .
  巨戮、四白、迎香均位于鼻旁,印堂位于督脉而近鼻部,故可通鼻窍而清邪热;风
池有解热、止痛,通窍之功;合谷、列缺则可祛风邪,宣肺气,通鼻窍;泻阳陵泉可疏
泄肝胆,清化湿热;泻足三里则可导阳明之热下行,并有利湿通窍的作用。此外.可根
据头痛的部位配取穴位,如前额眉棱骨痛,取攒竹、上星、印堂;双侧颞部头痛,取太
阳穴;枕后头痛取风池、风府。  ’
  (三)其他疗法  药液薰洗法:可用煎煮之内服中药,翻渣再煎.用再煎之药液作局
部穴位热敷,或药渣用布包裹,作穴位热敷。可热敷印堂穴、阳白穴。有通畅气血,祛
邪外出.宣通鼻窍的作用。
  (四)民间疗法
  1.青茶叶2克,加水1碗,煎后加蜂蜜l汤匙,徐徐服,每日2~3次。茶叶味苦
性寒,有解毒,除热,利湿之功,蜂蜜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2.冬瓜仁6。克,芦根30克,水煎,早晚分服。有清热利湿排脓的功效。
  3.用夏枯草15克,菊花9克,水煎服,每日3次。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窍.清利
头目的作用。
  4.。丝瓜藤近根处3~5尺,烧灰存性为末,每服10克,用黄酒调服。
  [转归及预后]  .  .
  急鼻渊如能及时得到恰当治疗,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彻底,迁延日久,可转变为慢
鼻渊。急鼻渊如因脓涕下流咽部,可引起风热喉痹、风热乳蛾等。如患急鼻渊,擤鼻方
法不当,则可引起耳胀耳闭或脓耳。急鼻渊治疗不当,邪毒传入于脑,蒙蔽心窍,则可
出现热入心包之危重症侯。
  [预防及护理]
  1。及时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以防止并发急鼻渊。
  2.平时注意生活起居有节,衣着适宜.避免受冷受湿,过度疲劳,预防感冒。
  3。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  、
  .  4.鼻腔有脓涕时,忌用力擤鼻,而应及早用通窍的药物滴鼻,以宣通鼻窍,使脓涕
  外流。
  5.戒除烟酒嗜好,忌食辛辣燥热之品.饮食宜清淡。

标签: # 湿热 # 肝胆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