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话鬼
上礼拜七夕过(啪)得还好吗?有没有freestyle?
大家想过嘛,为什么鬼月里凭空出来一个“情人节”呢?
我不晓得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原本不知道鬼节有三个:清明、中元、寒衣(十月一日),也不知道整个七月都是鬼月。据说农历七月一号开始,阎王打开鬼门,地府的孤魂野鬼将会在人间深度游一个月,直到七月底关鬼门之前才回去。
今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半,大名:中元节,曾用名:盂兰盆节,诨名:鬼节。为了应景,想跟大家聊聊鬼话题。
1
什么是鬼?有何特长?家住何方?上级领导是谁?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万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礼记》
这么一看,鬼大约就是亡灵。鬼有什么特长?首先,厉鬼可以害人。《左传》中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要化解厉鬼害人,就得找到安置他们的地方,“鬼有所归,乃不为厉。”
其次,鬼能赏善罚恶。《墨子.明鬼》:“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那么鬼住哪儿呢?有四环五环学区房的讲究吗?先秦的时候,关于鬼到底住哪,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说住在黄泉的:郑庄公恨他妈偏心,帮着弟弟造反,就对他妈武姜说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就是我再也不要见到你,咱俩死了以后变鬼,上黄泉再见吧。后来大臣颖叔考居中调和庄公母子关系,“掘地及泉”,在地底下挖了个能看见地下水的坑洞,让他们娘俩见面和好。
先秦另外一种说法,是讲鬼魂住在幽都。《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那幽都又在哪儿?《山海经》里也提到幽都,貌似是在山里,跟昆仑山关系还非同一般。《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山海经.西山经》:“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鹯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
幽都的鬼,上头是有领导的。《楚辞.招魂》里说,管理幽都鬼魂的是个叫土伯的神,凶得很。东汉王充《论衡.订鬼》引用《山海经》的内容,沧海之中的一座山上,有一棵宇宙无敌超级大桃木,它的枝叶间东北方向,就是万鬼出入的鬼门所在。管理万鬼的是两个神仙,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人的画像,据说可以屏蔽恶鬼,人们争相贴在门上,从此两个鬼boss成了门神。这个门神的传说可比秦琼、尉迟敬德要早多了。
电影小门神中的形象
此外,除了黄泉啦、幽都啦、海中桃木的鬼门啦,鬼魂还爱往泰山跑。《博物志》载:“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顾炎武《日知录》里也考证过“泰山治鬼”的由来,这个讲法汉代就有了,魏晋以后进行了演绎。“泰山府君”做为天帝之孙,在大名鼎鼎的“阎罗王”出现前,是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道教在尊奉泰山的时候,吸收了这种信仰,后来随着泰山封禅次数的增多,泰山府君的地位水涨船高,改称东岳大帝,掌管人间善恶,审理阴府是非。
佛教传入以后,为了让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就借助本土道教和儒家信仰的概念,说我们佛教里的鬼啊,住在地狱里,地狱呢就在泰山这里。三国时代的番僧支谦,译《八吉样神咒经》时就言之凿凿“泰山地狱俄鬼畜牲道。” 《佛说十八泥舉经》还将地狱分为十八层,每一层都形容得很恐怖。
道教一看,就你会借势,我不会么?魏晋南北朝时,道教也把佛教的地狱改造了一下,挪为己用。做人千万不要做恶啊,不然死后在地狱里万劫不复:“罪结九幽,谪役东岳幽执泰山地狱之中……长沦万劫,终天无解”。
五斗米道又吸收了一些古代巫术的内容,生生给鬼造了另外一个住处“丰都”,鬼boss又出了一位“丰都大帝”。阴司地府的一大根据地丰都,现在在重庆辖下。歪个楼,据说现在中国叫鬼门关的地方,居然有七个,分别在河北、河南、甘肃、云南、广西。加上原来的黄泉、幽都、昆仑、泰山、地狱、丰都,鬼难道跑来跑去不累嘛?
佛教看道教的点子不错,心想我不可以落下风,来一波反弹。有了,就说我们佛教的阎罗王,是住在丰都的,我们不光有铁腕阎罗王,还增加新的地狱高管——地藏菩萨,这个菩萨好啊,慈悲得很,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一定可以吸粉,浏览量十万加。
佛道之间斗来斗去,抄来抄去,今天你增加一点新内容博眼球,明天他蹭个热点吸粉。阎王和地狱的佛教概念和道教泰山府君、丰都大帝传说相结合,再搅拌一些“六道轮回”的内容,撒上“黄泉”、“幽都”、“地府”之类的点缀,最后加入奈何桥、孟婆汤、望乡台、牛头、马面、判官、黑白无常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汤料包,热气腾腾的地狱高汤出锅了。幽冥界的领导班子,实现了顺利换届,完成了权力交接。阎王成了最高主宰,泰山府君逐渐过气。
其实,很多人记住的是人间权力体系在幽冥界的镜像反映,以及善恶有报的观念。至于里边什么是佛教的内容,什么是道教的内容,普通人根本分不清。幽冥界的鬼魂与佛、道都搭界,也已自成一派。
2
幽冥界与人间的关系
幽冥界既然是人间权力体系的镜像反映,那么就跟人类似,有需求、有欲望、有弱点、有恐惧。比如爱财,“有钱能使鬼推磨”,比如有权力欲,“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比如渴望亲情,希望阳间子孙关心自己,给自己烧纸钱送寒衣,还有惧怕桃木、高僧大德等弱点。
鬼和活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到对方的地界旅游,这在各种志怪传奇里很常见。《西游记》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许配》,唐太宗李世民就去鬼门关走了一遭。袁枚《子不语》写了一个陕西刺史刘介石梦游地府的故事。
鬼和人的关系也不总是那么相安无事。除了前述的厉鬼害人的传说,活人因为迷信鬼,也会对自己的同类下手。宋朝时,荆湖南路、江南路、淮南路、两浙路等地以及荆湖北路的峡州、广南西路的邕州、广南东路的韶州都盛行杀人祭鬼的风俗。上述地方的乡村,乡人平时诱拐外乡生人,将之杀死祭鬼,诱拐不得就用自家奴仆,连奴仆都没有的话甚至用自己亲生孩子替代,脔割烹炮,备极惨酷。(原来不止广东人吃人)
由于杀人祭鬼风俗盛行,催生出了人口买卖的产业链,富有人家以钱募人求之,谓之采牲。有时候人贩子贩卖一个外乡人可得纯金五十两,富人杀死外乡人祭鬼也不会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迷信和暴利之下必然有人以身试法。凌迟处死、抄家连坐的重罚,也没能完全禁绝这种残忍的行为,一直到元朝,这些地区仍然有“采牲祭鬼”的事情发生。
很奇怪,佛教的地狱观和六道轮回的理论,在这些案例里看不到影响力。我个人浅薄的揣测,莫非是宋朝佛教的势力大不如前朝?
时至今日,鬼文化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港剧里经常出现“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台词,港片里的鬼片还出了不少佳作,香港人习惯在入住宾馆房间之前,先敲门跟房间里的鬼打招呼,等等等等。
3
七月半怎么成鬼节的?
“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熟,而祭其先祖先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董仲舒《春秋繁露》
第一个原因如上文,秋天的祭祀活动古已有之,秋收季节,以时令佳品祭祀祖先并祈祷荫蔽子孙。
第二个原因,佛教借助本土孝道观念,以目连救母的故事,推广盂兰盆节。“盂兰盆”为梵语音译,意思是“救倒悬”。《盂兰盆经》说:“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佛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盂兰盆会得到官方首肯和提倡的最早记载,是在南朝梁时,梁武帝萧衍以帝王身份设斋。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讲:“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这句话挺奇怪的,不单僧尼信众营盆供佛,道士也这么干。也就是说,道教的七月十五中元节那会还没有成型,至少相当不成气候,没几个人参加。因此不少人认为,道教的中元节,其实就是借(抄)鉴(袭)佛教的盂兰盆节。
要注意的是,梁朝时官方出面推广盂兰盆节,实际上这个节日应该更早就在民间形成了。佛教的影响力在南方蒸蒸日上,道教早就坐不住了,居然被外来和尚抢风头,抄也抄不过他们,不行,得掀起血雨腥风的骂战:“操你妈!我是你爸爸!”
“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右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
——南朝宋顾欢《夷夏论》
唐初,道教稍微扳回来一局,李唐皇室蹭老子的亲戚关系,道在佛先。但是很快,武则天上台以后改了规矩,佛在道先,盂兰盆节搞得兴师动众。初唐四杰的杨炯,还写了一篇富丽堂皇的《盂兰盆赋》拍马屁:“大周如意元年秋七月,圣神皇帝御洛城南门,会十方贤众,盖天子之孝也。”
后来唐玄宗把他奶奶的崇佛规矩稍稍压下去一头,但是盂兰盆节照样过。到唐代宗时,宫中盂兰盆节的场景被记录下来:“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又设高祖已下七圣神座,备幡节、龙伞、衣裳之制,各书尊号于幡上以识之,舁出内,陈于寺观。是日,排仪仗,百僚序立于光顺门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
敲黑板,代宗就是《大唐荣耀》里和景甜饰演的沈珍珠爱得死去活来的李俶。代宗之后的几个唐朝皇帝,都很重视盂兰盆节,象代宗和沈珍珠的儿子德宗,在盂兰盆节驾临章敬寺,并赋诗一首《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 。
唐宪宗、穆宗、懿宗都曾亲临安国寺的盂兰盆节佛事。就连唐武宗灭佛的会昌年间,民间盂兰盆会也照样热闹,404是没有出路的。
盂兰盆会盛行,道教肯定不甘心啊,于是炮制了一套说辞,道家有三元,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分别对应天地人“太上三官”。中元节是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也是地官赦罪之时。孤魂野鬼可在此日亨受人间祭祀,诵经可以普度孤魂,使他们得转世之机。
宋代以来,多位皇帝崇道,“中元”逐渐取代“盂兰盆”,成为孟秋望日的节日名称。除了祭祖功能以外,中元放河灯的习俗开始在宫廷出现。宋代官方在中元节,专门设道场为阵亡将士祭祀。说起来,祭祀阵亡将士的习俗先秦就有,比如《九歌.国殇》就是祭典楚国将士的。
《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记载的两宋中元节,热闹非凡。集市卖冥衣鞋帽腰带,卖转明菜花花、油饼、酸豏、沙豏、乳膏这类好吃的,可以观看《目连救母》杂剧,家家做盂兰盆,用麻谷窠儿祭祀祖宗报丰收,还用鸡冠花供养祖宗。官方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之道场。诸王妃嫔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
不单宋朝版图过中元节,契丹人、女真人也过。《辽史.礼志》:“七月十三日,夜,天子於宫西三十里卓帐宿焉。前期,备酒馔。翼日,诸军部落从者皆动蕃乐,饮宴至暮,乃归行宫,谓之迎节。十五中元,动汉乐,大宴。十六日昧爽,复往西方,随行诸军部落大噪三,谓之送节。”
《大金集礼》:“(金世宗)大定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奏请会宁府已起,盖祖庙元奉勅旨候工,毕委有司以时荐享。今拟每岁元日寒食节七月十五日,冬至八月二十八曰忌辰,以本府长官充献官,佐贰以下陪位,勅旨准行,仍设教坊所司,前期排办茶食、香茶、花果,至日供设酒馔,质明礼直官引献官,与陪位官方以下并公服入庙庭,诣面西位立俱再拜。”
明清的中元节俗,因为制灯技艺的发展,还是比较有看头的。《帝京岁时纪胜》说,清代京城内,禁中内监用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紫禁城外,小儿亦于是夕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内,青光荧荧,如磷火然。又以青蒿缚香烛数百,燃为星星灯。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门灯会,更尽乃归。
清代城市以外的农村,仍然和上古风俗一样,七月十五祭祀田神。《清嘉录.七月.斋田头》:“中元,农家祀田神,各具粉团、鸡黍、瓜蔬之属,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谓之斋田头……则是今之七月十五日之祀,犹古之秋社耳。”
盂兰盆节大约在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现在日本盂兰盆节有“迎祖灵”、“送祖灵”两大内容,时间以夏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心 ,少则四五天,多则十几天,个别地方长达一个月时间。受公历影响 ,有些地方的盂兰盆节在公历八九月份进行。
日本不少地方有跳盂兰盆舞的习俗,或者举办盂兰盆索的拔河活动。各家各户搭设“盆棚”用“桔梗”、“女郎花”、“盆饭”等供奉祖灵,同时也有放河灯的习惯。
根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中亚石国(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在唐宋时期也有七月半祭祖的习俗,大约是因为当时崇佛的缘故。赵汝适《诸蕃志》则说,交趾也过盂兰盆节。越南岱、侬族与我国壮族同源,岱、侬族中元节也称赦亡日,和壮族一样,中元节是岱、侬族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现在,越南的盂兰盆节普遍被称为盂兰盆报孝节,父母在世的人别红玫瑰,父母亡故的人别白玫瑰。
4
鬼节可不可以出门玩?
小时候听大人说,七月半晚上不要出门,小心被鬼抓去。现在知道了,七月半虽然是鬼节,但没说鬼节活人要跟坐牢似的啊。不但可以出门,花天酒地也是可以的,不信你们看张岱的《西湖七月半》。
楼船箫鼓,峨冠盛装,名娃闺秀,携及童娈,名妓闲僧,浅斟低唱,酒醉饭饱,呼群三五,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所以放心大胆去鬼混吧。
参考文献
陈俣霖,《“鬼节”:传统民俗的佛道因缘》姜群英,《汤和信俗:七月十五汤和节》胡孟圣,《“中元节”、“盆祭り”的文化蕴涵 —— 中日民间传统节日文化透视》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刘婷,《从盂兰盆节的演变看宋代佛教的社会化》马福贞,《“七月望”节俗的历史渊源与形态特征》南京市地名公共服务网,《真有鬼门关 宁波一古稀老人专门研究中国关名》牛蓁蓁,《“鬼”与Ghost ——观念差异与跨文化接受问题》覃肖华,《广西壮族与越南岱、侬族节日习俗文化比较研究》殷登国,《七月十五中元节——鬼月谈祭鬼与中国人的鬼怪关》樱井龙彦,《绳索上的“鬼”——日本“盂兰盆节”中被形象化的中国目连故事》曾雯雯,《汉唐之间中国冥界观的变化研究》张岱,《西湖七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