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去清宫剧的伪装,乾隆究竟是个什么货|文史宴
吾乃昊天|文
清高宗乾隆帝在电视剧里出现得特别多,被戏说得离本来面目可以说差了十万八千里。乾隆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之间的纠葛也为大家所熟知,体现了乾隆的颟顸自大与对世界规则改变的无知。但是本文把这些放在一边,专门讲述作为一个传统帝王来看的话,乾隆干了些啥。
清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在几乎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大清帝国入主中原以来的第三位皇帝,素以严苛之名著称的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暴病而亡,年仅五十八岁。
如同他众说纷纭的继位一般,雍正皇帝的突然去世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忌与联想,其中最为荒诞离奇的莫过于吕四娘飞剑取其首级,也有历史学家认为雍正帝死于服用丹药过度。对于整个帝国而言,比起皇帝的死因,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弥补随之而来的最高权力真空。
《大内群英》
作为“九龙夺嫡”的最终胜利者,雍正帝比历史上的大多数帝王都清楚地认识到皇室权力斗争对政治生态和政权稳定带来的破坏力有多么严重。为了避免自己这一代手足相残的悲剧重演,雍正元年八月,刚刚在帝位之争中胜出不久的雍正帝亲笔写下了传位密诏,以备不测。
作为参与(至少是知道)了雍正帝立储全过程的亲信,两朝老臣张廷玉最先冷静了下来。在他的指挥下,太监们在“正大光明”匾后找到了大行皇帝的传位诏书。诏曰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人品贵重,圣祖于诸孙之中最爱,立为皇太子,继承大统。
年仅二十五岁的弘历就在这样突然的情况下,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最高权力。即使他早已猜到自己这个深得康熙宠爱的孙子必定会成为父亲选定的继承人,但父亲在突如其来的情况下骤然撒手人寰,依然让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在中年继承皇位的弘历措手不及。据张廷玉后来回忆,弘历在得知自己成为皇位继承人后,伏地痛哭,久不能起。
《戏说乾隆》里的乾隆
毫不夸张的说,乾隆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幸运的帝王之一。不仅拥有历代帝王中最漫长的寿命(89岁),还是事实上统治中华时间最长的君主(算上当太上皇的那几年,超过祖父康熙),更不用说他接手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历经雍正皇帝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满清王朝在中原已然站稳脚跟。
但是事实上,满清强盛的外表下隐藏着各种危机。雍正帝的铁腕新政虽然表面上暂时缓和了康熙晚年的社会矛盾,却也造成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他在位时对待百官的严苛和对待功臣、兄弟的决绝,让整个官场笼罩在变幻莫测的恐怖乌云之下,激起了几乎整个士大夫阶级的反感与厌恶。
更为讽刺的是,雍正帝一生击败了自己的所有兄弟夺得皇位,又清算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两大权臣,可到了执政末年,他亲手提拔的张廷玉、鄂尔泰两位重臣又开始了新的党争,到乾隆继位后竟发展为朝中满汉官员之争。雍正在西北战事上的决策失误,也促使蒙古准噶尔部在新疆东山再起。
对先帝执政期间的种种问题,乾隆帝心知肚明。和雍正对康熙一样,乾隆对雍正的许多做法并不赞同,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雍正王朝》里的雍正
所以尽管在大行皇帝的丧期,弘历表现的礼数周全又不失悲痛,但从脱下孝服的那一刻开始,乾隆开始迫不及待地改变父亲生前的所作所为。禁献祥瑞,诛杀曾静,驱逐方士,只不过是这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与雍正的刻薄严厉相反,即位之初的乾隆提倡以“仁义”治理国家,不光雍正朝时惨遭迫害的皇室宗亲重入宗碟,就连一大批狱中待罪的官员也得以减罪开释。一时间,雍正年间官场上十三年如一日的高压统治大大缓解,新皇帝“宽仁天子”的美名传遍朝野。
如果这一切继续下去,乾隆或许会跟他所推崇的汉文帝、宋仁宗有几分相似。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乾隆初期的宽仁之举,只是一个刚登上权力顶峰的政治新手为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收买人心的惯用伎俩。一旦度过了熟悉权力运作的实习期,乾隆血液中来自雍正帝阴鸷、多疑、严酷的基因开始不受遏制的增长,最终让他变成了一头冷血的政治动物。
最先领教到皇帝转变的,是雍正帝留下的两位顾命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
《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
鄂尔泰是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年间入仕,雍正即位后大加重用,先被提拔为云贵总督,主持了改土归流的集权改革,最终成为雍正末年的首辅大臣;张廷玉更是在康熙帝在位时就深得器重,雍正登基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被雍正帝称赞为“第一宣力大臣”。为了表彰两位忠心耿耿的宠臣,雍正生前留下遗命,鄂尔泰、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并称“朕可保其始终不渝”。
虽都是雍正的心腹,鄂尔泰和张廷玉的关系却很是紧张。资历深厚的张廷玉瞧不上后来居上的鄂尔泰,而满洲贵族出身,又在改土归流中立有大功的鄂尔泰也认为张廷玉并无卓越政绩,靠着资格老和皇上的恩宠才有今日的高位。雍正死后,朝中官员多攀附于鄂尔泰或张廷玉门下(附张者多汉臣,附鄂者多满臣),满汉朋党之争雏现。
接受过系统帝王教育的乾隆,清楚地了解朋党对皇权造成的威胁,即位之初出于政治需要,他对两位老臣都表现得极为敬重,每逢大事都要与之商议后再做决定。随着皇位日益坐稳,乾隆便毫不留情的卸下伪装,对鄂张二人下手。
乾隆五年,乾隆帝下诏公开历数鄂尔泰为臣不谨之处,令全体臣工引以为戒。并批评鄂尔泰“缜密之处不如张廷玉”。次年,乾隆又借故鄂尔泰趁皇帝出巡期间处置与自己不睦的汉臣黄廷桂,痛斥鄂尔泰假公济私,党同伐异,先后处置了数名鄂党官员。鄂党因此大受打击,势头大减,鄂尔泰本人则于乾隆十年病逝,避免了和政治对手张廷玉那样晚节不保的结局。
鄂尔泰死后,乾隆又把矛头对准了汉臣领袖张廷玉。乾隆十三年,乾隆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富察氏在出巡途中病逝。翰林院在撰写祭文时,因为在祭文中用了“泉台”二字被认为不足以显示皇后身份的尊贵,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的乾隆大发雷霆,将张廷玉为首的翰林院官员全部罚俸一年。
面对乾隆的咄咄逼人,张廷玉不得不自请退休以求安度晚年。可惜事情迫害并没有随着张廷玉离开政治舞台而终止。退休后的张廷玉因为担心是否还能保有死后配享太庙的荣誉而求证于皇帝,这让本来就对张廷玉心怀不满的乾隆勃然大怒,先后剥夺了张廷玉的爵位和配享太庙的资格,又借张的亲家隐瞒母丧之事,收回了三代皇帝对张家的所有赏赐,还顺带抄了张廷玉的家。
为爱新觉罗效忠半个世纪的张廷玉,在乾隆接二连三的打压下,身败名裂,党羽散尽,于乾隆二十年,惨淡离世(张廷玉死后,乾隆念在他三朝老臣的身份,勉强同意恢复他配享太庙的待遇)。
随着鄂党,张党相继垮台,乾隆初年鄂、张二相秉持国政,门下士子争相依附的局面不复存在。乾隆帝彻底摆脱了雍正旧臣的制约,独揽了大清的最高权力。
如果说对前朝遗老的清算还只是君王集权的必要手段,那么乾隆之后的所作所为无疑将他性格中的黑暗面暴露无遗。
乾隆二十二年,历经康、雍、乾三代人的努力,为患西北数十年的准噶尔部终于被彻底平息,在清统治中前期,准噶尔给满清带来的威胁丝毫不亚于匈奴之于两汉,突厥之于盛唐,也许正是准噶尔的强大给清朝皇帝造成了心理阴影,在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后,心有余悸的乾隆竟命令清军对已经投降的准噶尔部进行种族灭绝。
郎世宁绘
准噶尔溃灭的鄂垒扎拉图之战
对清军来说,大屠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入主中原之际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已经让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汉人血流成河,现在这支沾满鲜血的军队,又把屠刀挥向了同为少数民族的准葛尔。
大屠杀让除杜尔伯特部(因准噶尔内讧时忠于清廷而幸免于难)外的整个准噶尔部族不复存在,上百万的平民在屠杀的过程中丧生,幸存者或沦为奴隶,或逃至俄罗斯,方圆千里不见一人。一直到多年后龚自珍路过准噶尔故地时,面对准噶尔部被灭绝后,“无一庐一帐为厄鲁特故种”的情形,依然大有感喟。
在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战争史上,虽然也有过胜利后大肆屠杀降卒的记录,但像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又如此彻底疯狂的种族灭绝,真的很少。
对外敌斩尽杀绝的同时,乾隆对帝国的臣民和自己的亲属也变得比当年的雍正更严苛,康雍两朝的文字狱在乾隆年间有过之而无不及,士大夫沦为了皇权的工具和奴才;朝廷重臣老臣也经常因为小错而遭到皇帝的斥责甚至处分。
乾隆的弟弟弘昼因为被兄长排挤于政治核心之外,不得不以为自己举办葬礼来消遣余生;另一个弟弟弘曕在给太后请安的时候跪错了位置,贬为贝勒抑郁而终。皇后乌拉那拉氏因为触怒丈夫而被打入冷宫,形同废后;废太子胤礽(康熙次子,生母为康熙发妻赫舍里氏,历经两立两废,终未继承皇位)之子等宗室反对力量在此之前早已被肃清。
当年看似仁爱宽和的年轻君主,已经蜕变为一个人到中年的冷酷政客。而这一点还只是从传统王朝皇帝的意义上予以考究。面对近代化的世界,乾隆自遮耳目,以天朝上国自居,造成的损害远在这些作为之上,那个话题不是一篇文章能够写尽的,容我们今后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