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和马克思》超过一半的人给满分!这片我愿看100遍
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一切都被加了一鞭。
已经好久没有被感动过,今天的影片做到了。
《玛丽和马克思》
豆瓣8.9,好于97%的剧情片,好于96%的动画片,56%的人给满分。
在豆瓣250部经典电影中,排名75,在动画类的排名中,排名第9。
之前的大都是宫崎骏出品的经典,但论真实与触动,这部真不差一丝一毫。
导演亚当·艾略特。
一个拒绝迪士尼好莱坞等大牌邀请的导演,因为他说自己一点也不“好莱坞”。
故事讲述的是澳洲的玛丽与陌生的马克思成为“笔友”,互通信件,相互影响不断成长的故事。
笔友,一个被手机淘汰的名词,同时淘汰的还有真诚与珍贵。
玛丽是一个八岁的澳洲小姑娘,貌不出众不说,脑门上还有一记屎黄色的胎记。
这使她天生就很自卑,她有一个心情戒指。
灰色忧伤,蓝色代表渴望,黑色代表愤怒。
没人在意她的感受,她只得通过麦片盒里找到的心情戒指了解自己的情绪。
纵览这张表,没有看见一个关于“快乐”的词汇。
她喜欢看动画片“诺布莱一家”,陪伴自己的是自己手工做的诺布莱玩偶。
虽然千奇百怪,但这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爸爸是个工人,妈妈是个酒鬼。
另一面,美国纽约的马克思,已过了不惑之年,没有妻儿还被肥胖缠身。
他也喜欢看“诺布莱一家”,没有朋友的他,只有诺布莱的正版玩偶相伴。
这天,玛丽和妈妈去邮局,在等待妈妈的时候,她翻起了厚厚的通信录。
孩子的好奇让她突发奇想,她准备给一个陌生人写信。
问一问他的世界是怎样的,她选中的那个人就是马克思。
如果马克思是一个“正常”中年人,面对陌生人的来信,他大可不必理会。
但他不是,他需要常常去看心理医生,他患有“亚斯伯格症”(被外界认为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
社交困难,所以他没有朋友。
沟通困难,所以他常与隐身的朋友“拉沃尔利”为伴。
在面对自己世界之外的来信,他先是恐惧与焦虑。
在反反复复读过四遍后,在站在窗子前眺望十八个小时后。
他决定给玛丽回信。
于是,两个陌生人的友谊,跨越大洋,通过信件得以建立。
影片细腻的纪录了他们在收到信件时的欣喜,在寄出信件时的满怀期待。
还有更多的,在等信的望眼欲穿。
马克思在信中说,自己从小没有朋友,总是被同学欺负。
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想要一个朋友,不是隐身的,也不是玩具,一个真正的朋友。
收到马克思的信,玛丽先是很开心,接着联想到了自己,她也没有朋友。
自卑,笨拙,没有人关心,写到这里玛丽早已泪流不止,再也写不下去。
泪水弄湿了信纸上的墨迹,玛丽向地球另一头的笔友倾诉着自己的哀肠。
马克思尝试了玛丽在信中推荐给他的自己最爱的甜炼乳,戴上了她邮寄过来的红绒球。
他们俩互出主意,玛丽帮马克思减肥,马克思帮玛丽躲过同学的欺负。
玛丽送给马克思的红绒球是马克思世界的唯一色彩,玛丽的世界也因为有了马克思的信件而有了色彩。
时光荏苒,玛丽长成了大姑娘,有了心爱的人但她不知如何表白,便向马克思请教。
患有心理障碍的马克思,因为信中从未接触过的“爱情”过度焦虑,住院了。
玛丽一直都没收到马克思的回信,以为连她都嘲笑自己,而更加自卑。
一把火烧掉了马克思寄给自己的信,戒指变成了黑色。
马克思出院,他坚持买了多年的彩票号,在某一天中奖了。
他随即实现了自己毕生的三个愿望其中的两个:“买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巧克力和买一整套诺布莱玩偶。”
最后一个:交一个一辈子的知心朋友,金钱无法满足
他想到了远在澳洲的玛丽。
有一天他隐身的朋友“拉沃尔利”一去不复返,因为他已经不需要他了。
她继续给玛丽写信,坦白了自己患有其他人说的“亚斯伯格症”。
他无法解读别人脸部的表情,所以身上常年挂着画有表情的小本,无法正常沟通,胆小笨拙。
关于爱情,他寄给了玛丽一块路人给他的饼干。
Love Yourself First(首先要爱你自己)
另一面,玛丽扔掉了心情戒指,嫁给了自己心爱的男人,上了大学,攻读心理学。
她的新书就是研究马克思疾病的理论,她把书寄给马克思,本以为他会开心。
但他没有,反而很愤怒。
马克思并不认为是自己出错了。
为什么明明知道非洲还有很多孩子在挨饿,人们还是会扔掉饭菜?
为什么明明需要氧气,人们还是要砍伐森林?
为什么公车明明不会准时到达,人们还要安排时间表?
错的不是自己,而是这个世界。
马克思愤怒的掰掉打字机上的“M”键,寄给玛丽。
玛丽因为马克思的信显得闷闷不乐,沉浸在愧疚与自我厌恶中。
她给马克思寄了一个罐头。
I'M SORRY
在等信的日子中,她整天喝酒,心爱的男人也留下一封信离她而去。
你并不是让世界焕发生机的雪花膏,这是他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
马克思拿着玛丽的道歉,回想自己这五十年。
当我年轻时,我想成为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人。
每个人都有过自卑的时候,但我们必须明白,缺点是我们必须适应自己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正如莱纳德·科恩所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本影片100%纯手工制作。
133个场景。212个黏土人物,475个微缩道具,1026张不同的嘴和394个瞳孔。
(马克思家楼下实景)
2位服装设计师和147位裁缝包办了所有的服装设计与制作。
(玛丽家实景)
“黏土动画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形式”,本片从构思故事到上映用了5年时间。(10年拍两部的速度。)
仅拍摄就长达57周,在CG技术泛滥的今天,亚当还执拗的守着黏土和定格动画。
像是影片中的固执的马克思,更像那个天才“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也患有“亚斯伯格症”)
在工业化,商业化,模式化的今天,这样的作品弥足珍贵。
玛丽选择了上吊自杀,音乐响起,她回忆起自己的一生。
遇见了谁,错过了谁,爱了谁,伤了谁。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
我问妈妈:将来我会怎样呢?
我会漂亮吗?
我会有钱吗?
就在这时她收到了马克思寄给他的包裹。(没有M的ary)
作为原谅,他把所有的玩偶都给了玛丽,作为原谅,他重新把红绒球戴在了头上。
我要原谅你,因为你不是完美的。
人生一条单行道,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单行道可以相交。
然后分享同一个甜炼乳。
玛丽就是马克思的红绒球,是他生命中唯一的色彩。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影片十分台词用心,就连结尾也颇有深度。
God gave us relatives.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Ethel Mumford(上帝赐予我们亲人,感谢上帝,我们可以选择朋友——美国知名编剧 埃塞尔·福德)
朋友是生命中多么美好的一部分啊。
玛丽带着自己的行李,来看望马克思。
但在那个早晨,在他喝完最后一个甜炼乳,马克思靠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
脖子里挂着“表情小本”,带着玛丽带给自己的微笑,静静的离开这个世界。
玛丽把“M”键放回马克思的打字机,我是Mary,你是Max。
我们没有了彼此,也就没有了自己。
天花板整整齐齐的贴满了玛丽寄给自己的信、画和照片。
让人震撼。
即使再生气,也从未销毁,因为这是他最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