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孩子性萌芽,父母们常见的错误应对
你家孩子也曾经有类似的行为吗?
最近有妈妈留言说了她4岁儿子让人尴尬的一幕:
晚上洗澡后,小家伙不穿衣服,直接钻进被子里。没多久发出“嗯嗯”的声音,惹得客厅里的大人面面相嘘,让人尴尬的是,爸爸的朋友也在他们家里留宿。爸爸有些冒火,冲进房间掀开被子,发现小男娃双手放在小鸡鸡部位,脸颊红红的冒汗。客人也在房间门口一脸惊讶地看,尴尬难忍的爸爸拉起儿子的手狠狠地打了几下。
临睡前,一脸无辜的小男孩问妈妈:“爸爸为什么要打我?”
▲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这是什么原因?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把孩子这类举动分为口欲期、肛门期和性器期。
宝宝从出生到1.5岁,是口欲期,通过吸母乳、吃手、咬玩具等获得满足感;
宝宝从1.5岁到3岁,是肛门期,通过随时随地拉粑粑、尿湿裤子获得满足感;
孩子从3岁到6岁,是性器期,孩子们可能会通过碰触或磨蹭隐私部位获得满足感。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出现这些举动的时期,常被统称为性萌芽期或性蕾期,属于孩子们性心理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的表现,跟成年人的行为驱动是不相同的。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还会有哪些常常让父母尴尬的小举动?
孩子们开始知道男女有别,比如穿裙子的是女生,穿裤子的是男生,某些懵懂的小娃娃可能会掀大人的裙子;
孩子们可能会询问一些尴尬的词汇,比如“什么是怀孕”,“我从哪里来”,“妈妈你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小女娃可能会模仿小男孩上厕所,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会自发地进行“尿尿比赛”或“比鸡鸡比赛”;
孩子们还可能会模仿过家家的游戏,比如扮演新郎新娘结婚,或模仿生宝宝的游戏……
在小朋友的性教育方面,我们的大部分父母也常常只是懵懂的或一知半解的状况,部分父母甚至还把小娃儿们上面的这些行为视同为“小坏蛋”的行为。其实,孩子们天真无邪,“坏”的只是父母的错误想法。在这方面,瑞典走在了前面,他们的儿童性教育课,被称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课程,一方面在于他们的儿童性伤害率全球最低,另一方面,他们的学校也把性教育列为孩子们6岁就要开始的必学课程。
▲面对孩子的性萌芽期或性蕾期的“尴尬”举动,下面是父母们常见的错误应对,请大家不要再犯
呵斥羞辱孩子,比如说“你丢不丢脸”,“羞死了”;
给孩子贴上“小坏蛋”标签,比如说“你是小色虫”;
甚至暴力殴打孩子……
有一位小男孩,3,4岁时,奶奶洗澡浴室门没关。小男孩好奇,搬着小板凳坐在了浴室门口看。奶奶耳聋听不到动静,洗完后出来才看见坐在浴室门口的小男孩。老人说这孩子的“本性不好”,气急败坏地把小男孩用绳子绑着手吊起来打了半小时,扫帚也断了2根。多年后,小男孩长大,每次不小心被朋友看见身上的伤痕都羞于解释,并且他还得了一种“怪病”,看见女的都不敢正眼看,跟女的稍微靠近一些便会忍不住浑身发抖。他的奶奶在他心里种上了“羞辱”。
▲父母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应对?
当父母发现年幼的孩子在大人面前做一些尴尬的小举动,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陪同孩子玩玩具或做游戏;另外,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比如遮盖在小内衣里面的隐私部位不能让别人看,洗澡、换穿衣服要关上房间门等。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比如不要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在性心理发展初期,孩子们往往因为好奇,而做出一些无知的自我伤害行为,其实是不少见的。
去年,有一位妈妈忧心忡忡地跟我说,“我家的女儿很坏”,“我很担心她会走上不正道路”。
她说,女儿某一天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玩了一会玩具,就躲进了房间里,还跟妈妈说“别偷看”。这位妈妈不经意间透过门缝看,惊讶地发现年幼的女儿,小手搓着一个个小纸球往尿尿处塞进去……我跟她说,不要给这么小的孩子贴上坏标签,孩子不坏,只是好奇,她需要妈妈正确的引导,妈妈也有责任教会孩子如何保护好自己。在我的建议下,这位妈妈尽量让自己情绪放松,她告诉孩子这是不卫生的做法,小女孩也答应了不会再那样做。后来,妈妈也故意没再提这次经历,孩子也渐渐淡忘。如今小女孩已经上了小学,性格活泼,也再也没有小时候那样让妈妈尴尬的行为。
所以,孩子们的尴尬小行为,是成长的小波折,请爸妈们摘下有色眼镜,微笑看待!
关键字:性萌芽期、性蕾期、小孩性心理、亲子育儿、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