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苦离苦

10-23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知苦离苦
​种种的恐惧就好比一棵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这棵树若是一棵有毒的树,从根干到枝叶都是有毒的。我们今天摘这片叶子,明天砍那根枝干,这样能彻底解决问题吗?不能。唯有连根拔除,才能彻底解决。
释迦牟尼佛说人生是苦,而且是苦海无边: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都是苦,而根本的苦就是六道轮回苦。如果能将六道轮回之苦拔除,其他的苦虽然暂时还在,但那些苦将不会长久,因为根已经断了。就好像树根已断,虽然目前枝叶还未干枯,但不用多久就会全部干枯了。
同样,虽然我们现在尚未临终,但是生死轮回这件大事若能解决,就好像树的根已经断除,这样即使我们今生的果报还未尽,肉体还在世间,还有烦恼,还有苦,但时间并不长久,最长也是几十年的时间而已;一期的果报若尽,自然就挥别娑婆,往生极乐了。
善恶有“绝对性”的善恶,也有“相对性”的善恶。
相对性的善,有社会上法律的善,如果守法律,就是这个社会的善人,也有伦理道德的善,这都是世间的善;如果是持五戒、行十善,那就是佛法的善。但不管是法律上的善、人伦上的善、道德上的善,还是五戒十善,这都是相对的善,不是绝对的善。相对的善就是:他还有烦恼,有烦恼就叫作“有漏善”,因为有烦恼在里面,所以也叫作杂恶、杂毒之善。
什么是绝对的善呢?绝对的善就是没有烦恼、没有贪瞋痴,这种绝对的善能够脱出三界六道的轮回。而相对的善,无论如何都还是在三界六道轮回当中。即使十善圆满,最多也是上生天界,但天界也是凡夫,还是要轮回。所以,这种善是不究竟、不圆满的;这种善就不是绝对的善,是相对的善,是假的善,不是真实的善。
论我们娑婆世界,有说六道,也有说五道(将阿修罗归纳在畜生、饿鬼道),五道也称为“五恶道”,为什么叫作五恶道呢?一般来说,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道,天界、阿修罗界和人界是三善道,这是相对来说的。绝对来说,五道都是恶道。
《无量寿经》经文就有一句“横截五恶趣”,也就是说,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横超、横截五恶道,清楚地说明六道轮回都是恶道。道绰大师解释说:
娑婆五道,齐名恶趣。
地狱、饿鬼、畜生,纯恶所归,名为恶趣;
娑婆人天,杂业所向,亦名恶趣。
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不论五道还是六道,都名为恶道。
当然,地狱、饿鬼、畜生纯粹是恶,所以才堕入三恶道;人界也好,天界也好,虽有善,却掺杂恶在里面,因此也称为恶道。所以绝对来说,三界六道都叫作恶道,三界六道的众生所作的善都是有漏之善、杂毒之善,不是清净的善、绝对究竟的善。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就说: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意思就是,不论所修五戒十善的因,所得人界、天界的果,都是颠倒的,都是虚伪的、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功德。也因为这样,释迦牟尼佛在《涅槃经》就说:
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虽然成就五戒十善,乃至禅定功高,可以上生初禅天,甚至非想非非想天,境界很高,寿命很长,但还是没有离开三恶道,寿命一尽,照样堕入三恶道。
释迦牟尼佛在《正法念处经》中也说:
从天入地狱,从地狱生天。
天是六道最高的,地狱是六道最低的,但是时间一到,生命一尽,果报一来,应堕地狱的照样堕地狱,应生天的照样生天,在三界当中轮来转去,所以叫作六道轮回。而且显示,善与恶,天堂与地狱,似乎没差别。人若离开六道,他就永远自由;如果没有离开六道,只不过是去天上或人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而已。就好像监狱,本来是关在牢房里,牢房很小,一星期有几次到外面放放风。六道轮回就像大监狱,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关在监狱的牢房里,才一点点的范围而已,人界、天界就好像到外面去放放风,放风完一样要回到牢房,所以天界也是恶道,是不究竟的。
世间善不究竟,世间善也叫作“三世怨”。例如净土宗一位高僧截流大师就说:
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
意思是说,一个修行人,今生行善积德,但是不知求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善因将得到再度做人或是生天享乐的果报;而在享乐之中容易造罪,果报若尽,照样堕落,所以就叫“第三世怨”。
印光大师也说:
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这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相同,就是:如果没有比较,只依相对性来讲,那是善;但与绝对性来比较,就不是善,而是恶。
念佛是绝对的善
如果以念佛来讲,念佛就不是相对的善,而是绝对的善;不是虚假的善,而是真正的善。所以,只要念佛,佛就赞叹我们是善男子、善女人;不只是一般的善男子、善女人,而且是“芬陀利华”。释迦牟尼佛在《观经》对念佛人极口赞叹说: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芬陀利华”是用来赞叹佛的,因为世间唯有佛才是绝对清净的。好像莲花出自污泥不受污染,佛在五浊恶世不受污染,可以堪称为“芬陀利华”。而我们是五浊恶世的众生,身还在这五浊恶世,心中还有见浊、烦恼浊,有种种的污染;但是释迦牟尼佛就预先以“芬陀利华”来赞叹、形容我们。这不是说我们的心已经清净了,而是因为过了这一世以后,下一世就在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是佛的境界,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绝对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就预先授记,赞叹我们是“芬陀利华”,就是未来佛,不受六道的轮回、贪瞋痴的污染。所以说,“若念佛者”——如果是念佛人,当知此人即是人中的“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我们的朋友——把我们赞叹如等觉菩萨。我们现在在这里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烦恼没有断除,佛就用“芬陀利华”和等觉菩萨来赞叹我们,这样我们承担得起吗?真是承担不起。
不过,佛所说的,我们不能拒绝,不能否定或打问号,所以不敢承担也得承担。那承担之后会怎么样呢?就会更加惭愧,更加谦卑柔和,更加为人设想,如《宗风》所写的,“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就会“学佛大悲心”,就会“慈念众生,加厚于人”,甚至就会“让美归功,分怨共过”,就会这样。并不是我们百分之百做得到,而是说有那样的气氛、程度。当然,程度,做一分也是程度,做一百分也是程度,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无量寿经》也说: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乃至一念”,就是“平生之机乃至一形,临终之机乃至一念”地念佛,这样就获得大利。什么样的大利呢?大利是与小利比较的,譬如阿罗汉就是小利,菩萨也仍是小利,佛才是大利,佛的大利就是无上功德。所以《无量寿经》就说“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这个大利就是无上的功德。
善导大师解释说: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以这五种嘉誉来赞叹我们。
“人中好人”,念佛人是地球上六七十亿人口之中的好人。人中好人还不够,是妙好人。“妙”就是不可思议、想象不到的。我们念佛人到底是怎样想象不到地好?我们还有贪瞋痴,还有妄想杂念,凡事还会比较、计较,还有情绪,还会生气、抱怨、批评,我们这样的念佛人却被形容为不可思议的好人。也是人间的上上之人,是最稀有、最殊胜的人。原因在哪里?就在我们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这样的人,再怎样烦恼深重,再怎样妄想重重,再怎样坏脾气、爱计较,但因念佛,所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一旦往生极乐世界,烦恼、业障、脾气、计较都没有了,就成为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大神通、大辩才、广度十方众生的佛。这样,不用妙好人、最胜人来形容,要用什么来形容呢?
这就是说明念佛方法最容易,功德最殊胜。
我们本来是罪恶生死凡夫,因为念佛的缘故,因为念佛之德,佛就赞叹我们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芬陀利华”,与等觉菩萨为伍,已经获得无上的功德、最大的利益;祖师就说我们是好人、妙好人、上上人、稀有人、最胜人。所以,其他的善与念佛的善比较,就不是善了,是没有办法比较的,所以善导大师就说: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修六度万行,持五戒十善,这是不是善?当然是善,是功德,不过要与念佛比较,就没有办法比了——“全非比较也”。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也说:
持名善根福德同佛。
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
贪瞋痴的凡夫,只要念佛,善根、福德、光明、寿命都与佛同一无二。所以,八大宗派,唯有净土宗的念佛最不可思议。有一句话说:
超情离见,不可思议。
也就是说,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超越我们凡夫的见解、智慧、思维,甚至超越二乘——小乘的罗汉也好,大乘的菩萨也好,都没办法了解这个法门。如《无量寿经》所说:
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大乘、小乘都没有办法测度这个法门,只有佛才能够理解。如果不是佛,根本不能了解,因为超越我们凡夫乃至二乘的知见。所以《华严经》就说: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
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
意思是,只要能够听到佛的名号,就算堕入地狱那样痛苦的地方也值得;万万不要出生在天上而不能遇到佛法、不能闻到佛名。因为地狱虽苦,但能闻到佛名,就能解脱地狱苦;不只解脱地狱苦,也解脱三恶道苦,也解脱六道轮回苦。如果在天上,虽然乐,寿命长,但是不能听到佛名,时间一到,照样堕落,而且生生世世轮回。这样说来,只要能听闻佛名,则苦是暂时的,乐是永恒的;若不能听闻佛名,则乐是暂时的,苦是永恒的。
标签: # 六道 # 凡夫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