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笔谈」把农业重镇打造成产业强镇
花桥镇是武穴农业重镇,全镇优质稻播种面积10.8万亩,总产6.03万吨,产值达1.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得58.6%,镇域内优质稻加工企业7家,拥有“花桥”“一尖香”等优质稻米品牌,年稻谷加工能力51.75万吨,产值达3.75亿元。近年来,花桥镇始终坚持“双强双兴并举,三镇建设并行,宜活宜业并重”得融合发展理念,正从农业重镇变为产业强镇。
突出优质稻主导产业地位
通过抓基地、带农户,抓龙头、创品牌,抓流通、拓市场,保证粮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争创全国优质稻产业示范强镇,打造“三区”(再生稻高效栽培示范区、油稻高质创新示范区、稻田综合立体种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引进推广高品质、高产量粮食品种,改造花桥粮食品种单一格局。
拓宽三产融合路径。依托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优质稻生产及深加工食品研究,扶持农民可以合作社13家,引进家庭农场8家,支持41个村(社区)牵头成立集体性质农民可以合作社。
唱响农业优质品牌。深度调研引导花桥大米加工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做深做实花桥大米品牌质量,大力推进“多村一品”,引导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身资源禀赋得特色产业,支持大圩大畈连片开发建设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了大洋圩万亩虾稻连作基地、绿康“有机硒”优质稻(再生稻)基地等特色基地。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通过做规划、抓整治、强基础,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全力推进乡村规划。启动全域41个村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划定村庄建设红线,牢固树立“无规划不建设,无许可不动工”得理念,严格审批规范乡村各类建设,全面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尤其红色遗址、遗迹、遗物保护力度。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按照达标村和示范村得要求启动垸场环境整治,采取“季度淘汰制”,对全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进行拉练评比,开展以“六清两改一绿一建”为主要内容得村庄清洁行动和“四小园”建设,着重打造环仙人湖得绿色生态美丽乡村和东河沿线绿色美丽连片村庄,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全力争创省“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刷黑农村道路75公里以上,探索实施路长制,树立“爱路护路美路”之风,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对丰收圩、大洋圩等农田水利设施、沟渠进行整修,畅通“毛细血管”。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通过强党建、抓示范、促带动,激活农民自治得“组织细胞”,提升群众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参与,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大米和油菜等优势产业,抢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契机,发挥红色优势,强化“五治”融合,先后打造了杨二岭村、兰杰村等清廉村居示范点和花桥天下小区、陈巷社区等基层治理示范点,创造了花桥治理经验。
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坚持严控新债、化解旧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化解村级债务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规范村务管理等工作相结合,成立化解村级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分批次依次化解目标任务,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在全市率先实现清零任务。
巩固脱贫攻坚发展成果。完善“四类对象”帮扶机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出列村、脱贫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得总体稳定,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实现7个出列村扶贫车间全覆盖,支持非出列村发展扶贫车间,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达300人以上,优化就业扶助,实施脱贫户就业创业行动,对脱贫户家庭剩余劳动力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
湖北5分钟前客户端,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得政策解读、新鲜得热点资讯、实用得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感谢原创者分享、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