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144户居民告别倒马桶生活,有的已拎痰盂60年
在商务楼鳞次栉比的上海市静安区,144户居民正式告别了手拎马桶。
静安寺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西南端,面积1.5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万人。千年古刹静安寺坐落于此,33幢商务楼鳞次栉比。
不过,这里的老房子多,居民住宅大都是解放前的新式里弄、花园洋房,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建成的老式高层,甚至有房龄百年的老住宅。老房子有特有的魅力,也有特有的难和痛点——仍有不少居民因种种原因,未能解决手拎马桶问题。
今年以来,静安寺街道通过一平方米马桶、楼内合用卫生间、公共卫生间的方式,基本解决这一如厕难题。
8月7日,上海常熟路一倒粪便的“小倒口”被拆除。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图
8月7日下午,上海市常熟路边一倒粪便的“小倒口”被拆除,标志着静安寺街道辖区内144户居民正式告别了倒马桶生活。
老人结束近六十年提痰盂生活
愚园路433弄的夏阿姨一家,在公共厕所如厕了三十年。
愚园路433弄有两排砖木结构的两层房屋,呈横向长方形分布,屋内没有卫生设施。
她住在愚谷邨社区一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内,这样的楼房有两排,多年来因屋内没有卫生设施,弄堂口设置了一个公共厕所供居民方便。
“早晨排队七八人,有的好等来。”夏阿姨说,公厕虽然有男女各两个坑位,但架不住用厕居民多,用厕高峰期,更是捉襟见肘。公厕十分简陋,为老式槽沟式便池,夏天公厕环境卫生堪忧。
居住于愚园路433弄的夏阿姨在“一站式卫生服务设施”,使用自家钥匙打开22号他们家的卫生间。
如今,夏阿姨在“一站式卫生服务设施”有个22号卫生间,她有这个卫生间的钥匙,每次带着,就能使用他们家独用的卫生间。
愚园路433弄“一站式卫生服务设施”39个独立卫生间之一。
目前在愚园路433弄,这样的独立卫生间有39个,1户居民1间,每个卫生间大小均为90厘米* 120厘米,配备1个水龙头、1个电插座、独立电表、水表。
同样在静安寺街道,60多岁的潘先生,也已结束了近六十年提着痰盂去“小倒口”的生活。常熟路9号潘先生家仅10平方米,60余年来,因屋内没有卫生设施,他家都使用痰盂。
潘先生居住在常熟路9号的老房子内已有60多年,这是他爷爷当年的住处,仅有10平方米,挪动空间非常有限,更不太可能建卫生间,如今,他在楼下新建的卫生间即可如厕。
常熟路9号的卫生间解决了该处居民如厕难题。
100户人家有了入户独用卫生间
夏阿姨和潘先生,都是在静安寺街道的推动下,告别了手拎马桶。
2016年底,经过排查摸底,静安寺街道存在手拎马桶144个,分布在静安寺街道海园、景华、愚谷村、百乐等8个居民区的角落,这些存量手拎马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它们的改造存在种种难题,包括缺乏建设空间、房屋结构不佳、管道排布难等。
比如,有的改造穿过其他居民楼,接上市政管道;有的改造由于地势原因,难以排布管道;而有的则需七拐八弯绕过沿街店铺设施。
对此,静安寺街道会同静安区房管局、置业集团等部门,以1平方米马桶入户为核心,楼内建设合用卫生间为辅助,弄内建设公用卫生间为补充3种方案,来解决居民如厕难问题。
在“一户一策”的对策下,最终解决方法包括了通过自有电马桶升级改造、居民腾出自有空间建设一平方马桶等,尽可能实现入户独用。
目前,静安寺街道解决老城厢居民如厕难工作已基本完成。
144户中入户独用卫生间的共100户。剩下的住户,有的邻里商议建设合用卫生间,由居民自治协商解决;还包括通过“房屋产权人尽责参与、辖区单位提供助力”等方式,由社区共治共建解决。
对于合用卫生间,静安寺街道发动居民成立合用卫生间自管小组;对弄内公用卫生间,居委会召开居民会议,推动公用卫生间使用公约和公用卫生间维护值日表的形成。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