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智慧——罗大伦主讲(笔记)

10-19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中医育儿智慧——罗大伦主讲(笔记)

以下是Lulu参加正安儿童健康网络课程的笔记,刚刚上完罗老师的课,感觉收获颇多,后期还有其他的分享,先剧透整套课程内容大纲

课程的核心内容

发烧、咳嗽初期怎么办?

我们如何及时发现并着手解决,避免疾病向严重发展。

有时你的一个犹豫不决,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不爱吃饭,不长肉、不长个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孩子的消化能力,给孩子更好的身体。

让他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给孩子开药方不敢给孩子做饭、按摩你一定会!

针对孩子的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问题,老师将教给大家食疗方及儿推方法,用自然的方法让孩子身体倍棒!


害怕抗生素对孩子身体有伤害?西医告诉你这样做!

我们不一定要完全依赖西医,但一定要懂一点西医。

凡是有益于孩子健康的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

除了给他好的身体,你的孩子快乐吗?

 

安定的心,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太过忙碌的我们,却时常忘了如何与孩子沟通,怎么给他的心理成长洒下阳光甘露。


孩子爱说谎、欺负小朋友、胆小怕事……吃饭挑食、脾气太急躁、不听大人说话

不是大道理的说教,而是针对性的辅导。

还原生活中的场景,引导父母如何与孩子更好相处,如何让宝贝快乐的长大。


从孩子的身体状态与语言表达中

读懂孩子的心

透过照片及视频的案例分析,结合实用表格,让父母更容易学会如何判断、分析孩子体质与神质。借由身体的状态,观察到孩子隐藏其中的情绪状态。

做一个真正知心的父母,你的孩子将是最幸福的人。

强大的导师团来啦




前言

罗老师介绍道中国医院的儿科正在急剧缩减,原因就是赚不到钱、累、责任大,甚至有医院关停了儿科。而家长在了解孩子症状方面更有优势,在孩子健康上有很重要的责任。

医院医生是正规军,家长是民兵,经过初步学习,大部分的病症在初期阶段完全可以被家长控制住。


家长肩上的具体责任:

民兵责任1:观察症状

民兵责任2:出现小鼓敌人,主动出击消灭

比如刚刚咳嗽、疾病还未形成的时候主动出击,最终被医生治疗好的只占小部分,大部分都是自己调好的

民兵责任3:不因为自己的无知,人为制造疾病

大部分的病是家长造成的,心不够平静,太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零食、垃圾食品等),有的时候是家长太紧张,小问题搞成了大问题。


一、古代中医留下来的思路(外感 脾胃)

清代:陈修园《医学三字经》:“阴阳证,二太擒” 

“二太”——足太阳膀胱经(外感); 足太阴脾经(脾胃)

孩子脾胃最关键,只要脾胃有问题其他都容易出问题,如若自身的正气不足则容易引起外感。



二、外感的调理

1、理论基础

外邪容易通过肺进入身体,和脾胃(土)的关系是 土(脾胃)生金(肺)。

肺为相傅之官 :《难经》”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 ,这里指的不是血液循环而是经络循环。

肺朝百脉(原为:肺潮百脉) : 肺像潮水一样推动百脉前行,百脉不是指血管而是经络。

肺主皮毛 :皮毛的滋养程度与肺的推动程度相关联。


什么是经络?经络的实质是什么? 

西医主流学派认为组织液是不流动的,但是北欧也有一派观点认为组织液是流动,就像海里的暗流不为人所见,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去交流,把测量管道的方法带回来,动物身上实验发现放射性同位素是流动的,实验证明把相关的管道堵上,身体脏腑就出了问题。罗老师认为这用来解释中国的经络是同样可行的。


经络是水通道

古代穴位的命名用的都是水相关的名词,如涌泉、太溪、太渊,因此东方的运动如瑜伽、气功、太极拳等为什么强调呼吸、强调肺的功能,因为它推动身体整个的经络循环。

 

经络的使命是什么?——为脏腑提供营养物质,为体表提供防御部队。

这也是为什么针灸、拔罐、调经络就能治身体疾病,黄帝内经基本没有讲任何的药物,它认为人是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来保持健康。古人特别重视经络,因为它是治疗身体的基础,而非后世越用越多的药,此理论尤其适合小朋友,吃药也是以食疗为主。


自身感悟:想想现在经络反而越来越淡出主流中医,好像看中医就一定要开个方子,在老家去过中医院,一个庸医按了一下脉就开了个方子,里面并不写明是什么药,只有到医院药房的人才能看懂,其实就是为了防止你拿着方子自己去外面抓药,想想现在都是靠药拿回扣的吧,所以虽然我相信中医但绝不敢轻信现在中医医生,新中国的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医水平堪忧,如果实践过程中没有碰上好的师傅以及自己课外的钻研,去找这些人看病真的不如自己学习。


外感:肺背后的力量

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含义就是,脾胃功能的强弱,决定了肺气的强弱。


外感入侵的原因

因素1:脾胃不足,比如吃多了,不好消化的东西,比如人造奶油蛋糕。

因素2:任何让经络运行缓慢的原因,受寒为主(风寒),体内津液缺乏为辅(风热)


2、外感的判断与治疗

外感的第一阶段:外寒

表现:清鼻涕、打喷嚏、怕冷怕风;身体发冷、呛咳、发热(但这个阶段即使发烧,不会影响小朋友精神状态和进食)

打喷嚏是家长最需要关注的阶段,身体正通过打喷嚏的方式往外排寒邪。

一般外感阶段就是1-2天,及时采取措施两天内就能解决,但个别小孩有可能存在清水鼻涕流了几天,每天都发了一点汗但感冒始终未好,这个时候要考虑小孩的脾胃功能是否没跟上。


解决方案:任何让经络运行加快、微微出汗的方法都可。

喝:

苏叶水、葱姜水:干紫苏当茶泡着喝,散寒解表的作用,半杯半杯的喝,用量一直到孩子微微出汗既可。

需要注意:发汗的同时肚子里面要有东西,最好喝一碗热粥,能被脾胃吸收,空肚子发汗容易伤正气,也不容易发出汗来。

如果孩子不愿意喝这些解表散寒的水,可以直接用来给孩子泡脚,通过皮肤进入经络。

熏烤:

大椎穴:用热水袋敷后背大椎穴,一直到脖子和额头微微出汗,微微出汗既可(证明经络通畅了、运行正常了),不要大汗淋漓。

热水熏鼻子也可以,北方有暖气的地方可以靠在暖气上熏蒸后背。

孩子身上最凉的部分想办法热起来,有可能是经络的郁结点。


咳嗽部分

橘子皮 +3g紫苏叶 煮水 宣肺

烤橘子 用筷子夹在火上,烤到橘子皮稍稍变黑,橘红的药性喷到橘子肉上了,放温了,吃橘子肉。

这个阶段的用药建议”通宣理肺颗粒“


外感的第二阶段:外寒里热

表现:外寒?体现在怕冷、打喷嚏,里热体现在咽喉痛、舌红、痰黄、鼻涕黄清交替。

很多情况下孩子积食,体内有热,又外感风寒,就进入了这个阶段。


解决方案:

中药需要同时包含寒、热两类药,

散外寒:麻黄、苏叶、防风、荆芥、柴胡、白芷、独活等

清里热: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生石膏、芦根、金荞麦等


外寒重,里热轻的,可以选用同仁堂感冒清热颗粒、小柴胡

里热重的:抗病毒口服液、急支糖浆


咳嗽部分:一般咽喉肿痛,气管里有痰声

防风荆芥,小柴胡

盐蒸橙子

急支糖浆(兑到温水里喝),不要吃牛羊肉



外感的第三个阶段:里热 

一般需要去看医生,不建议在家治疗,这里提供的是治疗方向

表现:舌红、苔黄、咽喉肿痛、高烧、咳嗽、痰黄、鼻涕黄、胸腔疼痛等,

容易进入肺炎阶段,这类孩子一般爱吃肉、特别观察前半截舌苔如果没有了,要去医院检查是否到了肺炎阶段。


解决方案: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清痰作用非常强

特别提醒:作为医生不能把中医、西医的治疗方法完全隔离,到了感染阶段,该用抗生素还是要用,关键看怎么用,人参用错了还可能杀人。

在外寒阶段用抗生素就是害孩子,但在里热感染阶段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的。同样纠正大家对医药副作用的看法,什么是副作用?在外寒阶段用清热的药就是副作用,寒上加寒。


自身感悟:大家常说中药副作用小,其实这个观点非常不正确,中药是利用药品的温、热、寒、凉等偏性来调整人体的偏性(疾病),如果用对了就是纠偏,身体回到正常轨道,如果用错了就是把身体往错误的方向越引越远,伤害身体的根本,用错了副作用绝对不小于西药。看到网上攻击中医的喷子说某些人吃哪一味中药吃出了问题来否定中医,如果不对症的使用中药自然有副作用,自然会产生问题,人吃错西药出事都说是自己的问题,怎么到了吃错中药就变成中药的问题了呢,真是逻辑堪忧!再分享一个罗老师讲课过程中提的例子,他遇到一个小男孩被西医诊断为哮喘,结果当地一个中医就开了大量补肾的药(部分哮喘是肾虚引起的),吃得小男孩的胡子都长出来了,真是让人忧心,关键这个男孩根本不是哮喘而是感冒咳喘长期未愈而已,这种下医真是害人不浅,乱吃补肾的药副作用真是惊人!



外感的第四个阶段:回到外寒 

经常有孩子感冒基本好了,但又没有断根,这类孩子一般脾胃都没有调好,正气不足,外邪清不干净容易转为鼻炎。

表现:喷嚏、轻微呛咳、鼻音重、睡觉打鼾,可能有白色的鼻涕,很黏。


解决方案:

散外寒:辛夷三克、白芷三克、独活三克。

清理热,防止死灰复燃:金银花六克、黄芩三克

以上一起熬水(泡水20分钟,煮10分钟)滴鼻、漱口,或者用来熏鼻子

橘子皮、苏叶煮水喝

花椒炖梨(残余咳嗽)煮水喝,10几粒花椒,梨不去皮切块一起炖煮


特别提醒:超过2星期以上的咳嗽大多是外寒,鼻子嗡嗡的。大家平常如果去药店说买咳嗽的药,店员一般都推荐川贝批把止咳露,但是在外寒阶段绝对不能用(川贝是凉、润的药,包括川贝炖梨),用了就把把寒邪闭在里面,可能几个月都不好。只有在燥咳的情况下(脉搏快,无痰,呛咳,舌红燥热、想喝凉水时出现的咳嗽)才适合川贝批把止咳露,一般发生在秋燥时节。

网上流传各种秘方,但每个方子都是适合特定的阶段,方法都是有前提的,用错不如不用!



外感第五个阶段:调补脾胃 

感冒过后建议家长都要关注这个阶段,同样的外部条件下,为什么自家的孩子感冒而别人没有,正气不足,邪气去而复来。

解决方案:

巩固正气为主:淮山药三十克、炒鸡内金三克/焦三仙,熬水代茶饮,每次感冒完喝三天。

不能天天吃、长期吃,吃山药相当于给脾胃轰油门,长期吃不利于脾胃自身运化能力的提升。


特别提醒:药店里雪白光滑的山药不要买,一般是被硫磺熏过的,煮过之后如果有发酸的味道就能肯定是硫磺熏的,不要再吃了。

罗老师通过前人和自身的经验认为山药是最重要的调理脾胃的一味药,因此对药材做过深入调研,发现现在的山药大批量都是喷药+烘干的(应该自然晾晒为好),建议有条件的家长自己买山药切片晒( 天没亮就拿出去晒,先风干,再见阳光,否则容易变黄)

要用怀山药也就是垆土铁棍山药,这个品种只有在河南种的是细的铁棍山药,同样的种子放到其他地方都是长得很粗,市面上鲜山药大多是河北和山东产的菜山药,没有药效。

自身感悟:正所谓地道药材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外感病总结:

重点是家长在外寒阶段把握住,基本就不会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但凡碰到孩子舌苔变厚,无论是外感还是咳嗽,尤其舌苔中间变厚,有味,就要用上焦三仙去积食,或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建议雾霾地区的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去山清水秀的地方“洗肺”,对调理非常有好处。

 



三、其他非外感型感冒

寒湿引起的感冒

现在全国的湿气、雾霾都比较严重,从饮食习惯也能看出一二,当下川菜是全国流行,因为人们吃完以后会振奋脾胃。

表现:上吐下泻,发烧——胃肠型感冒 ,有黏黏的汗,不想吃东西,舌苔白白的舌边也偏白。

解决方案:藿香正气丸、水、胶囊。   藿香正气里都是大热的药,用于散寒湿的,不是解暑的,止呕效果特别好。

如果小孩不喝,用棉球蘸藿香正气水放入肚脐,再用胶布贴上,用于胃肠性感冒的发烧很有效果。

现在大环境湿气都较重,外寒里热也非常容易染上湿气,因此藿香正气用得非常多。

自身感悟:前几天孩子发烧不吃东西也用了此方法,第二天烧退了,当然也配合了其他用药。


湿热引起的感冒

孩子体内热再感染湿邪

表现:发烧、舌边很红,上面盖了厚厚的舌苔

解决方案:三仁汤,要找中医大夫开方子


风热感冒

和外寒里热不一样,风热感冒一般发病于体液、津液不足的人群,经络运行缓慢。

以下两种情况容易出现风热感冒:1 夏天特别热导致不断流失汗液; 2 冬天本来应该寒冷但突然天热出了很多汗。

表现:一上来就发热,口干口渴,小便少,很黄

解决方案:喝水只有部分作用,喝水不一定能转换为体液,中医讲酸甘化阴,乌梅白糖熬水(5颗大乌梅煮烂了)加入白糖。



四、咳嗽的调理 

理念:立竿见影,阳光下的竹竿,外感是竹竿,咳嗽只是一个影子。

咳嗽不是病,只是身体的一种正常反应,咳嗽只是外感带来的症状,消除疾病,症状自然消失,单纯阻止咳嗽是不对的也是无效的。

感冒有几个阶段,咳嗽就有几个阶段,对应的方法在外感阶段笔记已经一一说明。


五、调补脾胃

几乎每一个多病的孩子脾胃都是有问题的,导致正气不足,外感经常来袭,小儿捏脊很有用(下一次会有小儿推拿课程详细说明)

有的小朋友只要感冒就扁桃体发炎,一般都是吃肉吃多了,胃气往上走。


脾阳虚弱:一般是寒凉的药、抗生素用多了,爱喝冷饮

脾阳虚弱症状:面色白、动辄气喘、动辄汗多、怕冷、生长迟缓、大便溏、食后腹胀、反复感冒,头发发黄细软。

调理方法:补中益气类方剂,八珍糕,按摩,艾灸


脾阴虚弱症状:舌质红、嘴唇鲜红,下眼袋大且红,大便干燥,容易饥饿,多动,睡觉盗汗,睡觉翻滚,脾气大,反复感冒。

一般脾阴弱的孩子喜欢吃肉,而中国的肉类安全堪忧,很多都是加了违禁药品,小孩要少吃,如果要吃也要选择健康的肉类。

脾阴虚的调理:生地6克,沙参6克,麦冬6克,石斛6克,怀山药6克,莲子肉6克,薏苡仁6克 一起煮水。

如果家长分辨不清阴阳那么就可以单用山药(平补)。

 


最后,若要小儿安,三分积与寒!这应该是宋代小儿名医钱乙的名句了,大家所熟知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他开给小儿的方子哦。



 

 

 

标签: # 外感 # 孩子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