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只有1%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你呢
对于一些事,我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原谅,甚至也不希望原谅。但有一个事实是,我们都希望心里的伤得到治愈。
前阵子和好友M相约喝下午茶,见到她的时候,我有点诧异,这个原先神采奕奕的万人迷,现在就像一朵蔫了的花,突然之间面容消瘦,眼眶凹陷,厚厚的粉底也遮不住她臃肿的眼袋。
只不过半年没见,M像是老了十岁,眼神也多了几分不安和焦虑。
细问之下才知道,几个月前,M发现老公出轨,后来原谅了他。
但从那以后,M再也找不到安全感,但凡老公晚归或出差,她就会开始怀疑老公的真正去向,而每次怀疑,都让双方感到身心俱疲。
他们不断争吵、和好,再争吵、又和好,直到M心力交瘁,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精神气。
M问我,如果想要结束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该结束这段婚姻?
我不知如何作答,但我能肯定,M并没有真正原谅自己的老公。
原谅研究学者罗伯特对“原谅”的定义是,对于曾经冒犯你的人,你的心里不再有负面影响、判断和行为,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影响、判断和行为。
也就是说,原谅曾经伤害你的人,不仅是排除了心里的负面情绪和想法,还要能够重新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那些伤,为什么我还放不下》一书中提到原谅的两种类型:直接原谅和假意原谅。
“直接原谅”通常是受到信仰以及不想去责备的天性的驱使,但人非圣贤,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而如果只是表层的原谅,就会陷入“假意原谅”的阶段,即有过原谅的想法,但心里的怨恨一直没消除,当适当的机会来临,很有可能会回过头去报复。
M的原谅,就属于“假意原谅”。
01
为什么我们很难真正原谅一个人?
有这样一个从佛教中流传开来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阿直,他被人用暗箭射伤了。别人要给他把箭拔下来,处理伤口,他却坚决不同意。
因为他要留着“证据”,等到射伤他的凶手被抓到,才肯把箭拔下来。
结果一天天过去,还没熬到凶手被抓住,阿直的伤口已经溃烂,箭上的毒也已经把他毒死了。
这个故事看似讽刺,却揭露了一个事实:当我们糟糕的情绪如“暗箭”般刺伤我们,即使伤得再深,我们也不愿轻易原谅别人。
这是为什么?
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人脑在压力状态下的功能机制讲起。
人的大脑可以隔为三个运行系统。这三个大脑功能区互相联系,共同协商,让我们的思维、快乐感和目标完成达到最佳状态。
当人体处于安全的环境时,大脑的三个功能区相互和谐,状态最佳;而当人体陷入紧张或恐惧时,大脑就会陷入“战争状态”。
此时,大脑应激反应的影响就会覆盖理性思考,导致我们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或行为。
当发生了一件让我们很窝火的事,如果此时我们的大脑反应恰好处于压力状态,那么“原谅”的行为就很难发生。比如,丢了工作、失恋、失财、被戴绿帽子……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大脑陷入压力反应状态。
我们遭受的压力指数越高,就越不愿意去原谅。
因此,如果想要恢复真我,首先要运用各种方法使身体重回宁静,恢复冷静思考和有效行为的能力,然后才能学会原谅。
02
为什么要学会原谅?
首先,原谅使我们身心健康。
有研究显示,在婚姻关系处于长期敌对的状态下,身体的伤口愈合会减慢,同时血液中炎性蛋白质增加。
当人体长期处于这种“敌对”蛋白质的状态下,会加速心血管疾病、外科关节炎,甚至多种癌症的发生。
而当人们学会原谅后,心血管功能显著提高,血压降低,心率减缓。
同时,学会原谅后,心理和情绪状态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其次,原谅能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
在“原谅能量”的心理疗法中,有研究发现,一组接受过半年“原谅能量”疗法的销售员,其销售业绩是没接受过疗法的同事们的2.5倍。
你可能会说,饶恕对方谈何容易,直接结束这段关系不是更简单有效?
然而,原谅并不意味着必须饶恕对方的混蛋行为。
比如,孩子摔坏了东西,会得到大人的原谅,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饶恕了孩子的肆意行为。
而直接结束一段关系,虽然可以把愤怒和憎恨暂时放下,但这只是表面的平静,我们内心深处的愤怒仍然会阻碍我们游刃有余地处理事情。
只有原谅,才能对抗内心愤怒和憎恨的心理能量,原谅是当我们身体或心灵受到虐待或伤害时的一种自我救赎。
你可能又会说,有些人就是不配得到原谅!
但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我们选择原谅,是为了自己好,而不是为了我们的关系和恩怨。
《灵魂之火》里有一句话:
原谅不是宽恕那些不负责任、伤害性的行为;也不是“把另一边脸转过去”的表面功夫,让我们扮演苦行僧或可怜虫的角色。
原谅,就像是对旧账的清理,让我们从过去的泥淖中解脱出来,得以享受当下。
如果M想要修复心灵的创伤,离婚治标不治本,学会真正的原谅,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己。
03
如何做到真正的原谅?
《那些伤,为什么我还放不下》中提到了3个方法,教我们学会原谅:
①把不安写在纸上
你不肯原谅的那个人,一定是觉得他亏欠了你。那么仔细想想他欠你什么?一个道歉?还是应该上电刑?
找出一张纸,列出他欠你的一切,大胆地写下内心的真实想法,允许自己卑鄙恶毒。
写完之后,客观地看一下,这是否就是你想要的公平?你现在什么感觉?然后问自己:
如果我想放手对他的惩罚,可能性有多大?需要花多长时间才可以做到?我是否真的希望消除内心的不安?
把不安写在纸上,不仅是梳理,更是通过这种方法让不安的潜意识浮出水面,发现它们,才有可能解决它们。
书写的过程,能够帮助你疗愈和思考。有时候,写着写着,你就会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②三封信疗法
第一封信:伤信
在这封信中,你可以完整详尽地写出当时的情形,他都做了哪些伤害你的事,你的感觉又如何,给你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这是一封情绪信,你可以一直写下去,直到你觉得爽了,写到没什么话可说为止。
第二封信:反信
在这封信中,你要试着从他的角度来阐述第一封信中提到的问题,站在他的角度,以他的口吻,逐条解释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一切又是出于何种原因。
当你正在写这封信时,放松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理解会减少情绪上的混乱,因为理解,所以同情,才有可能原谅。
第三封信:感恩信
这封信中,你写下的内容包括:感谢和他打交道的这些年来,你从中学会的一切;告诉他,你如何从你们的关系中得到了精神上、情绪上、心理上的成长;对于他在你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学会欣赏和感激……
在感恩这件事上,我们要有这样一种心态——装作自己行,直到你真的行。
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伤害,才会真心道歉。
如果你在写感恩信的过程中,发现你也曾给别人带来过类似的伤害,你也许会开启一段原谅之旅。
③持续冥想或沉思
我们已经知道,人在高度紧张和压力之下, 往往会丧失有效思考的能力。
如果想要舒缓压力,就一定要停下来,关注你的思维。
有一个帮助我们舒缓压力的方式,就是持续冥想或沉思。
《纽约时报》曾做过这样的大众科普: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因为人类看见的一切已经经过了大脑框架标注的加工,通过以往类似的经历对原始信息作出解释。
因此,当人们处于催眠状态下去审视过去的经历,改变对它的看法,大脑是分不清真假的,都会进行处理。
和催眠类似,冥想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当我们把关注点调至自我放松和呼吸,进入自我想象,也许是在暖暖的海边沙滩,也许是在巍峨的高山之巅,这种画面虽然没有真实发生,但在大脑中留下的画面感和情绪处理就像是真的一样。
通过系列疗法,我们往往能够改写曾经让我们不安的经历。
无论是进行何种心理想象疗法,非常关键的准备就是要深呼吸,将身体彻底放松。
原谅,并非压抑着心里的怨气,它意味着我们开始探寻一个奇迹:
穿越他人的错误,保有倾听自己内心的能力。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的态度,决定了你如何经历人生的方方面面。人永远无法掌控世界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但你可以掌握你的态度,决定每一次如何面对这一切。
原谅,就是其中的一种态度。
生命不完美,但我们依然可以有一个完美的态度。
参考书籍:吉姆·丁克奇 《那些伤,为什么我还放不下》
作者:飞小白,精读主创,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