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那些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先辈

10-15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长征|那些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先辈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纪念那些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红军指战员,一起用心灵感受那份崇高!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次漫长的征途中,红军战士要与成千上万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斗争着,要与大自然诡异莫测的天气斗争着,真是那句话“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长征中牺牲了无数的红军战士,其中有名有姓的营以上干部约为430人,其中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

铁骨铮铮真英雄:贺昌

军区总副主任

贺昌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06年生,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今柳林县)人。从小就立下“大丈夫不作岳飞死,也当作班超名震天下”的壮志。

红军主力长征后,贺昌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苏区分局委员、军区主任。为掩护主力转移,曾亲率一支部队抗击敌人,右腿负伤,仍坚持指挥。后遭敌大举围攻,形势危急,他鼓励大家:“不仅要当胜利时的英雄,也要当困难时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困难中考验出来的。”

1935年3月,率部向粤赣边突围,10日在江西会昌与军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陈毅在《哭阮啸仙、贺昌同志》一诗中沉痛地写道:“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表达了他对贺昌等同志的敬佩与怀念。

红军优秀指挥员:毛泽覃

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毛泽覃

毛泽覃,1905年生,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到常宁县水口山等地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10月转入。1925年秋赴广州,曾在黄埔军校和广东区委工作。后到武汉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书记。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宣传科科长。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坚持游击战争,任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毛泽覃率部转战于闽赣边界的崇山峻岭,风餐露宿于山谷密林,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时年29岁。

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

红3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邓萍

邓萍,1908年生,四川富顺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1927年秋被派到军湖南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从事兵运工作。在该团秘密组织成立党支部和团委,任书记。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红5军军委书记。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围。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27岁。参加此次战役、时任团政委的张爱萍当即写一首挽诗:“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烟。'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长期与邓萍一起战斗过的彭德怀曾深情地追忆道:“从平江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江西苏区转战到长征途中,直到他牺牲前,我们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得很好。邓萍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作战指挥沉着果断、英勇顽强,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优秀军事干部。”并强调说:“邓萍这个人是值得纪念的!”

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洪超

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

洪超,1909年出生于湖北黄梅,早年在家乡搞过农民运动,1927年夏加入叶挺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他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并且当过朱德的警卫排长。他在朱德、毛泽东的红四军和彭德怀的红五军军部里都当过参谋,之后到李灿的第一纵队任大队长等职,是彭德怀指挥下的一员猛将。 从1930年8月起,他先后担任红三军团第三军第四师团长、第五军第一师师长、第三师师长、第六师师长、第四师师长,都是拳头部队的军事主官。

1934年一次战斗中,洪超带着一个警卫排准备赶往红十一团与黄克诚政委会合,恰好路过这里。他马上到前沿观察,命令调集迫击炮消灭围墙内的敌人。话音刚落,便被围墙内的敌人射中头部,年仅25岁的洪超牺牲。

伟大英烈:刘畴西

第10军团军团长:刘畴西

刘畴西,1897年生,湖南长沙望人。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转入。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同年11月毕业后,在教导1团任3连党代表。1925年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负重伤,截去左臂。1927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参谋,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营长、团参谋长。

在方志敏的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多次记述了他的战友田寿的事迹。这位田寿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团军团长刘畴西。

1934年7月,决定由寻淮洲率领的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等省出动,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11月,红7军团与刘畴西、方志敏率领的红10军会师,两军合编为红10军团,仍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刘畴西任军团长兼第20师师长。

12月,红10军团在浙赣边界的怀玉山区被军包围。他率部反复冲杀,浴血苦战,仅有的右臂又被敌人打伤,终未能突出重围,于1935年1月被俘。狱中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对难友们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8岁。解放后,长沙县给刘畴西的遗孀送去了“伟大英烈”的金匾。

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红25军政治委员:吴焕先

吴焕先(1907年8月~1935年8月21日),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原属湖北省黄安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

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时,吴焕先同志留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他根据省委决定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任军长、军政治委员。在面对数十万敌军“围剿”、物资又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领导红二十五军和地方军民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4年,根据指示,鄂豫皖省委决定实行战略转移。他率红二十五军冲破敌二十余倍兵力的围剿堵截,进入陕南。他代理鄂豫陕,主持全面工作,正确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为粉碎敌人两次重兵“围剿”,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扩大红二十五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在获知红四方面军和红军北上动向后,省委毅然做出西进甘肃,迎接,北上会和陕甘红军的决定。红二十五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连克秦安、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截断西兰公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和红军北上。8月21日,焕先同志在甘肃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和羊圈洼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八岁。

喋血长征路:罗南辉

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

罗南辉,又名罗曼、罗敏。1908年生,四川成都人,曾在成都一家水烟铺做工。1926年入川军江防军第7混成旅当兵。1927年秘密加入,在所在部队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10月参与领导该旅一部在汉州(今广汉)举行武装起义,任警卫大队长。后调四川省委工作。

1935年参加长征,曾率部担负筹粮任务。在人烟稀少的藏民地区,他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走村串户,收集、购买粮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部队的需要。同年11月红33军与红5军团合编为红5军,他任副军长。后在甘肃通渭指挥作战中负伤。

1936年10月,为掩护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罗南辉奉命率红5军担任后卫,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在甘肃会宁华家岭一带阻击敌人。23日在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年仅28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闻讯后悲痛不已,他流着热泪说:“南辉同志是红军中的一位优秀指挥员,他的牺牲是我军的一大损失。南辉同志为党献身的精神比华家岭还高,南辉同志的英名将与华家岭共存!”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红34师师长:陈树湘

陈树湘,曾用名陈树春,1905年生,湖南 长沙人。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党员。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

部队且战且走,来到银坑寨,再次击退道县保安一营的进攻后。陈树湘用绑腿死死地扎紧伤口,毅然决然地挣扎着站起来,端起一挺机枪,带着两个警卫员和一个机修员,占领银坑寨附近的洪都庙。

敌人新的进攻开始了!江华、道县、宁远三县的保安团,从四周蜂涌而上。陈树湘他们依据洪都庙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们突出了重围。陈树湘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机修员牺牲了。敌人叫啸着扑向洪都庙……

敌人抓到一名红军师长,高兴得发狂。在四马桥坐镇指挥的道县保安团一营营长何湘,命令将陈树湘抬到一间布铺里,为他找医送饭。企图从陈树湘口中得到红军的情报。陈树湘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何湘无奈,只好于12月18日拂晓,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时许,当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附近的将军塘自然村后时,陈树湘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巨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

陈树湘牺牲后,敌人将他的头割下,送到长沙悬于城门示众。群众将陈树湘的无头遗体与一同牺牲的警卫员,葬于现道县城内,潇水之滨,上关大桥西头北侧,中心粮库后面,二中左后方的飞霞山上,人称“双巴祖”。解放后,每逢清明,常有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去扫墓祭奠。

赴任前的最后一战

红73师任政治委员:黄甦

黄甦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08年生,广东佛山人。早年在香港做工,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他走街串巷,动员群众参加罢工斗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敢死队队长,他带队同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起义失败后转移到香港,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先后任香港摩托车职工总会书记、香港市委组织部长、广东省委常委兼军委委员。

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前夕,决定黄甦到陕南红73师任政治委员。接到调动工作命令后,他主动要求打完这一仗再赴任。战斗中,亲率一个团担任主攻,21日在向军发起总攻时英勇牺牲,年仅27岁。

谢益先:救命粮送给百姓

红军战士的质朴品格

红军准备过草地,每个战士身上都有一个干粮袋。部队多,粮食少,每人只分到三四斤麦子。谢益先和所有红军战士一样,把麦子看成宝贝,还在小布袋上绣上自己的名字。在一次行军途中,谢益先遇到了迷失在草地里的母子三人。

此后,细心的同志发现,谢益先有了不寻常的变化:只要部队停下开始吃干粮,谢益先就躲在一边。红军干部问他是不是没有干粮了,他说自己已经吃饱了。但是,渐渐地,谢益先越来越虚弱,连走路都开始摇晃。终于,他还是没能挺住,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能站起来。

很快就要走出草地了,红军官兵再一次见到了那名妇女。“同志,姓谢的同志在吗?”她说着拿出一个绣着“谢”字的粮袋。战友们这才知道,谢益先早就断粮,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这名妇女和她的孩子们。得知谢益先已经因为饥饿牺牲时,那位母亲一下子跌坐在地上,直到部队走远了,红军官兵还能听得见她撕心裂肺的哭声。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整理:石健;

投稿邮箱:jfjbwx@163;

标签: # 红军 # 敌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