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逼那年,公司一地鸡毛
导读: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2.5年,而年轻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寿命更短。据不完全统计,25岁以下创业者成功率远远低于35岁创业者;据相关调查,创业者的成熟度和企业的寿命成正比例。
背景介绍:徐毅是90后,毕业于杭州某大学,目前是杭州一家创业型公司CEO,公司在第三年也就是2016年顺利融资3000万,2017年公司亏损2000多万,2018年4月份开始逐步赢利并有望在年底弥补亏损的融资资金。用他自己的话说:装逼那年,公司一地鸡毛。(由于涉及商业模式的机密,本文不展开该领域的介绍。)
以下部分为创业者徐毅的口述,本文作者整理并适当和较小的修正。
01
半年融资3000万
估值几个亿
我开始飘了
我是一毕业就开始创业,家里是搞工厂的,和老爸有个约定,如果公司亏光就回工厂上班。老爸给了200万的注册资金,约定是借款和5%的年化利息,并写了欠条。
2014年的下半年,公司正式注册。公司成立一开始,我非常的慎重,所有开支精打细算,因为知道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不想让父亲看笑话。2014年年底盘账的时候亏30来万,我自己看来已经算是不错的。
15年公司有30多号人,一年下来还有200多万的利润,那会儿非常满意。16年,见了大概六十多个投资人,这里没有一个是父亲的朋友,全是自己接触的投资人。大概谈了半年左右,融到三千万并在年前一个月顺利到账和更改相关营业执照和股东名册。不过,有媒体说我只见过六个投资人就顺利融资三千万,估值几个亿。
当时,我保持沉默,没公开否定这个说法。
02
装逼的2017年
代价太惨重
2017年,我开始飘了,这一年是装逼的一年,代价太惨重。
之所以飘飘然,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1.和我一起创业的同班同学大多倒闭了;2.我的公司第二年就赢利200多万;3.在第三年就顺利融资到3000万;4.我对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的自豪;5.媒体和外界的宣传助长我的虚荣心。整个2017年,我是膨胀的。
融资资金到位后,我把公司搬到逼格很高的写字楼,将近两千方。由于投资中注明投资人不可干涉我的日常管理,我只是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原本一年贰拾万的租金,直接飙到两百八拾万,而装修花了近三百万。当然,投资人也觉得这个钱不是问题,或许他们考虑的是B轮进入吧。
2017年的年初,有个本地电视台要采访我。当时考虑到可以给公司增加曝光量我就欣然答应,然后就开始配合采访,期间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稿件的准备、试镜,录制以及调整。前前后后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效果很明显,播完当天,我的朋友圈忙炸,暗爽的一夜未眠。
第二天,我就成了圈里的名人。各种媒体来约稿件,如此一来,我整日的陪伴媒体,毕竟你要请人家吃个饭什么的。有些还特意让我拍一些照片,现在想想很搞笑。配合他们坐在沙发上、在公司会议室等各种摆POSE。
在公司装修后的一个月,我们花了一些钱拍摄了公司的VCR,那段时间,大家忙于公司的品宣,连研发部的人员都开始配合演戏。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因为电台和媒体的曝光,想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多,那段日子,几乎每天都在吐沫横飞。有意识的在博取眼球和勾搭所谓的人脉,也刻意的丰富自己的履历,学会诸多不落地的玩意:生态圈,闭环,数据,蓝海,也大谈期权,股权境内境外。
说话总是类似这样:核心team起码要是海外名校的master以上;轻描淡写的提起上次和那个大佬碰头聊起某个事情……,以至于某次回家和父亲聊天,他都有皱眉的表情。
各种相关和不相关的聚会都会邀请我,几乎每天都有,白天闲聊,晚上聚餐,夜里朋友圈,搞的自己很忙很忙的样子,而实际上是何等浪费时间,要命的是我竟乐此不疲!
03
内部管理持续装逼
内控做得极差
公司换了新环境,新人员也跟着上来。
我记得HR是最为忙碌,那时给HR下达任务,公司融到资金一定要请优秀的人才,如果无法判断,就大胆的试,容许试错!
所以,我们的员工一下猛增了好多倍,人力成本也因此急剧上升,年初开始发工资就已两百万上下。16年才五十多万一个月,而貌似营收并没相应比例的增长。那会儿看来是魄力,今天看来却是不成熟。
整个17年,公司人员流动非常大,包括一些中高管的流动。对于这些高管,我信奉商业文明中的放权。最后事实证明,放权等于放任。
一些来我们公司应聘的高管,都是阿里和华为的背书,我们视其宝贝,在待遇上一律满足他们的要求,可实际能力却大都是不相符合。一来是被主流观点洗脑:千万不要和人才讨价还价,第二也是盲目信任大公司背书。如今想想,我们无法考证“人才”自己报价的合理性可不至于盲目信任。
后来和人事有讨论总结过:这些被大公司所淘汰的人才又在我们这些小公司里豪华游了一圈。
在公司还没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我在北上广设立多个办事处,市中心的写字楼外加装修,每个点都砸很多钱。而这些负责人跟我一样,经常到处飞,光报销就是一个大问题。当时,根本没觉得这是个问题,内控做的极差。
现在翻回到当时的朋友圈,每次装逼都是血淋淋的资金流失。
你知道么,当时我们装的有多厉害:一份PPT,根本不是给老外看,硬是专门找翻译搞一份英文版。故意在介绍公司时,打开英文版本,再大声说一句:SORRY,点错版本了。
我们已经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公司装修相当有特色,就是互联网风格那种,搞好这些一切,就开始在所谓的企业文化上砸金。学大型网络公司,该买的机器全买,各类咖啡点心,健身设备一个不能少。节假日就组织各类烧钱的活动,国内海外全安排。该送纪念品的送,该报销的报销。
一年下来,我现在都不敢回忆这个数字。那些和我一起出国的同事,今天办公室也没剩几个了。也许他们现在正在另一家高逼格的公司参加某个海外游。
在公司内部管理上,持续装逼。
各部门管理层频繁开会,大小会议都是很漂亮的PPT,据说做好一个会议PPT起码要三天时间。想想,他们原本是工作时间却花在和生产力毫无关系的事情上。副总为提升逼格,所有部门人员都推行英文名,还专门组织针对英文邮件撰写学习。其实,我们也没几个老外客户可邮件。
另外,从人情化管理角度考虑我废除加班制度,但没结合产能和效率指标,只是一味为了高大上和营造氛围而做出这个决定;也并没有相关机制弥补本领域,所以经常出现无事人满为患、急事无人到岗,耽误了不少事。当然,今天我也是不支持加班的,但是如果特殊事项,客户需要还是会强行要求加班的。
对下属,基本上采取情感式管理。对于公司员工较大流动性我也并没有过多关注。还存在着一些人员把公司作为平台当跳板,过来两三个月便走人,然后到同行那边开出一个更高筹码。带走了一大堆公司资料和方案,简直就是行业共享库。----在内部管控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和较多投资人和高端人士交流,自己在私人生活上也加重对品质的要求,不再一味钻到研发和市场中。而是周末度假,或上班期间办公室里翻着不着边际的管理书籍。个人又多次跑国外看项目,现在想想,简直是多此一举,把自己搞的投资人一样。
在观念中还默认所谓的老板应该只做三件事:融资,找人,喝茶。甚至在多次会议中和员工提及战略两个字眼。今天想想,真是讽刺。对于中小型公司谈战略简直就是P民谈国事,生存是当前最要考虑的事。上周遇见一个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人家近六十还在跑业务,根本没时间玩喝茶,对比起来,真是惭愧。
…….
04
创业不是演戏
实干才是硬道理
2017年底盘帐的时候,财务总监汇报亏损2千万,我开始慌了,那个晚上给父亲打电话,跟他说了这事。父亲说:你要对投资人的信任和资金负责。----我深深陷入沉思。
大年三十直到年夜饭前一个小时,我还在办公室里搞着各项规划,心里也告诫自己:2018年,公司远离装逼!
所幸,经过这半年一系列改革,公司慢慢走向正轨。公司货币资金都是正向的,稳步上升。
徐毅总结着,装逼那年,公司内部管理失控,各项成本急剧上升,整体效率下降,市场推进缓慢,个人精力分散和虚荣心膨胀,管理层整体心态不在线,员工流动频繁。
整个公司都像是在演戏,而自己却是入戏太深。巨额亏损把他给浇醒,清醒之后的他开始着手尝试着做一些系统管理,从多个角度看自己的企业,分阶段进行解读;静下来再重新进行市场精准定位,寻找持续盈利点和高利润区,尽可能从产品路线往平台方向去靠;想方设法让员工和团队进行聚焦,强化服务意识,挖掘公司核心竞争力;产品上追求差异化竞争和营销上创新;持续搭建完善的内部组织和慎重的管理决策……,徐毅说,这半年全身心扑在这些上面,除了和业务相关,没再接触过外人。
徐毅给我点了一根烟,笑着说去年还装模作样去抽雪茄。我们相视一笑:创业者不是演员,更不能是跑龙套,实干是硬道理!
徐毅这样,一定是中小企业的新生力量!
向忘却装逼、坚持战斗在一线的创业人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