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一位银行HR的感悟
现在越来越清楚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含义。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于骨髓的,与学校教育没多大关系,大多取决于成长的环境。从大学毕业到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家庭背景,可能从起跑线上普通家庭的孩子就输了一大截。
1、一群实习的大学生
我在某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上班,去年我们招了约莫60名实习生,但最后录用不会超过10人。这些实习名头,其实只是银行的噱头。对银行来说,可以找些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免费劳动力”,对学校宣传和社会义务又可以算是一种交代,何乐不为。尽管如此,能进入银行实习的都是学校推荐的“好学生”。
在中国,银行纯属国家垄断机构,待遇相较于其他行业比较高:在银行工作可以得到优惠的贷款利率,买房子贷款都相对容易。总之一句话:这是世人眼里比较羡慕的单位。
接下来,我就讲讲这些孩子们的人生第一步是怎么迈出的。与他们相处下来,有时真心觉得一切的理想主义都是浮云,现实总是残忍又可悲。
去年,我接待了这批来自211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到单位实习。这些省里最好的孩子们,又可分为这么几种:一类是来自农村家庭,学习很努力、在校表现很优秀的孩子,大概有20多个;还有一类就是家庭县城的孩子,有那么十几个;再者就是所谓的大城市的孩子十几个,这是当时看到他们资料的第一印象。
三月份,他们第一次来到银行。因为第一天报到,我们准备了间办公室,在等着这些孩子们的时候,同事跟我说:“ 你信吗?我知道哪些孩子来得早、哪些孩子进来会打招呼、哪些孩子会和我们聊几句、哪些孩子进来后会给我们倒水。我们来打个赌,赌注是中午比萨”。我应允了。接着,他选出了一堆简历跟我说:这些孩子,会来得相对早点。
可怕的是,当时最早出现的十几个孩子都是在他给我的简历中。
这些陆陆续续来报到的孩子们,真有进来后,很紧张一句话不多说的;有的笑嘻嘻和我们聊几句;有的会很自然地说:以后你们是领导了,给你们倒点水;有的孩子会大大咧咧。
其结果就是同事预测的错误率只有两个。当时非常诧异,中午请他吃饭,我问:你怎么看出的。他说:这不是我的绝招,以前跟着副行长接待实习生,从那里得到的启示。很简单,看简历资料的户籍所在地,和父母工作单位,能归纳出群体来,也相应地能归纳出这同一所大学几种孩子的性格特点、处事方法。因为有些东西是共同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站在年长的角度上去分析就很容易得到初期的预测。
下面是同事的分析过程:
1、 来得很早的孩子,大多是农村的。因为他们重视这份实习,毕竟这是他们一生中第一次离开学校去正式单位实习。学校推荐时,他们会很自然地打电话给家里,而父母给出的指导意见无非是好好珍惜、第一天要早去不迟到等,所以自然来得最早的是这些孩子。但是这些孩子都比较紧张,和我们几乎无交流。
2、进来和我们打招呼、倒水的那几个孩子,无一例外,父母都是在党政机关工作。
3、进来大大咧咧,开几句玩笑的孩子,家里都是经商,可大可小,但是从小受父母身上那种灵活思维的熏染,其身上也能看出这样的影子。
4、有两三个挺冷傲、相对自信,对我们不卑不亢的孩子,均属于大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的。
这个小插曲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着手去观察、分析这群孩子。我很清楚实习的一个事实是:只有几个可以留下,大多数还得自己找工作。没想到在这一年多的观察中,真的总结出很多东西,也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困扰点。
2、选择哪个部门
第一天下午,这群学生参观完银行后,需要在会议室开个见面会。这种是面子事,自然会有位副行长级别的讲话,然后人力资源部经理,具体地告诉这群孩子,去哪些部门实习。
就在领导们对着这帮孩子讲了一堆官话、套话的时候,一个小测验在我脑子里成型:让他们自己选择想去工作的部门,不能写一个需写三个。时间:给他们20分钟时间考虑;地点:直接在会议室;不能相互交流,如果想得到指导,可以去走廊,给自己父母或亲人打电话。
结果是大概十个孩子明确地写出了部门名称,选择的岗位也相当不错;另外有随便写写,也有自己臆想出来的部门;或者具体大概知道是什么工作性质,但是无法准确说出名称;还有几个就写了收钱、贷款之类的字眼。——这就是他们大学四年读的金融与经济专业。
当我拿到他们自荐部门的小纸条后,发现:能够精确写出银行部门的孩子,大多家里是机关和经商的;农村孩子有一个可以精确写出,问了原因是自家亲戚在工行上班。另外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大多都写行政、管理、内勤,不愿和外联部门的业务有关系;经商的孩子都想实习客户经理;家庭父母在机关的大多都想做主管助理。
开完会,副行长告诉我,今年行里大概会招15个应届毕业生,各方面的关系需要应付。这群孩子,只能选择优秀的留下两个或三个,让我们细心甄别,到最后作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这件事让我有点心颤,60个都是学校的好学生,只有两到三个可以被留下来。人生的第一步,就以这里开始。而其他的58人又得迈向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又得一次次地打印简历、面试,突然心里觉得很压抑。
第二天,带领他们到被安排的部门。每个单位都一样,有的部门自然舒服,也有的部门累得要死。如果被安排为大堂经理,就要一直站着、挂个横幅,一天在大堂跑来跑去;安排老总办公室外边的就是接电话、复印材料;安排监察部的,对不起,跟着去安装提款机和指挥工人安装摄像头吧。因为实习不能安排从事窗口业务,大多就只能是内勤、外联和打杂。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别看小小实习,斗争就开始了。第二天一早我总共接了四五个电话,也有直接去我办公室的同事,开始跟我打招呼:把谁谁直接弄到我的领地去;某某要安排到我这来等等。无奈,只好按照他们的要求把相应的实习生,分到其麾下。除了家里能联系到银行打过招呼,其他的就随机,也许靠运气。不过出于人道主义,我定了一个活的规则:一个月后轮岗。
时间就这么过着,偶尔中午吃饭或在办公楼里碰到同事,会问一下实习生的情况。当然,什么状况都有,有抱怨的:大学培养的是脑残吗?也有直接骂娘的,让我把“蠢蛋”弄到别的部门,给他们换个聪明伶俐的,当然也有夸奖的……
然后在这些同事的夸奖、褒扬和抱怨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1、农村家庭的孩子普遍不会交流,更谈不上和谁拉近关系。虽不是绝对,但这个比例超过农村家庭的90%,他们有个很大优点,就是勤快,很少找借口,大体属于那种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2、受到夸奖的孩子大多是经商家庭,比较灵活。实习时,和老员工的互动能力较强,有的家庭甚至可以请老员工吃饭,有的还能在解决问题时弄出个新点子。属于那种不会让人讨厌,收到赞誉最多的一个群体。
3、再就是家里在党政机关做干部的孩子,最大的优点是有礼貌、会说话、不太会唐突、比较有眼力劲儿、个人气质较好,但有时也耍小聪明。因为年龄小,很容易被年长的发现,褒贬不一。
4、家庭知识分子的六个孩子,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不太受实习部门的待见。原因有:一,没有眼力劲;二,自我感觉较好,情商不够,不懂得分清场合,说出一些比较固执和让部门尴尬的话。其中就有一个女孩子,父母是中学老师,对安排的跑腿工作说三道四,和谁说话也顶着来。导致实习部门对其强烈不满,最后没办法,派其检查消防器材,后来因为嫌辛苦,找我谈话。我给的答案:如果不愿意接受,回学校吧。紧接着她就退出实习了,这是第一个自己退出的,也是唯一的一个。
最近了解到,这女孩毕业后一直留在省会没回老家,也没找到正式工作,在蛋糕店工作了一阵,又去摆地摊,再后来去考研究生了。
3、小胖和他爸的故事
与这女孩截然相反的是个男孩,个子挺高的小胖子,整天笑嘻嘻的。这家伙当初主动要求干大堂经理,因为姓齐,按照约定俗成就叫作齐小胖吧。
当初我跟他说,大堂经理会挺累的。他笑笑说:可以减肥、照顾女同学,自己太胖,不适合干细致工作。也就是这个小家伙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作“人熟是个宝”,什么叫永远都笑绝对没错。
齐小胖家庭条件不错,父母开家居饰品店。当然这小子学习也蛮好,从二级城市来到省会上大学,性格很有意思。他被开玩笑,从来不会烦,见谁都笑呵呵的。后来虽没能留在银行工作,但是因为性格比较活络,和银行每个人都混得熟,且在家庭条件支持下,自己开了家公司,主要是给银行安装提款机。一年的时间,小家伙买了房子,结了婚,也时常给我打电话。
当时他想做这个,和他爸爸交流了意见后,他爸爸专门跑来找我,请我吃饭。他爸吃饭时自然少不了一大堆奉承话,然后喝了点酒,回顾自己没文化又如何干成了个家具城,期间也话里说了一些小胖想做的事情,希望我能牵个线什么的。他爸是个活络精明的人,以下是他给小胖的规划:
小胖进银行实习,他爸爸自然很高兴。当他问爸爸哪个部门的实习好,不了解银行的父亲立马就觉得:实习嘛,最重要的是弄个脸熟,去大堂站着吧,这样银行的头头可以经常见到你。
后来因为实习时间长了,小胖也听说最后留下的没几个,再次回家和他爸爸聊这个问题,小胖爸爸说:我们和那些能说了算的领导没有关系,估计他们也不差我们家的这点礼物钱。老爸没有本事能让你留下。小胖,人活着就这样,各有各的命,不要再想着留银行了。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银行也是一家单位,也需要和别人合作,小胖,你琢磨一下银行有哪些外联公司给他提供服务,如果可以,争取找出这么一个。
小胖的思维转得很快,接受了他爸爸的意见,从那开始,小胖就开始注意办公文具:消防器材、摄像头安装、纸张销售等等诸如此类。最后发现了提款机安装,每装一台的费用不低,银行每次都换不同的人,有了个想法就告诉他父亲,过了几天他们来到这里,请我和小胖的主管又是吃饭,又是送礼。
把整个事情弄明白的时候,花了20万给小胖开了家公司,因为他老爸有家具城的背景,很快通过小胖找到了主管的副行长,以装一台比原先便宜五百块的价格承包了我们银行的提款机业务。同时因为相互银行的往来,我们也给小胖介绍了合作银行。
有了这层关系,小胖经常来找我,我曾问起小胖怎么那么听他爸爸的话,小胖说:其实就是觉得在老家,周围邻居、亲戚、朋友中老爸算混得很好的,老爸自己没啥文化,但是能领着几十个员工干,有几把刷子,从小认为爸爸挺行的。再就是小胖很喜欢说的一句口头禅,也是小胖爸爸经常说的那句:咱得有自知之明。
小胖有个好爸爸,能给钱,还能发现商机。了解自己的儿子,也懂得审时度势,知道自己以及儿子有几斤几两,懂得在何时何境况如何给孩子什么样的引导。
人得有自知之明,抓住任何机会,这就是小胖和他爸爸的故事。
4、周周的工作
与小胖一样的理智派很少,当然这种理智来源于父辈的见识、父辈的经济能力和人生智慧。大多数孩子,也包括我们这群成年人,都会为了一个飘渺的希望,拼命努力争取。
从他们身上,我获得了个很有价值的思维。如果有能力一定去争取,但如果全面衡量觉得这块蛋糕争取不到,立马要转换思维,不要做自己力有不逮的事。这一点很重要。
也不知怎么的,几乎每个孩子开始知道我手里有名额。从那天开始我办公室成了门庭若市,手机也没得休息。他们拉着家长、银行同事,一次次约我吃饭。甚至有的孩子家长,直接提着东西到我家。这是自然,人之常情。我知道自己的那点权利,只有两个名额,谁也不想得罪,然后一直开拖。
当狼多肉少的时候,就完全体现出一条定律:小狼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老狼。
周周,一个女孩,家就是本地的,母亲在某物价部门担任处级干部。这个女孩子穿着打扮很时尚,学过芭蕾舞气质很好,很有礼貌。我对这个女孩子最大的印象就是:家教一定很好,处事坦然。
周周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孩子是不错,但绝对的硬性条件是要爸爸或者妈妈很不错才行。实习的第三个月,我接到了行长的电话。告诉我周周表现很好,必须要我把实习说明给她写好。我耍了点小聪明问行长:我对这个女孩子没有什么印象,长头发还是短头发?行长说了一句:就那个样,叫周周的女孩子,反正不是长头发,就是短头发,记住把她的实习报告弄好就行。
事实上行长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行长直接打招呼?后来副行长跟我说,周周的妈妈是物价部门的处长,通过关系找到银监局的某位副局长,这位副局长直接给了行长电话,大头只有点头的份,既然硬性条件够,别的都不重要。后来听说,这个名额确定后,周周填了工作合同。
找工作,找好工作,如果主管部门一把手打招呼,几乎十拿九稳,说不准单位还得巴结你。从此周周去了六楼,分行办公室,主要负责和部门的联系工作,当然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大家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周周现在找了个的小伙在谈恋爱,小伙子也是那种家庭,在下看来前途一片光明。
5、治国的故事
如果一对父母能把孩子起名治国,那么对孩子的期望一定很大。治国是学校的班长,也是学生会干部,篮球打得很好,皮肤黝黑,很精神也很勤快。在风控部实习,经常看着他抱着一沓沓的资料跑上跑下。风控部权利最大、业务最多,资料、文件自然也最多,没完没了地复印文件、开会,确实比较累。
风控部几乎是银行工资最高的部门,因为要求太多,当然饭局最多,部门收到的小礼品也最大。治国家是农村的,从小学习很努力,篮球打得好,在大学里成了一个公众人物。当治国听到实习名额的事情后,当然这个消息是从风控部老总那里听到的,连着好几天下班的时候,看见他站在我停车位那里,见了我就打招呼。
我知道他想干什么,有一次我说:坐我的车吧,正好经过你们学校,这样不用打车了。刚开始孩子很拘谨。
我说:风控部很好吧,好好努力争取留下,那可是银行最夯的部门。快到学校时,他说:大哥都到这了,请你吃个饭吧。当时我觉得这孩子挺有意思,一路说了那么多敲边鼓的话,到学校附近说请我吃饭,肯定他盘算着附近的饭店很熟,在经济范围内,可是一想银行一月就给他们800块钱的实习工资,还不知道有这八百,家里还给不给生活费。
我说:我请你吧,等你上班了,再请大哥。就这样开始一场谈话,我说:开车不喝酒,让他喝点,刚开始还拘谨,喝了一瓶啤酒后,治国讲起了身世。
治国家是农村的,有个弟弟,父母纯农民,对他有很大希望,通过在银行的实习,觉得要是能留下真得再好不过了。这时候我突然心里很压抑,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他还是个孩子。
他喝了两瓶啤酒后,就跟我开始掏大实话,告诉我风控老总告诉其名额的事,说想留下以及自己上学如何的努力。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孩子不讨厌,但是总在说自己的事,他太渴望留下工作。突然有点不忍,但是我能说的只有:好好表现。最后我告诉他:风控的老总在行里很有分量,他比我管用。自然我只能说一堆空话、套话,就在他的诉苦中我把微醉的他送回了学校。
后来治国跑我家里来送礼,一条烟,还有一些土特产,我没有收。而且他也给风控的老总送了一些土特产,老总的老婆嫌不干净给扔了。对于老总来说那是个笑话。我知道,治国在学校也许很优秀、挺努力,但是在这拼家庭的社会,也许从一开始就已经没有他的名额了。这不是一个使劲干,别人就说你好、肯为你撑腰的时代。治国虽然长得很帅,但没有人指导他,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去做,什么事都得自己摸索。也许治国以后会出人头地,但是40岁之前他的命运已经确定了,要让现实碰到头破血流才知道社会的真相,才能磨合好自己……
治国后来没有留下,几经面试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很辛苦,逛街时见过一次,看得出挺累的。
其实我觉得治国还是可以的,那为什么风控老总不肯为其说句话呢?在一次与风控老总的饭局中我了解到,有一次看见治国把接待用烟,往口袋里塞了两盒,这事让他彻底地否定了治国。后来我让小胖问治国拿烟做什么,小胖给我的答案是,治国想回家的时候带给父亲,因为父亲没抽过中华。我当时的感觉,真是悲凉。
小胖点醒我说:治国家不是很好,也没啥坏心,就是想给父亲那点烟抽。我一下明白了,但风控老总懒得去明白,也不想了解这孩子为什么把接待烟装走,他通过这个细节彻底否定了这个优等生,觉得治国不行。
治国觉得有那么多中华,自己父亲抽烟,不经意拿几盒给父亲,让父亲抽一下好烟,和偷也压根没有关系。但是就是治国的这份孝心,让治国的形象在他们老总那里大打折扣,让治国没有了机会。我问,小胖你拿吗?小胖说,自己买不就行了嘛,这种东西作为实习的拿了不好。
这就是差别,是小胖高尚吗?NO,是小胖家里可以买,不会去做。治国也许知道拿了不好,因为自己只是实习生,但是他却拿了,究其原因还是家庭吧。
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
学校是不会教育你如何为人处事。即便有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只是讲讲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真听得进去。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每个父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一套做人方法,他们也习惯性地把这套原则、方法传授给孩子,因为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否则他这辈子就不这样做了。
总结了一下,家庭优越点的孩子比较不惜财,相对性格也开朗一些。以前我一直的印象是家庭普通的孩子应该更朴实一些,但是通过观察他们,再联系到自己周围发现:真的,家庭条件差些的,大多都是狡黠的。做事时,心理有很大的计算过程。这个计算过程对父母来讲是好事,比较节省,但是对自己发展、交友却是不利的。人生态度是一个很大的思维框架,往往会跟随自己的一生。
例如小胖爸爸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小胖的教育。自己出了哪些问题要怎样修正,如何有自知的能力。而其他孩子大多遇到问题首先是抱怨,其次再想别的,一般不会思考自己的毛病。
两种思维方式都自成体系。从外表来看,你看不出它们直接产生的后果,作为孩子特别容易承袭父母的思维方式。我们的青年一旦承袭了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定位,而且直至终老也未必能发现自己的思维导致了自己的命运。
6、小东的故事
小东是个男孩,家境不比周周差,也许还强点,但是这是唯一一个可以留在银行,但没有留下的孩子,还是因为家境。他很幽默、不讨厌,据说家里已经协调好了关系,可以留下,最终其老干部爷爷,没有同意他留在银行。
毕业后拿着红头文件去了南京某指挥学院,深造了一年,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再分回本地做军人。单位是后勤部,很舒服的单位,也很惬意,分了一套房子,找了个军官做老婆。
有个插曲我得讲讲,小东一直很喜欢实习的一个女同学。即使后来小东去了南京,恋爱还是继续的。只是在小东回来后,父母知道了这段恋情。那个女孩挺不错,但小东父母的家庭会议结果只有一个:坚决不允许。理由是:女孩家是县城的,对将来小东的发展没有什么助力。
为此小东和父母拍了桌子,闹了一场,连续的家庭会议,连续的压力,包括小东父母不让小东带女孩回家,维系了几个月,小东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随后,小东一次次的相亲,最后与一个爷爷战友的孙女,一个同样在军队的女孩谈起了恋爱。这女孩子家境比小东还好些,家里有好几套房子。女孩现在去了国家开发银行,小东还在部队,只是打电话联系,说结婚后转业去机关。问他说,怎么样。他回,没觉得咋样。
7、原子的故事
原子和小东在实习生中是很好的朋友,可他们各自却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原子,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家是乡镇的普通家庭。这孩子很聪明,或许说有心计,实习的时候嘴很甜,这是给我的印象。在实习的时候,最早想追周周,很可惜没追到,追了一个同一个市区来的女孩。
两个人实习的时候就拉着手,还没毕业原子就带着女孩子回了家。刚毕业,原子就通过父母家拿了十几万,付了首付买了房子,接着顺其自然地和女孩子结婚。
那时候,小胖、小东都很羡慕原子,可是这种羡慕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结婚了,原子的父母就催促让原子当爸爸,当然原子的岳父母也是这么想的。
很快原子有了房子和孩子。然而最近听小东、小胖说起原子,已经没有了羡慕,都在叹息,说原子要不是听家里的,现在不至于那么累……
两个人的评价都是这一个字:哎。
原子毕业后,找了份某大型国有企业做推广,收入还可以。但因家里的一再要求,老婆没工作几天就怀孕了,就只能在家等着生孩子。
最早做爸爸,可是也最早开始知道了什么叫“承受不了”。
原子有房贷,现在有了孩子,就要面临很现实的问题,媳妇生了孩子,那么就需要一个老人带孩子。从媳妇生孩子开始,就已经超过了原子的承受能力。孩子本来是爱情的结晶,却成了原子担负不动的开始。
小胖说:原子有了孩子后,原子的媳妇就说需要请月嫂,差不多价格在这个城市是3500左右,月嫂最少得俩月。现在的情况是原子贷款买了房,自己的工资还了房贷,还得供养一家人花销。
孩子出生,什么奶粉、尿布、衣服等等,家庭一切的开销都在原子的工资里面……原子实在是拿不出这份月嫂钱。父母帮忙出了首付,没钱;岳父母说得好听,没有钱也出不着。那孩子怎么办,还得管啊,生孩子花了一万多,让原子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只能让老妈和岳母轮流从老家来照顾孩子。
如果物质丰盈了,孩子的出生,对家庭来说那是很美好,但是没钱孩子生了,父母还得从老家来看孩子,这就是一个炸药包的导火线了……
矛盾就开始在孩子出生的第三个月。原子的媳妇想让老人看着孩子,自己也去找份工作,缓解一下压力,但是岳母不干,觉得孩子半岁前不能上班,如果上班了,可能要落下病。这样就有了争执,岳母开始抱怨原子家没钱、原子没本事,一个刚工作一年的普通孩子能有多大本事?家里的钱也都付了首付。这样,矛盾开始积累……
一切都是钱,钱,钱!还好原子的媳妇顶住压力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关系和背景,只找到了一份千把块钱的工作。因为媳妇上班,孩子就得老人自己在家看,老人看一天很累;但下了班,原子累,媳妇也累,这样又因为刷碗、洗尿布开始起争执。
女人的幸福活在比较之中。原子的媳妇开始心里不平衡,生了儿子为什么活得这么难?中午顶着满头大汗挤车做公交累半死给孩子喂奶,吃口饭,还得下午再跑去上班。这时候原子就成了原子媳妇眼中的废物,哪个同学的男朋友,哪个同事的老公都比原子有本事。
原子为了多挣点,没完没了地往外跑,但是又能多拿多少呢?还是挣得不够花,也开始抱怨,开始抱怨岳母催着要孩子。
就在这时候,原子的爸爸又因为食物的原因引发肺炎,需要住院。这样原子的老妈只能跑回家,让岳母来看孩子,而岳母觉得不是自己的班,来看孩子多少就有点怨气,自然看完孩子,就容易埋怨。
事就这么凑巧,原子的一个单子被同事抢到,突然少挣了几千块钱,那天心情不好,回家媳妇和岳母已吃完饭。而原子只好自己做饭,这时候老妈打来电话,问到原子时说,那么累居然还自己做饭,于是电话里就和媳妇、岳母大吵一顿。
这是第一次爆发,吵累了,原子出去给小东打电话说:小东我真羡慕你没有选择那个女孩,接着就是小东听着原子哭了。
这矛盾开了头,不是你不吵,矛盾就消失了的,矛盾还在,随时还会继续。我只知道原子之后的生活每天都在吵架与板脸中渡过,甚至还大打出手。
后来我给原子打过一次电话,问他为什么羡慕小东。原子说:因为自己内心否定了父母,自己心里实质觉得父母很失败,当初父母希望晚点结婚,自己却没听。当然父母也没坚持自己意见,结婚了一直催着要孩子。自己在没有积累的时候,结婚生子,这些矛盾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其实我还是想说,刚踏入社会的时候,父母的意见真的很重要,如果讲不出道理,在重要选择时,一定要坚持。身边像我这个年龄的,有的依然在重复原子的相同故事。
在没有积累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做承担不了的事情,要不真的太累了。
8、分析背后原因
小胖在同龄人中我是最看好的,为什么?因为小胖的爸爸。小胖虽然没留在银行,尽管他也很想进来清闲地工作,但小胖爸爸的教育给了小胖一个不用忧心的物质环境以及为人处事的情商培养。
有的孩子为什么开朗,有的孩子为什么沉默寡言?你能指望一个家长整天抱怨钱不够花,整天说大学的生活费太贵了,整天挣钱不容易……这样苦口婆心压力下的孩子,内心很阳光、很灿烂?不可能。
因为物质条件的丰盈,或者说从没有因为正常的生活消费而受到父母关于钱财的压力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开朗,相反如果家长不以为意地念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抱怨什么也贵的时候,我很荣幸地告诉这位家长,您在把您的无能贯穿到孩子骨髓里。
治国表现很好,为什么跟了六个月的部门领导,到了最后都不肯为其说一句推荐的话,因为送的礼物是扔货吗?我想不是,是治国看重小利。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争夺小利会损害人际关系,让周围的人对你有看法。而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势必会影响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这样一进一出,最后就不划算了。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烟本身事小,但因此部门领导把治国归类为了:爱占小便宜。我深层次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治国为什么会拿烟,为什么小东、小胖不会去拿?因为在治国的脑海里“中华烟”是好东西,是家里不会买的东西,放在那里有很多,而父亲没吸过几次,动手拿了,归根结底还是家庭贫困的原因。
从品德上讲不见得小胖,或者小东,就比治国高尚,为何他们不会随手拿烟?也许中华在他们眼里不是什么很想要的东西,小东的爸爸是副厅级干部,估计吸烟都比中华好,而小胖家里开着家具城,经常请客送礼。他们潜意识思维里,这烟家里可以随便买。
问题的深层原因不是什么品质,是内心看待烟凸显的心理价值,治国被看见了拿烟被归类,其实还是家庭能够提供给孩子看待物品心理价值的问题;治国这孩子不傻,懂礼节,知道送礼,为什么送的礼物被扔了?原因还是心理价值,治国的心理价值觉得物品不错,觉得礼物很好,但这样的心理价值,用他们部门老总来衡量就属于可以扔掉的那类。
同样是请客,周周可以请到行长吃饭,因为周周背后的价值是做省级单位的处长。这些治国是没法与之比较的。也许治国现在还不明白,他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农村的接人待物处世的那一套,当然这些也与他的年龄小,阅历有限有关。
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指导,其结果就是满头的包。孩子真的没有错,但社会没那么简单,现实得很。
小东和原子家庭规划的区别
我曾经问小东,为什么最后还是让老爹打败,听从了安排?小东的原话:老头子是个副厅级干部,经验能力摆在那。也许单纯地比较,小东和原子两个孩子,原子更优秀一些,或者说原子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小东的能力强。
加入父辈,甚至爷爷辈的家庭比较,原子就彻底被打到山底下。原子在学校就追到了媳妇,并且没毕业双方老人就见面,这的问题在哪里?错的不是原子的恋爱,而是原子以及原子父母的目光短浅:孩子恋爱了,老人赶紧见面吧,这样咱们也算完成任务了。
原子贷款买房子,这点没错,甚至结婚都没有多大错,问题就是听从了父母的结婚后直接要孩子,这成了原子的身心俱惫的导火索。原子只是在这个城市读了四年书,毕业找了份跑销售的工作,对这个社会现实的了解程度可以说少得可怜,他这个年龄,自己是没有能力规划的,那么父母呢,以及原子媳妇的父母呢,很抱歉这两对父母还处于县城和农村的认知上,恋爱、结婚、生孩子,越快越好。
因为原子和媳妇自身的年龄,不可能对直观的现实世界有个良好的认知,那么深爱下,寻求婚姻是必然的。但是这种选择很盲目,属于头脑发热。
房子是贷款的,一切开销都需要金钱,一切都需要物质。而这些,包括原子和媳妇、原子父母、原子的岳父母根本就没有看清。双方老人自认为孩子读了大学,就能过上他们父母认为的那种城市生活。
原子的一头包也就注定了。
原子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不是没有给过规划,只是这种规划是一个金钱物质预计过低的规划,必然出现问题。就是这么一个把农村或者县城的规划观念,让原子在一个城市中生活。这两个环境的价值理念,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也就是金钱物质的匮乏导致了原子的一系列矛盾。
原子的父母曾经提出结婚晚点,但是原子不听。他对我说的是:当初太自以为是了,觉得父母就是一乡镇工厂职工,自己上了大学,觉得父母活得真失败,心理上甚至瞧不起他们。对家庭的自卑感导致了原子之后的道路。
当然有朋友说,寒门也能出贵子,什么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也快工作将近十年了,从起先观察这群孩子,总结出的一点细枝末叶到我自己身边的朋友,好似都在沿着一条无形的线走,这条无形的线的开头就是家庭环境、见识、家庭规划。
也许我相信天道酬勤,但是身边发生奇迹的人很少。富人家的混蛋孩子有李天一,穷人家的就有一个马加爵。都是个例,根本代表不了所在的阶层。
人生很有意思,你怎么对它,它怎么对待你。你拿人生开玩笑,不认真,人生立马偿还你一个笑话。其实人生在某种可控范围内是可以规划的,怎么规划就是看你身边和你条件差不多的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一点,有一个对比。
我觉得人在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真的有必要精心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环境、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条件,来好好想想自己应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一个人也许一辈子两件事最重要。
我的建议是——
第一:是去找一份工作,有发展前途的工作。
可能有人觉得什么叫好工作?、银行、电力,我根本进不去。我作为一个工作了十年的人得经验是这样的:所谓好工作,不是说进去养着的工作,是你在工作中可以学到东西,将来即使不在这家单位了,你也能很快找到下一份同类型的工作。
在初期的时候最好不要自己创业,因为这条路很难走,没有经历、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很难。即便你是 IT 天才,也希望你服务大机构几年后,各方面条件成熟了再自己创业。
第二,是选择一个他或者她结婚。
我朋友离婚的好几对,几年前还恨不能长在一块,最近闹离婚的,相爱的人几乎成了仇人。
我的看法,感情世界是一个纯粹的想象世界,哪里没有性价比,没有安全,只有各种生活物品的价格。但是婚姻的本质是交换,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东西,不要去幻想你是例外,结婚的时候,没有想离婚的,那些离婚的也不傻。
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选择结婚的对象时候一定牢记一个原则,选择爱你的那个人结婚,而不是你爱的那个人结婚。如果你有条件追到条件优越于你家庭的对象结婚是你的福气,但是最好别比你的家庭差……
在这两项中,工作的地位高于婚姻感情。
工作不会抛弃你,工作能养活你,让你活着不用靠人施舍,当你的工作处理好了,婚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如果你要是想着先成家,再立业。我会告诉你,我身边有朋友因为颠倒了顺序现在离婚了。
人是靠本能和欲望活着的,婚姻有一个相互交换、相互承诺的本质,其构成是两个人,这里面是有利益衡量的,如果婚姻的天平不那么平衡了,要么一个人永远受气,要么不受气就是分手。
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再是30年前,结婚了就是一辈子,了解这些,做好自己,婚姻也差不到哪里。
现在谈个问题就是不平衡感:中国现今的社会,最受穷的是我们的父辈,五六十年代那一辈人,但是告诉你成功相对容易的也是那一辈人。如果家庭很优越,不愁工作、不愁房子,家里甚至能帮着你选择对象,那么你是很幸运的,我在这里祝福你。
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去找份好工作,这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从小听到最多的话,也是家长反复唠叨的一句话,但是我在毕业工作后也没弄清楚这里面的必然联系。
我们中国从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古人只要刻苦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从此就成了朝廷的工作人员,朝廷给你官职,给你丰厚的待遇。
古人劝人读书的方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古代的教育何其开明,为什么读书?因为你的前程在你手里。很公平,你只要好好读书,参加科举,无论是物质,还是婚姻,都有国家的承诺。好好读书可以改变你的地位、你的阶层。
我们这个社会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6年取消统一分配,其实仍然是科举制度衡量人才的制度。那个时候,好好念书,考好大学,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教育是没有大问题,因为有国家公信力的保障。
但是1996年后,学校开始扩招,国家取消统一分配。这时候其实大学教育就已经变为一种淘汰制度。遗憾的是多数家长理解不了学习的目的是淘汰不学习的,学习好的目的是淘汰学习不好的。
很好理解,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你连孩子初中的数学你都没办法指导,谈何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如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果父母的教育是:“儿子你想这个题是这么做,遇到那个题会怎么样呢?下一步又会产生什么呢?条件呢?……”孩子再笨但在这种气氛中也能学会思考。
本文经授权转载,文章来源于小抄(xiaochaoping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