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10-12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中国文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屈原到鲁迅……一代代有名或无名的作者写下了大量精彩篇章。请从“人民性”“世界性”“浪漫”“现实”“质朴”“瑰丽”“现实意义”“深远意义”中,任选两词,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参考:

        本题为写作任务明确的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与2017年课标乙卷一致。考生必须从题目所给的8个关键词中任选两词,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考生由材料引发的感悟或认识的对象必须为中国文学,否则即判为偏离题意甚至离题,同时任选的两词必须在材料所给的8个关键词中选择,如选择1个或者两个以上即判为审题失误,没有依据写作要求写作。

         从命题来看,虽然材料所给的8个关键词并非按照一一配对的形式出现,但依据其排列顺序,尤其是每个关键词的内涵理解,这个8个关键词貌似以配对的形式出现,“人民性”与“世界性”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性质的差异;“浪漫”与“现实”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表现手法的差异,但也包括了文学内容的差异;“质朴”与“瑰丽”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表达风格的差异“;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相对,主要表现的文学功用的差异。当然,依据题目写作要求,考生在具体写作中,并不需要按照上述配对关系选择关键词,任选两词,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表达出对中国文学特定的感悟与认识,即为符合题意。

         具体到8个关键词的概念理解,人民性反映的文学内容的性质,“人民”,古义泛指人,一般指平民百姓,近代成为一个专用的政治术语,与“敌人”相对,很明显,此处的“人民性”的“人民”指的应是平民百姓,所谓“平民性”指的大概就是文学作品取材于民间,反映的是普罗大众的生活,表达的是百姓的心声与期望。而“世界性”反映的是文学作品所写内容及所涉主题的广阔,体现了文学作品主题的普世意义与共同的价值追求。严格来说,“世界性”应与“民族性”相对,从命题而言,“民族性”或者更妥当,另外“现实”、“现实意义”两个关键词的内涵理解也对考生造成了困扰。    浪漫,主要指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夸张的想象、奇特的构思;与此相对,现实,主要指的是现实主义表达手法,当然,如考生理解为内容的直面现实,反映现实主题也是恰当的。

         质朴,主要指的是语言或表现形式的平实,以平实的笔调叙述、描写,朴实而不造作、不虚浮,却有一种直击人心、天然雕饰的自然之美;瑰丽,主要指的语言或表现形式的细腻传神,摇曳多姿。 “现实意义”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而“深远意义”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考生选择哪两个关键词,都需要对所选的关键词的内涵有所了解,需要对关键词有具体化的阐述,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的空洞议论,此为区分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指标。

         应该说,本次写作对考生的阅读积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主题、手法均要有较清晰的理解,在行文中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具体阐述,对阅读的重视,对学科素养的要求,这是此次作文的意义所在。

           赋分建议:

         1、从所给8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个,且形成有机关联,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特定的感悟与认识,对所选关键词概念理解准确,所举实事例与所选关键词内涵吻合,持之有理,言之有据,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内容充实,表达有亮点。55—60。

       2、从所给8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个,且形成有机关联,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特定的感悟与认识,对所选关键词概念理解准确,所举实事例与所选关键词内涵吻合,持之有理,言之有据,事例较为丰富,文章结构清晰。50—54。

       3、从所给8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个,且形成有机关联,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特定的感悟与认识,对所选关键词概念理解准确,所举事例与所选关键词内涵吻合,有一定的事例支撑,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表达一般。46—49。

       4、从所给8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个,对有机关联有所揭示,但不够具体,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特定的感悟与认识,对所选关键词概念理解基本准确,有一定的事例支撑,结构清晰。40—45。

      5、从所给8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个,但有机关联揭示不足,或对所选关键词概念理解有所偏差,事例不足,议论空洞。36—39。

     6、全文不谈中国文学而谈其他领域,或所选关键词超出范围,或在写作过程中偏离、偷换关键词。36以下。 均分建议44分。
【参考例文】
           

              浪漫地流淌现实意义

 用最灵秀的方块字书写厚重的篇章,用最饱满的诗意去揣摩经典之萃。同中国文学的相处,就宛如拂过涓涓细流,看她浪漫地摩挲现实的土地。

 中国文学,最深远的莫过于《诗经》。我曾对其爱不释手,也为其中一篇流连忘返——《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灿(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食(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的大意是说妻子叫丈夫起床,天上的夜明星多亮啊!丈夫醒来说对啊,这时候鸟儿起飞,我要去打猎。妻说:“你一定会满载而归,那我们就烹禽饮酒,愿咱俩白头偕老,你弹琴和鼓琴(瑟),岁月如此静好!”初读小诗,我为这田园诗般的甜蜜与温馨打动,小两口积极拥抱生活的态度着实讨喜;后来,我从清浅的浪漫中品读到寓在其中的现实意义。

 且看当今喧嚣的场域里,人们相对活得堵塞,更乱了作息、忙了节奏。会有几人还能像诗中妻一样“夜视看星”呢?寥寥。渐渐地,我们似乎与大自然脱轨,我们仰仗科技,漠视自然法则,曾经“迎曦而出,沐夕而归”,把诗意活成现实的人,现在削尖脑袋唯利是图。或许从中国文化(文学)里,我们才能找回久违的宁静,我们才去思考“与时俱进”。古人的意思:“时”从来不是时下利益,而是天时。幸福也正源于知天时、依天意、循天道。人要学着像大自然一般过一天,在喧闹中,莫负自然之意,这是这首小诗教给我的现实意义。

 何止《诗经》,大凡中国文化(文学),都透露着或浓或淡的浪漫,也昭示着或明或暗的现实意义。只是,我们太忙碌太盲目而忽略了她。当游客在南昌郊外的青云谱上看到了朱耷遗留下来的不朽之作时,有几人能从枯枝、残叶、怪石、丑鸟等令人丧气的破残笔墨中去领悟那那倔强而顽强的生命?当黛玉之死一步一步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又有几人读懂曹雪芹设计这一情节“上接屈原、下引王国维,昭示着一个难以穷尽的乱世的开启?”当我们无暇顾及中国文化(文学)字里行间的浪漫,更将蕴含的现实意义、人生哲理藏于庭院深深时,遗憾与愧疚偈占满心头。

 好在,一股文化(文学)的清风已然吹过人们的心头,近年的文化(文学)节目深受喜爱,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中国文化(文学)的秀丽与海纳,让浪漫得以传诵,让现实意义得以挖掘。而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让她继续发扬光大,熠熠生辉!这又何尝不是爱国报国之举呢! 期冀中国文学于表愈发浪漫,给人美之信仰;于里愈发凝聚现实意义,给民族以方向,国家以力量!

       得分:55分

      点评:本文诗意盎然,由《诗经》中的一篇《女曰鸡鸣》生发开来,论证中国文学里“浪漫地流淌现实意义”,充分展示了这位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古典文学的深度角度。虽然有个别字写错,如明星有灿(烂),宜食(言)饮酒,你弹琴和鼓琴(瑟)等。同时考生能够紧扣作文任务,从8个关键词中选取了“浪漫”和“现实意义”两个词,全文能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谈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与认识。当然有文中有几处考生把“文学”写成了“文化”,此种不严谨表达需要考生引起重视,好在文章开篇与结尾都强调的是“文学”,否则会留下硬伤;而且朱耷之例不属于文学范畴,但暇不掩瑜。总体来看本文字迹工整美观,语言流畅典雅,写作任务完成教好。
                   

                   浪漫与现实的交汇

                   ——中国文学之美

 我观中国上下五千年,从一部部一篇篇一句句的中国文学中悟出了两个词:浪漫与现实。这两个词是充满了矛盾的,一个仿佛带着光环,一个却如万年积沙般沉重。但若细细品味中国文学,便又可以从这矛盾中找出此相同来,其交汇处又充满文学之美。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得不到;二是得到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便也是这样的。看看贾谊,一篇《六国论》便足以让后人震惊不已,可他的满腹经纶,却被君王“不问苍生问鬼神”给打得一分不值。于是文人们愤怒了,他们开始用笔用纸用仿佛含血的字来写现实。杜甫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牧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些个诗人用笔墨尽情地表达对得不到的公平的悲恸,对得到的些许平和的担忧——毕竟兴也是百姓苦,亡,也是百姓苦。再到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空有满腔热血无处可洒,只得叹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再看今朝,鲁迅先生用其辛辣尖锐的语言讽刺敌人,慨叹民间的愚昧钝化。他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哪一个不是充满现实寓意呢?

 这些现实主义的人似乎满心都是悲剧,对现实的惨象让他们将中国文学便(变)成了一种宣泄,一种对现实的嘶吼与批评。但另有一些人在这惨象中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无数花团锦簇的喜剧,而他们笔下的文学,则充满了浪漫。

 浪漫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代名词。文人们得不到,但怀揣梦想去创造;得到了,便去珍惜。《小窗幽记》中曾写道:“声誉可尽,江天不可尽;丹青可尽,山色不可尽。”浪漫的文人们也多怀着这样一颗心。屈原的骚体词藻华丽想象奇特,用想象来剔除不得志之苦。宋玉写《风赋》,将别人对他的质疑与嘲笑用细腻传神地描写排遣出去,他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再到浪漫鼎盛时期,盛唐的李白,他喊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观三千飞瀑,坐看敬亭山;教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纵使并未得到重用,他仍高歌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浪漫主义的人心中都是希望,宛如羽毛闪光的自由鸟儿,终有一日可直冲九宵。

 再回头看中国文学中最美的两处。不难发现其实现实与浪漫都不过是用文字来寄托来抒写。正是因为在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文人们从心的两面来看,才分出了现实与浪漫这一对矛盾又一致的风格,而这两种风格的交汇,便是中国文学传承以来生生不息之美!

 得分:53分

 点评:本文考生选择的关键词是“浪漫”和“现实”,作者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找到两者的关联点,从中品味中国文学之美。全文论证条理清晰,总分式结构使论证严密;论据真可说是旁征博引,丰富的事例与名言佳句贯穿了全文;事例论证与引用论证交替运用,是一篇亮点较为突出的议论文,不足在于“浪漫”与“现实”的有机关联只是揭示,论述不足,略显单薄,如能改进,则是一篇上佳的考场作文。


              浪漫与现实,谱就璀璨华章

 中国文学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名家名篇浩如烟海,若要我以两词概之,那便是浪漫与现实,原因何在?请听我细细道来。

 我从文学的源头走来,一路山花烂漫,我看到了,中国文人们浪漫的情怀。屈原开创浪漫主义先河。一曲《离骚》芳馨馥郁,诉尽衷肠;李白更是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上天揽月,酒中化仙,其想象之瑰丽,令人赞叹,但是中国文学的浪漫绝不仅是简单的文艺,它更多的是一种对命运的豁达与洒脱,而这一点也早已深入国人肌理,成为的一大特征。被贬怎么办?苏轼扛起锄头、开辟菜畦,乐享农家趣味,也创造了一系列诗歌,没钱了怎么办?林徽因家典当了所有财物,只留下来一台留声机,在日日旋转的唱片倾泻出的悠扬乐声中,我们收获了美不胜收的人间四月天,中国文学的浪漫建立了苦中作乐之上,折射出了一种通透睿智的人生智慧。

 我捧起文学的珍珠,颗颗晶莹耀眼,其中有一颗凝结了中国文学对现实不变的凝视。杜甫,毫无疑问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笔下“三吏三别”折射出了现实生活的黑暗与磨难,白居易紧随其后,笔下拾遗穗的孤儿寡母,令人无限感伤,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的核心内核乃是四个字:家国情怀,这四个字深入骨血,给我们带来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诗篇,临终之时,心在天山,身在沧州的陆游不忘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面对外敌的铁蹄,精忠报国的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构成了中国文学最为厚重的底色。

 中国文学,正是这曲浪漫与现实共同铺写的璀璨华章,我们的先人们,头顶着星空,脚踩着大地,浪漫在左,现实在用,一路高歌,打造了无与伦比的中国文学,而这两种特质也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抗战期间,面对日寇的侵略和国土的沦丧。中国人民从不放弃,从不退缩。因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浪漫主义支撑着我们,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面对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召唤,无数的中国人挺身而出,因为“苟利国家之事虽死弗避”,现实主义让我们创造了抗战胜利的辉煌。

 而在新时代,中国人民也必将浪漫与现实并重地,一心向着中国梦迈进,我们满怀信心,打赢民族复兴的战役,我们绝势不可挡,浪漫与现实共同铺就的中国文学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得分:50分

 点评:本文以浪漫与现实概括中国文学的特点,以屈原、苏轼等文学家的经历及作品比较准确地诠释了中国文人的浪漫情怀与现实指向,随后更进一步论述了中国文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结尾顺势升华主题,总结出中国文学是民族发展的前进动力。

 全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论证比较充分。但文中对文学意义的论证比较生硬,如“现实主义让我们创造了抗战胜利的辉煌”,此外,文中虽然有比较多的名人事例,但有比较明显的堆砌感,而非文学感悟的自然流露。


              文学之韵,经久不衰

 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承前启后,纪录着一代又一代的褪变,文学之韵,经久不衰。

 提到中国文学,大家的脑中可能会闪出无数篇作品,无数位大家,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乃至当代,文学作品具备的不仅是现实意义,还有深远影响。《红楼梦》是高居中国文坛的一部古典,而曹雪芹先生在书写这一部名著时,他所联系到的是他的现实的意,当他塑造的黛玉之死呈现出来时,它所昭示的是一个难以穷尽的乱事世的开启,具有现实意义的《红楼梦》对我们乃至更久远之后的影响依然会不减,当我们从一个家族兴衰之中所领悟到的道理,以及宝黛爱情的悲剧收场时,对我们自身具有深远影响。

 弃医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鲁迅先生,他的作品所展示出的是一个充满了黑暗与压迫的社会,《狂人日记》的出版,意义现于抨击以及间接指出那“吃人”的时代,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具有着充分的现实意义,揭露与批判,文学所带给人们的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在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无论是祥林嫂还是儿时的玩伴,他们所受到的社会的残害,足以验证当时社会是何等的压抑。这正是告诉当代的我们,学习的鲁迅的文章,为了让我们不再重复,以给予我们以警醒,读这位作家的书,带给一代一代是不同而又刻骨的影响,或许有人会说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但当你静下心来去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这些作品所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真正地折射出中国文学所带来的影响,与莫言平起平坐的作家有很多,如路遥、余华等,他们的文学作品都接受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份特殊的现实意义,最高领导人曾说过,《平凡的世界》这种电视剧因应该多拍,因为它所展现出了那个年代或那个地区的真实写照,而对今天的你我大众而言,感受那一份拼搏,那一份坚持,如同作品中的孙少安与孙少平一般,不甘只做一个农名,走出那高原,用自己的拼搏换回自己认可的一生。

 中国文学作品具有深邃性与引领性,其所具备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我们不可否认,也毋庸置疑,前人之述,后人鉴之。中国文学的一代一代的继承,如今的你我读中国文学受益颇多,而我们的后代读的依旧是那中国文学,同样他们所受到的影响必然不会减少,文学之韵,经久不衰。

 得分:45分

 点评:本文选择了“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两个关键词。开头段点题,比较简洁,引入正题。第二段,以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为例,说明中国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第三段,以现代作家鲁迅的作品为例,再次说明中国文学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第四段,概述当代部分著名作家如莫言、路遥、余华等人的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特别以当代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写出其现实意义和对将来的影响。第五段,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中国文学作品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照应标题,点题结尾。全文结构思路比较清晰。

 不足之处:作者选了“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两个词,但是对“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两个词的关联阐述不清楚。同时,在结构上,文章主要是事例的堆砌,而非结构严谨的分析说理。语言有点不连贯,内容不够丰富,论证还是不够深刻,标点符号的书写不够规范。全文含标点929个字,仅有五段,段落的安排也不是很合理。另外,出现几个错别字。
                  属于世界的中国文学

 中国的文化,静水流深,有着一种魄力,叫包容。中国的文化,凌空万里,有着一种激情,叫瑰丽。既然说到文化,就必然要捧出中国文学,这个属于世界的瑰宝。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多少风流作品至今仍流传于世,为世人传颂,我想,这来源于中国文学的两个标签“瑰丽”和“世界性”。

 “瑰丽”一词,实在是必然要冠名于中国文学之上的。不管是古代文学,近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无不体现着这二字的精神。像百家争鸣时期,百花齐放,各种带着学术思想的学派相继问世。著名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就出生于那个时期,这两部经典的影响力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思想高度,处事之道无不为历代后人所遵循,可见其瑰丽之处。再说文学性的小说,四大名著的精彩程度想必也是大家心有定论的,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让男女老少都趋之若鹜,正如鲁迅先生曾言,“四大名著乃万世之递加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四大名著会一直流传下去,甚至万世之后。这也可见其瑰丽。更是有现代的莫言的《红高粱》,他的笔下,那段时期人们的水深火热都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动人心魄。让生活过那个年代的人共鸣,那后来的新生代品怀先人的酸甜苦辣。这些中国文学的瑰宝,只是一些代表,而孕育这些瑰宝的母体是中国文学,以其自身的瑰丽影响着果实的美味。

 “世界性”一词,更是体现中国文学悠远与精华的提升。言其瑰丽亦可从其“世界性”来即视。像之前所说的儒家经典,现在很多国家都设立了孔子学院,而这类学院全都依赖于《论语》、《孟子》二书,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在品味中国文学的经典文化瑰宝也立足于世界之林,再者言,四大名著也被译成多种不同的外文版本,销往世界,更是有《西游记》,已经拍成多部电影、电视剧,甚至被制成动画片、动漫电影,在全球的屏幕上焕光焕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超人,叫做孙悟空。可见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就像太阳照进每个人的心房。当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更是用世界的声音来赞扬中国文学的激昂。所以,中国文学是具有世界性的全球人的财富。

 中国文学绵长,有味道。我爱中国文学,爱它有年头,有思想。爱她瑰丽的模样与灵魂,爱她是属于世界的光芒!

 得分:43分

 点评:

 1、选了“瑰丽”和“世界性”两个词,但是没有将“瑰丽”与“世界性”有机联系起来。

 2、未理解“瑰丽”一词的含义。“瑰丽”指文辞华丽,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仙境的描写,有丰富的想象,色彩缤纷,绚丽夺目。这样的作品的语言可以说是瑰丽。而本文将“瑰丽”理解为百花齐放、作品类型的丰富,将精彩误认为成“瑰丽”了。第三段讲到《论语》、《孟子》、“四大名著”、《红高粱》,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对“瑰丽”一词理解不到位。

 3、对“世界性”的理解较为准确。

 4、语言不够流畅,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够规范。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