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学就有外教,我上大学才见过外国人
多出去走走,打开视野范围
01
你视线的终点,只是别人开始的起点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经写过一本自传《我的前半生》,里面提到了和罗振玉有关的琐事。
罗振玉是何许人?他是个收藏家,也是个生意人。他5岁入私塾,16岁中秀才,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考据之学,以至于在日本人眼中成了中国古文物学术的权威,可谓是研究了一辈子的老学究。同时,罗振玉又通过古玩生意,赚了一笔不怎么道德的钱,溥仪就在自传中提到了他依靠假文物鉴定、仿制造假敛财的不良行径。
在伪满时,有次罗振玉拿来了一批自己费劲心思收藏到的汉玉给溥仪欣赏,所谓汉玉,并不是非汉朝的不可,这只不过是对古玉的惯称。溥仪对汉玉说不上有什么研究,只是因为十分爱好也收藏了不少,两人闲暇之余就对此聊了起来。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溥仪十分期待罗振玉能拿出什么样的稀世珍品。结果等罗振玉把汉玉拿出来给他一看,他不禁心中暗自一惊。
哪里是什么珍品,全都是假货。
后来溥仪对此评价,“据我看,他的才学究竟有多少,也很值得怀疑。”这个故事在网上一直讹传为王国维,其实主角正是罗振玉。
溥仪称不上是鉴定收藏方面的专家,但是却一眼看出了享誉中外的老学究罗振玉手里拿的是假货,难道他对鉴定也有什么天赋吗?
当然不是,他仅仅是凭着简单的经验,感觉罗振玉拿来的东西不太对劲。他从小就把玩过太多珍宝,随手拿来都够罗振玉研究一阵子,见过了太多,假的当然一眼就能认出来了。
罗振玉勤勤恳恳学了一辈子,却不如溥仪的无意之举。
普通人的心酸,莫过于此了。终你一生达到你认为了不起的高度,你视线所及,自以为天高海阔,无以复加,却发现这早就是有些人司空见惯的日常。
02
眼界给了我们一个设定
上大学的时候,我见过一个很厉害的师兄。
当时已经是他们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宿舍白天几乎没有人气,大家都忙着在外面找工作。所有的人都在为去哪个不错的公司好好干一辈子而犯愁,大家都急急忙忙地投简历、面试。然而,就他一个人气定神闲地整天坐在宿舍的椅子上玩电脑。别人催他的时候,他就指指电脑,这就是他的工作。
原来他在网上开了个店。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淘宝网的页面,在2006年,当我们还把淘宝网购物体验喷得狗血淋头的时候。他成了我见过第一个开网店的人,他做的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因此他从一开始就避开了女装的激烈竞争,那时候全网几乎没多少竞争,所以做得一路顺风顺水。
后来就到了淘宝店铺的井喷期,各种不同的店铺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我的舍友没有加入到这一场新老店铺的战争中,用这几年做淘宝积累下来的资金创下了一个新的茶叶品牌,听说在老家已经小有名气。
他虽然一直在做我们看起来剑走偏锋的事情,但是他的成功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他的父母和亲戚都有不少是做茶叶生意的,耳濡目染的他早就对这门生意了如指掌,因为从小跟着看父辈们怎么卖茶、进货,所以对商机有一种天性上的敏锐。我们做生意还要从头自己一点点摸索,而他从生下来就在学习了。
前几天有个读者和我感叹现在小孩学习环境真的很好,他说他几个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学就有外教,而他上大学才见过外国人。
我对此感同身受,去年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就发现里面的小孩子用英语交流地十分流利,后来又看到黄磊的女儿多多参加电影《圆梦巨人》首映礼,用英语现场和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交流的视频,整个过程非常自然流畅,孩子也表现的落落大方。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是我们眼界带给我们的思维就已经输了。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深层原因就是随着信息资源的丰富,年轻人们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可以将这个世界看得更开阔。眼界给我们了一个设定,你能看到的多少,就是自身能力能够得到的最远的地方,眼界实际上看到的是我们的人生。
03
如何提高眼界
马太效应讲,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匮乏导致大部分人的眼界过于狭窄,很难有长远的规划。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就要想方设法打开视野范围。
信息社会最公平之处在于,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阅读海量的信息,只要动动鼠标,我们就可以听到世界上优秀大学的课程,而在百年前,这还是精英们垄断的资源。时代的进步使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终身学习,多学习提高思维境界,通过主动获取知识来丰富人生,得到我们需要的阅历和经验,消除由于出生不同造成的思维鸿沟。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走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积极社交。一个人窝在家里永远不会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尤其是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出去走走,接触更多的人,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在行走过程中会加深对生命的感触和对自我的认知。
电影《乘风破浪》中有一句:“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这句虽然是调侃,没有出过家门的也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我相信在见过更大世界的人心中,这个世界更加具体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