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焦虑、脸盲真的不是你的错|大象公会

10-11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肥胖、焦虑、脸盲真的不是你的错|大象公会

如果你是中年男性,恰好身材肥胖,常感焦虑,并且脸盲失忆,很容易被认为是油腻的中年男人。不过,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祖先留下来的进化遗产。


文|韩宁宁


上次饭局上才互加微信热情寒暄过的新朋友,今天见面竟然毫无印象。社交圈急剧扩大的人,普遍发现自己记脸难、认脸难,大家纷纷惊呼自己得了「脸盲症」。


你其实并没有脸盲症


我们在说自己得了脸盲症时,最好要知道「脸盲症」在病理学上的含义(详见大象公会往期文章《真的有「脸盲症」这种病吗》)。


在医学上,脸盲症(face blindness)又名「面部识别能力缺乏」(prosopagnosia),患者因大脑皮层损伤,识别熟悉面孔的能力受损,而其他的视觉过程和智力功能正常。


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脸盲症又可以分为统觉性脸盲与组合性脸盲。前者连两张脸是否不同都无法区分,而后者可以区分两张脸,但无法将脸与人名对应,也不清楚是否曾经见过。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这两种情况都无法治疗。


▍统觉性脸盲患者眼中的他人


自认为患脸盲症的人,几乎不太可能是前两种情况——只要你能从茫茫人海中辨出心上人的面孔,就足以证明大脑并无损伤,依然拥有强大的人脸识别能力——人们觉得自己「脸盲」,只是因为社交信息超出了大脑处理运算能力。


自认「脸盲」的人大都处于事业上升期,而且岗位和职业需要频繁与陌生人交流。而正常人能记住并维持稳定社会关系的人,上限是 150 人左右,如果日常社交强度远超过此数,都会开始出现「脸盲」现象。


▍一个人的稳定社会关系一般不超过 150 人


人类存在社交上限是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发现的,他认为一个人能与之维持稳定社会关系的总人数一般在 150 人左右,所以此数又被称为邓巴数。


▍罗宾·邓巴(生于 1947 年 6 月 28 日),现为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邓巴认为,人们在与他人建立稳定关系时,需要处理大量的社交信息,如身份、地位、爱好、与第三者关系等等。当社交人数增多时,由于关系复杂度同时上升,所需处理的信息总量往往会指数级增加。


邓巴对于社会化灵长类群体规模和脑容量的统计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解释,他发现,这些群体的规模的确有随大脑皮层容量增加而扩大的趋势。此外,脑科学的研究也显示,大脑新皮层确实与社会化行为、语言、表情处理等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邓巴于 1998 年提出了社交大脑假说,图中展示了灵长类大脑新皮层比重与社群规模间的关系


人类大脑大约定型于农业尚未产生的 2-5 万年前,当时人类的生产力很难维持一个规模超过百人的组织,而大脑是一个极为消耗能量的设备,如果它能处理一千人量级的社交信息,这种超出需要的能力就是极不合算的浪费。


▍大脑是高耗能组织,只占体重的 2%,却消耗了人体静息状态下 20% 的能量


我们大脑处理社交的上限被定在 150 人左右,是一种最优的合理配置。在农业出现之前,大部分人一生接触的人可能都不超邓巴数。即使农业文明诞生后,出现了上千人规模的村庄,大脑也可以从容应对。在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会,我们只需要与几十个人有密切关系就足够。


▍史前人类生活假想图


但是,今天社会的流动性更高、开放性更强,社交强度远超过传统社会,大脑处理人际交往信息的能力开始出现不足,尤其是互联网导致社会交往范围的迅速扩大,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脸盲。



都是进化失配惹的祸


石器时代进化出来的大脑不适应今天的生活,这种现象在进化生物学中被称作「进化失配」,指的就是:曾经的进化优势,在今天变成了缺陷。因为那套被进化塑造的人类生理,面临的环境完全改变了。


▍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在《人体的故事》一书阐述了人类疾病与进化失配的关系


「进化失配」是个陌生概念,但我们熟悉的现代病,如肥胖、糖尿病、痛风、高血压、脂肪肝、龋齿、青光眼、近视等等,都是「进化失配」的结果。


譬如肥胖。人类漫长历史中一直受饥馑威胁,善于储存和囤积能量会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所以我们都进化出高效的脂肪囤积能力,并且天生喜欢高热量食物。但工业革命后,食物富余日渐成为常态,适应饥荒的身体在丰饶时代遇到肥胖困扰。


压力也会让我们肥胖,它同样是「进化失配」的结果。男人在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代谢水平降低导致脂肪容易囤积外,也因为他们进入中年后各方面都要承受巨大压力。


当我们遇到压力时,身体会自动进入生存模式——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供应脑,心脏和肌肉的氧气、营养物质增加,并产生更多的能量——这是祖先在面对生存威胁时留给我们的进化遗产。


听到大型猫科动物的吼声,看到敌对部落在附近出没的痕迹时,大脑会给肾上腺发出信号,让肾上腺分泌皮质醇,皮质醇会使肝脏和脂肪细胞将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尤其是内脏脂肪细胞。它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利于在应对威胁时迅速反应,要么战斗,要么逃跑。


我们祖先的生存威胁是短期和瞬时的,现代人的压力则是持续的,皮质醇高水平非常容易导致肥胖:皮质醇不仅会使机体释放葡萄糖,还会让人们渴望高热量食物,这也是为什么面临压力时,人们会渴望通过吃东西来缓解焦虑。


▍各种「进化失配」常见疾病


我们的工作记忆又是「进化失配」的另外一种典型。


人类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计算机,而工作记忆是其运算能力(即认知能力)的重要基础。所谓工作记忆,是指一种暂时储存和加工信息的记忆系统,可视为大脑的「内存」。从简单速记到复杂推理,都离不开工作记忆的参与。



工作记忆曾是人类的进化优势。美国认知考古学家托马斯·温恩和弗雷德里克·L·柯立芝认为,距今约 10 万到 3 万年前,智人的基因突变导致了大脑神经元重组,工作记忆能力因此增强,它催生了语言、原始文化、复杂规划、团队协作等一系列能力。


▍托马斯·温恩与弗雷德里克·L·柯立芝


但工作记忆并不完美,基于和邓巴数同样的原因,它容量有限。


1956 年,认知科学家乔治·A·米勒最先提出「神奇的数字 7」,他发现人脑在加工信息时具有某种局限性,普通的年轻人,工作记忆的上限大概在 7 个单位,浮动范围是 5~9。


▍乔治·A·米勒(1920-2012)


比如我们很容易记住 5-7 个数字的电话号码,但更长的数字就很难念诵记忆。我们能念诵记住 11 位的手机号码,是因为它有规律性,被我们以分节方式,即远低于 11 的单位来记忆的,譬如 135、136 或 186 之类是固定组合是一个单位,接下来的 8 位数,会被分解两个或三个组合单位,而每个单位需要记住的数字不超过 4 个。


需要说明的是,理想情况下工作记忆的上限才为 7 个单位。若存在外界干扰、分心等情况,人们的表现还会更差,减少到 1-4 个单位。比如收银员正在结账时,你突然告诉他一个电话号码。


互联网出现之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很少对人构成困扰。但是,邮箱、微博、微信出现后,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它完全超过工作记忆的处理能力,健忘、信息焦虑也就随之而来。


▍有什么比满屏的未读信息更引人焦虑


不过,今天对我们来说,最需要解决和改善的,不是如何准确记住一长串数字,一段文字,一段话,而是脑海中突然闪过的一个想法,一个突然迸发的灵感——这种信息不但更重要,也更难被记录。


什么样的「外挂」最有效


既然大脑存在先天进化限制,当然需要增强改善它。


由于工作记忆是大脑认知能力的基石,所以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后天训练提高工作记忆容量,于是有了各种实验,有的看上去成效相当惊人。


日本京都大学有一只名为 Ayumu 的黑猩猩,能在 60 毫秒内记下屏幕上闪现的 20 个数字,并按顺序排列出数字原来的位置。它远胜任何一个人类。



不过,没有人愿意获得这种能力——Ayumu 自 2000 年出生以来,连续 11 年都在训练强化这一个任务,相当于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每天都在重复同一个练习。


长时间训练得不偿失,短时间训练呢?


2008 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苏珊·贾基和马丁·布施库尔让一群大学生参加一项实验研究,要求每天练习 20 到 25 分钟的 N-back 测试。结果发现几个星期的锻炼就令这些学生的成绩有所改善。


▍N-back 测试旨在测试工作记忆,考验参与者能否记住瞬刻之前(1-back),上上次(2-back)和上上上次(3-back)呈现的某种东西


今天有很多认知训练课程与之类似,也是通过简单的游戏和训练任务来提高工作记忆。但是,美国心理科学学会 2016 年一项调查显示,这些课程的效果都十分可疑,起码短时间内无法起到宣称的效果。



最关键的是,即使这些训练真的有效,它也是一种适合原始社会的愚蠢发明。


从最早的符合和文字开始,人类发明的各种记录工具,就是在不断降低这种机械记忆的重要性,减缓大脑的记忆负担和任务,把有限的计算能力更多地用于创造性任务上。


今天互联网技术使得大量信息变得可查询,一个人拥有超强记忆力,除了上综艺节目背诵圆周率以炫耀记忆力之外,实际用处非常有限。


显然,合适的方式是给大脑直接加上「外挂」,智能手机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大脑外挂系统,因为集成了大量软件工具,它不但是信息收发管理设备,也是大脑的外置存贮设备。


与人类发明的文字、图片、符号等传统辅助工具相比,手机上的软件工具,对大脑的辅助功能越来越深,在大脑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让它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高级。


譬如,我们早已不满足能否准确记住一长串数字,一段文字,一段话,而是脑海中突然闪过的一个想法,一个突然迸发的灵感——它比可随时查询检索的信息重要千百倍——它是更高级的脑力活动,是直接的生产力。


如果能迅捷简便地捕捉记录,并能流畅地与其他工作软件融合,它对大脑的增强效果,几乎就相当于作弊。

标签: # 大脑 # 记忆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