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跟诊日记(26
26
咳嗽不容易治,俗话说:“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这是因为咳嗽难治且易复发,而且咳嗽辩证不容易,《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说,会治咳嗽的人,按中医来说,五脏六腑的病他都会治了。
这个病人,说他下半夜咳嗽非常厉害,非常胸闷。
“热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这晚间咳重,一般病人都是寒底多见。老师摸他脉后说,肾脉郁涩,下半身有东西堵住,但要先解决咳喘、痰多、稀白的问题。这样老师便念方,我抄下来,是小青龙汤。特别还重用干姜、细辛、五味子。
古人云:“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对于稀白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一用下去就很容易退下来,这是古人非常宝贵的经验。由于病人有胸闷,脉涩,心脉不流利,老师还特别在小青龙汤中加入五味药,是专门针对病人气滞血瘀的,即:
枳壳、桔梗、木香、丹参、菖蒲。
枳壳降气,桔梗升提,木香理三焦气滞。丹参活血养血,俗话说:“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就是说丹参既能补血,又能活血通脉,带有通补的个性。菖蒲,《神农本草经》说:“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可见对于肺心病、咳喘、气闭有良效。
后来,我们把老师用这小青龙汤加这五味药的方路,称为“加强版小青龙汤”。
今天,还有一个病人,鼻头有些粉刺,老师就开颠倒散,大黄、硫磺各三十克,打成粉后,给病人拿回去后外敷。把药末用凉水调敷在患处,就可治疗各种鼻头粉刺、酒渣鼻、痤疮。这方是出自《医宗金鉴》的,老师经常用。
我们称之为:“颠三倒四,又寒又热。”就是说,这种病有风寒湿郁在外面,体内又有肝郁化火,这样里面郁热泄不了,外面寒湿又散不掉,所以用寒药加热药,寒热搭配,一边泄其郁热,边散其沉寒,使气血恢复流通,粉刺就容易好。
老师书中还提到治疗痤疮要内外兼修,外敷颠倒散,同时还可内用琵琶清肺饮。
老师交代这个病人要戒水果,而且不能喝凉茶,可病人不解,说他就喜欢喝凉茶,喝些菊花茶后,吃辣椒也不会上火。
老师说,你这是身体阳虚为底,吃热气的东西,又喝凉茶,是拿自己的身体当战场。
病人又说,那水果加热了来吃怎么样?
老师说,水果加热亦是凉,菊花泡茶还是寒。寒凉之物吃多了,身体血脉便走不动,各种垃圾就会堆在那里,搬运不走,成为疾病。这痤疮很简单,放大一百倍、一千倍,其实只是垃圾的产物和堆积而已。少吃寒凉的东西,血脉能温通就可以搬运走。
《黄帝内经》说到人身体的气血,“逢温则行,遇寒则凝”。所以,水果寒凉之物,冰冻饮料,都是应该戒口的。
27
晚上车厢宾馆的老板娘请客,老板娘非常好客热情,做了很多菜,老师还担心我们吃素的会不会有所顾忌吃不惯,我们随缘,吃肉边青菜也没问题。
饭桌上,谈到医德的问题,行医时行德,无德不行医。
老板娘都十分佩服老师,老师开方药不收诊金,随病人想到哪抓药就到哪抓药,帮病人代煎一剂中药,只收一块钱。
老师常说,行医本来就不是赚钱的行业,但老师却行医行得津津有味。
行医者,每时每刻无不面临医德的问题,冉雪峰说:“士先器识而后文章,医先医德而后学问。”
我们大一学医刚接触中医,就学医古文,老师给我们安排的第一篇医古文就是《大医精诚》。《大医精诚》就是孙思邈站在医德层面论行医的,这《大医精诚》可以说是任何行医者终身都需要践行的。如果没有老师的医德,我们也不会被感召过来,更加不可能学到这么多东西。所以说,学问这种东西跟治国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唯有德者居之。《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行医者学医者,都会团结在老师身边来。
在看《太氏药谱》时,也特别记住这句话:“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者不可任也,非廉洁质朴者不可信也。”
对我们学医的人来说,最大的考验并不是药性、汤头、脉理、病证,而是有没有仁爱恻隐之心,能否明辨笃行,会不会廉洁质朴。医道通仙道,医书通道书。老师书中常引《清静经》中一句话来说明行医者的道德:“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心中时常清静淡泊,那么天地之间的道德、文章、学问、医理、药性等,通通都会归附到他身上,为他所用。而老子《道德经》上叫人要绝名弃利才能更接近于道,这也是医德,医生要淡泊名利。
佛家常说这点:“透得名利关,方为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为大休歇。”
所以医德不就是要把名利关看淡,把生死观看破吗?把名利关看淡就是无所求,把生死关看破就是无所惧。
秦赵虎老先生说过:“一个良医,无所求无所惧,则百病可医,反之则小疾难治。”
这完全是在医德层面上行医啊!照这样说,医生并不是用药物治好病人,而是用他的道德治好病人。老师常说,医道不是发财的门道,用孙中山的话来说,可以这样理解: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升官发财请走他道。
从这里看来,把《大医精诚》背好笃行,比学四大经典还要重要。这也是后面老师要讲的行医者必须要注意的八点医德。
28
车厢宾馆吃完晚饭后,我们同老师一起又回到大药房里读书做药丸了。我们边读书,老师也一起坐过来谈论医道,我们赶紧准备记录。
灵感这种东西,你当下没有抓住,过后想要重拾就非常困难,所以古代许多文学家、诗人都有这个习惯,时常都准备纸笔放在身边唾手可及的地方,或骑马外出,或游山玩水,或吃饭说话,只要一有灵感亮点,立即记录下来,就连睡觉做梦,有好想法,也立即从床边抓过枝笔,书录下来。
老师写《医间道》时,画那个“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时,就是在晚上睡觉时突然灵机一发,赶紧起床记录描绘出来,所以才有《医间道》这本书。我们今天及时记录老师所讲,得到了三个闪亮点,这种闪亮点,在古代来说,决定属于不传之秘的那种,是要放在枕头底下藏起来的,或者要锁到石室金匮中,绝不轻易示人。
第一就是穿破石,关于这个秘方,老师也是摸索经历多年才得到的。
刚开始老师知道,他太爷用一味药治疗肝炎,却不知道是什么药。
后来,老师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时,发现一个村的村民们,纷纷砍一种树做保健药服用,治疗各种劳损伤积,以及各种结石肿块。
老师还是不知道这味药,这个疑问也一直压在老师心中多年,直到最后老师在一个江湖郎中家里,看到这味药。刚开始江湖郎中绝不肯轻说。老师便提了几瓶好酒过去,这郎中才酒后吐真言,诚心道破,说此药名为穿破石,无攻不破,无所不到。
老师说,这穿破石虽然行走起来比穿山甲要慢,但喝五六天后,那种后劲就非常足,而且稳健有力,特别偏重于走肝胆系统,凡不同者皆可用。
我们听到这点,心中便有底了,以后我们要用这穿破石代替穿山甲、水蛭、蜈蚣,这些虫类穿透之药,尽量不用动物药。因为《大医精诚》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如果嫌力道不够,我们还可以选用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尽量避免使用虫类药。
老师恐我们记忆不深刻,还特意为穿破石的功效做了五大总结:
一是穿透力稳健,服用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之。
二是肝胆系统疾患,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
三是可作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
四是体内各种癥瘕积聚、包块囊肿,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
五是穿破石根茎金黄,流白色浆汁,带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穿破石周身是宝,根茎枝条皆可入药。一棵树往往上百斤,砍下来全村人喝都有余,价钱又便宜,药效独特,正符合传统中医简验便廉的特色。
29
今晚第二个亮点那便是鸡矢藤。
鸡矢藤治疗各类肠积是一流的,平和而有效。
当今,时代从小孩到老年人没有不因饮食过度而食滞胃肠的。这种有肠积在里面,外面脸色一般都泛黄泛暗的,胃口不好又容易感冒。
老师说要用药物把积滞化开,顔眉才得以舒展。
刚开始老师用肥儿散,虽然有效,但却因为药物苦涩难食,比较难于推广。后来老师读书临床后,发现鸡矢藤不仅效果好,没有难食的异味,而且药性平时有效持久。
这样老师往往重用鸡矢藤,有积滞的病人排除宿积。宿积严重的可见黑褐色大便,直到大便色泽变浅后不再黑后,那积滞化开后便好了。人能神清气爽,源于二便通调啊!
老师还喜欢用鸡矢藤与火麻仁合成药对加入汤剂中而且重用,既化食消积又润通肠腑。
肠通腑畅,百病消除。
老师说健康的标准,只要做到四能,那便没什么大碍了,这四能便是能吃能拉能睡能笑。
这鸡矢藤便是消积开胃,令人能吃能拉的佳品。故在民间有不少人懂得用鸡矢藤来泡茶喝,鸡矢藤被视为寻常保健良药。
鸡矢藤还用于减肥,消积去滞就是它减肥的机理。、
正如有个病人身体肥胖,痰湿特别重,前来找老师要求减肥瘦身。老师问她胃口好不好,她摇摇头说以前很好,现在不好了。
老师就直接开鸡矢藤与苍术两味药,以二比一的剂量,叫病人平时拿来泡水喝。
这个小药对,药小力不小,基本成为健身减肥的良药。
因为它们符合中医一升一降的思想,鸡矢藤消积化浊,以降胃气;苍术健运湿阻,以升脾中清气。
鸡矢藤降胃中浊气,苍术升脾中清气。一升一降,正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所谓“肥人多痰湿,瘦人多虚火”,这减肥就当以祛痰湿,恢复脾胃脏腑升降机能为第一要义。
这小小的方子一个药对,里面正昭示着这样的医学正道。
第三个闪亮点便是治疗最顽固的手足麻木。有老药工问老师手足麻木怎么治。
老师说治疗起来应该用补益气血、散寒除湿的思路,然后老师又说出一大堆药物。
那老药工摇摇头都说不是,治疗寻常的麻木可以,治疗起陈年老病就不行,必须要用到八味药,这八味药就解决了,即:
川乌、草乌、威灵仙、仙灵脾,
桃仁、红花、木瓜、甘草。
30
第八天,2月26日。
早上第一个病人,老师一号脉,还没待病人说什么,老师便说你关尺脉以下偏郁,所以腰比较酸重,气郁在中焦,寸脉不足,寸脉主上焦,故你脖子后面不是很通畅,颈椎有些问题。
老师又看看病人指甲,是淡紫色的,又叫病人伸出舌头,看到舌苔中后部偏白腻。就说你这身体不单淤,血脉走不动而且痰湿还很重。
病人不住地点头,老师对自己的脉理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接着老师直接叫我开《伤寒论》的苓术姜草汤和当归补血汤为底。
这苓术姜草汤又叫肾着汤,即茯苓、白术、干姜、甘草,这肾着汤就是用于形容腰肾被湿邪困着住了。
肾本主水,反为水湿所困,所以要把水湿化开。《伤寒论》形容这种肾为水湿所困着的状态为“腰以下如带五千钱”。
老师苍术、白术连用而且重用,因为《黄帝内经》说:“诸颈项强,皆属于湿。”而脾治湿升清功能不仅是向上的,老师还说这脾主湿功能比较特别,它还向四周上下左右内外辐射出去。故肾中有湿浊,被水湿困着,也要归脾来统管。
老师把肾着汤与当归补血汤连用,就是补气与祛湿的思路。气足则水湿得以运化,扶正以祛邪也。
而病人脉道还有淤血与气滞应该怎么办?老师又加了枳壳、桔梗、木香、丹参、葛根、桂枝这六味药,理气活血,斡旋中焦气血。以解中焦郁脉。
病人舌尖红,烦躁得很。老师又加了生牡蛎、黑豆、竹茹,把阳浮之气以及肾水往下收一收,这样病人也就不会那么烦躁了。
收下来的湿浊烦躁之气,该怎么排出去呢?当然要从肠道中排出去。正如经典所说:“万物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故老师最后还加了一味火麻仁,病人大便不是很通畅,下焦郁得很,这样润通肠道,不仅有利于给腰肾肠腑湿浊一条出路,而且上焦心胸烦躁之气,也会因釜底抽薪而顿减。
这样畅通腑畅湿浊通去,则腰肾压力顿减,而转动轻松。
如果还有些病人肠积化热明显,腰腿不利,老师还会重用大黄。《神农本草经》说大黄“推陈生新”,这就是以通为补的思想。邪浊祛除则正气复生。这也是张从正“邪去而正生”的攻下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