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艾灸养生
夏至,这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人体扶阳驱寒的最佳时机。蕲艾养生堂提示:夏至李时珍蕲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蕲艾灸穴位:
督脉:大椎、至阳、命门;
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蕲艾灸选择的时间:酉时(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鸡开始归巢)
每个穴位蕲艾灸20-30分钟。
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施灸前请喝淡盐温开水。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汗流过多,而引起虚脱。灸完后闭上眼睛静休15分钟。不要立刻起床。
对于关节劳损,颈椎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等这些骨关节疾病的朋友。这个节令是最好的时机。
对于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疾病的人群,可以选择神阙穴酉时艾灸。神阙穴位于脐之,具有“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之效力。艾灸20分钟左右。
夏至艾灸正当时
艾灸是温补元阳、激活经络、调养气血的传统养生方法。节气灸是根据不同节气的“天时”所对应人体的穴位进行艾灸,最大程度地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根除宿疾和病根。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夏至人体的阳气达到顶峰,此时进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扶阳祛寒、消除冬病的功效,使人体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
夏至节气灸的主要功效
调理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自身阳气不足,冬天气温偏低、寒气较强之时,体内的阳气不足以与病邪抗争从而发病。而夏天气候炎热,正好借助此时扶阳固本,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消除病根。
其次是培补脾胃。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再次是调理颈肩腰腿痛。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症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寒邪而产生的颈肩腰腿疾病,在冬季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有效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丨养生知要
夏至,阴气至而阳气始衰。早在明代,医家张景岳就指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了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只有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反之,养生保健如不能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人体节律就会紊乱而受扰,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下降。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夏天里,人们就该多到户外活动,借由畅快奔流的汗水将体内冬春停留身体深层之寒气等阴性物质,通通排出体外,阳气才能周运不休,同时腾出空间为敛收秋燥之气做好准备,如此,到冬天才能轻松抗寒、好好藏养真阳,以待来春。
《内经.热论篇》曰:“暑当与汗出勿止。”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夏至一阴生,其气均微,如草木荫生,易于伤伐。所以,《易经》说:“至日闭关。”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丨养生饮食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
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