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次在电影院遇到观众屁都不敢放的恐怖片
前天好几位朋友在后台留言,问肉叔何时捶爆某怪物的狗头。
他们说的这个片,是这个恐怖片大年(《中邪》《昆池岩》《厄运遗传》《潜伏4》《瘦长鬼影》等等)我们在内地大银幕上等到的一部惊喜,北美PG-13分级,这次引进一刀未剪。
肉叔昨晚首映场跑去看了,这个狗头都不用肉叔捶,它自己在片里就被捶爆了——
寂静之地
A Quiet Place
说实话,《寂静之地》上映之前,没人看好它。
北美媒体预估首周末票房也就2000万美元上下,乐观估计也就2500万美元撑死。
然而一上映,piapia打脸——光北美地区首周末票房,就高达5000万美金,轻松收回1700万制作成本。
而且媒体也纷纷打起自己脸,metacritic上55家媒体全体无差评,共计给出82分的高分。
《卫报》的编辑最狠,嗷嗷打出满分100分。
票房口碑双重反杀,它是怎么做到的?
海报左上角那句话里,有两个字非常明显:
IF THEY HEAR YOU,THEYHUNT YOU。(如果它们听见你,就会追捕你)
《寂静之地》的背景设定,就围绕这两个词展开。
未来,人类遭遇神秘生物“黑天使”袭击,这帮怪兽睁眼瞎,鼻子也不太行,唯有耳朵非常灵敏,会攻击附近的一切发声物体(水流声等自然声除外)。
且它们速度奇快无比,前一秒你嗷一嗓子,后0.5秒它就窜过来把你咔嚓咔嚓了。
开片没多久,主角一家屋顶上跑出来的两只小浣熊吱吱吱叫了几下,玉米地里立马传来唰唰唰的跑动声,然后……
小浣熊被拍成了方便面酱料包。
重要的是,黑天使铜皮铁骨,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军方也束手无措,美国总统只能发表国情讲话:同志们,闭上嘴,活下去。
主人公阿伯特一家,就是灾难发生后,靠乡下广袤苞米地活下来的幸存者。
他们必须悄悄走路,悄悄种地,悄悄吃饭,悄悄生孩子……
生孩子怎么悄悄?就算大人能忍着剧痛不叫唤,新生婴儿呢?
肉叔暂且先不剧透了。
就说《寂静之地》究竟为什么吓人——
跟前段时间的《昆池岩》很像,它志不在给你讲一个无懈可击的故事,就是很纯粹地想着吓你一个大跳。
#奔着去挑物理定律刺儿的心,你会很心疼自己花的票钱#
先说“黑天使”。
除了把小浣熊和某某人踩成酱料包的惊鸿一瞥,黑天使在影片的前大半段是缺席的,你只知道它存在,但你看不到它的全貌。
恐惧的本源是人类面对未知时本能的戒备心,当你不知道未知怪兽会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对你发动致命袭击时,恐惧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然这个套路并不新鲜,斯皮尔伯格40年前玩剩下的嘛。
1975年的《大白鲨》里,老斯就把这个套路玩到了极致——
整部电影从头到脚,作为惊悚点(或说最大噱头)的大白鲨,压根就没出现几次,老斯打造的是一个处在大白鲨阴影下压迫感十足的恐怖气氛。
《大白鲨》后,背鳍正式代替血盆大口,成为全世界最通用的鲨鱼符号
以至于《大白鲨》后半段,老斯只需要让画面中出现一只影影绰绰的背鳍,就足以吓到观众。
只要气氛塑造到位,一丁点符号就足以调动观众们比导演还牛的想象力,自己凭空创造一个更可怕的世界。
就像这张图:
《寂静之地》就在全力塑造这样一个,处在未知怪物阴影下压迫感十足的恐怖气氛。
在斯皮尔伯格开创的惊悚方式上,导演卡拉辛斯基做了令人惊喜的创新:置换。
视觉元素到听觉元素的置换。
电影刚开始,那个全家人去超市搜寻生活用品的镜头很有意思:
为了防止发出声响,阿伯特一家一边赤脚行走,小心翼翼得气都不敢用力喘,一边找任何有用的东西,工具、食物啦等等。
当然,灾难时,食物是最重要的,但一家人在某个食品货架前愣住了——
货架上满是薯片薯条,各种膨化食品。
姐姐拉住弟弟的手,摇了摇头,弟弟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吃薯片的动静太大,他们不敢。
不敢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不敢说话,一直到影片中段,才出现了第一句真正意义上的人声台词;不敢穿鞋,全片所有人都怕鞋底弄出声响,所以全程光脚(然而恐怖片嘛,总是会踩到什么)。
甚至暴风雨来临前,还有个超“平静”的合家欢夜晚:
一家人吃饭,用的不是锅碗瓢盆,筷子刀叉,而是在垫着好几层餐布的桌上,直接用小方巾当餐盘,用手扒拉着吃。
姐弟俩吃完跑去玩跳棋——棋子棋盘也都是布做的。
这个气氛太怪异了,明明是无敌温馨的家常镜头,却偏偏安静地让人发毛,再加上刻意被放大的环境声——空洞的风声,玉米地窸窸窣窣的响声,小动物叽叽咕咕的叫声。
这种把人声刻意排除后的画面有多怪呢,肉叔皮一下,给你们一个“假如把MV中的BGM去掉,只剩下人声和环境声配音”的视频,你看完再自行脑补一下:
当寂静至极的怪异气氛压缩到至极、观众沉浸到银幕上的视听语言时,卡拉辛斯基就悄咪咪地完成了第二层置换:
观众和角色的置换。
《大白鲨》里,观众知道大白鲨会循着血腥气发动死亡袭击,但最多是祈祷银幕里的角色不要流血之类的;
《寂静之地》就不一样了,观众知道怪兽会循声而来,不仅会祈祷银幕里的角色不要碰倒东西之类的发出声响,而且会很自然地模仿角色屏气凝神、一切从静。
特别开心地说,《寂静之地》是肉叔目前为止影院体验最好的电影,所有观众都默契地不发出声响。
什么打电话、咔嗤咔嗤吃东西、踢椅子背……各种不文明观影行为,全!都!不!见!了!
说个好笑的,肉叔右侧有位观众带着瓶汽水,半途她想喝,可能是怕拧汽水时“呲~~~~~~~~”的放气声太大,于是一停一顿,一停一顿慢慢拧。
然后肉叔就听到右边,“呲、呲、呲、呲、呲”响了半分钟,差点笑死。
建议每个影厅都配一头黑天使,保证全国观影素质嗷嗷上升(严肃脸)。
《寂静之地》最爽的一点是,前80分钟对声音的死命压制,在影片末尾彻底被打得稀烂,给了观众释放的出口。
肉叔跟着角色们憋了几十分钟都难受到不行,想象下,片里的一家可是憋了400多快500天。
嚎叫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类行为了,它变成了一种渴望——
出于悲伤、愤怒或绝望的,嚎叫的渴望。
别忘了,刚才肉叔说全片最大的伏笔(也不算伏笔了,几乎就是明摆着的)啥来着:女主要生娃。
生娃、被袭、反击,《寂静之地》的最后十分钟,突然变得跟前八十分钟截然不同,充满了嘶吼、爆炸、混战、玻璃破碎等等高分贝的声音。
当然也有怪兽被捶爆了狗头——
阿伯特家周围盘踞着三只黑天使,其中的一只,狗头被炸得稀烂,一看就是本片制片人、爆炸狂魔迈克尔·贝的杰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寂静之地》的演员们。
导演卡拉辛斯基亲自上阵,饰演爸爸老李。卡拉辛斯基的老婆艾米丽·布朗特,饰演老李的老婆伊芙琳(没错,线上线下夫妻档)。
艾米丽的几段表演尤其堪称精湛,被说的最多的,就是她临盆时想叫又不敢、只能拼命压抑的那段戏。
这段太过精彩,肉叔先不剧透,以另外一段为例:
怪物杀进家门,伊芙琳冲出去挡在女儿身前。
护犊时人类本能的勇敢,和面对致死怪兽时人类本能的恐惧,交织出现在她脸上。
肉叔在这打个一百条鸡腿的赌:今年奥斯卡影后提名,绝对有艾米丽·布朗特一份。
还有弟弟的扮演者诺亚·尤佩,《奇迹男孩》里的那个暖心小天使,肉叔眼中演技第一的童星。
片中他演的马库斯也很贴近真实的自己。
诺亚胆子超级小,都不敢看恐怖片,“即便我知道那些怪物是用电脑弄出来的,还是会做好几个晚上噩梦”;他演的“马库斯”开始也怕到不敢出门,怂唧唧。
但他又是个暖心小天使,演姐姐的米莉森特因为听障,开始不太融入剧组,是诺亚率先跑去找她学手语,拉她给卡拉辛斯基两口子当手语老师,才让米莉森特彻底融入这个“家庭”。
“马库斯”也是,正是因为对“姐姐”和“妈妈”的爱,才促使他独自一人直面黑天使的威胁——面对自己的弱点,从而达成成长。
最后,肉叔真诚地劝诫各位走进电影院的朋友们:
不要打电话,不要在正片播放时摄屏,不要踢人家椅子背,不要带韭菜盒子进去,不要……
要不然,黑天使会把你踩成方便面调料包呦!
编辑:火云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