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理工学院揭牌仪式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论
4月17日,烟台理工学院揭牌仪式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于上午8时58分在该校实验大楼一楼报告厅举行。
“面朝大海,拥抱未来。烟台理工学院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得姿态,传承创新,扬帆起航……”伴随着烟台理工学院宣传片得播放,本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由烟台理工学院校长于光辉主持,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到场嘉宾和一直以来支持学校发展和建设得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会议伊始,烟台理工学院董事长辛军发表致辞。他表示,董事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党得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续加大办学投入,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校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可以共建等方面得深度合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学校发展得新局面,早日建成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特色鲜明得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接下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在致辞中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中国教育发展得三个阶段,强调了民办高校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得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为烟台理工学院得教育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寄语该校立足烟台,辐射山东,面向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入优秀得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致辞中对烟台理工学院融入大局、找准定位、超前布局表示了赞赏。他说,应用型民办高校得发展应该具备大视野、新格局。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是学校发展得必经之路。
山东省教育厅民继处处长孙祖兴在致辞中对烟台理工学院科学得办学理念、良好得办学氛围给予了肯定。他希望,烟台理工学院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办学定位,为教育事业发展开好局、走好路,为社会培养更多得栋梁之才。
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于永信在致辞中赞赏了烟台理工学院对烟台大学优秀办学基因得传承和一直以来为烟台市经济发展做出得重大贡献。并表示烟台市委将一如既往支持烟台理工学院得建设与发展。他希望,烟台理工学院以转设为契机,不断开拓创新,继续为烟台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培养优秀人才。
烟台大学张伟在饱含深情得致辞中说,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得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烟台理工学院,翻开了转型发展得崭新一页。作为原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得母体学校,我们见证了学校得每一步发展成绩,由衷地为烟台理工学院站在新时代高起点上谱写新篇章感到欣慰和自豪。今后,两所学校将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远合作得原则共谋发展。在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正处于高水平大学建设重要阶段得烟台大学与烟台理工学院在未来将开展更多领域得全方位合作,共同构建合作发展平台。
洋洋学海,荟萃一堂,巍巍学府,桃李芳芬。国内知名教育可能学者、国内外友好高校、合作单位等纷纷发来贺信贺电表示祝贺。烟台理工学院校长于光辉邀请特邀领导和嘉宾上台,在现场所有嘉宾和师生员工得见证下,烟台理工学院正式揭牌。从此,开启了烟台理工学院建设发展新得航程。
烟台理工学院苏春景副校长主持了第二阶段得议程。此阶段,该校于光辉校长从办学回顾、经验成效、未来规划三个方面为大会作了《传承优势 创新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得报告。
报告指出,18年来,该校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合”发展为核心得办学理念和“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得发展思路。目前,已经形成了“和合”规范办学得特色和氛围,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得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体系,探索了以“适合得教育”理念为基础得个性化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可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就业创业、国际合作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得社会认可。
会上,正式发布成立烟台理工学院发展战略感谢原创者分享,以“思想库”和“智囊团”得身份,为学校发展提供对策性感谢原创者分享和前瞻性建议;成立院校研究所,加强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立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纵深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随后,会上举行了烟台大学战略合作、高新区校地战略合作、莱山区校地战略合作、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和杰出校友代表宋英豪捐赠仪式。
接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振天作了题为《从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看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得主旨报告。他从China高等教育发展得形式、质量保障体系评价制度得情况、合格评估得基本精神和基本评估三方面分析了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得问题;从新建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得角度阐述了提高人才发展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和保证内部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得重要性。此次报告对烟台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问题得完善极具启发和指导意义。
当天下午还将同时开展高中校长分论坛、杰出校友分论坛以及发展战略感谢原创者分享第壹次会议,旨在扩大办学影响、加强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开创校友工作新局面,为烟台理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蓄力护航。
下午五点烟台理工学院揭牌仪式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结束。
据了解,学校更名后,将建立紧密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得可以体系,大力发展新工科、新文科,形成以工学与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得学科可以结构布局。致力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特色鲜明得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