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胡希恕慢性胃肠炎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顾问等职。
验案赏析
例1 (慢性胃肠炎)张某,男,29岁。病案号168767。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12日:腹泻、胃脘胀四个月。
原有右胁痛已四五年,经检查谓慢性肝炎,因症状不重.故未重视治疗。近四个月来右胁背痛明显,且见胃脘疼痛、腹胀、头晕、恶心、大便溏稀日四五行,经查肝功正常,服中药治疗腹泻、胃脘疼等不见好转,并见吐酸、烧心、午后身热、口干、心跳,厌油腻,舌苔白,脉沉细。与半夏泻心汤:
半夏四钱 党参三钱,黄芩三钱,黄柏三钱.干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腹泻、腹痛、吐酸、身热已.烧心、口干、恶心、心跳、头晕、右胁痛减,纳增,上方加吴茱萸二钱,茯苓三钱继服,经服月余诸症已,右胁痛亦轻微。
按:此例为少阳太阴并病。而呈上热下寒证,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使中健饮去热除,故下利止,诸症也随之好转。
例2 (慢性痢疾)任某,女,16岁,痛案号185192。
初诊日期1965年12月30日:于1958年患痢疾,久治无效。现大便仍下脓状物,剧则日五六行,时腹痛、肠鸣。口干。心下痞,舌苔白根腻,脉弦细。与半夏泻心汤加芍药:
半夏四钱,黄芩三钱,黄连三钱,党参三钱,于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三钱,白芍三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腹痛、心下痞皆减,便中脓状物不见,大便溏稀日2~3行,原方再服七剂而诸症已。
按:此下利为少阳太阴合病,其因胃气不振而致饮留邪聚,呈上热下寒之证。故以党参补中健胃.和之以大枣、甘草,并以半夏降逆和胃,以干姜温下寒驱饮、以黄芩.黄连清上热解痞止利,因腹痛明显,故加芍药缓急止痛。由本例治验可看出,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急性、慢性下利,也就是说,无论急性还是慢性下利.只要见本方证即可用之。
例3 (慢性肠炎)刘某,男,38岁,病案号178894。
初诊日期1965年11月1日:腹泻四十余日,日行6~7次,泻前腹痛、肠鸣,常胃脘痞满,饮水则心下悸,时口苦、咽干、头昏、耳鸣,舌苔白,脉沉细。与生姜泻心汤:
生姜四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黄柏三钱,干姜一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
二诊11月4日:上药服三剂,腹泻已,上方隔日服一剂调理。
按:本例因有饮水则心下悸,为寒饮证重,故用生姜泻心汤治之。方中黄柏是代黄连.因当时黄连无货不得已代用,以下同。
来自:经方圆工作室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