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越忙,越拼越丧

09-24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越穷越忙,越拼越丧


“隐性贫困人口”之后,又一大社会热词诞生了——积极废人。


这个充满矛盾与对立的词,戳中了无数年轻人:


想早点下班,于是列了个工作清单,但到了下班时间,只划掉了两项任务;


想学好口语,于是狂搜口语速成教程,最后还是只会说Chinglish;


想减肥,看维密走秀疯狂舔屏,转头就下楼买了两包薯片。


如果不幸中招以上症状,那么你也许正在步入“积极废人”的行列:每天看上去都很忙,却总完不成自己的小目标,越活越有挫败感。


“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不行”,是他们常说的一句话。


“努力”着的人忽略了,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们只是在瞎忙而已。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


一位女同事,是十足的“工作狂”。


有同事请求她帮忙,她总是一口答应,不惜耗尽整个上午;


她喜欢“未雨绸缪”,经常花一下午寻思几天后的会议发言内容,但到了下班时间才想起来今天有个必须要交的PPT还没做,于是加班加点赶工。


日子久了,她成了公司早来晚走的“劳模”。


但因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交,她反而比别人挨过更多的批评。


瞎忙的人,往往分不清对自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把所有任务都堆到同一天来做,焦头烂额在所难免。


有个词非常精辟地概括了这种现象——Multitasking,也就是“一心多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一心多用”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导致错误连篇。


人的潜意识里总认为“我能同时hold住很多任务”,但这只是一厢情愿。


人脑同步思考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在某一时刻只能保存少量的信息。


同时,大脑会欺骗我们,让人以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于是当有限的脑力跟不上“一心多用”的野心时,任务积压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大脑中的胼胝体掌控着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除了分不清任务优先级,对“速成”的崇拜也是“穷忙族”的一大特点。


知乎的一位答主分享了他的经历:“我想学好口语,于是尝试跟读VOA;一个月之后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于是我又改听BBC;依然觉得进步太慢,我又开始跟读《老友记》……一来二去,我换了好几个跟读对象,口语却毫无长进。”


稍一分析,其实不难理解他为什么收效甚微:


一个是“美国之音”,一个是英国广播公司,口音存在巨大差异;


而《老友记》生活化的台词发音,又和新闻播音腔截然不同。


依次将三者作为跟读对象,很容易找不着北。


倘若答主能确定一个固定的跟读对象,长期坚持,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然而很多人在提升自己这件事上,都沉不住气。


他们常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审视自己做的事有什么价值,设想着“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


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极端不公平的交易。



还有一部分人,深陷惯性思维的泥潭无法自拔:


“我一天只吃一顿饭却没瘦,一定是吃得还不够少。”


“我每天学到凌晨却考不了高分,一定是熬夜还不够。”


“我每天加班到深夜还没升职加薪,一定是还不够努力。”


如同温水里的青蛙,明明跳一下就可以逃生,却对自己的错误信念坚信不疑,最终南辕北辙。


从心理学上看,对同一种意识的多次加强,让人的思维总保持原来的方向,就产生了惯性思维。


也许每天规律饮食更有利于减肥、早睡早起才有更好的学习状态、改进工作方法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但惯性思维使得他们没能意识到这一点。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知道一味前进,从不主动反思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方法,让自己忙得低效率、无意义,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一心多用,崇拜速成,惯性思维,让你最终成为“瞎忙族”。


方向错了,越努力,反而越焦虑。


因为每努力一点,可能意味着离目标又远了一点。


大多数的努力

只是在原地踏步


你为什么只是“看起来”努力?


人们总是以为投入的时间越多,收获的回报越大。


用著名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激励自己——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训练。


但这种不断重复的练习,不过是“努力者”们的自我欺骗。


他们忽略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怎样的训练才能被算进这一万小时之中?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同心的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只有走出舒适区,在学习区中进行高度针对性的精准练习,人才能进步。



科学家们考察运动员的训练时就发现:


同样练习时间内,普通运动员更喜欢练早已掌握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练习高难度动作; 


普通球类爱好者,可能只是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球员则会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球,难度越大的位置,越要练习。


掌握了某项技能,意味着你已经进入“舒适区”,就该进入下一阶段,也就是再次进入“学习区”,长期这样练习才能进步。


而很多看起来努力的人,其实一直只是在舒适区原地踏步。


除了这个主观认知上的错误,从根本上来说,穷忙族还受着自我“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Brittion和Glynn曾提出时间管理的理论模型——时间管理倾向,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



时间价值感:人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态度,驱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


时间监控感:人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即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


时间效能感:人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人对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的估计。


这三点影响着人的工作目标、效率和状态。


目标缺失、计划安排紊乱、时间管理能力低下,人就会进入到“蜗牛”式的工作状态,不仅行动迟缓而且试图躲避,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工作让时间增值,也就是——“仅仅看起来努力而已”。


这样的结果会让人走进恶性循环。


因为“努力”了却收获甚微,于是陷入长期的低成就感之中。


为了解决问题,人要从正在进行的工作中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工作。


于是恶性循环就开始了:一边低效率的投入时间,一边被低回报的结果降低接下来的工作效率。


自我提升

方法有时比“努力”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瞎忙呢?


1、区分有效工作时间和无效时间


有的人下班了还在做事,可从工作量来看,其实并不需要如此。


究其原因,他们把不少的工作时间花在了浏览网页、阅读无关文章等与任务无关的事情上。


所以,有意识地记录时间并定期总结很重要,每个时间段,我们在做什么,花在目标任务上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又有多少时间浪费在无关事项上。


现在的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app和表格,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三小时,玩手机两小时的情况。


2. 解决情绪压力


情绪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抵触情绪,许多人认为学习很痛苦,于是带着消极情绪去学,结果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越是克制自己不去玩手机,注意力反而更容易转移到手机上。这其实是一种反弹效应。


心理学上有句著名的话,叫“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可每当你听到这句话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出粉红色大象的轮廓。



与其改变任性的大脑,倒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


想一想你面临的学习或工作任务,即将带给你的成长,让自己喜欢上它,从而拒绝“讽刺性反弹”。


二是自卑情绪。自卑情绪往往和低自我效能感挂钩,也就是你其实能做好,但心里已经认定了,自己做不到。


著名的跳蚤效应,一只能跳一米多高的跳蚤一直被禁锢在一米的玻璃瓶内,一段时间以后,哪怕拿掉盖子它也无法跳到一米以上了,并持续一生。



自卑情绪就是玻璃瓶,早早的自我设限,导致你错失了达到理想高度的机会。


遇到挑战性任务时,试着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能做到。


三是对于完美的焦虑,这一点和自卑情绪有类似之处。


因为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做不到”,所以有时想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情绪小怪兽会来阻拦我们。


觉得自己不能做到最好,就一直逃避去做,然后为自己的不作为焦虑。


怎么解决?



研究发现,同样的动机水平下,中等难度的目标有着最高的工作效率。


所以不妨给自己的目标“打个折”,允许自己做不到完美,反而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目标管理与时间规划


老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制定合适的目标就是“磨刀”,很多时候自始至终在做无用功,只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走偏了方向。


先规划想达成的长远目标,根据它来做年度计划。


再将长远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来做月度计划。


最后把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有实操性的举措,践行到每日的规划中。


举个例子,长远目标是学好英语,短期目标就可以定为通过近期的英语考试,再将它拆分到每天背50个单词、做2篇阅读理解……



这样一来,每天都在向着目标靠近,在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中获得自我效能感。


需要注意的是,规划一定是以目标为导向,而非时间为导向。因为时长容易让你消磨时间,目标却可以让你成就感满满、保持高效。


4. 有效地执行


有了可行的目标和好的规划,最重要的就是执行。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到底怎样才能算有效呢?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尤为重要。


比如哪怕是碎片化阅读,也做读书笔记,有效吸收阅读中的知识,避免看过就忘。


方法之外,需要专注。


专注的两个因素,一是毅力,二是容易性。超人的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但我们可以让专注变得简单。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或工作环境,可以让你摆脱无关干扰。周末关闭手机后,可以去更安静的图书馆等地学习。


最重要的,不是硬逼着自己坚持,而是真正理解手头在做的事有什么价值。


毕竟,提升自己变得优秀,永远有意义。

标签: # 时间 # 目标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