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中国汽车长什么样|大象公会
解放、黄河、跃进、红旗……曾经,这些经典国产车占据着中国道路。相比之下,如今的国产、合资、进口车花样百出,一些人怀念经典国产车的时代,认为它们虽然工艺简单、外形丑陋,但却是中国工业自主的象征。真的是这样吗?
文|杜修琪 李清末
纯粹国产车除了质量、性能不良外,被人诟病最多的另外一点,就是外观设计不但毫无中国特色,而且往往陷入抄袭指控。国产车对国外品牌的外观「借鉴」,甚至奇瑞 QQ 与其大宇 Matiz 相似到可以互换车门都算不上什么,最狠的是双环汽车,不仅样子照搬宝马,连车标都一模一样。
▍「奇瑞 QQ 3」与「大宇 Matiz」
有些认为改革开放毁了国产车的人,难免会因此认为,虽然老国产车性能确实落后,但当时著名的一汽解放、南京跃进、济南的黄河大卡,笨拙、古朴的外型,一看就是纯正的中国血统。它们在几代中国人的教科书中,是中国工业自主的象征。
因为老国产车很容易与进口车分辨出来:当时中国马路上跑的汽车一半以上是老解放卡车,仅次于老解放的是南京跃进,这两款车都长着突出的鼻子,前挡风窗都是两块平板小玻璃,都只有两盏大前灯,都是圆弧形的翼子板——它们构成了「典型中国汽车脸」。
▍「解放 C10」与「跃进 130」
除了长相,颜色也是区分国产车与进口车的特征,最常见的解放、跃进、黄河、北京吉普几乎都是绿色系的,国产车只上海轿车颜色丰富,但只有大城市才偶尔能见到,至于黑色的大红旗,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那里只是传说。
老国产车的「典型中国汽车脸」是怎么形成的?
1930年代的美国脸
最能让人想起「典型中国汽车脸」的当然是老解放卡车(CA10),它是中国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汽车,从 1956 年长春一汽第一台解放车驶出工厂到 1986 年停产,共计生产近 130 万辆,占当时全国汽车总产量的一半。
不过,老解放长成这样,是因为从图纸到生产线都来自苏联的缘故——它的直接蓝本为苏联斯大林汽车厂的吉斯-150(ZIS-150)型载重汽车。从第一辆车驶出生产线到最后停产,外形几十年无任何变化。长春一汽当时代号 652 厂,为 1949 年毛泽东访苏联签订的援建项目之一。
▍ZIS-150
老解放在中国工业史上有着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也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出口的国产车。解放车的最大进口国阿尔巴尼亚,曾在 1964、1976 年版 5 列克纸币背面画上了解放卡车。
▍阿尔巴尼亚 5 列克纸币
1957 年诞生的南京跃进(NJ130)是中国第一种批量生产的轻型载货汽车,它同样来自苏联。当时南京汽车制配厂接到开发轻型载货汽车指令,两个月内,即以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的嘎斯-51(GAZ-51)为蓝本设计出了 NJ130。
▍GAZ-51
由于成功仿制生产嘎斯-51,南京汽车制配厂于 1958 年 6 月 10 日由第一机械部批准,更名南京汽车制造厂,成为一汽之外唯一直属汽车生产企业。
解放和南京跃进不但是「典型中国汽车脸」,而且是「典型社会主义汽车脸」——解放车有罗马尼亚的 SR101、朝鲜千里马,南京跃进则有波兰的卢布林(Lubin)51、朝鲜的胜利 58 等长相一模一样的社会主义性兄弟,它们都是由苏联提供全套吉斯-150 图纸和生产线援建的。
▍「波兰 Lubin 51」与「朝鲜胜利 58」
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长着「典型社会主义汽车脸」的汽车了,不过,在朝鲜还可以看到它们。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乏燃油,朝鲜人还开发出了烧木炭的汽车,就是传说中的「木炭嘎斯」。
不过,「典型社会主义汽车脸」并不是苏联人设计出来的。因为苏联的汽车工业体系也是在国外援助下从建成的。
对苏联汽车工业帮助最大的是美国。苏联有两大汽车总厂,均为美国提供技术援助方式建成。1929 年,福特汽车公司在下诺夫哥罗德(1936 年改称高尔基)与苏联共同建立一座汽车厂,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其生产的汽车简称嘎斯(GAZ)。美国 A. J. 布兰特公司援助建设的则是莫斯科吉尔厂(赫鲁晓夫时期更名利哈乔夫汽车厂),该厂生产的汽车简称吉斯(ZIS)。
▍高尔基汽车厂今貌
二战期间,罗斯福推动「租借法案」,为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苏联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和几十万辆吉普、卡车一同运往苏联的还有大量汽车草图,它深刻影响了苏联的汽车制造业。
解放车的父系祖先苏联吉斯-150,是美国万国(International)公司 KR-11 中型卡车的仿制品。KR-11中型卡车 1930 年代定型出厂,在苏联模仿成功的 1947 年停产,9 年后,它的第三代传人解放车在中国试制成功。
▍International KR-11
和解放车的故事类似,跃进 130 也有一位美国远祖——Studebaker 公司的 US6。Studebaker 公司 1902 年生产汽车,三十年代濒临破产,二战救了该公司,它生产了 20 万辆卡车,多数援助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即以该车为平台。1966 年,Studebaker 公司破产。
▍Studebaker US6
在外型上,解放、跃进比今天中国的国产车更忠实于国外的被拷贝对象,之所以人们会形成今天中国汽车喜欢抄袭进口车,而当时的国产车完全是一张「中国脸」的错觉,是因为今天中国汽车模仿的对象还在马路上跑,而当年中国汽车的祖先早已在国外被淘汰,「中国脸」其实是外国车几十年前的长相。
看上去,中国轿车明显更为独立,因为红旗和上海轿车与任何一款外国轿车都有所不同,尤其是身上带有很多经典中国元素的「大红旗」。
红旗的最炫民族风
与苏联援助建立的卡车汽车生产体系不同,中国国产轿车走的路线相对独立——也就是说,能够独立仿制不同车型,而不是依赖苏联的指定款式。
国产轿车起步于大跃进时期。为响应毛泽东对中国轿车的期待,1958 年就有上海凤凰轿车、北京井冈山轿车、长春东风(红旗)CA71 轿车制作出来,送入北京审查,但都制作粗糙,质量奇差。
▍北京井冈山轿车与长春东风 CA71
这些车无一被毛泽东看中,而且不像有些报道称毛泽东试坐了这些轿车,实际上大部分车毛泽东只是凑近看了一下。轿车在当时的中国是专为首长乘用的,显然井冈山轿车厂并未对此有正确理解,他们居然把德国大众甲壳虫当成模仿对象,生产 100 辆左右后被迫停产。
上海轿车和一汽红旗则各自摸索出了正确道路。上海轿车厂 1960 年代初仿制德国奔驰 220S 生产的 SH760A 轿车,是中国第一款批量生产的国产轿车,而且它恰到好处地至少在前脸上没有照搬德国奔驰。后者则专注为领导提供高级轿车。
▍奔驰 220S
而一汽生产大红旗轿车,则始于 1958 年 8 月为应对建国十周年庆典用车紧急任务。当时一汽以从吉林工业大学借来的一辆 1955 型的克莱斯勒的帝国 Imperial 高级轿车,改进后手工制成一辆高级轿车。虽然媒体多称红旗主要是借鉴自凯迪拉克 Fleetwood 和林肯 Continental 基础上,但红旗设计师程正、贾延良回忆证实,第一款红旗 CA72,实际更多是脱胎自克莱斯勒的帝国车型。
▍红旗 CA72 原型——克莱斯勒帝国的油泥模型。造型选定后,设计小组仅用时一周便将1:1 的油泥模型制作了出来。这在当时制作油泥模型普遍周期为 1 到 3 个月的其他国家是不敢想象的。
在模仿美国车上,红旗可算中国第一次与苏联人追平——苏联生产的 GAZ-13 Chaika 与中国的大红旗模仿自同一款车。不过,两款车除了轮廓相似,汽车前脸和尾部相差甚大,苏联的 GAZ-13 在外形上更接近美国原版。而中国的大红旗则做了大幅简化,尤其是前脸的进气格栅变成抽象简洁的线条,从外观上看,红旗在豪华程度和工艺制作水准上相差甚远。
今天被一些人称道的红旗车中国宫灯式的尾灯,其实是受制于加工技术和材料的严重落后,不得已弄出的奇葩造型,但宫灯元素居然延续迄今,多少可算嗜痂成癖了。当然,苏联的 GAZ-13 也在尾灯上卡壳,相比原型车,俄版尾灯丑且复杂,但还是甩开「宫灯」一光年。
▍克莱斯勒帝国、GAZ-13、红旗尾灯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著名的解放车和跃进车,其实与美国原版同样有细微的差别——苏联人在引进美国汽车时,为了简化工艺难度,在造型上做了细微调整,而中国在钣金工艺上的技术又逊色于苏联,在苏联基础上又做了简化处理。所以外观上,KR-11 明显比吉斯-150 和解放车的工艺更漂亮精致。
为了让红旗轿车内饰达到与之地位匹配的效果,中国曾花了 10 万美元进口一台劳斯莱斯专门学习内饰,但当时中国工艺实在太落后,甚至无法得知劳斯莱斯漂亮的木纹是怎么做的,后来用上东风锦、双凤锦、云暮锦、天鹅绒、羊毛地毯、福州漆器、象牙雕刻之类中国传统技术亦属无奈之举。
红旗车系列常被称为顶级元首座驾汽车,但它的苏联同级车 GAZ-13,只是高级公务乘用车,斯大林等人乘坐的吉斯-110/115 车,才是元首乘用车。吉斯-110/115 同样系美国车的模仿品,即美国帕卡德(Packard)180 系列。1949 年毛泽东访苏为斯大林祝寿时,斯大林特意送给毛泽东一台防弹的吉斯-115。只是该车的生产难度比红旗大得多,未能让主席遂愿。
▍吉斯-115
遍地盛开山寨车
1950 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华技术援助嘎然而止,导致中国汽车近三十年原地踏步。当然,苏联并非中国获得汽车技术的唯一渠道。中国当时遍地开花建了众多地方汽车装配厂,仿制了不少前东欧国家的车型。
计划经济时代,理论上工业要严格的按照行政指令安排。汽车制造当然也如此。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地方品牌。前文提及的黄河大卡车,就是济南汽车制造厂的傲人成就,上海轿车也是地方工厂成就的代表。
▍黄河 JN150
如果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这些地方汽车装配厂敲敲打打造出来的车,很容易由「非主流」一跃成为国产车主力。最典型的是济南汽车厂 1950 年代末定型生产的黄河系列大卡车,其流行程度堪比解放、跃进。
不过,黄河大货车和解放、跃进一样,定型时就已是古董车——其始祖是 1939 年德占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 706 型卡车。
▍斯柯达 706 RT
这些产品的质量当然参差不齐,而且对待起名非常随意,以地方缩写作车名是最常见做法。
除一汽的解放等少数车型外,大部分大跃进时期的汽车都只存活了很短时间。其意义只在于简报上,「填补了 XXX 省 XXX 型车辆生产空白」,也就是手工仿造,一般不超过 10 台。
▍安徽省第一台汽车——「江淮」牌载货汽车,参照的是南汽跃进汽车
这些地方汽车企业在此后几十年间一直存在。接下来的三线建设时期,更是增强了传统上较弱的中西部制造能力,全国的汽车工厂大大增加。
嘎斯-51 汽车就被仿造多次,福州生产的长征牌卡车和南京几乎同时,但是最终南京跃进质量、生产能力更胜一筹,成为全国名牌。前者默默无闻。
地方生产的车型风靡全国,一个独特的例子是北京。北京制造的车型既有的要求,也有北京市委的指示。中苏关系破裂后,嘎斯 GAZ-69 越野车停止进口,战争遗留的美式威利斯吉普又数量有限。军委非常焦虑,指示北京汽车制造厂尽快生产国产吉普。
经过一番修改,以 GAZ-69 为原型的北京 BJ211、BJ212 成型诞生,后者正式定产,很快在全国通行。尤其得到县团级以上干部的普遍喜爱。
▍1966 年 10 月,毛泽东乘坐国产北京 212 吉普检阅红卫兵
另一款十分风靡的轻型载货汽车,BJ130,则是为了应对北京市委的指令。1960 年代,北京市马车仍旧很多,副市长万里让北京汽车修配厂二分厂研制轻型货车,替代马车,实现马车不进城、黄土不露天、路桥要立交的目标。
1966 年 4 月 20 日,以日本丰田黛娜小货车为模板的 BJ130 设计出来,手工制造出了样车,1973 年正式量产。由于 BJ130 实在太风行了,1975 年后北京市汽车修配厂就面向所有带着机械部介绍信的厂家,免费提供全套 BJ130 设计图纸。于是,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 BJ130 生产点,各地的 BJ130 车总产量超过了 50 万辆。
据不完全统计,80 年代中期全国还有一千余家汽车生产厂,虽然很多都只能年产几十辆。这种局面在 80 年代中后期被打破。1984 年,桑塔纳车型被引进,效果奇佳。经典国产车在合资车、进口车型铺开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今,「共和国长子」们几乎全军覆没。2000 年以后,奇瑞、双环等民营自主品牌接过了前辈的衣钵。